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248 【附錄】各品略說

《維摩詰經》旨在闡說維摩居士所證不可思議解脫法門,故又稱《不可思議解脫經》。本經以般若空思想為基準,透過維摩居士與文殊菩薩等共同討論佛法的方式,闡揚大乘佛教的真理,說明在家信徒如何學佛修行,如何行菩薩道。此處就各品大意略述如下:

一、佛國品

本品主要敘述毗耶離城長者子寶積與五百長者子,各持珍貴寶蓋,共同供養佛陀。佛陀以威神力,令所有寶蓋合而為一,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諸寶蓋合一後,這個世界的長寬大小、三千大千世界中的諸須彌山,乃至十方諸佛說法的情況,都在寶蓋中現出。大眾目睹這種瑞相,歎為稀有難得,皆發菩提心,並請佛陀開示如何才能到達清淨的佛國淨土。

於是佛陀為大眾講說直心、深心、菩提心、六度、四無量心、四攝法、三十七道品、十善等是菩薩淨土,若菩薩想得到淨土,應當自淨其心,內心清淨則佛國淨土現前。

舍利弗聽聞佛陀「隨其心淨,則佛土淨」的開示之後,卻動了一個念頭:佛陀既已成佛,為何娑婆世界仍是濁惡不淨之相?難道佛陀在因地修行的時候,心有不淨?

隨後,佛陀以「盲者不見日月」為喻,說明不見佛陀成就莊嚴淨土,是因眾生自身罪障之故,而非如來過咎,並以足趾按地,示現娑婆國土的清淨莊嚴。與會大眾見聞,有的發無上菩提心,有的獲得清淨智慧,有的煩惱盡斷。

二、方便品

方便,即佛菩薩應眾生根機,以種種方法施予教化。〈方便品〉主要在說明維摩居士運用各種方便,引領眾生入於殊勝境界,當中又以示現身疾為最大方便。

本品首先讚歎維摩居士的根本德行,即經文所述:「已曾供養無量諸佛,深植善本,得無生忍,辯才無礙,遊戲神通,逮諸總持,獲無所畏,降魔勞怨,入深法門,善於智度,通達方便,大願成就,明了眾生心之所趣,又能分別諸根利鈍,久於佛道,心已純淑,決定大乘。諸有所作,能善思量,住佛威儀,心大如海。」此處表自利。

次歎方便德行。說明維摩居士雖已成就大菩薩的功德,只是「欲度人故,以善方便,住毗耶離」。

維摩居士度化眾人的善方便是什麼呢?

(一)行六度。如經中所言:「資財無量,攝諸貧民;奉戒清淨,攝諸毀禁;以忍調行,攝諸恚怒;以大精進,攝諸懈怠;一心禪寂,攝諸亂意;以決定慧,攝諸無智。」

(二)示有六種俗欲而常修三無漏法。即經中所說:「雖為白衣,奉持沙門清淨律行;雖處居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現有眷屬,常樂遠離;雖服寶飾,而以相好嚴身;雖復飲食,而以禪悅為味。」

(三)於邪行中,度人自守。雖為大眾恭敬供養,而能不生驕慢。如經中所說:「若至博弈戲處,輒以度人;受諸異道,不毀正信;雖明世典,常樂佛法;一切見敬,為供養中最;執持正法,攝諸長幼。」

(四)長於世俗各項事業,並能隨處教化,饒益救護。如經中所云:「一切治生諧偶,雖獲俗利,不以喜悅。遊諸四衢,饒益眾生。入治政法,救護一切;入講論處,導以大乘;入諸學堂,誘開童蒙。」

(五)以大悲大願救拔墮落之人。如經中所說:「入諸婬舍,示欲之過;入諸酒肆,能立其志。」

(六)隨類現領導者之身,以度眾生。如經中云:「若在長者,長者中尊,為說勝法;若在居士,居士中尊,斷其貪著;若在剎利,剎利中尊,教以忍辱;若在婆羅門,婆羅門中尊,除其我慢;若在大臣,大臣中尊,教以正法;若在王子,王子中尊,示以忠孝;若在內官,內官中尊,化政宮女;若在庶民,庶民中尊,令興福力;若在梵天,梵天中尊,誨以勝慧;若在帝釋,帝釋中尊,示現無常;若在護世(即四天王),護世中尊,護諸眾生。長者維摩詰,以如是等無量方便,饒益眾生。」上述表利他。

接著現身有疾而施教化。世間眾生因煩惱習氣未斷而有病,維摩居士即以大悲方便示疾,為前往問疾的在家眾無數千人說法。說什麼呢?

(一)是身無常:以聚沫、泡、燄、芭蕉、幻、夢、影、響、浮雲、電等十喻,說明色身無常的真理。

(二)是身無我:以地、火、風、水、四大假合、當體全空、草木瓦礫、風力所轉等八喻,說明身無主、身無我、身無壽、身無人、身不實、身為空、身無知、身無作的道理。

(三)是身為苦:以「是身不淨,穢惡充滿;是身為虛偽,雖假以澡浴衣食,必歸磨滅;是身為災,百一病惱;是身如丘井,為老所逼;是身無定,為要當死」乃至「身如毒蛇、如怨賊、如空聚,陰、界、諸入所共合成」,說明身之苦患。

(四)明法身之因,並勸發菩提心。如經中所云:「此可患厭,當樂佛身。所以者何?佛身者,即法身也。從無量功德智慧生,從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生,從慈、悲、喜、捨生,從布施、持戒、忍辱柔和、勤行精進、禪定解脫三昧、多聞智慧諸波羅蜜生,從方便生,從六通生,從三明生,從三十七道品生,從止觀生,從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生,從斷一切不善法,集一切善法生,從真實生,從不放逸生,從如是無量清淨法生如來身。」

三、弟子品

本品旨在破小乘聲聞的執著。敘述佛陀有意派遣舍利弗、目犍連、大迦葉、須菩提、富樓那、迦旃延、阿那律、優波離、羅睺羅、阿難等十大聲聞弟子及五百弟子,前往慰問維摩居士的病況。但是諸大羅漢弟子卻各述過往於打坐、說法、乞食、持戒、出家等事上,受到維摩居士呵斥的經過,紛紛表明自己不是他的對手,而推辭不往探病。

四、菩薩品

〈弟子品〉中,佛陀派遣聲聞弟子前往維摩居士住處探病,各個都說不能勝任,因此,佛陀只好請彌勒、光嚴、持世、善德等諸菩薩前往,但諸菩薩各述往昔於授記成佛、坐道場、降伏魔怨、設大施會等事上,受到維摩居士批評的經過,同樣婉拒不往問疾。

從維摩居士破眾生病的次第來說,〈方便品〉主要在破除凡夫病,〈弟子品〉呵責聲聞病,〈菩薩品〉則重在去除大士病。

五、文殊師利問疾品

此前,佛陀派遣諸大羅漢、菩薩前往問疾,無人敢去。本品一開始,則敘述佛陀派遣文殊菩薩前往,文殊受命後,率眾入毗耶離城的經過。

次敘文殊一行進入維摩丈室後,賓主相互問答的情況。

(一)問答病因:文殊菩薩傳達佛陀慰問之意後,即問維摩居士有關患病的三個問題:什麼原因生病?生病多久了?如何消除病苦?

維摩居士先就文殊菩薩所問患病時間的問題,答說:「從痴有愛,則我病生。」次就消除病苦問題,答說:「以一切眾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眾生病滅,則我病滅。」再對病因一問,答說:「菩薩疾者,以大悲起。」

(二)問答室空:文殊菩薩對於維摩丈室空無一物,提出諸問:「此室何以空無侍者」、「以何為空」、「空何用空」、「空可分別耶」、「空當於何求」、「六十二見當於何求」、「諸佛解脫當於何求」等等。

維摩隨問隨答,說:「諸佛國土亦復皆空」、「以空空」、「以無分別空故空」、「分別亦空」、「當於六十二見中求」、「當於諸佛解脫中求」、「當於一切眾生心行中求」、「一切眾魔及諸外道皆吾侍也」。

(三)問答病相:文殊菩薩接著詢問維摩居士患病症狀、身病或心病、四大的合離。維摩居士答說:「我病無形,不可見。」「非身合,身相離故;亦非心合,心如幻故。」「是病非地大,亦不離地大,水、火、風大亦復如是。而眾生病從四大起,以其有病,是故我病。」

(四)問答慰喻有病菩薩:文殊菩薩向維摩居士請問勸慰他人疾病的方法,維摩居士答說,應「說身無常,不說厭離於身;說身有苦,不說樂於涅槃;說身無我,而說教導眾生;說身空寂,不說畢竟寂滅;說悔先罪,而不說入於過去。以己之疾,愍於彼疾。當識宿世無數劫苦,當念饒益一切眾生。憶所修福,念於淨命。勿生憂惱,常起精進,當作醫王,療治眾病」。

(五)問答有病菩薩調伏其心的方法:心苦、身苦乃互相影響,所以文殊菩薩又問維摩居士:「有疾菩薩如何調伏其心?」維摩居士先是答以有身始有病的道理,次教觀我空、法空、空空,自我調伏,後說菩薩利樂有情眾生,當以無所求的悲心予以解除繫縛;眾生的病調伏了,菩薩才算是真正調伏自己。

在維摩居士講說種種菩薩行時,文殊菩薩所率領的大眾聞法得利,當中八千位天子也都發菩提心。   

六、不思議品

本品內容主要說明諸佛菩薩境界、智慧、言教之奧妙,故名「不可思議」。

舍利弗進入維摩丈室,見室中「無有床座」,便生起「當於何座」的念頭。維摩居士以神通力獲知他的想法,給予呵斥:「仁者為法來耶?求床座耶?」從而說求法者應有的態度。眾中五百天子聽聞佛法,都得到法眼淨。

之後,維摩居士詢問文殊菩薩:「何等佛土有好上妙功德成就師子座?」文殊菩薩回答東方須彌相國的師子座「高八萬四千由旬,嚴飾第一」。維摩居士立刻顯不思議神通力,向須彌燈王佛借來三萬二千張師子座。

維摩丈室僅一丈見方大小,這麼多師子座一來,竟然「悉皆包容,無所妨礙」。由此不思議事,維摩居士便講說「八種無礙」,即:

(一)大小無礙:菩薩將須彌山納入芥子之中,非但芥子沒有因此增大,須彌山也沒有因此減小;將四大海水放入一毛孔中,非但毛孔沒有因此擴大,大海之水也沒有因此減少。

(二)動靜無礙:菩薩取三千大千世界中一個世界,置於右掌,拋擲過恆河沙世界或放回本處,住於其中的眾生都不覺不知。

(三)延促無礙:如有眾生樂於久住世間,且是可度之人,菩薩便延七日為一劫;如有眾生不樂久住,且是可度之人,菩薩便將一劫變為七日。

(四)一多無礙:菩薩能把一切佛土嚴飾之事集合在一佛國土,示於眾生,也能把一切佛土眾生放在右掌,帶往十方世界,而眾生不覺有移動。

(五)依正無礙:菩薩能將十方眾生供養諸佛的莊嚴器具,集於一毛孔中,讓眾生都能看見;也能將十方國土所有日、月、星宿,集於一毛孔中,讓眾生都看得到。

(六)業用無礙:菩薩非但能將十方世界所有大風吸入口中而身無損壞,猛烈大火於腹中燃燒而身不受害,甚至手舉一佛土到十方世界,就如同持針鋒舉一棗葉般,無所障礙。

(七)應現無礙:菩薩能應機化現佛身、辟支佛身、聲聞身、帝釋身、梵王身、世主身、轉輪聖王身,度化眾生。

(八)法音無礙:菩薩能將十方世界各種音聲,無論好壞,都變成佛聲,演說苦、空、無常、無我的法義,且連同十方諸佛宣說的種種法,也都能令眾生聽聞得到。

七、觀眾生品

菩薩度眾生應當了知眾生病源,故名「觀眾生」。

本品首先敘說菩薩當觀眾生如幻人、水中月、鏡中像、熱時燄、呼聲響、空中雲、水聚沫、水上泡、芭蕉堅、電久住等,觀眾生空,離眾生相。

次說菩薩行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不著法相,證得法空。

後以菩薩為何久處生死而無所畏,及善、不善法的根本,各作六番問答,說明修道用心的根源,及諸法生起的根本。 

上述維摩居士與文殊菩薩的對論,乃從理上說明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末後,天女散花等事實則是加以證明。

八、佛道品

菩薩發心為「上求佛道」及「下化眾生」。〈觀眾生品〉明度眾生,〈佛道品〉則說求佛道。

本品內容主要有三部分,即:

(一)明佛道:文殊菩薩詢問維摩居士:「云何通達佛道?」維摩居士說:「若菩薩行於非道,是為通達佛道。」所謂「非道」,即文中所指:五無間、地獄、畜生、餓鬼、色、無色界、貪、瞋、痴、懈怠、諂偽、憍慢、聲聞、辟支佛、貧窮、形殘、醜陋、老病、涅槃等。

(二)明如來種:維摩居士反問文殊菩薩:「何等為如來種?」文殊菩薩表示:有身、無明、有愛、貪、瞋、痴、四顛倒、五蓋、六入、七識處、八邪法、九惱處、十不善道、六十二見及一切煩惱,都是佛性種子。

(三)辨眷屬資具:普現色身菩薩問維摩居士世間的眷屬資具如何,維摩居士以出世間的眷屬資具作答,說明以智度、方便、法喜、慈悲心、善心、六度、四攝等為佛法眷屬;以總持、無漏法、覺意、解脫、八解五通、大乘、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慚愧、深心、四禪、多聞、甘露法、解脫味、淨心、戒品等為佛法資具。

九、入不二法門品

本品中,三十三位菩薩各說所悟之不二法門。前三十一位菩薩說:生、滅;我、我所;受、不受;垢、淨;動、念;一相、無相;菩薩心、聲聞心;善、不善;罪、福;有漏、無漏;有為、無為;世間、出世間;生死、涅槃;盡、不盡;我、無我;明、無明;色、色空;四種異、空種異;眼、色;布施、回向一切智;空、無相、無作;佛、法、眾;身、身滅;身、口、意善;福行、罪行、不動行;從我起二;有所得相;闇、明;樂涅槃、不樂世間;正道、邪道;實、不實等三十一種不二法門,是以言顯道。

其次,大眾請文殊菩薩說不二。文殊答曰:「於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是為入不二法門。」為遣言顯道。

隨後,文殊菩薩進而問維摩居士不二。維摩以無言顯道,文殊立即讚歎為真入不二法門。

一○、香積佛品

本品敘述舍利弗念食,維摩居士答應設食,並遣化身菩薩前往眾香國取回香積佛飯,一來借此教化樂小乘法者回小向大,二來讓娑婆世界眾生普聞香積佛的聖號。

其後,眾香國九百萬菩薩隨著化身菩薩回到娑婆世界。維摩居士以神通力變化九百萬張師子座。請眾菩薩上坐後,將滿缽香飯分給大眾食用。天、人、聲聞、菩薩飯後,身安快樂,毛孔散發妙香。

此時,維摩居士代表大眾請問眾香國菩薩,香積如來如何教化眾生,眾菩薩回答香積如來不以文字說法,而以眾香做佛事。

眾香國菩薩反問維摩居士,佛陀如何教化娑婆世界眾生。維摩居士表示,此土眾生剛強難化,故佛陀說惡業、邪行、得苦報等剛強之語來調伏眾生。眾香國菩薩聽聞後,同聲讚美佛陀乃至諸菩薩度化眾生的悲願。

隨後,維摩居士為他們說娑婆世界的菩薩由於依十事善法而行,修行一世的功德勝過眾香國菩薩修行百千劫。又說菩薩成就八法,於此世界修行能不生病,終得生於淨土。

十事善法是:以布施攝貧窮、以淨戒攝毀禁、以忍辱攝瞋恚、以精進攝懈怠、以禪定攝亂意、以智慧攝愚痴、說除難法度八難者、以大乘法度樂小乘者、以諸善根濟無德者、常以四攝成就眾生。

八法是:饒益眾生而不望報;代一切眾生受諸苦惱;所作功德盡以施之;等心眾生謙下無礙;於諸菩薩視之如佛,所未聞經,聞之不疑;不與聲聞而相違背;不嫉彼供,不高己利,而於其中調伏其心;常省己過,不訟彼短,恆以一心求諸功德。

一一、菩薩行品

〈香積佛品〉主要以香積佛飯作佛事,本品則廣說佛事有多種;此前,維摩居士助佛宣揚,於丈室中辯法,本品維摩居士率領文殊及與會大眾同至佛所菴羅樹園聞法。

維摩居士以神通力將與會大眾及師子座置於右掌,一併送往佛所。阿難聞眾菩薩身上香氣,問佛為何,引起佛陀藉由香飯佛事廣說一切佛事。

眾香世界菩薩聽聞佛陀讚歎菩薩一切功德難以思量,對原本抱持娑婆下劣的想法,向佛陀懺悔並請法,佛陀於是說「不盡有為,不住無為」的盡、無盡解脫法門。這些菩薩聽聞後,皆大歡喜,散花供養後,回去眾香國。

(一)不盡有為,即:

不離大慈,不捨大悲,深發一切智心而不忽忘;

教化眾生,終不厭倦;

於四攝法,常念順行;

護持正法,不惜軀命;

種諸善根,無有疲厭;

志常安住,方便迴向;

求法不懈,說法無吝,勤供諸佛,故入生死而無所畏;

於諸榮辱,心無憂喜;

不輕未學,敬學如佛;

墮煩惱者,令發正念;

於遠離樂,不以為貴;

不著己樂,慶於彼樂;

在諸禪定,如地獄想;

於生死中,如園觀想;

見來求者,為善師想;

捨諸所有,具一切智想;

見毀戒人,起救護想;

諸波羅蜜,為父母想;

道品之法,為眷屬想;

發行善根,無有齊限;

以諸淨國嚴飾之事,成己佛土;

行無限施,具足相好;

除一切惡,淨身口意;

生死無數劫,意而有勇;

聞佛無量德,志而不倦;

以智慧劍,破煩惱賊;

出陰界入,荷負眾生,永使解脫;

以大精進,摧伏魔軍;

常求無念實相智慧;

行於世間法,少欲知足,於出世間求之無厭,而不捨世間法;

不壞威儀法,而能隨俗;

起神通慧,引導眾生;

得念總持,所聞不忘;

善別諸根,斷眾生疑;

以樂說辯,演法無礙;

淨十善道,受天人福;

修四無量,開梵天道;

勸請說法,隨喜讚善,得佛音聲;

身口意善,得佛威儀;

深修善法,所行轉勝;

以大乘教,成菩薩僧;

心無放逸,不失眾善。

‭ ‬(二)不住無為,即:

修學空,不以空為證;

修學無相、無作,不以無相、無作為證;

修學無起,不以無起為證;

觀於無常,而不厭善本;

觀世間苦,而不惡生死;

觀於無我,而誨人不倦;

觀於寂滅,而不永寂滅;

觀於遠離,而身心修善;

觀無所歸,而歸趣善法;

觀於無生,而以生法荷負一切;

觀於無漏,而不斷諸漏;

觀無所行,而以行法教化眾生;

觀於空無,而不捨大悲;

觀正法位,而不隨小乘;

觀諸法虛妄,無牢無人,無主無相,本願未滿,而不虛福德、禪定、智慧。

(三)總示不盡有為,不住無為:

具福德故,不住無為;具智慧故,不盡有為。

大慈悲故,不住無為;滿本願故,不盡有為。

集法藥故,不住無為;隨授藥故,不盡有為。

知眾生病故,不住無為;滅眾生病故,不盡有為。

一二、見阿閃佛品

本品首先敘說維摩居士的念佛法門。從佛陀與維摩居士的問答中,可知佛身為「不著有相,不著無相」,要見真實佛身,並非見相,當從觀一切法性空中得見。但也不一定離相,於佛相好中悟得一切法空性,亦能見如來。

次說維摩居士現妙喜佛國以攝有緣。初由舍利弗問維摩「於何沒而來生此」,佛陀為說「出阿閦佛國」(即妙喜國),使與會大眾知道維摩居士是為利益眾生,離開清淨佛土,而入娑婆世界的大菩薩。之後再命維摩現妙喜國、無動如來及諸菩薩、聲聞大眾,令大眾見妙喜國依正二報的莊嚴,而精進修學淨土行。

一三、法供養品

本品首先由天帝釋稱揚聞此經法,信解、受持、讀誦的功德利益,並發願如有眾生受持讀誦、如說修行,將與眷屬給予供養、護持。

次由佛陀說示持誦供養此經者,即是供養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所修福德不可限量。並自述護法本事,以說明諸供養中,法供養最為殊勝。

一四、囑累品

本品裡佛陀以無量億阿僧祇劫所修的不可思議功德之法,付囑彌勒菩薩弘通流布,同時囑累多聞第一的阿難受持,廣宣流布。於此,佛陀確認此經的經名為「維摩詰所說」,又名「不可思議解脫法門」。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