字級大小:

A-

A

A+

p294 智慧之眼

參禪非學問,學問增視聽;

影響不堪傳,悟來猶是剩。 ──民國‧虛雲


「參禪非學問,學問增視聽」,參禪不是以世間的知識學問所能理解的,如果一味向知識裡去求取,只是徒然增長我們眼耳視聽的分別心。

一九四九年我來到台灣,兩年後主編《人生雜誌》,深深感覺到:佛法的長篇大論都沒有人想看,反而寫一些居家之道、做人處事、趣談、小詩……大家都很愛看,因為這些內容對他們的生活有實用性。故而,我覺得不一定要講說深奧的道理才顯得有學問,說得通俗淺顯就會庸俗,人有時候還是得從簡單及生活化的道理中,才可以漸漸悟道。

日本的每一所寺廟,都有種植著韓國草的庭園,寺裡參禪的比丘,每天下午都會到草坪出坡,把枯草從枯黃處一根根拈掉。或許有人會問,這麼麻煩做什麼?現在不是都有除草機,一下子就能剷平,既快速又整齊。其實不然!因為這就是參禪,是藉此訓練僧人們能夠集中意志、統一精神的好方法。

生活中,如果我們能夠時時保持正念,分秒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就不會被無明牽著鼻子走。一個修行人,如果只是從學問或表相下工夫,不肯往自己的內心深處看,那麼,任你經典讀得再多,蒲團坐得再久,也是枉然,就像古德說的「坐破蒲團不用功,何時及第悟心空?」

「影響不堪傳,悟來猶是剩」,知識學問所帶來的影響,可說利害參半。就像科學,一方面可以造福人類,另一方面也危害了人類。所以,悟道了以後,才會驀然醒悟:知識學問並非是最究竟的,甚至有可能是多餘的,反而增加悟道的障礙。

參禪最終是為了悟道,悟道並不難,就如日常生活裡,我們也會有小小的開悟,比方說:「原來是這樣啊!」「我知道了!」這些都是一種悟。悟,就如同睜開了智慧之眼,有了慧眼,心中自然像明鏡般透澈,不會只局限在眼前所看到的外相,甚至能進一步看到全宇宙的因緣關係。我們每天能有一點小悟,總有一天必能大悟!

二○一五年二月十日刊於《人間福報》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