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度:
字級大小:
A-
A
A+
p310 人間淨土的意義
佛國的完成,不在他方世界,不在未來時光;
佛國的完成,在當下的人間,在現世的人生。─《佛光菜根譚》
人世間,沒有一個不如自己的人;
宇宙間,沒有一處不能成為淨土。─《佛光菜根譚》
責己要嚴,待人要寬;
鄰里和睦,處處淨土。─《佛光菜根譚》
歡喜是財富,慚愧是寶冠,
直心是道場,坦誠是淨土。─《佛光菜根譚》
淨土在哪裡?真正的淨土,應該在人間!
「佛法在人間,不離世間覺」,就是要建設人間淨土。─《人間佛教系列‧禪學與淨土‧淨土思想與現代生活(一)》
現世的人間淨土應該具備哪些基本條件呢?
1.沒有殺戮:也就是沒有無故的殺害。
2.沒有竊盜:不但我的生命不受他人的侵犯,我的財富也不會有人竊取。
3.沒有邪淫:我的身體、我的名節,不受他人的侮辱破壞。
4.沒有毀謗:我的名譽,沒有人隨便毀謗誣衊;人際之間,沒有詐欺,彼此真誠,相互尊重。─《人間佛教系列‧禪學與淨土‧淨土思想與現代生活(一)》
我們的淨土是什麼?
1.平等包容是我們的淨土;2.自由民主是我們的淨土;
3.慈悲喜捨是我們的淨土;4.安住禪心是我們的淨土;
5.大乘方便是我們的淨土;6.清淨唯心是我們的淨土;
7.勤奮願力是我們的淨土;8.智慧靈巧是我們的淨土。─《人間佛教系列‧禪學與淨土‧淨土思想與現代生活(二)》
一般佛教徒都知道,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但是,阿彌陀佛不一定只在西方淨土,人間就有阿彌陀佛。─《人間佛教系列‧禪學與淨土‧淨土思想與現代生活(三)》
「阿彌陀佛」四個字,雖是佛的名號,同時也是一個真理。「阿彌陀佛」是真理、法身、慧命的化身。只要我們在人間,能與真理相應,能夠證悟法身慧命,就能認識人間的阿彌陀佛。─《人間佛教系列‧禪學與淨土‧淨土思想與現代生活(三)》
慈悲是我們的天堂淨土,智慧是我們的天堂淨土,勤勞是我們的天堂淨土,忍耐是我們的天堂淨土,我們要發心建設人間天堂,成就人間淨土。─《人間佛教系列‧人生與社會‧從天堂到地獄》
我們提倡人間佛教,重視生活的佛法。佛教不是人死後的寄託,淨土也不是死後才能往生。人間佛教是希望人人在現世中不要有是非,不要相互殘害,而要彼此尊重、諒解。如果我們的社會能夠安和樂利,從物質上、精神上都能得到和諧,那麼西方極樂世界就在人間,人間就是極樂淨土了。─《普門雜誌‧宗教信仰的迷思與追尋‧星雲大師與羅光總主教*1對話》
人間佛教並非新創,而是釋迦牟尼佛一脈相承的教法,乃從淨化心靈根本之道做起,但並不因此而偏廢物質方面的建設,而是教人以智慧運用財富,以出世的精神來作入世的事業,從而建立富而好禮的人間淨土。─《星雲日記》
有很多人尋求人間淨土,其實淨土不單在天國,就在我們的周遭。眼光放遠,心胸放大,就可以建設當下美好的「人間淨土」。─《星雲日記》
人間佛教是一種大乘菩薩道思想,依眾生需要為需要,並能散播希望、信心、歡喜的種子,將生活融入佛法,當下的淨土就是實踐人間佛教而成就的。─《星雲日記》
人間淨土的內容條件:
1.家庭溫暖。 2.身心調和。
3.生活淨化。 4.處事愉快。
5.人群融洽。 6.環境潔淨。
7.社會安定。 8.國家承平。
9.國際和平。 10.佛土吉祥。─《星雲日記》
佛教現代化,與我們的思想、生活都有關係。把佛教帶入家庭,讓人幸福、快樂,不一定要死後到西方極樂世界才享受快樂,只要將世間淨化為淨土,現世就可以獲得幸福。─《星雲日記》
在生活中,不掛念是否有吃、有住、有穿、有用;不掛念是否有壞人迫害欺壓等等的焦慮恐懼,每一個人的內心都很清淨、安然,這就是人間淨土。─《星雲日記》
人間最重要的,就是讓現在的生活過得更好,捨棄人間的生活,哪裡還有佛道可求呢?捨棄現代的說理,哪裡能使人心悅誠服呢?─《往事百語‧永不退票‧未來比現在更好》
無論坐車行步,我都習慣稱念佛號,路旁一畦畦田地、一棵棵樹木,也都成了我的方便念珠。我從正念,念到無念;從妄心,念到一心;從無念而念,到念而無念;從有人有我,念到無人無我,甚至念到時間、空間、天地萬物都為之一空,阿彌陀佛好像在我身上活了起來,極樂世界似乎就在當下。我深深感到,只要「有佛法」,就「有辦法」在娑婆世間開創淨土。─《往事百語‧皆大歡喜‧有佛法,就有辦法》
經典中所描述的淨土內容,如地平廣正、水鳥說法、亭台樓閣、衣食無缺等等,無非都是依照人們的欲望而建立的方便,可見淨土佛國的十方諸佛都具足了「人間佛教的性格」。─《往事百語‧皆大歡喜‧建立人間佛教的性格》
我們要有一個目標,追求往生淨土。但淨土有多種,為什麼我們不能把人間創造成安和樂利的淨土,而要寄託在未來的淨土呢?何不落實於現實國土身心的淨化,追求當下的淨土。─《佛教叢書‧人間佛教‧人間佛教的基本思想》
今天有很多佛教徒都希望往生極樂世界,我想,不如更積極的把今天的世界轉變為佛國淨土:
1.沒有三惡道,更無冤和親。
2.世界滿歡樂,憂煩一切除。
3.心淨國土淨,大同世界現。─《佛教叢書‧人間佛教‧如何建設人間佛教》
─《阿彌陀經》雖講豐富的物質生活,卻要在物質生活中實行佛法,也就是過「八正道」的生活;─《金剛經》講「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道理,也不是要我們放棄所有,而是強調佛法的中道生活。離於苦樂二邊的生活,就是中道的生活,也才是真正的佛教生活。─《佛教叢書‧教理‧中道》
佛、儒二者的交融,正是人間佛教的基本精神,要先入世後出世,要先度生後度死,要先生活後生死,要先縮小後擴大,以「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的精神,建設人間淨土。當代人間佛教具有傳統佛教的出世思想,更具備儒家的積極入世精神,強調隨順世間,利樂有情,把「利他」、「濟世」做為學佛的根本。─《佛教叢書‧教用‧佛教與儒家》
《維摩經》裡的理想世界,啟示我們如何加強心理的建設,從人格上去昇華,從內心裡去淨化。─《佛教叢書‧教理‧維摩詰所說經》
儒家以「世界大同」為天下昇平和樂的期望,孫中山先生以「天下為公」做為他草創民國的理想,佛教則以四生九有、法界平等的「天下一家,人我一如」的理念,建設人間淨土。以「天下一家」為出發點,讓每個人胸懷法界,成為共生的地球人,懂得保護自然,愛惜資源。以「人我一如」的同體觀,自覺覺他,昇華自我的生命,為自己留下信仰,為眾生留下善緣,為社會留下慈悲,為世界留下光明。─《佛光教科書‧佛光學‧佛光學的發展與方向》
在遷流不息的轉變中,即使極小的塵埃都與環境有微妙的關係,我們對於內心塵垢,固然應該努力消除、轉化,對於外在的汙染,也應喚起群體意識,力行環保,如此,二十一世紀的人間世界,必定是身心淨化的美好世紀。─《佛光教科書‧佛教與世學‧佛教與環保》
人間佛教重視當下的淨土,致力於解決人間各種問題,所謂「以出世思想作入世事業」,屬於菩薩乘的思想;主張「人成即佛成」,也是以聲聞、緣覺出世的思想,做人天乘入世的事業,進而實踐菩薩道的慧業。─《佛光教科書‧佛教問題探討‧宗派》
極樂世界的往生,需要靠現世人生的千番歷練,萬般修行,才能達到蓮華化生,不生不滅的境地。佛國的完成不在他方世界,也不在未來時光,而在當下人間淨土的建立,現世人生的莊嚴。─《佛光教科書‧宗派概論‧淨土宗》
男女沒有定相,時間沒有定準,大小沒有定型,妄心沒有定念,世間一切都是相對的差別,必須要契入真心,淨土才能現前。此一淨土,就是一種關懷人間、注重利他濟世的精神。─《佛光教科書‧菩薩行證‧維摩經與維摩》
維摩居士說的「唯心淨土」,其實就是「人間淨土」,亦即將佛法與生活結合在一起,在生活中奉行佛法,在佛法中建設淨土。總括人間淨土的四句偈是「禮貌尊敬講愛語,樂觀滿足生歡喜,明理和平多自由,慈悲包容慶安全」。─《佛光教科書‧菩薩行證‧維摩經與維摩》
道場就是淨土,道場如同:
善友往來的聚會所、人生道路的加油站、修養性靈的安樂場、去除煩惱的清涼地、採購法寶的百貨店、悲智願行的學習處,更是一所療治心靈的醫院、維護社會正義的因果法庭、啟發道德良知的教育學校、提升文化修養的藝術中心。要常親近道場,向佛菩薩報到學習,這是人生很重要的功課。─《佛光教科書‧佛教常識‧寺院建築》
我們何必捨近求遠,只要大家努力,人間也可以成為淨土,宇宙間那一方淨土,不是諸佛菩薩以無比的願力莊嚴而成?─〈開示〉
佛教在人間實踐了二千多年,落實了人間佛教的內涵與精神。人間佛教旨在創造家庭的淨土,創造社會的淨土,創造心中的淨土,所以要散播慈悲的種子,散發歡喜的芬芳,散播人間的幸福與安樂。─《迷悟之間‧妄想與理想》
在淨土裡沒有競爭,也沒有恐怖。在世間上,每天人和人爭,人和自然爭,人和畜生爭,到處鬥爭,充滿恐怖。如果生活沒有安全感,那就不是淨土。─《六祖壇經講話‧決疑品》
《維摩經》所指的理想世界就是人間淨土。這種人間淨土的世界,是什麼樣的情況呢?
1.是心淨土淨的世界。 2.是大小互融的世界。
3.是無量方便的世界。 4.是不二法門的世界。
維摩居士在他的生活裡,行、住、坐、臥之中,真是「居家逍遙,隨處都是淨土」。他到學校講學,講堂就是他的淨土;他到市場購物,市場就是他的淨土。所謂「隨其心淨,則國土淨」,淨土就在他的心裡,這正是人間佛教所謂的「人間淨土」。─《六祖壇經講話‧決疑品》
淨土的種類很多,有極樂淨土、琉璃淨土、華嚴淨土、彌勒淨土、兜率淨土、唯心淨土、自性淨土等,但是最殊勝的應該是人間淨土,因為人間淨土是現世人生最需要的淨土。淨土不是只有阿彌陀佛的淨土,釋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也是佛國,我們希望我們的國土沒有彼此殺害、沒有政治鬥爭、沒有交通事故、沒有經濟貧乏、沒有惡道出世、沒有社會犯罪,大家相互尊重、包容、融和、體貼。─《如是說》
常聽人慨嘆說:「人間沒有一塊淨土,人間到處充滿了險惡、紛爭、不平,就像三惡道一樣!」其實,我們現在所居住的人間,如果安和樂利,民豐物阜,人人和善,彼此尊重,這不就是人間淨土嗎?─《六祖壇經講話‧決疑品》
過去,佛教常常給人一種消極、悲觀、厭世的錯覺,而深山苦修,也導致佛教積弱不振。佛陀雖然慈悲教誡世間是苦、空、無常,但他同時也指示對法樂喜悅的追求。因此,現世悲苦的實相,不足以代表佛教,佛教的真相是禪悅與法喜。佛教有慈悲喜捨的內容,有利樂人間的聖道,有極樂淨土、琉璃世界的美妙悅樂。─《當代人心思潮‧歡喜與融和》
如果以西方淨土的景況,比之我們人間的社會:政治民主,人權至上;經濟繁榮,物用富饒;醫療進步,壽命延長;社福健全,生活安樂,真是凡有所求,隨心所欲。尤其科技發達,電腦網路,資訊遙控;世界旅遊,朝發夕至等等,不就如西方極樂淨土,一天一天的在淨化、在進步嗎?─《普門學報‧中國佛教階段性的發展芻議》
註釋
*1羅光總主教:一九一一年生,湖南衡陽人,為輔仁大學校長、天主教台北總主教,他對佛教精神的研究,可說在天主教人士中,無人能出其右,他甚至鼓勵天主教徒可以參禪打坐,他表示儘管信仰不同,但每個人的佛性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