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224 第九章 佛法弘揚億萬國中

兩千年前,佛教從印度經過中亞與西域傳到中國,在這片土壤及人民的心靈裡落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經歷四百年,形成「中國佛教」,隨後又透過貿易、學術交流,分支到日、韓、越南等國,同樣成為該國的主要信仰,從而影響社會發展的進程與內涵。可以說,佛教東傳是人類歷史上範圍最廣闊、持續最久遠、最具生命力與開創力的文化事蹟。

佛教向來沒有地域觀念,佛陀每逢說法,非以一地、一國為對象,說到地方就是此國土、彼國土、三千大千世界;談到時間就說過去、現在、未來,乃至無量阿僧祇劫;論到眾生就說胎生、卵生、濕生、化生等一切眾生。佛陀涅槃以後,真身舍利還分到八個國家建塔供奉,福澤萬千百姓。《阿彌陀經》描寫,極樂世界的諸上善人,也是每日清旦,各以衣裓,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凡此都說明佛教是一個極具世界宏觀的宗教。

追溯佛教向西傳布的歷史,至今不過剛百年。以美國為例,佛教真正傳給非來自東方的美國人,始於一八九三年在芝加哥舉行的「世界宗教大會」(Parliament of the World’s Reli-gions);另外,德國第一個佛教團體「德國佛教傳道會」則於一九○三年才在萊比錫誕生。

今天在歐美,物質文明高度發展,然而物極必反,許多人身心靈陷進死胡同,回過頭來向以往鄙視的東方文化求援。日本學者鈴木大拙(著作大量被翻譯為英文)帶去日本禪宗;藏傳、南傳佛教也在二十世紀上半葉傳入歐美。透著神祕意味的「禪」、「靜坐」、「身心靈治療」等,讓歐美人士充滿好奇,蔚為時尚。相較而言,中國大乘佛教進入西方算是起步比較晚的。民國初年,太虛大師曾履足新大陸,可惜曇花一現,船過水無痕。

世界的天空很佛光

星雲大師守護著中國大陸分傳而來的一盞佛教孤燈,在台灣長明光耀,已屬不易,誰能料想得到,他竟然在短短二十年間,創立了海外別分院超過百個(亞洲地區三十九個,美國加拿大二十九個,中南美洲七個,歐洲十三個,非洲七個,大洋洲十六個),從數量上來說,整個地球,無論是東經橫貫西經,還是南北緯縱穿,佛光山別分院的能見度都非常高,可以說「今天世界的天空很佛光」;從影響力及重要性來說,更是首屈一指:美國洛杉磯的西來寺被譽為「西半球第一大寺」、「西方的紫禁城」;澳洲的南天寺則是「南半球第一大佛寺」;南華寺為「非洲第一大佛寺」;巴西如來寺為「南美洲第一大寺」。各地使用的語言系統涵蓋中、英、日、韓、泰、德、法、葡、西、印、瑞、比等;當地原來的宗教有天主教、基督教、回教、印度教等;度化的人群色譜包括黃、白、棕、黑、紅。

來做一道簡單的算術題,如果要巡禮佛光山海外道場,每個道場掛單十天,加上其中交通所需的時間,大約三年還無法遍訪。

伴隨著區域整合及全球一體化的趨勢,佛教國際化的議題近年來躍上論壇,不僅台灣各個佛教團體積極突破海島邊緣,向外伸出觸角;日本、韓國、中國大陸的佛教人士也高喊「走出去」。其實,大師對佛教國際化早具遠見,行之有年。

一九五七年,他以三十歲的年紀,即在《覺世旬刊》上撰文提出「世界傳道計劃」,建議訓練英語人才。一九七七年即已出版中英文對照的佛教書籍,以及英文佛教辭典。

一九六三年,擔任中華民國佛教訪問團祕書,第一次踏出國門,與泰國、印度、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等國的佛教界交流來往。由他以日記形式書寫的《海天遊踪》一書看來,這一趟歷時八十天的旅行中,他不斷觀察比較各國佛教的優劣,也開始琢磨佛教前途與國際化的關聯。

寒來暑往,所謂「凡走過必留下痕跡」,雲水各地,他的僧鞋底下一次次結出美麗的緣分之花。有一年在馬來西亞舉行皈依大典,信徒分成四路供養師父,隊伍走了三個小時才走完。另一年是在原本只能容納兩千人的東姑講堂,湧入三千多人聽他講經,幾乎演出拆門事件。檳州首席部長許子根致詞時幽默的說:「今晚的場面,更加強了我要建一個萬人室內體育館的決心,這樣下次星雲大師來弘法時,才能使大家如願。」

而在以回教為國教的印尼,一向禁止佛教公開弘法,信徒因此發心茹素三個月,終於使政府網開一面,讓大師破天荒舉行了一場觀眾千餘人的演講。

佛教國際化的目標並非一蹴可幾,大師也不居功,他認為這幾年走得還算順利,有幾個助因:一、七○年代中期,台灣開放移民;二、香港人大量移民大英國協國家;三、越戰後中南半島難民湧入歐美各地。這一波波以佛教為母親之教的華裔子孫,在海外尤其需要心靈寄託,佛教才得以在他們支持下推展。

澳洲信徒陳秋琴滿懷感恩的說:「這一波台灣移民與以前不同,大部分的先生奔波全世界經商,家庭的責任由婦女一肩挑起,到了一個新地方,環境適應、學英文、學開車、找學校、認路,壓力非常大,還好有佛光山的寺院,師兄師姐互相幫忙,經驗交流、發抒感情、安慰煩惱,對身心安住寄託幫助很大,整個家也就穩住了。先生也沒有後顧之憂,不會兩頭煎熬。海外佛光山道場的氛圍仍保留了中國人的美德,孝順父母、尊敬長上,我的三個孩子反而比很多在台灣長大的孩子更有傳統觀念。不管生老病死,遇到事情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打電話給法師,自然有了靠山。佛光山安定人心的作用非常大。」

一位信徒歡喜的說:「好東西要與好朋友分享。我的娘家在台中,以前我常到東海道場禮佛,嫁到溫哥華以後,又經常去溫哥華講堂聽經聞法,沒想到現在移民澳洲,居然還可以看到佛光山的法師,每去一處都有佛光山的寺院,真是太幸福了!」

東方菩提播種美洲

美國西來寺是佛光山國際化最具意義的豐碑。

西來寺位於洛杉磯正東約二十英里,距「小台北」蒙特利公園市約二十分鐘車程。五月暮春,清風徐徐,美國西岸第一大埠的晨曦正向旅人親切問候,由國際機場上高速公路,不到一小時,坡度緩緩向上,在山路轉彎處,只見山脊骨上樹影婆娑,透出一片輝煌,黃澄澄的牆、金閃閃的瓦;單調的山色,頓時亮麗豐潤了起來。

從哈崗交流道下來,車程約五分鐘,西來寺即聳立在左手邊的山崗上,車子左轉進入寺中道路,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排相當陡峭的「登天梯」,拾級而上,抬頭即可見巍巍山門,鑲嵌著佛光山開山宗長大師親手書寫的「佛光山西來寺」幾個大字。他並題詞:「佛光慈心普被恆沙界,西來悲願廣度億萬人;東土佛光普照三千界,西來法水長流五大洲。」表示對西來寺的期許。

這個道場在美國登記的名稱為「國際佛教促進會」(International Buddhist Progress Society),中文名稱「西來寺」則彰顯「佛法西來」之意。

結合了傳統佛教精神與現代社會功能的西來寺,坐落於哈仙達崗。一九八六年破土興建,在大雄寶殿舉行奠基儀式時,特將大師親自從印度請回的五穀磚、恆河聖沙和佛光山的泥土,灌入混凝土中作為基礎,以示法脈源遠,法水流長。

一九八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是一個令人撼動的日子,西來寺在一萬多位中外來賓的祝福聲中正式落成啟用。

如同《中國時報》駐洛杉磯記者卜大中所說:「南北朝時,佛陀(印度僧侶)騎著白馬來到中國;十九世紀清朝中葉,耶穌(傳教士)騎著砲彈來到中國;一九八八年,西半球最大的佛教寺院西來寺在美國洛杉磯正式啟用。這一次,是大師乘著飛機,把中國佛教帶到了美利堅共和國。」

落成之時,當期《生活雜誌》(Life)刊出一張金碧輝煌中國式廟宇的照片,並譽之為「西半球第一大寺」,還形容這是「美國的紫禁城」。次年四月,英文版《讀者文摘》(Readers’ Digest)也有專文報導西來寺。

西來寺秉持佛光山宗風,主要希望發揮三種功能:一、為美國提供精神文化的中心;二、為西方人士成立一個學佛的道場;三、為促進東西文化的交流。因此,走在西來寺各角落,可以看見不同膚色的信徒、遊客;朝山會舘住著從印度來掛單的喇嘛、從西班牙來參訪的比丘等。

一個希望無窮的起點

今日西來寺已是東方文化的最佳展示窗,也是佛教在西方發展的根據地,然而屢仆屢起的開創歷程,卻鮮活反映了中國人在異鄉拓荒的奮鬥史。

一九七七年,大師應邀參加美國開國兩百週年慶典,雖是第一次踏上新大陸,他已敏銳的察覺到此地文化豐富多元、百家爭鳴,加上移入美國的華裔新僑日益增多,海外遊子也需要一個精神寄託的中心。身為中國人,他內心尚且有一分志氣──百年來西方天主教、基督教挾其船堅砲利,在中國四處傳教;如今我們是不是可以用和平的方式,把佛教弘揚於西方世界?

當下與熱心信徒討論,覺得不妨一試,掂量再三,派了大弟子慈莊和會英文的依航,去承擔這個「不可能的任務」。本著「依教奉行」,他們兩人也沒多想,帶上五萬美元(對於當時的佛光山,這已是很大一筆數目)啟程。來到美國,一問之下,加州地區起碼的房價都要七、八萬美元一幢,本想就此打道回府。師父知道了,勸弟子稍安勿躁,接著親自飛到美國一起設法。皇天不負苦心人,他們終於發現一間教堂正在求售,弟子遲疑購買基督教堂來蓋佛堂是否妥當,師父卻當機立斷,認為買下原本是宗教用途的房子,以後反而比較方便。毅然付了兩萬元美金頭期款,再到銀行辦妥貸款。

中國佛教在美國終於有了一個希望無窮的起始點。

幾個出家人開始撩起長衫,自己‭ ‬DIY 修圍牆、畫佛像,第一次舉行共修就有人老遠開車跑來參加,第二、三次以後更是擠得水洩不通。因此在梅屋又建了白塔寺;不久,白塔寺再度人滿為患、不敷使用,促成再建更大道場的因緣。

佛教在西半球的燈塔

功德主張姚宏影女士大力支持這個構想,率先捐出三十萬美元,加上其他捐款,買下哈崗一座山丘,並向州政府申請建寺。孰料哈崗為一白人高級社區,原本是許多富裕老人退休養老之地,民風保守,對於建廟一事群情譁然,強烈杯葛阻撓。他們反對的理由包括:破壞自然景觀;誦經、鞭炮會發出噪音;和尚尼姑奇裝異服會帶壞青少年;中國人「都」吃狗肉,唯恐愛犬小命不保。

經歷六次公聽會、一百餘次說明會,一方面完全依照哈仙達崗促進委員會的意見,在興建範圍、高度、顏色上一一修改;另方面承諾日後舉行公益慈善活動、捐款回饋社區,好不容易才完成法律程序。

可想而知,當地居民絕非單純針對法律問題,真正原因是文化隔閡而產生的疑慮情緒。大師設身處地,將心比心,即使他們教唆青少年來粗言辱罵或丟石頭破壞,都耐心相待。不但邀請促進委員會成員來視察工程、餐敘溝通,還親自率領僧俗弟子幫忙掃馬路,表示誠意。漸漸的,很多人受到感動。一位基督教牧師甚至在公聽會上幫西來寺請命:「我的太太是越南人,流落異鄉,鎮日以淚洗面,我希望有一個地方讓他獲得心靈的安慰。」

歷經十年委屈求全,當西來寺終於落成,世界各地政界及佛教界領袖都誠摯申賀。美國聯邦眾議員馬丁尼茲(Mathew G. Martinez)說:「西來寺這個莊嚴道場,不但提供各種活動嘉惠信徒和鄰近社區,也將成為東西文化思想交流的橋梁。」美國佛教議會執行會長羅塔那沙拉法師(Dharma Vijaya Buddhist Vihara)則引以為傲:「(西來寺)將成為促進和宣揚佛法的燈塔,是佛法在西半球的殊榮。」

落成同時還舉辦了第十六屆世界佛教徒友誼會,在此之前,該項會議從未在亞洲以外地區召開,這也象徵著佛教真正的「世界化」了。

文化交流,促進融和

對在美的華人佛教徒而言,西來寺猶如精神的錨,讓航行在詭譎險惡海洋中的船隻,得到穩定力量。不論新舊移民,離鄉背井,生活上、情感上、心理上的許多苦悶、憂傷,都在西來寺法師的開導下一一化解。

信徒陳儷文現身說法:「一九八三年全家移民美國加州,在洛杉磯十年,嘗到人世間的悲歡離合,面對許多挫折打擊,感恩的是,能在西來寺接觸佛法,給予我力量與勇氣,讓我找到了心靈的皈依處。這都要感謝大師,讓佛法流通五大洲,安頓異鄉遊子漂泊的身心。」

在服務僑胞方面,西來寺設有服務中心,包括免費往返機場的交通工具,據估計,平均每天至少跑機場一趟,多則五、六趟,而且是「全年無休,二十四小時服務」。免費食宿則幫了不少新僑大忙,曾經有一位男士在朝山會舘住了半年,直到找好工作才離開。

每逢農曆新年,中國人(分別來自大陸、台灣、香港)、越南人、高棉人,不約而同開了兩、三小時車來禮佛參拜,高速公路都因而塞車。西來寺本身停車位爆滿,商借附近學校停車場也不夠用,警察局還派了八位警察來幫忙指揮交通。當天一群人將車停在很遠的地方,徒步上山,一位親睹此景的美國人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就像一列首尾相啣的螞蟻,心無旁騖渴望回到自己的巢。」

這裡也是社交及尋找認同的場所。

寺內辦了「西來中華學校」,給數百位「ABC」的孩子提供語文課程及中華文化的滋養之外,尚針對成人開設插花、素食烹飪、太極拳、古箏、中文、書法及婦女法座等課程,充實僑胞的精神生活。為了協助雙薪家庭信徒解決托兒及照顧老人的煩惱,另附設安親班、課輔班及托老的「無量壽學院」。每逢週末假期,全家一起來學才藝、交朋友,吃一頓爽口的素齋,是洛城附近許多家庭最大的享受。西來寺的各廳堂用途廣泛,不僅供常住每年舉辦的國際學術會議及各種活動之用,當地僑界、學區、社團,乃至信徒家中的婚喪壽慶都常來借用場地。

西來寺恪遵諾言,非但沒有吵雜的高分貝誦經;內外環境打理得清潔美觀,還常年捐錢、捐書給附近學校;洛杉磯大地震時熱心賑災;現代化會議室免費借給教育、文化團體集會,熱情招待茶水、點心等,也定期安排社區人士聚餐。

「敦親睦鄰」活動宗旨已由原來的幫助社區了解西來寺,擴展到文化交流;邀請的對象全都是非華裔人士,每年應邀前來的近四百位「西來之友」,除了參觀西來寺、觀賞文物及節目外,並參加精心安排的編中國結、中國剪紙、寫春聯、畫燈籠、看掌中戲等文化活動,進而了解中國過年習俗及民間工藝等。

聖安東尼學院總裁費德森(William Fedderson)、威爾遜高中校長李得(Stuart Reeder)、拉朋地市市議員培茲(Louis Perez)、哈崗拉朋地聯合校區總監柯切朋(Norm Kirschen-baum)等都曾是座上嘉賓。

來訪學校、教會、專業團體十分踴躍,每年超過五百個,近三萬多人次。其中美國人占了四分之三,也有來自歐洲等地的,寺方都安排專人引導陪同。

經過多年相處來往,哈崗居民一掃當年疑慮排斥,很高興與西來寺為鄰,不約而同表現出肯定支持。這證明文化交流和相互了解,能消除彼此的距離,促進融和。

美國電視台‭ ‬FOX、十一台電視台都曾前來採訪轉播;《聖蓋博論壇報》(San Gabriel Valley Tribune)也大幅報導。《世界日報》更指出:「星雲大師的〈新年祈願文〉被翻譯成英文誦讀,當在場人士一起上前獻燈時,吉他彈奏〈小白花〉曲調所唱誦的『阿彌陀佛』,讓大雄寶殿充滿筆墨難以形容的和諧、溫馨氣氛,不少出席者感動得潤濕了眼眶。」

引領美國學佛風潮

一秉當年宏願,在大師與歷年服務於此的住眾努力下,已經把西來寺營造成為一個國際化、多功能的佛教文化中心。不但早晚課誦、燄口法會、大悲懺法會、梁皇寶懺、清明法會、藥師法會、彌陀法會等,都有英文譯本及精通英語之法師為美籍人士引導共修,各種集會也都安排英語翻譯,讓美籍人士能理解法義。並積極開辦各項英文佛學課程,包括英文佛學班、英文禪修、每月英文研討會、不定期的佛學講座、英文佛學生活營、讀書發表會等,皆以英文介紹,將佛教博大精深的內涵,傳授給美籍人士。英文專題演講延請西來大學校長蘭卡斯特、古魯格(Ananda W. P. Guruge)教授等講說「人間佛教」,吸引了許多美籍人士前來聆聽,並且興起更進一步深入經藏的渴求。

總計英文佛學課程一年授課百餘次、學員近三千餘人次,學佛共修逐漸成為當地人生活的一部分。

佛學班學員觀睦(法名)寫下心得,與大家分享:「我到西來寺參加禪坐及佛學班,感到作為一個佛教徒(特別是佛學班裡的同學)都變成另外一個人。佛教讓我從一個學術性的哲學研究者,轉變成為心靈上及精神上的追隨者。我開始知道生命並非注定的,而是一個延續的探索及勘查。我在日常家居生活及工作中都會實踐所學到的佛法。我參加佛學班及禪修班已經有一年了,我的生命因我所學而有所改變。我更參加了三皈五戒甘露灌頂典禮,我發願於生活中奉行守持五戒及救度眾生,這其中不但要避免惡行,最重要的是加強幫助利益他人的意願。」

西來寺每次舉辦的「皈依三寶」典禮,美籍人士都占二分之一強,五戒菩薩戒會亦約占三分之一,顯示愈來愈多的美籍人士選擇以佛教作為精神依歸。由歷年統計資料顯示,目前西來寺西方人士弟子已達兩萬人以上。

學佛十五年的希莉(Timothy Healy)則說,過去在日本所學的禪學著重個人修行、獨善其身,參加英文佛學班之後,發現大師的「人間佛教」理念,注重度化其他眾生,幫助社會,覺得更適合自己,因此選擇同時皈依並受戒,感覺法喜充滿。

國際翻譯中心暨美國佛光出版社

語文是佛教國際化的最基本工具,為弘傳佛法,迫切需要各種語文的佛教書籍。一九九六年,正式於美國洛杉磯西來寺成立「佛光山國際翻譯中心」,延攬各種語言人才在世界各地從事佛教翻譯工作。自二○○一年起,為加強專業性,成立「美國佛光出版社」(Buddha’s Light Publishing),專司出版發行業務。所出版的英文書籍包括《傳燈》、《佛光菜根譚》、《星雲說偈》、《老二哲學》、《金剛經講話》、《星雲禪話》、《佛光祈願文》、《迷悟之間》、《人間佛教的藍圖》、《人間佛教的基本思想》等近百種。其他葡萄牙文、西班牙文、法文、德文、俄文、烏克蘭文、泰文、印尼文、錫蘭文、印度文、日文、韓文、越文等十多種語言版本之佛教書籍也陸續出版中。

這些書籍在經銷書目達四兆四千七百萬的全球最大網路銷售書店亞馬遜網站(Amazon.com)上市,並與美國著名的連鎖書店博得書店(Borders.com)及邦諾書店(Barnes & Nobles)達成協議,讓所有愛好者都可上網購買。而內容選譯自《星雲大師講演集》裡精彩篇幅、免費印贈的「英文佛學小叢書」,因為容易攜帶,閱讀輕鬆,更廣受歡迎。

國際翻譯中心近年來將觸角伸展至世界各地,除每年參加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舉行的洛杉磯時報書展,也積極參與德國、荷蘭、法國、加拿大、阿根廷等國際書展。二○○二年起,更連續三年參加分別於紐約、洛杉磯、芝加哥舉行的年度性美國國際書商及出版社大展。值得一提的是,二○○四年於芝加哥舉行的全國性書展,遠從加州運來的一千五百多本新版英文《傳燈》,被各大出版商索取一空。五十多家著名的美國書籍代理商及行銷商,也與美國佛光出版社洽談合作出版事宜。其中由美國‭ ‬Lantern Books 代理出版的英文版《迷悟之間》、Living Affinity,還得到韓國出版商青睞,積極爭取韓文版權,可謂是一次漂亮的出擊!

翻譯中心及出版社得到的迴響不斷,例如:一位天主教修女表示:「我很喜歡閱讀你們出版的書籍,希望你們再予以惠寄。」普拉斯提友(Joni Prasetiyo)是一位從印尼到美國的留學生,在領受佛法法喜後,發心將大師英文佛學著作翻譯成印尼文。他說:「這些佛書多麼美妙!我希望可以將它們譯成印尼文,在印尼發行,讓印尼的朋友認識佛教。」住在加州比佛利山莊的波茲(Mary Ports),是一位退休英文教師,他來函表達:「閱讀過星雲大師所著的《菩薩的宗教體證》,我的心靈充實了許多。自從我父母過世後,內心經常感到落寞徬徨,看了這本書之後,我再次感到父母的愛,對人生充滿了希望!」

許多監獄受刑人讀後,感受良深。正在加州監獄的羅博茲(Michael Lopez)讀了《禪的真諦》後,性情變得理性溫和,他在來信中提到:「以前的我脾氣暴躁,凡事不順心就動怒、不安。自從看了星雲大師的書後,我開始反觀自我情緒的變化。目前,我雖然無法以金錢贊助出版,但是如果你們需要美術創作或美工設計,我非常樂意效力。」

另有一封高沙漠監獄的薩爾維德來函:「有機緣讀到星雲大師《佛教的真諦》一書,心中非常感激。這本書幫助我認識了自我的問題。我性情暴躁,缺乏耐性。我渴望有人指導,教我控制情緒和壓力。請再多寄一些星雲大師的著作給我,它們是我精神上的資糧,引領我走上正路的良藥。」

來自加州可爾可蘭監獄的終身監禁受刑人傑斯(Jesse),從另一位女受刑人那裡獲得了大師的《佛教對時空的看法》一書,找到了生命的希望和泉源。這本書在他拿到之前已被傳閱得有些破舊,但對他來講仍是一件無上的寶物。傑斯擁有大學文憑,是一位藝術家,他寫信來說:「監獄每年一次把受刑人的創作或藝術品委託給律師事務所拍賣,獲得的錢作為受刑人的零用金,我每年就用這少少的錢來買書。今年,我希望買一些星雲大師的著作。」

穩健推展佛教國際化

大師雲遊世界五大洲,每到一處,當地信徒皆向他要求建道場,並且附加一句:「同美國西來寺一樣就好了。」西來寺儼然成為在海外建立道場的藍本。

西來寺的一小步,佛教國際化發展史上的一大步。

以西來寺的經驗為師,佛光山國際化的步伐穩健邁開,鋪展出一幅「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恢宏畫卷。以下介紹幾個佛光山海外別分院。

1.澳洲南天寺

一九九○年七月,澳洲雪梨近郊臥龍崗市市長亞開爾(Frank Arkell)捐贈土地二十六畝給佛光山,開始籌建南天寺,一九九五年落成,並在此召開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第四次世界大會。落成典禮中,澳州總理等高級官員紛致賀詞,讚譽南天寺為澳洲宗教的重要據點。

南天寺為澳洲第一座中國傳統叢林宮殿式的寺院,負有將中國文化帶入南半球的神聖使命。

近年來佛教在澳洲發展迅速,已成為信仰人數第二多的宗教,約占人口的百分之一,也有許多天主教徒、基督教徒經常到南天寺舉辦活動及聯誼。由於和政府及當地社會互動良好,一九九八年移民局同意讓南天寺成為移民宣誓認可的地點。

澳州政府甚至支持慶祝佛誕節,每次超過八萬人參加。世界著名的雪梨達令港在二○○一年四月八日浴佛節時升起佛教教旗,此乃該港首度升起澳洲國旗以外的旗幟。

二○○四年十一月,南天寺舉行「佛光山南天寺三壇大戒」,這是佛教史上首度於南半球舉辦漢傳三壇大戒,來自十六個國家的兩百位比丘、比丘尼在此受戒,揭開佛教弘傳史上新頁。

目前正在籌辦中的南天大學,將成為佛光山創辦的第四所大學,也是中國人在南半球創辦的第一所大學。

2.澳洲中天寺

位於昆士蘭省布里斯本市與洛根市交界之國家公園內。

一九九三年十月,第一期工程竣工,建有圓通寶殿、會議室、圖書館、中天學校等,由大師、洛根市長及布市市長共同主持開光剪綵儀式,第二期擴建計劃,在二○○一年十月得到洛根市政府工程批准開發執照。二○○五年八月中天天界寶塔動工,預計二○○六年完工。

現任(二○○六年)住持依來法師除舉行共修法會外,經常舉辦中英文及廣東話佛學班與禪坐班、民俗節慶活動、敦親睦鄰活動、慈善捐款、文物展覽、專題講座及青少年快樂營活動等。尤其自一九九七年至今,每年五月均與布里斯本市政府在南岸公園合辦佛誕節慶活動,吸引超過十五萬人次不同宗教、種族人士來參與盛會,促成多元文化的推展。

3.南非南華寺

一九九二年南非布朗赫斯特市議長漢尼幸尼科爾(Hendrik Belsazar Senkal),千里迢迢飛抵佛光山獻出六公頃土地,力邀佛光山至南非約翰尼斯堡創建佛教道場。他在簽約儀式上說,只要大師允諾,建寺工程立刻進行,一切後勤支持由他全力以赴。大師回應說:南非盛產鑽石,鑽石誠可貴,議長的心卻比鑽石更可貴。佛法進入南非,可使南非更具文化宗教氣息。

在慧禮法師「埋骨非洲」的大願力推動之下,南華寺於二○○一年四月啟用大雄寶殿,二○○五年十月開光落成。該寺為非洲第一大寺,也是中國佛教分燈至非洲大地的劃時代創舉。

如今土地擴大為十一公頃,法師們本著「給人魚吃不如教人釣魚」的前瞻眼光,帶領當地居民開墾田地,種植玉米、馬鈴薯等農作物,並將關懷觸角伸向貧苦失學的下一代。在這片從未蒙受佛法甘霖的黑暗大陸,短短十餘年時間,佛光山已建立南華寺、約堡講堂、德本禪淨中心、新堡禪淨中心、布魯芳登禪淨中心、開普敦講堂及賴索托妙覺佛堂等七處據點。

一九九四年,大師親自為十位非洲黑人剃度出家,這是非洲史上首批黑人的僧侶。之後並設立了南非佛學院,已招收十一屆學生。

4.巴西如來寺

一九九二年七月,巴西聖保羅張勝凱居士將住宅捐獻給佛光山作為道場,定名為如來寺,為佛光山在南美的第一個落腳點,也是南美洲最大佛寺。莊嚴雄偉的大雄寶殿二○○三年開光啟用。

在法師們的諄諄善誘之下,當地人漸漸接受了人格與道德的薰陶,開始懂得生命的價值,熱愛生活。

「如來之子」計劃更是意義非凡。如來寺認養了兩百五十多個孩子,全是貧民窟裡失學、失教、失養的兒童,年齡在六~十八歲之間,其中有偷盜搶劫的;有為毒販跑腿的;有差點染患愛滋病的;有幾乎成為未婚媽媽的。寺方除供給孩子衣物鞋子及學用品,每月還布施每人十公斤口糧,並且為他們開設烘培班、培苗班、語文班、導覽班及手工藝班,未來還希望開設水電修理、木工、農藝等課程,讓他們有一技之長,能自食其力,避免墮入偷竊、吸毒、搶劫的三大犯罪淵藪。

而今他們穿著黃色T恤,見人就合掌為禮,自然而純真的說聲「阿彌陀佛」!

這一群改頭換面的如來之子,正用自己的生命證明佛法及慈悲的力量何其廣大無私,甚至連他們的父母親、鄰居、朋友都跟著向上提升。如來之子,正在影響他們的家園,影響巴西的將來。

足球是巴西國球,很多孩子既有興趣也有天分,如來寺成立了一支足球隊,正朝著代表佛教去全世界比賽的目標邁進。

5.巴黎古堡道場

一九九一年九月,佛光山在歐洲創立的第一座道場,是佛光山「人間佛教」向歐陸弘傳的肇始。

6.柏林佛光山

歐洲佛光山本山,一九九三年成立,二○○四年舉行歐洲歷史上首次短期出家修道會,有來自十三個國家,近兩百位戒子參加。

7.倫敦佛光寺

一九九一年九月落成,是中國大乘佛教在英國的起始點。倫敦佛光山在歷任住持及法師們的努力下,不但接引信眾學佛,更受到當地政府及民間的信任肯定,一九九七年政府特別明訂倫敦佛光寺每年舉辦的浴佛法會為西敏市固定的華人活動。

二○○五年七月,一件震撼全球的悲劇在倫敦爆發,第二天點擊倫敦佛光山網頁,就可以看到以下這段中英文對照的文字:

爆炸聲在我們居住的倫敦市轟轟響起,倫敦的人兒受傷了,我們的心因倫敦爆炸災難感到萬分悲慟!倫敦佛光山關懷您的心將一直與您同在!

倫敦佛光山對在七月七日倫敦連環爆炸事件中所有的罹難者及其家屬表示最深的關心與祝福,倫敦佛光山將於七月十日(週日)早上十點三十分於本寺為此次受難者舉行追悼與祈福法會,敬邀您一起來參加,為倫敦來祈福;我們並將盡全力協助此次爆炸中所有相關的受難者一起度過此生命中的難關,如果您需要我們的協助,請儘速與倫敦佛光山聯繫。

由此顯示佛法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也代表崇高的公民精神。

號召僑界,國民外交

各別分院建寺與發展因緣不同,有的順利,例如澳洲;有的困難,例如香港,在亞皆老街蝸居了近十年,新加坡也是到了第十年才獲准興建道場;有的不可思議,例如荷蘭、巴黎,都有如一則則傳奇故事;有的艱險,例如一九九六年去巴布亞新幾內亞的覺傳法師,曾經被搶劫、被扒竊,甚至被土匪用槍指著頭,連晒在外面的長衫也被偷。「誰叫自己剃了頭呢?愈危險愈需要冷靜。佛教在這裡,本世紀可能都沒有辦法萌芽,但至少我已經完成鬆土的工作。」他話語平實,卻透露犧牲享受、享受犧牲的堅定意念。

兩年多前從菲律賓調回本山,現任(二○○六年)普門寺住持的永光法師,當被問到在海外弘法十多年依靠何種力量,他略略沉吟,一字一字的回答:對佛法的信仰、對常住的向心力以及身為佛光人的使命感。

菲律賓是一個天主教國家,推廣佛教不易,他一到馬尼拉,心想華人最多的地方一定是中國城,而中國城裡最熱鬧的地方一定是菜市場,信息靈通,人來人往,而人間佛教就是要走入人群。他於是安身在菜市場旁的小房子,每天穿著長衫走來走去,把自己當成活廣告,引起路人好奇,「如果我對他笑,他也對我笑,表示有善根;如果他進一步問師父你住在哪裡,我就告訴他哪裡可以拜佛聽經。」於焉在菜市場「撿」到了不少信徒。

政局長年動盪,馬尼拉暴亂頻仍,一天清晨,信徒慌慌張張來敲門探視永光法師是否平安,並且問他知不知道昨晚出事了,子彈滿天飛。他一臉安然的說:「別擔心,我昨晚睡得很好,是有聽到咻咻碰碰的聲音,不過還以為是放鞭炮慶祝什麼節日。」

柏林佛光山十幾年前「空投」了滿徹法師去開創,看起來斯文柔弱的他還記得,那是很冷的深秋,他半句德語都不會,也不知道要住在哪裡,抱著一尊佛像,盤桓陌生的異國街頭……

大師佛教國際化的努力,已經交出一張亮麗的成績單,不但團結了全球佛教徒,更為國家做了成功的「宗教外交」,派駐在各地道場的徒眾有如「地下代表」。目前海外別分院的數量,比與中華民國有邦交的駐外使館數量還多,而語文人才也十分多樣化,據統計,英語流利的超過一百人;日文六十餘人;廣東話四十多人,尚有人能操德、法、西、葡、藏、泰及馬來語等。

而在號召僑界方面,佛光山登高一呼的魅力也不容小覷。例如在巴黎的中國人,大都集中於十三區,經營餐館為業,平常動員一、兩百人都不容易,可是大師去主持皈依典禮那一次,竟有兩千多人來參加。難怪他不論走到哪裡,我國外交部駐當地機構,都要殷勤相待。

從國際化到本土化

大法西來最重要的「佛教國際化」工作,日漸有成,當初所播下的菩提種子,已慢慢發芽,某些地方更萌育出嬌嫩的花蕾。然而面對未來,築夢踏實的大師知道,遠方仍有漫漫長路,若要佛教在世界各國融入主流文化,並且形成氣候,恐怕尚待百年不懈的耕耘。在這過程中的當務之急,便是從佛教國際化走向「佛教本土化」。

《維摩詰經》之〈佛道品〉中提到:「智度菩薩母,方便以為父,一切眾導師,無不由是生。」是故不論古今中外,證諸往史,可知在佛法弘傳過程中,必須做適當修正以符合當地風土民情、文化背景。

提倡佛教本土化,再次印證大師寬宏的心胸,以及卓越的見識。

二○○一年四月十九日在南非約堡杉騰飯店會議中心舉行「國際佛光會第三屆第一次理事會議」時,大師在會中提出「四化」的主張,即:佛法人間化、生活書香化、僧信平等化、寺院本土化。所謂「寺院本土化」,就是凡佛光山的信徒和佛光會的會員,在世界共創的數百間寺院道場與弘法事業,不為某一人所有,此乃大家的共財;而佛光人更有一心願,就是在二十年、三十年之間,將使世界各地的寺院「本土化」。

覺悟化為實際行動

這是一個頗值得深思玩味的創見,請教大師怎麼會有此構想?他回答:「我雲遊世界各地弘法,記得有一次在美國康乃爾大學演講,演講後,約翰麥克雷(John R. McRae)教授提出質疑:『你來美國弘法可以,但是不能開口閉口都是中華文化,好像是故意為征服美國文化而來的。』當時我聽了心中就有一個覺悟:我應該要尊重別人的文化,我們來到這裡只是為了奉獻、供養,如同佛教徒以香花供養諸佛菩薩一樣。

「當時我告訴大家,假如現在佛光山海外的別分院,西來寺是美籍的出家人當住持;南天寺、中天寺由澳洲籍的出家人當住持;南華寺由非洲籍的出家人當住持;其他各個地方都是由當地人住持,如果佛光山現在把佛教發展到這個程度,那將會是一番如何的盛況呢?

「我希望從現在起,二十年到五十年間,盡力輔導本土的出家人來負責本土的道場,如此佛法必定能更加快速的發展。再說,佛教最初從印度傳到中國、韓國、日本等地,之所以能在當地社會普遍被接受,就是因為佛教能重視資生利眾的事業,正確解決民生的問題。佛教寺院不僅是傳法、辦道的地方,還應該是結合宗教、文化、藝術、教育的中心,並與農業生產、商業經濟以及社會福利事業相連繫,具有多種社會功能。

「佛光人要散發熱忱,與當地人同體共生,吸收更多優秀的當地人士參與,以點、線、面的連結,和當地文化水乳交融,造福社會人群,安定人心。過去我們致力從本土到國際,現在我們提倡從國際到本土,真正做到跨越國界的藩籬。」

一般所謂的本土化,是以中國人的處事之道,融入當地,仍不脫自我中心的觀點,大師所講的本土化,不是「取」,而是「給」。在五大洲建寺,就是希望透過佛教,帶給當地人更充實的精神生活。可預見的將來,海外的這些道場,華人會退到第二線,把管理位子交給當地人,唯有如此,佛教才能真正廣大流傳,深入世界每個角落。

是承擔而不是負擔

事實上,在大師尚未明文提示本土化主張之前,本土化早已落實多時。

例如,馬來西亞本土化工作正循序漸進、按部就班實現。馬來西亞佛光山總住持慧顯法師是道地馬來西亞人,在台灣接受佛學院完整教育之後,歷練諸多單位,中文、英文、廣東話均十分流利,加上性格溫和慈悲,對人間佛教宗風又有深刻體認,五年前被派駐馬來西亞弘法度眾,本山則提供人力、資金、弘法理念與經驗上的支持,如今已為馬來西亞佛教打造出一塊高含金量的輝煌招牌。

紐西蘭北島的道場即將完成,已經內定將交給紐西蘭籍的慧峰法師出任住持,這是人間佛教本土化又一例證。

慧峰法師從紐西蘭到南非就讀佛學院之後,回台灣專修部學部進修,並擔任英語老師,目前為鑑真圖書館工程小組職事。他已被告知此一劃時代的使命,明白自己將是指標型人物,作為南半球佛教歷史轉捩點的第一人。

他用咬字清晰的中文、略帶靦腆的道出心聲:「我知道不一定一去就完全成功,因為我是第一個,但後面的人可以看到我哪裡犯了錯;哪裡做得不圓滿,漸漸累積經驗。要了解,西方社會對佛教的看法與東方不同,如果把這裡的辦法搬過去,可能行不通。師父雖然從零開始,創造了人間佛教的教團,但畢竟佛教在中國文化中原本就有,在西方卻是陌生的,可能必須比師父當年還要真空生妙有。舉個例子,當一棵樹被砍掉,如果根還在,過了幾十年會再長出枝葉;而西方原來就沒有那棵樹,我要回去播下一顆種子。」

瘦高身材,清臞臉龐,乍看有點神似多年前紅極一時的影片《功夫》主角大衛卡拉定(David Carradine),慧峰法師具有幾項優勢:懂中文(現在台語也慢慢學了一些)、了解佛門規矩、曾代表佛光山梵唄團出國表演、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濃厚興趣。男眾傳燈會執行長慧傳法師說:「慧峰法師的工作生活都和山上大眾一樣,二○○五農曆年期間舉辦花木奇石藝展,縱使寒流來襲,他也一樣忍受著低溫,半夜去澆花。像他這樣的外籍出家眾,認同佛光山的菩薩精神,願意投身全球弘法的工作,殊為難得。希望他廣結善緣,將來會有一批他熟悉的師兄弟去幫忙他,他站上第一線作住持,其他人作當家或幕後工作,一起護持他。」

慧峰法師很慶幸能進入佛光山,因為學習機會很多,前面已經有典範,師兄們做事的精神就是為佛教、為人類,造福一切眾生,不怕困難。

「我願意為佛教貢獻十年、二十年、一百年、一大劫。這是承擔而不是負擔。」此話出自一位金髮碧眼的出家人,不由得感動莫名。

三十年長程規劃

大師為佛教國際化之後的本土化訂立了長程規劃──

1.第一個十年:課程培訓。培養本土人士學習法務行政、知客對談等基本寺務知識,並給予實習評鑑,目的為未來的十年培養本土出家或在家幹部而播種。

2.第二個十年:職事實習。於實習期滿後,本土幹部(無論在家或出家)都能承擔職事、行政及弘法工作。

3.第三個十年:選出住持、當家的人選。希望此時本土的出家或在家眾,由基本職事、幹部轉為能承擔住持、當家之職。

下一個階段,如同大師指示的,不要「取」而要「給」,以無私的心胸,跨越人種、國界的界線,使佛法得以傳播深入,造福全世界不同語言、不同膚色、不同文化的娑婆眾生。

他說:「要讓每一個佛光人到世界每一個道場,都是回到自己的家。」

二五○○年前,佛陀將佛法傳遍五印度;二五○○年後,星雲大師將佛法傳遍五大洲,他正領導著數百萬佛光人,讓佛法弘揚億萬國中。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