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282 拾 花果山之旅

從小我就喜歡看《西遊記》,對於書中描寫孫悟空跟隨唐三藏到西天取經,一路上降妖伏魔,歷經重重災難,但他憑著一根金箍棒橫掃天下,尤其大鬧天宮的精彩情節,常常讓人看得津津有味,歡喜不已。

長大後,慢慢了解到,原來《西遊記》是以《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為藍本,講的是玄奘大師西行求法的故事,與佛教有關。只是對於作者吳承恩先生,怎麼會在《西遊記》裡創造出「孫悟空」這樣一個角色,心裡一直覺得很好奇。

孫悟空是怎麼來的?即使他是從石頭裡蹦出來的,也應該有一塊石頭,也要有個地方吧!後來聽說這個地方就在東海,只是東海在哪裡?一時也搞不清楚。直到有一天,無意間翻閱一本雜誌,才知道原來孫悟空所居住的花果山,就在我的家鄉,只不過是遠在相隔幾百里之外的連雲港。

值得一提的是,據說全中國大陸一共有十三處「花果山」,但是經過許多專家學者根據各種文獻考據,連雲港的「花果山」才是吳承恩筆下孫行者所居的真正大本山。

對於這樣的報導,當時也不以為意,沒想到事隔多年後,也就是二○○六年九月,連雲港宗教局李錦華局長邀請我訪問連雲港。有了這樣的因緣,讓我回憶起連雲港的花果山,因此就藉著這個機會實地了解一下。承李局長盛情,帶我一遊,只是上山的山路跌宕起伏,陡峭難走,李局長特別請了幾個人,用轎子抬我上山,真是感謝當地人的辛苦。

花果山位於連雲港的雲台山境內,據說「花果山」這個名字還是吳承恩先生所起的。吳承恩是淮安人,因為官場不得意,偶然的因緣來到雲台山,看見四面環海,峰奇石怪,景色秀麗,宛如「世上瀛洲」,因此就在雲台山中住了下來。他每天到山上實地考察山石形象,以及滿山的奇花異果,再運用豐富想像力,創造出一隻神通廣大的猴子「孫悟空」,並以「玄奘大師西行求法」的故事為底本,寫出了震動古今的世界名著《西遊記》。

只是在此必須先做個說明,儘管膾炙人口的《西遊記》,是吳承恩根據玄奘大師西行求法的故事所創造出來,但《西遊記》裡的唐三藏,畢竟不是真實世界裡,被譽為佛教四大譯經家的玄奘大師;儘管大陸的十三處花果山,經過專家學者研究,證明連雲港的花果山才是正宗的孫行者之家,但「孫悟空」這個角色,乃至整部《西遊記》的故事,畢竟也只是一個神話而已。只不過因為《西遊記》,而讓花果山蜚聲中外,這是不爭的事實。

花果山山門建於一九九六年,是以傳統的古城門為主架構,融合現代建築手法所建成。正門上方有孫悟空的頭像,走進山門,但見北面一幅唐三藏與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師徒四人,到西天取經的浮雕,廣場四周則有一○九隻栩栩如生的石猴,神氣十足的駐門迎賓。這些《西遊記》裡眾所熟悉的要角,讓人一入山門,很快就不由自主的進入到《西遊記》的小說情境裡。

《西遊記》雖然讓花果山聲名遠播,但在《西遊記》問世之前,花果山的許多風景名勝,如水簾洞、七十二洞、南天門、玉皇宮、牛王廟、海天洞、八戒石等,早已存在雲台山了。而這些奇特景致,也讓花果山被國務院批准,列入 4A 級國家風景名勝區。

今日想要一遊花果山,可以乘座汽車直達山頂,也可以步行沿仙人橋、竹節嶺、十八盤登山。只要攀上十八盤,再走不遠,便是南天門,這就是《西遊記》裡玉皇大帝靈霄寶殿的外大門,也是孫悟空上天求救兵時的通報處。

南天門原有的關帝廟,在中日戰爭時毀於戰火,據說林則徐曾在鴉片戰爭前到此觀賞過,並留下了三首著名的七律。

從南天門往前走,花果山的主景之一「九龍橋」,倏忽之間就出現在群山環抱的幽谷之中。由於九龍橋下有九條溪澗在此匯合,然後奔流入海;橋旁近千年的大銀杏,蓊鬱濃密的綠蔭籠罩著九龍橋,因此多數遊客喜歡在這裡享受習習的山風,耳聽著橋下潺潺的流水聲,讓人塵慮頓除。

來到花果山,「水簾洞」是必遊之處,因為這裡就是齊天大聖孫悟空的老家。水簾洞為一天然的裂縫洞穴,石壁上有「高山流水」四個大字,是海州知州王同所題寫。洞裡有一口方形小井,井雖不大,卻常年有水,大旱不涸。民間傳說,從這裡可以通往東海龍宮。

另外一處令遊客嚮往的地方,就是「媧遺石」。這是傳說中,女媧煉石補天剩下來的石頭。在同為中國四大名著的《紅樓夢》裡,曹雪芹據此創造了賈寶玉,吳承恩的《西遊記》則誕生了孫悟空。

媧遺石是夾在大石縫中的一塊奇石,上不靠天,下不著地。上方有半邊石卵,據說另一半在孫悟空出世時被崩到山下去了。媧遺石下方的池子叫「阿耨達池」,意為「眾水之源」。傳說過去常有仙女來此洗澡,但是自從孫悟空出世後,在裡面撒了一泡猴尿,弄髒了池子,仙女們從此便不再登臨了。

前面提到,全中國有十三處花果山,但在一九五五年至一九五八年,毛澤東主席曾三次談到,連雲港的花果山才是正宗孫猴子的老家。為此,一九九三年為紀念毛澤東百年誕辰,特別把毛主席對胡耀邦說「孫猴子的老家在新海連市雲台山」這一段話,鐫刻在照海亭下方,這一塊巨大的摩崖石刻,是集毛澤東的手跡所組合而成。

在照海亭一帶,與《西遊記》有關的景點很多,如海天洞、二仙洞、法龍洞、萬佛洞、朝陽洞等。另有一些依照民間傳說而命名的,如無底洞、狐妖洞、馬猴元帥洞等,統稱為七十二洞。這些洞過去大多供有佛像,讓信徒禮拜。

七十二洞中最大的一個就是海天洞,當年是由悟五法師所營造,因此又稱「悟五洞」。他把石縫間的淤土加以清除,鑿通了各個洞穴,使海天洞與四周的小洞連成一體。人一進入洞裡,可以上下左右,穿梭在各洞之間,而且出洞入洞之際,忽明忽暗,給人「洞中有洞,天外有天」的感受。

洞頂建有照海亭一座,登亭俯瞰四周,但見群峰爭奇,滿目翠綠,陣陣花香,迎面撲鼻,讓人幾疑身在人間仙境裡,陶然忘我。

和七十二洞有異曲同工之妙的「一線天」,是由許多岩石和洞穴連接組成,古人稱為「天通一線」或「石壁洞天」。他的主景是兩塊高幾十米的巨石相互支撐,形成中間一條狹窄的通道,走在裡面,抬頭仰望,只見上面露出的一線藍天,真是名副其實的「一線天」。一線天下面的摩崖石刻,刻著花果山的山名,紅色的字,在青山襯托下,非常秀麗壯觀,因此總是吸引遊客在此留影。

沿著小路前進,可以到墨香小徑,欣賞刻在天然石塊上的一百多位書法名家的作品,或是到怪石園,看看與《西遊記》有關的象形石,千奇百怪,令人歎為觀止。尤其,刻在山體上的懷素草書「神」字,長三十九點四米、寬十五點八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單體漢字,在一九九六年被載入金氏世界紀錄。

此外,鐫刻在一塊天然平整巨石上的唐碑〈東海縣郁林觀東岩壁記〉,是記敘雲台山旅遊建設的文章,淨面高二米,寬三點八米,隸書的字體蒼勁有力,從唐代流傳至今,依然清晰如新,也是罕見的稀世珍寶。唐碑對面是一塊宋代的摩崖石刻,距今已有千年歷史,同樣保存相當完好。碑文以三言詩敘述三位好友暢遊山水、歡聚終日的情形。由祖無擇作詩、蘇唐卿小篆、王公袞鐫刻,後人稱之為「三絕碑」,為名山勝景平添無限的詩文逸趣。

自古所謂「天下名山僧占多」,凡是有山有水的風景名勝,大多有佛教的寺院。花果山亦不例外,歷代以來,這裡建有三元宮、石佛庵、海青寺、船石庵、屏竹禪院等。

此中,三元宮是雲台山區寺廟群中的主廟,始建於唐代,明朝萬曆年間,神宗皇帝敕封為「護國三元宮」,供奉的是道教裡分管天、地、水三界的三元聖君。但近年已改名為海寧禪寺,寺中供著釋迦牟尼佛。

海寧禪寺地處花果山南麓,上接玉女峰,下臨九龍溪,山上樹木蓊鬱蒼翠,終年白雲繚繞,向有「雲台仙境」之稱,由於平時香火鼎盛,因此又有「淮海第一叢林」之美名,甚至被譽為海內四大靈山之一。在大雄寶殿前,有兩棵千年銀杏,見證了這座古寺的悠久歷史,及其經歷的一段滄桑歲月。

一九三八年抗日戰爭期間,海寧禪寺曾遭日軍的飛機轟炸,寺僧為了保國護寺,曾聯合山民們奮勇抗敵,也多次成功的伏擊搜山的日軍。但後來日軍放火燒山,寺院被火燒成瓦礫,不少法師、山民因此殉難犧牲了,但他們愛國的義勇事蹟卻一直留在後人心中。因此連雲港市政府特別在海寧禪寺附近建了一座「義僧亭」,並在亭中的的碑石上鐫刻〈雲台山僧眾抗日紀念碑記〉,以資紀念。

經過朝代更迭,世事滄桑,海寧禪寺在一九九三年才又恢復開放,二○○四年昌鑑法師晉山成為方丈至今。據說海寧禪寺的四周,自古以來就是群猴聚集之地,講經時猴子都會主動前來聆聽。

我到海寧禪寺當天,應昌鑑法師之請,也在廣場前隨緣對當地的信眾開示「佛教對和諧社會的貢獻」,當時看到很多猴子也在人群裡圍繞。不過由於我們的造訪,好像已經侵犯了他們的地盤,所以我們也客氣的對他們表示關懷。

此外,位於花果山進山處的大村水庫旁,有一座海清寺阿育王塔,自古以來就是雲台山的主要景點。海清寺阿育王塔興建於宋代天聖元年(一○二三)。塔高四十餘米,共有九層,是蘇北地區現存最高,也是最古老的一座寶塔,明代稱為「古塔穿雲」,清代叫它「塔影團圓」。

阿育王塔在中國的寶塔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根據建塔時嵌在塔內壁上的碑文記載,這裡原本建有一塔,在唐朝時號稱全國第二。阿育王塔歷史悠久,在一六六八年曾經歷過一次八點五級的大地震,但是整座寶塔至今不歪也不斜。尤其八面的塔形十分壯麗,在山光水色映襯下,更顯雄姿逸態。遊客可以登塔一覽四周的風光,這也是此塔的特色之一。

阿育王塔下有一個地宮,連雲港市政府本來有意挖掘地宮,但是我期期以為不可,因為中國之大,到處都在挖地宮;寶挖起來會壞,不如把它保留在地宮裡,可以保存、維護得好。只是因為我是客人,也只能提個建議而已。

連雲港市是江蘇省十三個市之一,建於一九三三年,因為港口介於連島和雲台山之間而得名。一九四八年設立新海連特區時,名為「新海連市」,後來更名為「連雲港市」,是個名符其實的港口城市,也是全國十大海港之一。

早在八十多年前,孫中山先生在他的《建國方略》中,專談物質建設的《實業計畫》自序中,曾明確指出:中國存亡的關鍵,就在發展實業!而發展實業,必須重視交通,尤其是鐵公路的修築、運河水道的疏濬、重要商港的開闢等。

當時孫中山擬定,將在十年內修建鐵路十六萬公里、「碎石路」一六○萬公里,以及包括北東南三大港口在內的三十一個港口。另外,當時的上海雖是全中國最大的商港,但孫中山看出,上海由於淤積嚴重,是個「僵死之港」,若要躍身世界大港,有其先天的侷限。因此,他選定杭州灣,為中國的未來規劃出一張理想的「東方大港」地圖。

時至今日,不但洋山港,寧波港自認為是正版的「東方大港」,連雲港市委書記王建華,也是一再的強調:孫中山要把連雲港建設成「東方大港」。

王市委的話當然也不是憑空而說,事實上在孫中山先生的《建國方略》中,曾經這樣描述連雲港的前景:「海州(「連雲港」的舊稱)今已定為東西橫貫中國中部大幹線隴海鐵路之終點。海州又有內地水運交通之便利,如使改良大運河其他水路系統已畢,則將北通黃河流域,南通兩江流域。」

在當時,連雲港市已經被孫中山定位為「連接東西、溝通南北」的一個大港口城市。而事實證明,中國大陸經過三十年的改革開放與積極建設,如今連雲港區不但在去年(二○○六)十二月一日零時,正式駛進了一艘十五萬噸級的大型船舶,標誌著連雲港已經躋身中國深水大港的行列,目前是江蘇省最大的深水航道,未來還朝著三十萬噸級深水航道的目標,加緊腳步建設中。

二○○七年元月二日,溫家寶總理到連雲港港口視察時,他說:「連雲港南聯長三角,北接渤海灣,隔海東臨東北亞,又通過隴海鐵路,西連中西部地區以至中亞,是連接東西南北的紐帶,在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溫家寶的一席話,更是突顯出連雲港在全國沿海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連雲港因為先天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他的歷史定位,加上他是「西遊記」文化的發源地,也就是《西遊記》要角,孫悟空的故鄉─「花果山」的所在地,更讓連雲港聞名於世。

連雲港的歷史古蹟文物很多,除了花果山以外,阿育王塔、海寧禪寺都是連雲港之寶。很多歷史名作也與連雲港有關,例如元代名戲劇家關漢卿筆下的《竇娥冤》,女主角本名叫周青,就是連雲港人,因此在朝陽鎮有一座「娘娘廟」,供的就是竇娥。

在我第一次訪問連雲港時,應市委書記王建華及宗教局長李錦華之邀,出席了連雲港市民宗教局舉行的座談會。當天有市政協副主席馮義、謝建民、趙波、徐曄宇;市政協祕書長張名麗、市政協副祕書長高建中、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李鋒古、淮海工學院教授張銳戟、許興友、孟力強;市婦聯副主席周培玉、市九三學社副主委吳君、省政協委員陳素琴、市僑聯主席陳允霞、市民族宗教事務局副局長章峰、市政協學習文史委主任江華、港澳台僑外事委主任劉玉生、花果山海寧禪寺住持昌鑑法師等三十餘人與會。

第二次再訪時,王建華市委又召開一次會議,希望我能為連雲港的未來發展提供意見。我跟他們提出,如果能辦學校,我願意盡一點心力。因為中國很大,但是南方富庶,北方貧窮,尤其蘇北連年戰爭有份,如徐蚌會戰、黃海戰役等。甚至中日戰爭時,日本人也看不上蘇北荒野之地,一番掃蕩摧殘後,就進軍到南京、揚州等繁榮的市區駐紮,所以蘇北雖是韓信、周恩來等很多歷史名人的故鄉,但始終沒能把它發展建設起來。

不過蘇北雖然貧窮,卻是專出和尚,很多佛教界的大和尚都是出自蘇北。因為人雖窮,但並非沒有智慧,還是有能量、有佛性,所以出家後都能發揮潛能,而有一番作為。

今日的連雲港,市政建設已經今非昔比。連雲港擁有海洋、森林、濕地三大生態系統,盛產水晶,加上優美的山海風光,是江蘇省唯一的海濱旅遊資源,這是連雲港未來發展的一大優勢。目前正朝著「中國沿海中部現代化的海港中心城市」目標建設中。

說到觀光旅遊,其實連雲港市政府,如果能在花果山成立一個猴子的自然生態公園,讓猴子敢於和人親近,必能恢復昔日群猴聚集的盛況。甚至如能訓練猴子算算數、拉車、打籃球、耍雜技等表演,也能吸引遊客上山,對於帶動連雲港的觀光事業,必能有所助益。

當年由於吳承恩撰寫《西遊記》,他把中國的文學與宗教描寫得十分生動傳神,尤其對於人性的刻劃更是淋漓盡致,不但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極大的貢獻,也讓中國文學在世界綻放光芒。

花果山是連雲港的寶,雖然前面談到,《西遊記》只是一個神話,但神話並不是神所說的話,而是人說的話,只不過是把「人」「神格」化罷了!既然是神話,就不一定要追究它的真相,因為神話是人創造出來的,也是人所需要的,所以自古以來,每個國家有每個國家的神話,每個民族有每個民族的神話,甚至東西方的宗教,也都有許多神話。

佛教雖然十分排斥神話,因為佛教主張「人成即佛成」,佛教講究慈悲道德,佛教徒也非常讚美孔老夫子「不怪力亂神」。但是,人間有一些神話其實也很美,例如:中國的梁山伯與祝英台、許仙和白娘娘,他們淒美的愛情故事,不是至今讓人津津樂道嗎?嫦娥奔月、吳剛伐桂,在阿姆斯壯未登陸月球之前,不是也讓人無限嚮往嗎?尤其《西遊記》裡,孫悟空與豬八戒保護唐僧取經,他們師徒患難與共的故事,不是也很感動人心嗎?

因此,神話並不全然只是神話,神話是傳神的記事,也是很美麗的故事,甚至把神話看成是文化的一部分,也不為過。日本的童話故事《桃太郎》,至今儼然成為日本人的代名詞,尤其「桃太郎精神」更是日本文化象徵。

神話其實就是人類心靈的寄託,也是理想的反射,有時更是現實的假借。有人研究,蒲松齡的《聊齋誌異》,裡面的狐仙其實就是暗指滿清的韃虜擾亂綱常。也有人說,《西遊記》裡的孫悟空,實際上是代表我們的「心」。

此話說得一點也不錯,根據佛經所說,我們的心「一念三千」,就像孫悟空一樣,翻天覆地,妄想紛飛,一會兒上升天堂,一下子跑到人間,甚至一天當中,在十法界裡不斷的來來去去,沒有一刻停息。由於心浮動不安,擾得我人一刻不得安寧;唯有從佛法裡找到安身立命之處,心才能安。

想到我自己這一生,為了弘揚佛法而行遍五大洲,一面心繫台灣,一面也掛念大陸;如今承連雲港宗教局李局長之邀,有緣回到故鄉的花果山一遊,因此特別撰寫此文,留下一點記錄,以表紀念。

二○○七年七月二十八日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