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62 三、維摩居士的人生觀

從《維摩經》裡,進一步還可以了解到,維摩居士在生活中實踐的是「融和的人生觀」,也就是人生獲得幸福美滿之道。

(一)是因果的都是緣起的

世間一切的形成都有它的因果關係。例如,要把花的種子播撒下去,才能開花結果;其中,種子就是「因」,開花結果就是「果」。

當然,「因」所以成為「果」,當中也還要有個「緣」。像種子所以開花,必定還要有土壤、水分、陽光、空氣、肥料等許多「緣」的助成;假如我們只是隨意的把一顆種子擺在地毯上、桌面上,缺少了「緣」,它必然是不會開花結果了。這就是佛教所說「因緣果報」的道理。

同樣的,人來到世間做人,必定也是先有了善因。但是有了這個「因」之後,我們還要廣結善緣,有了善因善緣,所謂「因緣具足」,將來才會結善果。

(二)是別人的都是自己的

現在人所以不能幸福美滿,就是把別人和我劃分開來,你的不是我的,我的不是你的。尤其在中國社會裡,有一種「見不得人好」的陋習,看到人家發財,心裡頭就酸溜溜的,不高興;看到人家事業倒閉,摔了一跤,跌個跟斗,就哈哈大笑,幸災樂禍。假如能夠換個想法,看到人家升官,覺得很歡喜,「恭喜、恭喜!」看到人家發財,為他感到開心,「你可以蓋大樓、買很多東西了!」那麼,縱使我們沒有錢,也可以跟著沾光。例如:你建大樓了,我可以在你大樓下的騎樓躲雨;你買電視了,我站在你的身後觀賞節目,也一樣可以收看得到……你所擁有的,多少都能讓我享有一點。把別人的擁有看成是自己的,我們不也是富有嗎?

因此,真正說來,世間上是沒有窮人的。人之所以窮,就是沒有把人家的擁有看成是自己的。假如我們把別人的擁有,看成是自己的,你造馬路,我可以行走;你捐款建公園,我可以散步……這個世界,星辰日月、樹木花草,哪一樣我不可以看、不可以享受呢?我不也是個富人了嗎?

「把別人擁有的,看成是自己的」這種人生觀,是維摩詰居士的思想特色,也是他所過的融和的人生。不過,大家也不要誤以為把你的就當成我的。

有一個人看到一棵長滿纍纍果實的椰子樹,便逕自把樹上的椰子給摘下來。種椰子的人發現了,大叫一聲:「欸!你怎麼可以摘我的椰子呢?」偷椰子的人理直氣壯的說:「我什麼時候摘你的椰子啊?這個椰子是我的啊!你的椰子種在下面,而我摘的是上面的椰子,與你有什麼關係啊!」事實上,樹上長的椰子與地下種的椰子,怎麼會沒有關係呢?

所以,理和事,在事相上是有分別的,在理論上是可以享受的;在事相上是有差別的,在理論上是有共通的。

(三)是仇敵的都是友誼的

很多人對於自己不歡喜的人,總會說:「這是我的仇人!」「那是我的敵人!」過去我有一位老師說得很好:「這個人你也不高興,那個人你也不高興;這個人是仇人,那個人也是仇人,究竟還有多少好人呢?你的朋友在哪裡呢?」所以,最高明的人生應該是「化敵為友」。

有一個信徒,他的兒子自行作主討了一門婚事,八年的時間一晃,孫子都已經八歲了,做母親的卻始終不肯承認這門婚事,老想:「你是我的兒子,娶妻能不得到我的同意嗎?實在傷了我做父母的尊嚴!」因此,無論什麼人來勸解,他都不為所動,甚至只要哪個人來勸導,他就同他絕交,不再往來。

有一位法師倒是很有辦法,有一天,他自告奮勇的對這位母親說:「某某居士,海峽兩岸不來往四十年,現在都來往了;東西德幾十年不來往,如今柏林圍牆也都拆除了,何況那是你的親生兒子,你還不能改變想法嗎?」這位媽媽一聽,心有所悟,立刻就接受了。「是啊!我的兒子、媳婦那麼可愛,我是應該要與他們來往的!」不久,便催促他們回來,並且備辦宴席歡迎,場面非常熱鬧。

後來聽說公婆和兒媳的相處,好得不得了,真是到了如膠似漆的程度。

其實,當初怨恨的是這個心,後來恩愛的也是這個心,都是由於人的分別心,才有愛恨、好壞。所以,仇、愛就在一念之間,只要你能把心中仇恨的種子去除,愛心生起來,真是一切都很可愛。

如同人的手上長了瘡,即使它流膿流血,臭味橫溢,我們都會盡力的給予洗滌、包紮。為什麼?因為那是自己的手。同樣的,如果我們能夠感受到這個社會是我的、這個國家是我的、這個世界是我的、這個眾生是我的,哪裡還有什麼仇人、敵人的分別呢?只要你覺得一切都是我的,一切就會變得很可愛、很美麗。

在人世當中,你還有怨恨的事情嗎?應該可以和解了。過去,提婆達多不斷的陷害佛陀,佛陀不但不怨恨,還感謝他,說他是自己的逆增上緣。確實,人生需要依靠種種的緣分來促進成長,而無理的事情有時也可以刺激我們增上;能夠接受「逆增上緣」,心胸就更為寬大了。

維摩居士是有包容心的人,把所有一切都包容在他的心中,所以他的人生當然很快樂了。

(四)是絕望的都是希望的

在人生的旅途上,有這麼一刻感受到挫折,或者覺得未來沒有希望嗎?假如能像維摩居士一樣認識佛法,了知世間一切無常,得意時,想到面臨失意時該怎麼辦,就不至於處在熱烘烘的興奮中;失意時,想到總有一天會雨過天晴,也就不至於灰心喪志了。

有一個女孩子,相貌醜陋,不討人歡喜,一想到與自己年紀相仿的青年們各個談情說愛,卻始終輪不到自己,很是灰心失意,不由得怨恨起父母把自己生得這麼難看。最後因為想不開,就選擇跳河自殺。

在少女即將跳河自殺的那一刻,有位居士救了他一命。知道他跳河的原因後,居士說:「人有兩個生命,一個生命只想到自己,是自私的生命,剛才投水的那個自私的生命已經死了,現在我救起來的是第二個生命,是為人的、忘我的,是為社會、為大眾的。」少女聽了居士的話後,一改對人生的態度,從此不再掛礙自己的遭遇,轉而設想如何幫助別人。

他做義工、看護,為病人、老人洗衣、煮飯,不到一、二年,善名美譽便交相而來。每個人都讚美他、歡喜他,少女的心情也逐漸愉快起來了。心中一愉快,慢慢的,氣質改變,人也變得漂亮了。後來居士當媒人,一償少女宿願,他和一位有為的青年結為夫婦。

現代人一旦沒有錢,就覺得人生好像失去了希望。那怎麼辦呢?搶錢?但是搶了以後,會遭受法律制裁啊!即使沒有受到制裁,一生也要住在心裡的牢獄之中,豈能快樂?尤有甚者,選擇自殺一途。但是,自殺不能解決問題,自殺就是殺人,殺了人以後,你見了閻羅王,他會不辦你的罪嗎?再說,父母、師長、親人、朋友都為你掛念,你又怎麼忍心一走了之?事情是不能了的!

英國有一位議員,二十四歲時因犯罪而坐牢。獄中,他一心想要悔改,因此在刑期結束出獄後,靠著自己的發憤圖強,終於在三十四歲當上了議員。這一位議員先生說過兩句話:「手銬是銬不住命運的,我們的命運是自己爭取來的。」同樣的,希望每個人都能效法維摩居士,以樂觀、積極的態度生活,並幫助周圍的人。

(五)是有限的都是無限的

人生在世,不但生命短短數十年,受到時間的限制;活動的範圍也很有限,受到空間的限制。例如有的人辛苦一生想要在城市裡買一幢房子,卻怎麼也買不起;想要買個十坪土地,也難以負擔費用,被時空給限制住了。

其實,時空,不一定只是心外有限的時空,心內也有一個無限的時空。像維摩居士,他可以將受時空限制的世界,呈現為無限的時空世界,遠在他方國土的寶座,無論有多高,他都可以把它送到丈室裡,招呼大眾坐下。

我在台灣住了六十年,可是在台灣,大家不認為我是台灣人,都說我是外省的和尚;當我回到故鄉江蘇揚州,那裡的人也不承認我是揚州人,都說我是台灣來的和尚;我在香港弘法,每次介紹到我的時候,都是說:這是台灣的和尚星雲大師。現在我幾乎不知道我是哪裡人了,只有自己為自己定位,我是一個「地球人」;台灣不要我,大陸不要我,但地球不會不要我,我可以做地球人,也就沒有時空上的限制了。

(六)是骯髒的都是清淨的

在維摩居士的心中,所謂「心淨則國土淨」,再怎麼骯髒的,都可以轉為清淨的。當中,這個「轉」字很重要。人能夠「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也就是在這一「轉」。佛教裡,唯識家所說的「轉識成智」,所謂「五識」,即眼、耳、鼻、舌、身識,第六識會分別好與不好。我們如果能將不好的轉為好的,所做所為均是善行,還怕人生不圓滿嗎?

過去我到香港弘法,在下榻的地方,樓上住有一戶人家,每天晚上到了大家都要入睡的時候,他們就開始跳起舞來,弄得天花板嘎嘎作響。最初我感到很不習慣,後來想,響聲滴答滴答,也是滿有節奏感的,不如把它當作音樂來聽。果然,很快的我就入睡了。

既然不好聽的聲音,都可以把它轉為悅耳的聲音。那麼,世界上的一切,不也都可以轉為美好嗎?可惜的是,人們常常把好的說成壞的,錯把好事當作壞事。其實,並不是世界有好壞,而是自己的心有染淨分別。

過去,蘇東坡和佛印禪師兩個人在一起打坐。蘇東坡問佛印禪師:「禪師!你看一看,我坐在這裡像什麼呢?」

佛印禪師一看,「好莊嚴喔!坐得像佛祖一樣啊!」蘇東坡聽到佛印禪師說他像佛祖,當然很高興。

過了一會兒,佛印禪師又問蘇東坡:「學士!我坐在這裡像什麼呢?」

蘇東坡就開他玩笑說:「你坐的樣子像一堆牛糞。」佛印禪師聽到蘇東坡說他像牛糞,心裡也是很高興,只是沒有開口多說。

蘇東坡回去以後,逢人就說:「我今天贏了佛印禪師了!」

蘇小妹問他:「哥哥,你是怎麼贏的?」

「佛印禪師說我像佛,我說他像牛糞。」

蘇小妹很聰明,一聽就說:「哥哥!你輸了!」

「我怎麼輸了呢?」

妹妹說:「人家禪師心中是佛,他看你就是佛;你心中是牛糞,看人就是牛糞啊!」

所以,一個人能夠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是非常重要的。你心中有佛,眼睛看到的世界就是佛的世界;你心中有佛,耳朵聽到的就是佛的音聲;你心中有佛,口說出來的就是佛的語言;你心中有佛,所做的事情就是佛事。意識經你這麼一轉,這個世界在你的心中,也就是一個美好的世界了。

世間上,沒有什麼神明會來控制我們、懲罰我們,或者給予我們什麼。每一個人都是這個世界的藝術家,可以把這個世界勾畫成一幅心中所想的美麗圖畫;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工程師,可以把自己雕塑、鑄作成心中所想的形象。正如維摩居士所發展的「唯心淨土」、「人間淨土」,要把生存的環境,莊嚴成淨土,主要還是「一切操之在我」。

(七)是退讓的都是進步的

社會上,許多人為了追求功成名就、富貴榮華,總是不惜一切的衝鋒陷陣,只是一旦撞得鼻青臉腫,有的人知道回頭,有的人卻依然故我,以至粉身碎骨。事實上,就如佛教裡布袋和尚的一首詩偈說:「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身心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農夫一面插秧,一面往後倒退,退到最後,一田的禾苗就插好了。所以,前面的人生固然擁有大好的前景,回過頭來也還有半個世界;有時以退為進,反而讓人擁有更全面的世界。維摩居士的一生就是這樣,當進則進、當守則守、當退則退。

(八)是差別的都是平等的

維摩居士提倡男女是平等的,貧富是平等的,種族是平等的,大乘小乘是平等的,佛和菩薩也都是平等的;儘管世間萬象千差萬別,他都能將它化為平等。

如同金戒子、金耳環、金手鐲、金筷子、金碗,外相上雖有差別,但是黃金的本質是平等的。無論你是喝茶、喝汽水、喝開水,還是喝冰水,相上雖有不同,但是水性是一樣的。待人接物,雖然有張家、李家;男人、女人;老的、少的種種不同,但是若有一個普遍的、平等的尊敬心,尊重他人的人格,也就是一個融和的人生了。

(九)是微小的都是廣大的

維摩居士他不做官,沒有社會地位,但是你說他很小嗎?他的人格與佛平等,虛空法界都在他的心中。

〈不思議品第六〉裡寫道:「以須彌之高廣內芥子中,無所增減,須彌山王本相如故。而四天王、忉利諸天,不覺不知己之所入,唯應度者乃見須彌入芥子中,是名不思議解脫法門。」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須彌藏芥子,芥子納須彌」的典故由來。

有一個秀才看到寺院裡的這一副對聯,認為不通順;須彌山藏一粒芥菜子,當然沒問題,但是一粒小小的芥菜子,又怎麼能藏一座巨大的須彌山呢?

知客師聽了他的問話以後,倒是說了一些道理:「你們讀書人不是有兩句話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你的書讀到哪裡去了?萬卷書讀到哪裡去了?」

秀才拍拍頭,說道:「讀到我腦子裡了。」

於是知客師拿了一本書,請秀才把書放進腦裡。秀才感到莫名其妙,說:「讀理能讀到腦中,書怎麼能放到頭腦裡呢?」

知客師藉此回答:「你的腦子在理上可以吸收萬卷書的道理,同樣的,芥子納須彌,在理上也是可以融通的。」

好比花的種子,雖然只是一點點,但是種到土壤裡,經過澆水、施肥,加上空氣流通、陽光照耀,有一天就會開花。換言之,這一朵花是結合了宇宙的力量,才成為一朵花。所以說大中有小,小中容大;一中有多,多就是一。

又例如天上的月亮雖然只有一個,但是映照在江、海、湖、河上,也能如「千江有水千江月」,映現出千輪明月。即使是一個茶杯、一個盆子也是如此,在有水的地方,就會映照出另一個茶杯、盆子的影像。所以,從一粒灰塵、一朵花、一個人、一個台灣、一個地球,到一個虛空,雖然都是「一」,卻是「萬法歸一」、「一歸於心」,只要我們能「一心」,法界就在心裡,也就能與維摩居士的思想相應了。

(一○)是分工的都是融和的

維摩居士的領導、與大眾的相處,雖有分工,但也重視融和。

世間上無論做什麼事,固然有需要分工,各司其職,但也要能夠合作,才有力量,才能成功。像是打籃球,要想致勝,不能靠單打獨鬥,必須注重團隊精神,彼此配合;又如五根手指,分散開來沒有力量,唯有合起來成為一個拳頭,才能展現力道。

所以,當分工時,應適當分工;當合作時,也應團結合作。如同人的眼、耳、鼻、舌、四肢,雖各有功能,彼此分工,卻又合作無間,因此可以使人體發揮功能。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