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98 凡聖平等

一切有情入佛智,以性清淨無別故;

佛與眾生性不異,凡夫見異聖無差。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


人生在世,應該為自己立定一個目標。什麼目標?比方,學佛的人要立志做聖賢、君子,做一個正派的人,接下來還要行菩薩道、成就佛果。立下目標以後,要思考怎麼去達成理想。我從台北到高雄,高雄是我的目標;我要乘火車、汽車,或是乘飛機去呢?總要有一個交通工具。同樣的,要修學菩薩道,也要有實踐的方法。而這個實踐的方法是什麼? 「菩提心相應」,首先要有菩提心。所謂「菩提心」,就是正覺、智慧、慈悲的心,就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心。一個修行者發起一念菩提心,佛道上就有了目標。

「慈悲為上首,空慧是方便」,我們要朝禮聖賢、諸佛菩薩時,要具備什麼?慈悲。一個沒有慈悲心的人,做人之道都不全了,又如何成就佛菩薩、聖賢之道呢?儒家講究寬恕、仁愛,基督教強調博愛精神,佛教重視慈悲。所謂慈悲,是愛的昇華,因為一般的愛是局限、有對待的,而佛教的慈悲是沒有對待,是絕對的寬廣,絕對的無求無貪。好像太陽的光,普遍溫暖大地眾生而不會妄想得到回報,那就是慈悲。

「空慧是方便」,我們要想成就佛道,慈悲是福德因緣,在行解上還要有空性的智慧,即對真理有絕對認識的智慧,而能具足方便。有了空慧,對世間一切就不會只從表相上去看,也不是從偏頗的一面去看,是要帶著透視的、全觀的去照見諸法實相,能洞徹宇宙萬法的本來面目。

這首偈語提示我們,修學菩薩道,首先要具備菩提心,慈悲是承載我們最重要的工具,而空慧是地圖、指南針,會給予我們許多的便利。具足了這些條件,成佛就不遠了!

二○一三年十月十八日刊於《人間福報》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