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274 第十八章 心包太虛大格局

回顧人類文明發展史,不難發現宗教其實也是一個生命體,隨著文化環境、社會條件逐漸演化,不同時代產生不同形貌。歷史上,天主教有新、舊教之分;基督教甚至爆發過流血的宗教戰爭,才分衍出不同教會系統。而不同宗教之間的鬥爭、討伐也曾在歷史上烙下慘烈的痕跡。似乎宗教幾千年來並未真正醫治人類偏狹、自私的劣根性,往後人類應該從信仰裡學會兼愛包容。

修行有多門

佛教亦為一古老的宗教,它的發展又如何呢?

二五○○年前,釋迦牟尼佛最初為了適應眾生不同的根器,觀機而說了種種修行法門;佛涅槃後,結集經典的弟子根據自己的體悟各有不同詮釋;接下來歷代大德又依各人研究興趣、接觸到的素材,而對佛陀教化產生不同看法,演變出各宗各派。

隨著高僧行腳的足跡,佛法分別向南傳至柬埔寨、緬甸、泰國、鍚蘭,成為所謂的南傳「上座部佛教」;向北傳至中國、日本、韓國、越南,稱北傳「大乘佛教」。其中各國又融入歷史文化、社會背景、產生更細的支派,例如日本佛教後來發展出五十多個教派。

至於在中國這方面,自東漢明帝時傳入之後,與儒、道文化摻揉激盪,產生了八個主要宗派,各有各的修行方法及著重特點,可以用四句話來歸納說明:

密富禪貧方便淨,唯識耐煩嘉祥空,

傳統華嚴修身律,義理組織天台宗。

意即這八宗之中,天台宗重視義理組織;華嚴、唯識、嘉祥重鑽研經義,比較重視實踐的為律宗、禪宗、密宗及淨土宗。其中密宗由於普遍盛行於西藏一帶,又有人稱為「藏傳佛教」,修密宗需要金剛上師指導並提供豐厚供養,故相對而言,富人較能負擔。而禪宗強調芒鞋破缽,崇尚清貧無欲才能悟道。淨土宗的念佛法門則是不分智愚、無論男女、不擇地點皆可一心念佛往生淨土,故曰「方便」。

與其他宗教不同的是,佛教史上並沒有互相爭伐兼併的紀錄,宗派乃是順性自然衍化而成。在中國,八宗同時興盛於隋唐盛世,為中國文化注入新養分,造就了燦爛多元的文明,而且彼此間並不傾軋排斥。其後雖因朝廷好惡,發生過「三武一宗」法難,但佛教與其他宗教、教內各宗派之間始終兼容並蓄,互相尊重。

一師一道不起分別心

到了近代,大乘八宗有的更興盛光大,有的卻已衰微;在南、北、藏傳之間,也因地理、文化因素的差異而漸行漸遠,產生隔閡,削弱了佛教發展的整體力量。近代有遠見的宗教領袖雖曾呼籲八宗兼弘、顯密融和、禪淨雙修,但實行起來卻不容易,直到在星雲身上,這種主張才出現了落實的曙光。

溯自三十多年前,他即相信,在共以釋尊為教主的大前提下,各宗派一師一道,應情同手足,互相照顧,不起分別心,團結合作,才能發揮佛教的影響力,並指出這是今日佛教發榮壯大的重要關鍵。

這十年來,他更一步一步做出成果,使佛教界再現融合契機。其中一大盛事即是星雲與西藏政教領袖達賴喇嘛惺惺相惜的友誼。

過去,由於政治環境隔閡,文化背景殊異,西藏人士對台灣始終謹慎的保持距離,流亡在外多年的達賴喇嘛一直也未踏上台灣一步,和台灣佛教界鮮少往來。星雲的西來寺建成之後,不但佛教在西方有了新據點,也成為方便藏教僧侶、信徒接觸、了解台灣佛教的一把鑰匙。在雙方誠意打開門戶之後,民國七十八年(一九八九)七月,達賴喇嘛破天荒的率領三十幾名隨從,蒞臨西來寺,親訪星雲大師。

當天,兩位佛教界領袖交換意見逾三小時,達賴並即席發表演說。第二天正逢達賴五十五歲華誕,星雲應邀為慶典上的貴賓,來自世界各地的祝壽賓客達千人以上,達賴獨殷殷敬邀星雲與他同坐,並肩用餐,二人娓娓而談,在場眾人未見過這種場面,訝異欽羨,傳為佳話。

兩位當代高僧相見恨晚,短短五天之內先後會了四次面,為日後顯密交流訂出具體計畫,包括西來大學提供獎學金給西藏僧侶;佛光山叢林學院與印度、西藏各學院,互相派遣留學生,學習彼此的語言與宗教。如今在印度達藍沙拉留學的佛光山依華法師就是這項計畫的受益者。

顯密融合傳佳話

其實,他們二人見面絕非偶然,佛門講究因果,經由過去多年的努力,星雲早已為顯密攜手種下了善因。

民國七十四年(一九八五),在星雲發起下,成立中華漢藏協會,隨即在中華體育館舉行「漢藏護國顯密大法會」,有漢藏二眾一萬多人參加,這一佛教史上的創舉,為顯密合作奠下穩固基石。

再接再厲,第二年,在星雲籌備支持下,一項規模空前盛大的世界顯密佛學會議,假佛光山舉行,主題為「顯密融和與世界文化發展」。這次會議有十九個國家與地區,三百多人參加,包括由尼泊爾、印度來的喇嘛及學者,分別代表四大教派。

舉辦這首次世界性的顯密佛學會議,星雲道出他的用意:「佛教流傳至今,已不是某一地區的佛教,也不是某一教派的佛教。佛教的發展,應強調融合貫通,包括大小乘之間、南北傳之間、僧信之間、四眾之間、傳統與現代之間,當然顯密的融合貫通更是迫切。」

與會的西藏薩迦派主教則以感慨的語調說:「佛教對西藏來說特別重要,可惜已被共產主義破壞,很高興看到能在台灣復興。」

一連串活動,不但觸動了星雲和達賴喇嘛見面相惜的機緣,其後幾年,密教僧侶也紛紛至西來寺受戒,到佛光山參學;不少上師、仁波切來台傳法,更落實了星雲顯密融和的理想。

大乘小乘聚一堂

除了顯密之間,在結合大小乘佛教方面,星雲也很肯下工夫。他認為佛門不同派別的教理,就好比不同顏色的花朵,若集合起來,就是一團非常漂亮的花束。「總之,佛陀只有一個!」從他所著的《海天遊褅》一書中可以發現,民國五十二年(一九六三)左右,他已訪問過泰國,覲見泰王及僧皇,後來泰國佛教訪問團,包括副僧皇頌緣柏提拉然目尼等人,也數度訪問佛光山。由於與小乘佛教的接觸,星雲知道他們不傳比丘尼戒,不承認出家女眾在佛門的地位,亦曾建議恢復中斷的比丘尼僧團。

七十七年(一九八八)在西來寺舉行為期一月的三壇大戒,有不少小乘佛教徒破天荒第一次到大乘寺院受戒。所謂受戒是佛門弟子接受戒法的約束,受戒之後才成為真正的出家人。那次傳戒為打破佛教千餘年來南北傳的畛域之見,所請的傳戒高僧包括遍布南北傳佛教界的大和尚。受戒的二百多位戒子中,有來自南傳上座部系的,以及西藏系的密宗喇嘛徒眾。他們有的是僧臘(出家年數)甚高再求復戒的;也有獲得碩士、博士學位的高級知識分子。

講戒時採用三種語言:華語、台語及英語。傳戒不分男女,也不分教派,其規模之大,人數之眾,國籍之多,教派之廣,誠然為佛教史上僅見。

一個月戒期圓滿,戒子各歸來處,但已對不同教派的傳統、觀念、儀式、戒律、理論都做了一次大溝通,使佛教更具包涵性和世界性。而星雲四海一家的恢宏氣度,也受到各地佛教徒衷心感念。

去年春天,他應兄弟寺泰國法身寺之邀,參加金佛鑄澆大典,抵達時鮮花鋪地,十萬人夾道歡迎,是大乘和尚在小乘佛國從未受過的隆重禮遇。至於西來寺的前身洛杉磯白塔寺,目前已交由法身寺,作為泰國佛教在美弘法的基地。

此外,日本奈良東大寺、日本佛教親善團及日蓮宗、曹洞宗也和佛光山往來密切。韓國通度寺(佛光山兄弟寺)頂宇法師還是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亞洲聯誼會主任委員。

提倡禪淨共修

既能顯密融和、大小乘包容,星雲致力於八宗的合作自不在話下。雖然有人批評台灣「山頭林立」,他卻寧願朝正面的方向引申,星雲認為山頭多表示佛教興隆,足以適應各方不同的需要,好比四大名山,有了五台,難道就容不下九華、普陀?所有佛弟子均是釋迦宗傳人,不應存門戶之見。

雖然目前在台灣,實際上是以禪宗、淨土宗較為盛行,本身為禪門臨濟宗第四十八代傳人的星雲卻不囿一格,早在民國四十三年(一九五四),即於宜蘭成立念佛會,推動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淨土法門,首開念佛共修風氣之先;此外,近幾年社會各界熱衷禪坐,也多少拜他之賜。一向,高雄佛光山派下各道場就有禪修活動,佛光山寺甫落成的禪淨法堂,可說是目前台灣最大、設備最好、規矩最嚴的禪修中心;而位於松山火車站旁的台北道場,更為終年忙碌的都市人就近提供了靜坐修行的場所。

尊重大德提攜後進

對於台灣眾多法師大德,星雲不存分別心,真誠以禮相待。曾陸續禮聘上佛光山任教或講座的包括:淨空法師為叢林大學學生講解「唯識學概論」;了中法師講授《解深密經》;東初長老講解叢林制度;南懷瑾老師指導禪七;印順導師開示佛法等。

而《普門雜誌》雖屬於佛光山,每月的報導範圍卻及於全台各道場,成為佛教界的重要訊息中心。

至於對年輕一代的法師,星雲也十分提攜,七十八年(一九八九)成立的中國佛教青年會,即是由他大力催生。當年證嚴法師的靜思精舍籌建,他曾以十萬元結緣襄助。至今每次到花蓮演講,開場白經常是:「花蓮是個好地方,有美麗風光、清新空氣,最主要的是有個慈濟功德會……」

他常期勉現代僧青年不要承襲上一代老死不相往來的陋習,應在一起研修溝通,儘管宗風不同,但興隆佛教的目標是一致的。不少青年法師受他開闊胸襟感召,歷年來,星雲到各地演講,他們常率領自己的信徒,乘遊覽車一起來熱烈參與,共襄盛舉。

宗教間和諧之美

何謂「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星雲不僅致力佛教本身的融合,也與其他宗教廣結善緣。他曾妙喻,人類追求真善美的渴望均一樣,只是方法不同,好比我們可以騎腳踏車到達目的地,也可以乘汽車、火車、飛機、輪船到目的地,不同宗教信仰其實殊途同歸。

早自佛光山初創,來自世界各國道明會的神父、修女八十多人,即上過山請教佛法;兩年前梵蒂岡的一位主教也來觀摩參訪。星雲本人和天主教羅光總主教則做過一場精采對話,就宗教、哲學、生活、信仰等議題廣泛交換意見。他們都認為宗教團體間應彼此包容,同中有異、異中求同。二位慈悲智慧的長者,表現出大宗教家關懷時代、淨化人心的氣度,彼此尊重肯定,寫下一段佳話。

之後,星雲又應邀至輔仁大學演講「禪的妙用」,羅光主教更親自致歡迎詞。

身為宗教家,面對近幾年來社會亂象,不僅憂慮,也願共盡一分心力,星雲曾在《遠見雜誌》安排下,與基督教周聯華牧師、天主教羅光神父、道教協會副祕書長張檉齊聚一堂,交換意見,主題是如何重建價值觀,以濟社會崩頹。

去年(一九九四)二月,佛光山台北道場落成,接連四十九天舉辦一系列「生命的活水」演講,光啟社副社長丁松筠神父、信仰伊斯蘭教的石永貴先生都欣然應邀主講,再一次顯現了宗教間和諧之美。

另外在前社工會主任鍾榮吉召集下,星雲曾作東與全國宗教界人士「素齋談禪」,賓客分別來自回教、理教、軒轅教、天帝教、一貫道、天主教、基督教、天理教、天道總教等,也創下國內宗教領袖大會師的新紀錄。

慈愛包容,如同天雨曼陀羅,眾生同霑。星雲發現許多社會公益團體募款不易,去年特地拿出寫作的稿費、版稅共新台幣三百萬元,分別捐贈給台北市婦女救援基金會、陽光基金會、心路文教基金會、基督教晨曦會、誼光義工組織及善牧修女會等六個社團,並誠懇的說:「布施,不是光叫社會人士布施給佛教,我們佛教也要布施呀!」

包容民間信仰

固然尊重正統的宗教,對於帶有神祕色彩的民俗信仰,星雲的態度又是如何呢?「正信比迷信好,迷信比不信好,不信又比邪信好。」他指出,信仰如同為學,雖有深淺層次不同,但一切信仰只要是勸人為善,都不可磨滅其價值。「我記得童年時在家鄉江蘇揚州,幾十里路見不到一個警察,幾百里路沒有一個法院。人民之間有了糾紛,如何解決呢?通常當事人相偕到土地廟、城隍廟拜一拜,誰是誰非就一筆勾銷。這是因為老百姓相信善惡到頭終有報,也願意在神明面前接受裁決。」

基本上,星雲絕不仗恃「正統」,自命清高;相反的,對於媽祖、土地、城隍等民間宗教都抱持尊重包容的立場,也肯定他們端正人心的作用。不過,對於那些濫設神壇,騙財騙色、煽惑人心的神棍則不在包容之列,因為他們已屬於星雲所說「邪信」的範圍了。

佛教不是迷信的宗教,他本身也絕不迷信。有人認為他道行高深,常請教些命相、風水、地理之類的問題,也好奇的問他是否練就「神通」或「特異功能」?其實星雲最不好談論此道。《佛遺教經》曾指示佛教徒:「不得占相吉凶,仰觀星宿。」因為這些都不符合因緣正命法則。因此,他最常說的一句話是:「只要心中歡喜,日日是好日,處處是好地。」

有遠見的時代先行者

泰山不辭土壤,大海能納百川。回溯人類歷史,似乎擺脫不了人與天爭,人與人爭的宿命;二十世紀兩次世界大戰也未喚醒人類的善性本心。九○年代末期,世界許多角落仍傳出殺戮、毀滅的哭號。此時,正需要有遠見、有恢宏氣度的思想領袖,帶領眾人走出這片陰影。星雲以半生歲月,團結佛教各派,並融合其他宗教與社會資源,樹立了多元包容的典範,不愧是大格局的時代先行者,也為人類的和平共存帶來光明契機。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