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51 二、維摩居士的思想特色

維摩居士這個人,在一動一靜之中,生活得非常自在,你讚美他,他沒有感覺到特別高興歡喜;你傷害他、毀謗他,他也不會勃然大怒。可以說,世間上任何稱、譏、毀、譽、利、衰、苦、樂的境界,都不能動搖他分毫。以下細說他的思想特色:

(一)談話中有智慧

維摩居士和諸大菩薩、諸大弟子座談,討論「不二法門」。諸大菩薩運用個人的修行境界闡釋「不二」的意義,針對「有是有,無是無,怎麼是不二呢?」「你是你,我是我,怎麼是不二呢?」「暗是暗,明是明,怎麼是不二呢?」「善是善,惡是惡,怎麼是不二呢?」各自表述意見。

大家表示看法之後,文殊菩薩請維摩居士也表示個意見。只見維摩居士眼睛一閉,不開口。你以為他不會說話嗎?深奧的道理他說不出來嗎?這時候,大智慧的文殊菩薩不禁讚歎起來:「啊!原來不二法門是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語言、離文字、離心攀緣相。」所謂「維摩一默一聲雷」,不開口真是比雷聲還要響啊!

對一個人來說,智慧的啟發是很重要的,但是一般人雖也經常有聚會講話,卻多是言不及義,少有思想上的激盪,殊為可惜。

過去美國甘迺迪先生要競選總統的時候,才四十出頭。有人說:「誰要想做美國總統,至少他的頭上也要有幾根白頭髮吧?」意思是說:甘迺迪,你太年輕了!

甘迺迪聽後立刻說:「頭上有沒有白髮不重要,頭皮下面的東西如何才重要。」所以,與人對答,有時候用點智慧、用點幽默,也能增加生活的情趣。

類似這種機智問答,在《維摩經》裡,維摩居士和十大弟子、諸大菩薩都有好幾回合的交手。那種思想上的啟迪,哲學上的超越,真是前所未聞,可謂是「不讀《維摩經》,不知道佛法的富貴」。

(二)怒罵中有慈悲

維摩居士是人,也會對人發脾氣,不過他在怒罵中有慈悲。就好像母親打罵兒女,是出於慈愛的心理。

十大弟子經常被維摩居士教訓:「你心不平等,還不夠資格講說佛法,回去!回去!再去請示釋迦牟尼佛,才可以出來講!」面對這樣的責備,一般人多半難以接受。事實上,在維摩居士一切的言行裡,有著不可思議的真理和智慧,你若能懂,從中便能獲益了。

一個年輕人在三寶殿裡打坐,老禪師從他的面前經過,他動都不動,也不站起來。於是老禪師就說:「年輕人,老師從你面前經過,你怎麼不站起來行個禮迎接呢?」年輕人以為懂得幾句佛法,就學習禪門的話說:「我坐在這裡迎接你,就和站起來迎接你是一樣的。」老禪師聽後,上前賞了年輕人一個耳光。年輕人感到莫名其妙:「你怎麼打我呢?」老禪師說:「我打你就是不打你。」

其實,老禪師並不是要打人,而是給一個慈悲的教育。看起來是無情的慈悲,實際上是遠遠勝過於有情的慈悲。

(三)言行中有幽默

維摩居士的言行非常廓達,因此,不但在毗耶離大城上流社會裡,許多人歡喜和他來往,連一般販夫走卒,也以能和他在一起為榮耀。你做工,他跟你做工;你遊戲,他跟你遊戲;你跳舞,他跟你跳舞;你賭博,他也跟著你賭博,但是在做工、遊戲、跳舞、賭博以後,他會對你講說佛法,講說做人處事的道理。所以,在放曠當中,自有他莊嚴的一面;在一切的舉止裡,自有他獨特的風趣。

曾任外交部長的葉公超先生,有一次打電話給「中國郵報社」發行人余孟燕女士。當時余孟燕女士不在,電話由工友接聽。工友拿起電話筒,問道:「你是誰呀!」

葉公超先生說:「我是葉公超。」

聽電話的工友心裡想:哼!葉公超還會自己打電話來嗎?所以他就回答:「哼!葉公超?我是葉公超的爸爸啦!」

葉公超聽後馬上說:「爸爸,請你叫余孟燕來跟我講話。」

葉公超為人處事的灑脫亦如維摩居士的心胸曠達,實在令人敬佩!

在佛教裡,開大座講經之前,都要敲引磬迎請法師,講過以後,也要打引磬送法師回去。有個維那師因為經驗不足,很緊張,本來應該要呼:「打引磬送法師回寮!」卻誤說為:「打法師送引磬回寮!」

最初大家並沒有注意到他講什麼話,倒是講經的圓瑛老法師很幽默,他怎麼回答呢?他說:「不要打,我自己會走!」

所以,有時在語言上幽默一下,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既能化解尷尬,又能帶來愉悅,為人間平添一些趣味。

(四)貧賤中有友愛

維摩居士雖是大富長者,但是他很重視貧賤中的友誼,對於社會階層較低的農工人士、勞苦大眾,尤為謙虛、友愛,絲毫不因為自己有了一點錢、有了一點地位,就把別人踐踏在腳下,看不起人,反而歡喜為他們服務,為大家排難解紛。

過去,孫中山先生做大總統的時候,有一次穿著便裝去南京開會,一到大門口,守衛看他穿便服,以為是一般的工人,便說:「今天大總統要開會,你這個工人不可以隨便闖進去,大總統會打人喔!」

孫中山先生一聽不准他進去,沒有辦法,只有把身分證明掏出來給守衛看,讓他知道自己就是大總統孫中山。

守衛的人一看,還得了!「您就是孫中山大總統啊!」趕快跪下來,說:「大總統,小人罪該萬死,請您原諒!」

孫中山先生則是平心靜氣地說:「你放心,大總統不會打人的,起來!起來!」守衛聽後真是感動不已。

所以,在上位者,要能獲得大家的敬重,並不是擺個架子就能獲得的,平時言行一致,對人服務友愛,才是受人歡迎之道。

(五)嬉笑中有教化

維摩居士在玩笑遊戲之中,也能賦予教育化導。

過去林洋港先生擔任台北市長的時候,轄下的稅捐處處長是吳炳炎先生。當時,林洋港市長和處長開玩笑說:「我叫『洋港』,『洋』是水,『港』也是水,你叫『炳炎』,『炳』是火,『炎』也是火,我們是水火不容耶!」

只見處長聽完長官的話之後,不知道該回應什麼好,這時候林洋港先生很幽默的說了一句:「別人水火不容,我們可以水火同源啦!」意思是水可以把火澆熄,火可以把水蒸發,互相都是有關係的。

所以,上司愛護屬下,有時以幽默來表現,更能收其化導之功。

(六)玩樂中無掛礙

維摩居士是一位心中坦蕩、灑脫的人物,雖然經常出入遊樂場所、酒家舞廳,但不失天真;可以說,沒有什麼地方是他不能去、不敢去的,在他的心中,無掛礙、無顛倒、無畏懼。

宋朝理學家程顥、程頤是兄弟,哥哥程顥性格灑脫,弟弟程頤性格拘謹。有一天,兩人受邀出席宴客,席間,歌女跳舞、唱歌。弟弟是一個正派的理學家,看了很生氣,起身就回家去了;哥哥程顥則是毫不在意的坐在那裡,從頭參加到結束。

第二天,弟弟質問哥哥,說:「我們是以道德、君子自居的,你怎麼可以失態,在酒家裡飲酒作樂呢?」

哥哥說:「弟弟,我雖然置身在歌舞之中,但是我心中沒有歌舞啊!想不到弟弟你把這些心事放了一天一夜,你這不是太辛苦了嗎?」

所謂「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一個人能夠不被世俗的欲望所惑,則何處不能逍遙自在呢?

(七)相處中有平等

維摩居士是一個有平等觀的人,在他的心中,聖凡都是平等一致的。他的朋友很多,不但諸佛菩薩、國王大臣和他交往的不少,即使一般不受社會重視的吠舍、首陀羅,他也一樣主動和他們來往。尤其與人相處,無論長幼老少,在人格上他都能給予尊重,也不會嫌貧愛富,對人總是以慈悲為出發點。這在他和諸佛如來、菩薩、十大弟子等的談話當中,可見一斑。

過去,有一位外道聽聞佛陀要到村莊裡說法,便急著把凹凸不平的地面填平,好方便佛陀過路。但是一直到佛陀來了,路面都還沒有整頓好,讓外道頗為懊惱。佛陀知道後,告訴他:「心平則地平,心不平,外在的地是永遠不能平的。」

因此,在人間,能學習維摩居士的平等觀是很重要的。只要我們的心平等,心外的世界也會隨著平等了。

(八)變化中有次序

維摩居士和現代人一樣,經常南來北往,行住坐臥之間常會有一些變動,可是他的生活卻是非常有次序、有計畫。

美國羅斯福做總統的時候,書信往來都需要透過秘書替他起草。可是每回在信件要寄出前,秘書將信件交給總統過目,羅斯福先生總還要在書信上修改幾個字。

有一天,秘書終於忍耐不住,問:「報告總統!書信內容是不是不通順,怎麼每次到了要寄信的時候,您都要再改幾個字呢?」

羅斯福總統聽後回道:「不是的,你擬得很好,只是收到信的人總認為信是我的秘書寫的,而不予重視。如果我在上面修改幾個字,收件人看了,知道這確實是總統看過的,也就能夠增加我和他的密切關係了。」

由此可知,人與人的往來,能把各種關係處理得有次序,是非常重要的。

過去有一個讀書人到寺院拜訪,一見到知客師,說:「知客師今天我專程到貴山來拜訪。」

只見知客師客氣的招呼他:「坐!茶!」並且詢問他:「請問先生,你是從哪裡來的?」

他說:「我從高雄來的。」

「喔,大高雄來的,這是個大都會啊!」知客師立刻改口說:「上座!泡茶!」

知客師再問:「請問先生在高雄哪個機關服務啊?」

「在高雄市政府。」

知客師一聽,馬上說:「請上座!泡好茶!」

這個先生臨走的時候,知客師要他留下一個對子作紀念。於是他就寫:「坐、請坐、請上坐,茶、泡茶、泡好茶!」暗示知客師的勢利。

事實上,知客師的待客之道是有次序的。假如今天是市長、總統來到寺院,說:「來!坐!茶!」這怎麼能算禮貌?當然是「請上坐、泡好茶!」所以,在人際往來的變化裡,禮貌也是有次序的。

從上所說,假如大家要學習佛法,充實修養,藉以改善生活,讓人生更加多采多姿,以維摩居士作模範,必然是學佛修道一個最好的目標。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