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度:
字級大小:
A-
A
A+
p036 一、維摩居士的居家行誼
(一)維摩居士其人
維摩詰居士是一位具有宗教情操的長者,在《維摩詰經‧方便品第二》介紹了他的事蹟。
爾時,毗耶離大城中有長者,名維摩詰,已曾供養無量諸佛,深植善本,得無生忍;辯才無礙,遊戲神通,逮諸總持;獲無所畏,降魔勞怨;入深法門,善於智度,通達方便,大願成就;明了眾生心之所趣,又能分別諸根利鈍,久於佛道,心已純淑,決定大乘。諸有所作,能善思量,住佛威儀,心如大海。諸佛咨嗟!弟子、釋、梵、世主所敬。欲度人故,以善方便,居毗耶離。資財無量,攝諸貧民;奉戒清淨,攝諸毀禁;以忍調行,攝諸恚怒;以大精進,攝諸懈怠;一心禪寂,攝諸亂意;以決定慧,攝諸無智。雖為白衣,奉持沙門清淨律行;雖處居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現有眷屬,常樂遠離;雖服寶飾,而以相好嚴身;雖復飲食,而以禪悅為味。若至博弈戲處,輒以度人;受諸異道,不毀正信;雖明世典,常樂佛法;一切見敬,為供養中最。執持正法,攝諸長幼;一切治生諧偶,雖獲俗利,不以喜悅;遊諸四衢,饒益眾生;入治政法,救護一切;入講論處,導以大乘;入諸學堂,誘開童蒙;入諸婬舍,示欲之過;入諸酒肆,能立其志……
維摩居士,梵名 Vimalakīrti,音譯「毗摩羅詰利帝」,又作「毗摩羅詰」、「維摩詰」,翻譯成中國話就叫做「無垢稱」,也就是很清淨,沒有染汙的人。
他是二千五百年前中印度毗耶離大城的長者,為佛陀的在家弟子,也是一位事業有成的商人。他和一般人沒有兩樣,還沒有斷除貪瞋痴,但是內心常住在佛法真理之中,尤其精通大乘佛教義理,出家弟子尚有不能及者。如經文所說:
1.他過去生就與佛有大因緣,曾供養無量諸佛,且久遠以來都沒有違背過道德。
2.他深知諸法實相,已證得不生不滅的智慧。
3.他的口才很好,經常出入鄉里、學校、酒家或是街衢大路,演說佛法。
4.他遊戲神通,幽默自在。
5.他對於世間的好事,不落人後;對於世間的邪惡,也不畏懼,勇敢向前。
6.他面對各種煩惱障礙、冤家聚頭,能有力量降伏。
7.他已契入究竟的佛法真理。
8.他很理性,為人處事不情緒用事,善以智慧來教化人、度脫人。
9.他情理通達,事事給人方便。
10.他明白眾生的心念是善是惡、所發的心是大是小,也能分別眾生根性的利鈍。
11.他修學佛道已久,心意純淨。
12.他所修所行,皆是遵循大乘精神,堅定不移。
13.他所做所為,十分嚴謹。
14.他雖是白衣,但具有諸佛如來的行誼和威儀。說到「威儀」,舉凡佛教的「四威儀」:行如風、坐如鐘、臥如弓、立如松,八萬四千微細的威儀,乃至孔子所說的「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聽」等都是威儀。
15.他的心量如大海一樣寬廣。一個人的心能容納一個家庭,就能做家長;能容納一縣,就能做縣長;能容納一省,就能做省長;能容納一國,就能做領袖。所以,平常要學習包容,心量才能更高、更大。
16.他的應機說法,不僅獲得諸佛稱讚,也為諸大菩薩、羅漢、人天所敬重。
17.他是一個富翁,資財無量,但是樂善好施,經常救濟貧窮。
18.他雖是在家人,但是嚴持戒律,凡是不善、為惡的事情,一概不毀犯。
19.他具有忍辱修養,並以此攝化瞋恚心重的人。
20.他一生樂觀進取,非常精進,毫不懈怠。
21.他經常安住在禪定裡,心不散亂。
22.他平常做人處事,若不是依於禪定,就是依於般若智慧,絕不無明無理。
23.雖然他是一個在家居士,但是奉持的是出家人的戒法。
24.他雖然居住在家庭裡,但是不把三界的榮華富貴、憂悲苦惱放在心上。
25.他有妻子兒女,但是心不染著,經常修行梵行。
26.他有很多的眷屬、親人,但是心中與大家保持距離。人往往因為與眷屬太親密,割捨不得,放心不下,而有很多煩惱;假如能夠樂於遠離,煩惱也就會減少了。
27.雖然他穿著美麗的衣服,但是重在身體的端正、心意的美好。
28.他與一般人一樣要吃飯,但是經常都是以禪定、念佛、讀經的法喜為食。
29.他講學弘法從不落人後,對於社會的移風易俗也很熱心,不但經常到學校教導青年學子,也出入賭博場所,化導沉迷博弈的眾生。
30.他有很多的外道朋友,但不會影響他對正法的信仰。
31.他也閱讀世俗的書籍、事典,但是最喜歡的還是佛法、佛書。
32.他深受世間大眾高度的恭敬。
33.無論老幼,他都能開導做人之道。
34.他努力經營事業,賺取金錢;所得都用來布施給人,從事慈善,不據為己有。
35.他經常出外遊覽觀光,但是每到一個地方,都能饒益眾生。
36.他是地方上有名望的長者,歡喜參與政事,但一切都是為了救護人民;凡是有關大眾的事情,絕不退讓。
37.他到講堂裡講經說法,所講都是大乘佛法。
38.他在學校講學,教化幼童,引導他們走上正道。
39.有時候他也涉足妓院,以正法呵斥淫欲的可怕。
40.他偶爾出入酒家舞廳,向酒友講說佛法。
綜合上述,維摩居士這個人,修為高遠,幽默風趣,無所不到。他以般若空慧的思想實踐六度,利樂有情,堪稱是提倡人間淨土思想的先驅及實踐者。
(二)維摩居士其病
本經的緣起中提到,維摩居士生病了,生了一個不可思議的病。為什麼生病呢?並不是像我們現在人說的,吃五穀雜糧,難免會生病;沒有運動,身體總會不調和。他的病是從大悲心生起的,是為了度人度眾,才生病;是為了讓大家明白生老病死的實相,才示病。所謂眾生病,維摩詰才生病。所以,維摩居士很多佛法的開示,可以說都是因病而有。
過去,我不小心跌倒,把腿子跌斷的時候,我一樣在台灣到處講經說法,還應日本「朝日新聞社」邀請,到日本去做了幾場講演。甚至在紅磡香港體育館做了三場講演,有六萬多名聽眾聽講。在我沒有生病的時候,也經常講經說法,但是從聽眾的眼睛裡,能夠看出有的人是抱著可聽、可不聽的態度。自從我腿子跌斷,有了病以後,在各地講演,就有了不同的情況,每一個人的表情和眼神表現出來的,好像都很喜歡聽我講話。
經過這一場腿子的開刀手術以後,我慢慢體會出維摩居士的病是很有趣的,原來生病不全是苦的,生病的人也有快樂的地方。
我於台北榮總進行手術之後,當晚睡在床上,雖不痛苦,但是由於打過麻醉針,有一點不舒服,偶爾要翻身動一動。承蒙當時佛光山住持心平和尚的好意,晚上要照顧我,我睡床上,他就坐在沙發上。這一夜真是苦了他,因為我每動一下,他就從沙發上站起來,問我:
「師父,您要做什麼?」
後來我對他說:
「心平,你讓我坐沙發可能會舒服一點,你來睡在床上好不好?」
他聽我的話睡到床上。但是睡不到一會兒,他就從床上坐了起來,說:
「師父,不行!等一會兒護士來打針,會打錯人!」
於是我們索性不睡覺了,兩個人講說談笑,也覺得很有趣味。原來,病房裡也有無限的春風。但是也有人在病房裡過得很痛苦。住在榮總的那幾天,我就看到很多令人感慨的事情,兒童病房裡,多少的父母進進出出,而老人的病房裡卻很少有人進出。這使我想起「有慈愛的父母,卻很少有孝順的兒女」一語,真是一點都不錯!
有人用打球來作譬喻。年輕父母在兒女的心目中好像是籃球,小兒小女拚命叫:「我的爸爸、我的媽媽!」搶著要爸爸、媽媽;等到父母年老,就不是籃球了,成了個排球,被兒女推得遠遠的;到了老、病的時候,父母簡直像個足球,兒女互踢,踢得愈遠愈好。
有的父母老病,兒女把他們送到醫院去,就對醫師說:「你沒事不要通知我,我很忙,等到他什麼時候死了,再打電話告訴我就好。」也有的兒女每次去探望父母,都是帶個錄音機,「爸爸(媽媽),你說!究竟財產要歸給誰?」
所幸我出家了,我的徒弟、信徒都把我看成是橄欖球,抱得緊緊的。
不過,從這一點也可以知道,大家平常要廣結善緣,要有佛法、有慈悲、有道德,才能避免被當排球、足球,而得成為橄欖球,讓人抱著你不放。
據一位醫生告訴我,有一間病房裡住了兩位男士,一個患的是輕微的疾病,一個患的是比較嚴重的病症,兩個人的太太都會來探望他們。但是,過不久,醫生告訴護士說,那個病輕的會死,病重的會恢復健康。護士不解,問他為什麼?醫生說,因為那個病重的男士,太太每次來看他,都是給予種種呵護,在他床前百般安慰。另外一位年輕的太太來探病,則總是對著丈夫施以疾言厲色,以怨恨的口氣相待:「嫁給你真倒霉……」這樣不好、那樣不好,不斷的數落。果真,後來病輕的那個丈夫就死了。
諸如此類世間的病,病得一點佛法都沒有,也就不若維摩居士的病,充滿佛法了。
唐朝趙州禪師有一段患病的趣談。趙州禪師住在趙州城裡,有一天,趙王前來探望,他卻睡在床上,不願起身迎接。趙王沒辨法,只有主動到他的床前慰問。趙州禪師見趙王來,就說:「大王,很對不起!我營養不良,生病了,沒有辦法起身迎接您,只能在床上接見您了。」沒想到趙王一點都不介意,不但非常歡喜、恭敬的跟他談話,回去以後還派了一位大臣,送來很多禮物。
趙州禪師一聽有臣子送來很多禮品,趕快穿上袈裟、戴上帽子,到大門外迎接。徒弟看了,都怪罪的說:「師父!人家『王』來,你睡在床上跟他見面,『臣』來了,你卻出去迎接,這不是顛倒嗎?」
趙州禪師說:「你們有所不知,我待客有上、中、下三等分別。上等的客人來,我睡在床上,以本來面目和他見面;中等的客人來,我在客廳裡以禮相待;只有下等的客人來,我才要到外面迎接他、應付他。」
這就是趙州禪師的生病哲學。同樣的,維摩居士也是把每個人都看成上等人,因此以臥病在床的姿態來接待大家。
(三)維摩居士其處
維摩居士的住所,只有一丈見方大小,所以叫做「丈室」。在佛教裡,方丈和尚住的地方稱作「丈室」,即是源於維摩居士的處所。
在我們看來,會以為那麼有錢、有地位、有聲望的人物,住的地方為什麼簡陋到空無一物,只有一丈見方的大小?事實上,與他的丈室相比,連我們居住的地球也都比不上呢,因為三千大千世界都含容在他的丈室裡了!所以,維摩丈室的大小,不能光從外相上來衡量,要從維摩居士的思想、心量上去理解。
有一個人因罪入獄,每天躬身在只有兩個榻榻米大小的監牢裡,讓他感覺非常狹窄侷促。直到有一天,牢房裡飛來一隻蒼蠅,他想上前捕捉,蒼蠅卻從這一邊飛到了那一邊;再往那邊捕捉,牠又從那一頭飛到了這一頭,捉了半天都捉不到,突然他感受到牢房竟是這麼大,連一隻小小的蒼蠅也捉不住。
所謂「心中有事世間小,心中無事一床寬」,一個人快樂、不快樂,並不是在物質上分別有無,完全是看自己心裡的境界如何。就像維摩居士的丈室雖小,裡頭卻是森羅萬象,堪比法界之寬。
有一次,趙州禪師和弟子文遠禪師正在談論佛法,一位信徒送來了一塊燒餅供養。待信徒走了之後,趙州禪師對文遠禪師說:「只有一塊燒餅,哪一個人來吃呢?」
做弟子的當然是說:「師父,燒餅當然是給您吃的啊!」
可是趙州禪師不這麼想,他說:「我不能倚老賣老,以師父之名來欺負你啊!」
文遠禪師還是說:「弟子不敢冒犯,我絕不能吃這塊燒餅。」
趙州禪師聽後,說:「這樣吧,我們兩人來打賭,哪一個贏了就吃這塊餅。」
「師父,怎麼個賭法呢?」
「看誰把自己比喻得最髒、最臭、最下賤,誰就贏了,這塊燒餅也就是他的了。」
文遠禪師說:「師父,您先比。」
「我是一頭驢子。」
徒弟見師父把自己比成了畜生,心想自己應該比作什麼好呢?是馬?是牛?最後他說:「我是驢子的屁股。」頭總是比較好一點,屁股又差了一點。
師父一聽,趕快說:「我是屁股裡的大便。」
文遠又說:「我是大便裡的蛆蟲。」
徒弟已把自己比喻到這般程度,再往下比,還要比什麼呢?趙州禪師於是問文遠:「你這個蛆蟲在大便裡做什麼?」
文遠禪師回答得很妙,他說:「我在大便裡乘涼。」
「在大便裡乘涼」這一句話很有禪意。想想,有的人居住在高樓大廈裡,儘管有地毯、有冷氣、有沙發,有時還覺得煩惱,坐立難安,連睡覺都睡不好。甚至擁有了一個美好可愛的家庭,仍覺得不能安閒,還要跑去唱卡拉OK,找尋種種刺激。這是為什麼?因為生活中沒有佛法!人有了佛法、有了禪,即使是在大便裡也能乘涼,逍遙自在。
所以,快樂在哪裡?不必四處找尋,真正的快樂在心裡,如果你心裡清淨、安定、有力量,「參禪何須山水地,滅卻心頭火亦涼」。
(四)維摩居士其法
講過維摩居士其人、其病、其處,那麼他為人處事的妙法、生活的態度是什麼呢?
維摩居士這一個人,最不可思議的就是一個「會」,什麼都會、什麼都肯、什麼都懂、什麼都願意,凡事都是從積極面上發展人生,從未有否定、消極的表現。
第一、有錢會用:一般人見到金錢就生起貪愛,但是他不貪愛金錢;也有很多學佛人看到金錢如避毒蛇,「我不要!我不要!」但是他不這樣,「你不想要的,統統交給我吧。」可以說,維摩居士這個人,有錢而會用錢,家中田產豐饒,生活富貴榮華,而且也樂於喜捨、布施。
確實,現在的人一旦沒有錢,便認為「一文錢逼死英雄漢」,覺得日子難過;可是有了錢,也不一定日子就好過,不會用錢,反被錢財所束縛,等於是沒有錢。所以,有錢是福報,會用錢才是智慧;賺錢固然需要,也要會得善用金錢,把錢用於善道。
第二、有口會說:人都有一張口,口除了吃飯以外,就是說話。但是一般人說話,往往言不及義,大家不喜歡聽,甚至所說的話不但無法給人利益,還叫人聽了傷心、難過。而維摩居士不然,他的口會講好話,所言都能給人歡喜,即使施予棒喝教育,聽在對方的耳裡,也只是一時難受,事後想來,都覺得很受用。
第三、有事會做:維摩居士這一個人,什麼事情都難不倒他。例如:有一些品性頑劣的青少年,沒有人管教得了,維摩居士就把他們統統收下來教育;許多賭場、舞廳、淫舍沒有人敢到,他則經常到那裡說法。他不拘形式,生活裡沒有極端,沒有什麼一定要、一定不要;沒有什麼東西是我很歡喜、我很排拒的,他不迎不拒。
不像現在的人經常說:「我沒有辦法了!」就算好意告訴他辦法,辦法雖好,他也總是說:「我做不到!」如此一來,對真理就不容易相應了。所以,在佛法大海裡,要想與真理相應,必須試圖找出好辦法,並且與辦法契合。
第四、有心會大:除了形相上的生活以外,他個人內心的境界尤為不平凡。他在淫怒痴裡可以得到解脫,在衣食住行裡可以得到解脫,在人情世故、順逆境裡,都能逍遙自在。在維摩居士的內心裡,每時每刻都是非常清淨、自在,非常安閒、解脫的。現在人常說的「神通廣大,法力無邊」,把它用在維摩居士的身上,真是不為過。
總說維摩詰居士這個人,遇事,會得處事;遇人,善於教化;無論什麼法門,都修行得來;就連生病,也能生出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