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79 第十八章 出世精神,入世事業

佛陀教化原是集宇宙萬事萬物真理之大成的「生命之學」,到得今日,雖為因應社會變遷而用現代的方法詮釋傳播,但基本精神教義仍是一脈相承、不悖其宗。星雲大師提倡人間佛教,就是要使古老的佛教成為解決現代問題的新利器。

傳統上(即使現在亦仍存在),出家人只要會念經,就能生活,所謂「會得香雲蓋,到處吃素菜」;會作法會,寺廟就會興旺。因此,拉信徒、串門子、到處化緣等,成為僧尼普遍賴以為生的方式。也因此造成佛教不能自力更生的印象,得不到社會大眾的尊重。

大師認為佛教界應從事生產,注重事業。觀諸天主教、基督教,在全世界都有教會辦的醫院、學校;日本佛教界還開設百貨公司、大飯店,亦都受到社會正面肯定。因此,台灣佛教界不要忌諱事業,應有自己的經濟來源,才能進一步服務社會、福利群生。

關於佛教事業的發展,大師早在五十多年前於《覺世論叢》發表〈做什麼〉一文,已提到:

近年來,有幾位不忍佛教危亡之士,經常弘法布教,辦雜誌、電台宣傳等,因此,不少男女青年,投身於佛教的懷抱,他們經常有個苦悶,就是在佛教裡,能為佛教做些什麼?在佛教裡能做些什麼?這確實是佛教一個嚴重的問題。

我們有感於僧俗青年在佛教裡沒有什麼可做,所以不覺大聲疾呼:希望佛教長老們要愛護青年,請你們多創辦些佛教事業吧!例如學校、醫院、工廠、農場、公司等,提供青年們服務的機會,佛教人才固然不會外流,社會有用之才,將會紛紛走進佛教大門!


談起具體發展計畫,大師一九九○年於佛光山主講「佛教的前途在哪裡」時,條陳縷析:

1.將佛教雜誌按讀者性質分類,以符合不同讀者的需要

2.成立資料中心

3.佛教需要一份報紙,甚至設立電台、電視台

4.出版一份夠水準的學報

5.佛教所有出版品要通俗化、文藝化、生活化、美術化、音聲化、圖表化

6.經常舉辦各種國際會議

7.定期舉辦佛學講座

8.每個寺院除了佛殿之外,起碼要有一個小型圖書館、小型講堂

9.有系列的出版專書,便於學者研究

佛教興辦學校

今天,大師的佛教事業計畫已然逐步實現,以下略述一二。

1.高等學府之一:西來大學

西來大學創辦於一九九一年,占地廣袤,教學樓、辦公樓、實驗室、圖書館會堂、運動場,應有盡有,開設工商管理系、宗教系、推廣教育系、英語系,還有世界佛學研究所、佛教心理學及諮商研究中心、少數族裔及小型企業研究中心。

二○○六年成為美國西區大學聯盟(WASC)正式會員,大師對此感到十分欣慰。美國西區大學聯盟是美國六個大學聯盟之一,加入該聯盟,必須經過嚴格的資格審查,西來大學連續兩次通過視察和評定,代表聯盟對其辦學品質的肯定。該校的學位學歷被全美各高中和大學承認,學生可以向美國政府申請貸款及學費補助;教授可以向民間機構申請研究贊助,這對西來大學成為美國一流大學的努力具有重大意義。

《聖蓋博谷論壇報》記者蓋瑞‧霍普金斯(Gary Hopkins)曾以專欄報導西來大學的校務情況,他提到西來大學將會是佛教的「哈佛」,因為哈佛大學也是從小規模辦起。大師希望有遠見、有抱負的青年學子能來就讀西來大學,讓這所由中國人創辦的佛教大學能媲美常春藤名校,在美國揚眉吐氣。

2.高等學府之二:南華大學

南華大學是佛光山在台灣創建的第一所綜合性社會大學。

如同古時武訓興學,大師號召百萬人興學(每人每月捐資一百元,為期三年),一磚一瓦來自十方大眾,在百萬人心力灌溉之下成長。一九九六年九月,南華管理學院如期開學,前副總統夫人連方瑀致詞時表示聞所未聞,這是中華民國有史以來第一所不收學雜費的大學;而教育部官員更是以驚訝的口吻說,這種辦學速度是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蹟。

台灣大學教授傅佩榮寫了一篇名為〈私人辦學的壯舉〉的文章,刊登於報端,文中提到:「教育界難得聽到這樣的新聞,一所新成立的學院首創多項特色,如四年免學雜費;大一、大二不分系的通識教育;全國最高的師生比等。南華以四年免費為號召,卻是展現了辦教育的崇高理想,政府做不到的,民間來做。這一切都讓我們這些關心教育的人眼睛為之一亮,精神為之一振,在講究本益比、投資報酬率的今日社會,究竟什麼人或什麼團體有這麼大手筆?答案很清楚:是佛教界的星雲大師。」

南華大學校長陳淼勝一再強調:「南華是佛教力量辦的大學,但不是佛教大學,而是全民大學。」有別於國內許多大學,南華以研究所取勝,共有包括哲學、文學、史學、建築、電腦、旅遊事業、文化交流、戲劇音樂、美學藝術、宗教學,乃至生死學、未來學專業在內的系所三十一個。小班精緻教學,甚至兩人以上就開班,不以利潤為考量。

南華以發揚中國古代書院傳統,重建人文精神,樹立二十一世紀新型大學為發展目標。創校短短三年內,即以獨特理念及良好辦學成績,獲教育部核准升格為綜合大學。二○○一學年度,在教育部高教司校務發展計畫、教學、輔導、研究、推廣服務、資源投入、會計行政等七項評比中,南華被評為全部優等的私立大學。

3.高等學府之三:佛光大學

大師開宗明義說,我們要辦的是一所人文精神的大學;是悲智雙運的大學;是行解並重的大學;是結合社會的大學;是面向世界的大學;是一所佛教興學的公眾大學。

該校一九九三年開始申請,九月獲准籌備及動土興建,二○○○年首次招生。

它選址在佛光山發祥地宜蘭縣的林美山中,以「具有國際視野,發揚人文精神,引領台灣高等教育邁入國際化的大學」為宗旨,以碩士教育為基礎,向上延伸至博士、博士後;向下發展大學課程、網路教育、中小學師資教育。設文學、生命學、宗教學、哲學、藝術學、社會學、經濟學、資訊學、未來學等二十四個系所。

晴天時,龜山島的喜憨、太平洋的波濤盡在眼底;陰雨時,雲蒸霞蔚,靄氣裊裊,恍若置身仙境之間。師生除了在教室上課,也可以在園林山邊樹下上課,師生比為一比一四點八,居全台之冠。

二○○五年八月大學校務評鑑,在九所受評的新設或改制的私立大學院校中,該校專業領域部分:人文、藝術與運動類及社會科學(含教育)類,經評比均為「佳」,校務項目:教學資源、國際化程度、推廣服務、訓輔通識教育及行政資源,表現都在水準之上。

校長趙寧說,這所學校是百萬人願力的奇蹟,也是百萬人投注心力與實踐的果實,一草一木都是十方大眾所灌溉成就,懷百年樹人之志,秉持感恩回饋之心,是佛光大學最彌足珍貴之處。

他用充滿感情的聲音敘述,去年中秋節前搭交通車回佛光山,車上碰到一位板橋講堂的阿媽,送他一盒月餅,盒上寫著「本月餅賣出的每一塊錢都捐給佛光大學」,他問阿媽做了幾年月餅,老人家回答第五年。他身為校長,竟然不知道辦學經費是這樣來的,感到非常慚愧。

他還講到歷年參加托缽興學的經驗,風雨中走過大街小巷,雖然很疲累,但每次錢噹一聲撞擊著缽,都給他很大力量。有一年隊伍走到宜蘭,看到一位老太太,蓬頭垢面,騎著一輛三輪車,車上載著許多廢銅爛鐵,「他到我面前停下,放進缽來一把都是一百塊錢,跑到對面又是一樣,接著騎上車就走了。當時我激動得眼淚幾乎掉下來,想想看他的廢銅爛鐵要賣多久才會有這麼多一百元。由此我看到台灣人民的可愛,全世界沒人這樣辦大學的。」

一位宜蘭政治人物曾說,佛光山有了林美這塊地,辦什麼大學,只要擺一尊大佛,遊覽車不斷上山,人山人海,還不一本萬利?若真如此,更反襯出大師的胸襟眼光、智慧願心。

大師指出,佛教如能像英國一樣,擁有長達七、八百年歷史的牛津與劍橋大學;能像美國一樣,擁有兩、三百年歷史的哈佛與耶魯大學;能像日本一樣,擁有兩、三百年的駒澤和大谷大學;或有如我國近百年歷史的清華和輔仁大學,那麼必能繼承佛志,承擔起社會教化的功能。

4.均頭中小學

位於南投縣埔里鎮,二○○四年開始招生。

「均頭」乃佛陀時代的小沙彌,跟隨偉大的佛陀及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修學,勇猛精進,七歲便證得阿羅漢果位。以其為校名意義深遠,期許每位學生都能像均頭沙彌一樣,砥礪精進,表現卓越;也期許每位老師都是舍利佛的化身,以不捨一人的慈悲智慧循循善誘學生。這是一所融和科技與人文、本土意識與國際宏觀的精緻中小學,以落實教育往下扎根、向上發展的理念。

校長易瑞僅指出該校教學三大主軸──生活高手、道德行者、知識巨人。

「人文立校」為創辦人星雲大師的理想,不培養升學機器,而是全方位的生活教育、品德教育、人文素養。學生全部住校,既省去舟車勞頓,也遠離社會不良誘惑。創校才三年,已經口碑遠播。

文藝傳播事業屢創新

1.酥酡妙味、身心輕安的滴水坊

滴水坊,取其「滴水之恩,湧泉以報」之意,不以營利為目的。近十年來,佛光山海內外數十個別分院都設立了滴水坊,供應健康養生概念的可口素食,並結合美術館、書店的複合式經營,無論素食或非素食者都十分喜歡,因為這裡環境寧靜安詳,靈性音樂流瀉其中,猶如置身天堂般的快意。滌塵淨慮,三五好友聯誼,假日休閒小憩,個人獨處沉思,品嘗健康輕食,汲取藝文養分,充實精神領域,望向窗外,點綴著綠意的視野滋潤了乾涸心胸,暫時忘卻都市的繁忙塵囂。

2.「人間」處處有「福報」

二○○○年《人間福報》創刊,一語雙關,冀望「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創辦人星雲大師說明了出版發行《人間福報》的意義:

(1)《人間福報》是代表淨化美好的社會

我們希望,每天早餐時大家打開報紙,不要看到的都是貪瞋邪見的報導;我們希望,晚上臨睡時大家所收看的電視報導,不要有殺盜強暴的醜行!我們知道,娑婆世界雖然是黑暗的,但是十步之內必有芳草,每一天,太陽出來的時間,畢竟還是要比夜晚長;行善施捨的人,必然還是要比偷竊的人多。在我們的生活周遭,多少正直君子、有德婦人,他們的善行美意,值得歌頌。所以,我們相信,儘管娑婆世界是一團汙泥,但是我們還是應該做一朵淨蓮,要把美好、清淨的人性表揚出來,建設一個淨化美好的社會。

(2)《人間福報》是代表智仁勇的人生

我們希望,要發掘每個人的潛在智慧、善良本性,以及道德勇氣,就如童子軍一樣,我們要讓他們具足智仁勇三達德,都能有佛教戒定慧的三無漏學。

我們推廣知性的報導,我們發掘仁義的善舉,我們表揚英勇的行為,希望大家在待人處事上,都能用智慧思考,凡事三思而行,面對問題都能勇於負責、勇於擔當,而能開創智仁勇的人生,奉行戒定慧的生活。

(3)《人間福報》是代表慈心橋的聯繫

世間萬法都是因緣和合而存在,整個國家都是在關係中運轉,都是靠因緣而結合。善因善緣才有好果,惡因惡緣當然就是惡果。我們希望社會大眾,彼此用心來聯繫、來溝通、來結合,《人間福報》就是一座慈心橋,聯繫著每一顆心,共創祥和溫馨的社會。

(4)《人間福報》是代表因緣果的報導

我們的所有報導,都希望對於社會風氣的改善、對人性的提升能夠有所助益。我們的報導,希望重在奇人妙事的表揚、世界科技新知的介紹、華人世界的連線、好人好事的介紹、家庭生活的常識、青少年善美的教育;我們會把偉大佛陀的教室,像函授學校一樣,辦在各個家庭的客廳,讓佛陀和法師大德們,能在各個人的家庭中出廣長舌相,法音宣流。我們也希望把藝術、旅遊、醫藥、體育、資訊,每天貢獻給各位。

創刊以來,《人間福報》得到諸多肯定,包括第一屆「競報──媒體報導獎」、第二屆「卓越新聞獎」、第三屆「卓越新聞獎」等。

立法院院長王金平說:「閱讀《人間福報》的人,本身便有福報;因為它所提供的知識都是『善知識』,從中體會、汲取,依之奉行,未來人生必定順暢,有助於社會走向祥和、安樂。」

前暨南國際大學校長李家同說:「要多閱讀有趣味的文章。在此我建議大家看《人間福報》的一些有趣報導,大多數有關科學的文章,一概很短,非常適合孩子們看,看了以後可以增加知識。」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說:「在注意力經濟的時代,重點不再是接受更多資訊,而是吸收有益的知識,《人間福報》一直是我的選擇。」

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說:「這真是一份能為人間帶來幸福的日報,既是希望生活的傳頌者,也是淨化訊息的播種者,人間每天生活都有各種不同的情況發生,透過這份報紙看到的,便是啟示與溫馨。」

一貫道總會理事長王昆德說:「人間有《福報》,社會自然不會有古怪異常;人間有《福報》,社會當然有愛與希望。」

玄奘大學宗教研究所副教授昭慧法師說:「《人間福報》普世播撒佛法甘露,比丘尼眾領導辦報工作團隊,這是佛教界與文化界的空前紀錄,個人極為欽佩。」

3.生活書香化的讀書會

人間佛教讀書會在二○○一年三月成立,總會長星雲大師說,讀書就是要「讀做一個人,讀明一點理,讀悟一點緣,讀懂一顆心」。讀書會致力推動「生活書香化」的理念,以此作為「終身學習」的最佳途徑。

經過四十多年努力,佛教徒素質已顯著提高,大師認為,進一步更應該要多讀書,要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要能夠向內去探求、省思,聞思修證,親嘗法味。

人間佛教讀書會執行長覺培法師指出,讀書會所讀的書,不必然和宗教有關,舉凡經典類、文學類都在書單之內。最重要的是將讀書融入生活,開心喜悅的讀,輕鬆愉快的讀。因此,發展出喜歡大自然的山水讀書會;喜歡登山的登山讀書會(甚至登高到玉山山頂,打電話給覺培法師分享正在讀的書)。喜歡喝下午茶的、喜歡打高爾夫球的、喜歡藝術的人,紛紛組成下午茶讀書會、高爾夫讀書會、藝文讀書會、影音讀書會⋯⋯

讀書會的發展已經從校園到監獄,從兒童到老人。台中某社區裡原來有一群麻將牌友,也組成「好鄰居」讀書會,利用公共區域成立圖書館,改變了社區面貌。

讀書會也是未來弘法的重要方向,覺培法師觀察到,大部分讀書會的成員不是佛教徒,也不認識佛光山,但接觸一段時間,有些人慢慢因讀書而進入佛門。

4.祥和歡喜的人間衛視

一九九八年,佛光山的弘法事業邁入新紀元,「佛光衛視」一月一日正式開播。大師說,在艱鉅的經濟條件及惡劣的媒體環境之下,排除萬難,毅然成立「佛光衛視」,有四個重要的原因:

(1)秉承佛陀弘法的理念

佛陀以弘法度眾為本懷,秉承佛陀的慈心悲願,希望透過佛光衛視,提升弘化績效,把佛法發揚光大,度化更多的眾生。

(2)肩負社會教化的責任

在道德式微的科技時代,需要良善的傳播業者,喚醒良善的道德觀念;在日新月異的資訊時代,需要優質的傳播業者,傳遞優質的文化資訊。佛光衛視肩負著社會淨化及社會教化的重要任務。

(3)提升大眾信仰的品質

正確的信仰讓生命更感動,讓生活更豐富,佛光衛視闡揚正信佛教,提升大眾信仰的品質,引導大眾正確的學佛之道。

(4)促進家庭生活的和諧

家庭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和諧的家庭成就安定的社會,傳播媒體深入家庭,直接影響家庭生活,佛光衛視傳播正知正見,以祥和歡喜、慈悲喜捨等理念促進家庭生活的和諧。

為跳脫宗教電視台的刻板印象,佛光衛視於二○○二年十月更名為「人間衛視」,以「祥和、歡喜」為精神內涵,朝「年輕化、教育化、國際化、公益化」四大方向發展。

人間衛視是台灣電視史上唯一不收商業廣告的電視台,沒有商業廣告收入、沒有政府資金支持,經費來源全部仰賴佛光山電視弘法基金會的募款,一路走來,艱辛不在話下,但因如此,才能為社會提供一個無汙染的純淨頻道,可說是商業掛帥的媒體環境中一股清流。

成立八年以來,收視範圍涵蓋北美、東南亞等二十六國及香港、澳門兩地,中國大陸也有人間衛視的忠實觀眾,收視率成長兩、三倍。每年入圍金鐘獎,在二○○三年全年總得獎數最多的電視台中,人間衛視排名第三;二○○五年一月,通過主管機關的考核,以及系統業者的檢驗,順利取得公益區塊的第七、八頻道;同年七月,「閱聽人監督媒體聯盟」把人間衛視選為唯一的優良電視頻道。

人間衛視總經理張宗月本身為資深媒體人,據他了解,政府每年補助公共電視十二億元,一般無線電視台員工更是多達七、八百人,而人間衛視只有八十位工作人員,「以最少的人、最少的經費,做出最大的效益」。

統計顯示,人間衛視的觀眾一半以上不是佛教徒,純粹因為喜歡該台節目、認同其理念。一位大學教授反映,他們家的電視已經關機好幾年,最近為了看人間衛視才又打開。大陸遼寧省一位醫院基層員工來信表達感謝,他完全不懂佛教,但渴望看到人間衛視的節目,喜歡和朋友分享,甚至每個月捐出四百元人民幣(他工資的四分之一),成為「人間衛視之友」。

如同大師所說,電視的力量就像千手千眼觀音,擁抱眾生。人間衛視因拍攝「Enjoy Taiwan」節目,三年前深入屏東山地,發現那裡的孩子每天翻山越嶺去上學,很渴望有一座圖書館。回來之後立刻舉辦「人間有愛,仗義書財」捐二手書活動,除了募集到近三萬冊圖書,大師並率先捐出兩百萬元,其他人相繼「輸財」,共籌得三二三萬元。

當全台第一座原住民兒童圖書館──「屏東縣原住民vusam(意指好的種子)兒童圖書館」在屏東縣瑪家鄉北葉活動中心落成,大師親往主持揭牌儀式。接著,還將協助他們成立電腦教室。由佛教團體幫助基督教信仰的原住民啟蒙教育,這種博愛精神,跨越了宗教,讓當地居民非常感動。

5.打造學習型社會的佛光人間大學

佛光人間大學乃佛光淨土文教基金會所籌辦,入學資格為正信的佛教徒,是一所提供給信徒終身學習的大學,並以「信解行證」為教育主旨,解門包括各級佛學課程及社會各種知識資訊;行門則含括禪淨密律部分宗派的修持,設有禪坐班、念佛班、抄經班、讀經班、朝山等活動。

進入二十一世紀,學習型社會的風潮席捲全球,為提升國民素質、提倡終身學習,政府大力推動社區大學,正與佛光山的理念不謀而合。於是受各縣市政府委託,陸續開辦了苗栗大明社區大學、台中光大社區大學、彰化福山社區大學、嘉義博愛社區大學、台南佛光社區學苑、基隆極樂寺社教館,此外,屏東、高雄、宜蘭等地也在籌設中。

社區大學將佛教尊重生命、愛護自然、重視群我關係等理念帶入家庭與社區,並開辦學術性、知識性、人文關懷等課程,造福社區民眾。凡年滿十八歲的民眾,不分學歷、不分地區皆可選課入學。同時也舉辦公民素養週、親子共學英文、外籍新娘成長營等活動。

嘉義博愛社區大學東區教室位於圓福寺,西區則位於南華學館,是一所「全家大小都可以讀書的學校」,除開設生命學、生活學、生死學、美學藝術等課程,還有一所兒童完全學習中心。

負責人妙凡法師介紹,每逢週末假期,同一天約有五百人在此進出,甚至祖孫三代六人一起來,各自去上瑜伽、二胡、古箏、敦煌舞、英文、日文等課程,下課再全家大小一起回家,「從學習型家庭到學習型社會,也是寺廟學校化的具體表現」。

台中市光大社區大學二○○四年成立,校長為南華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慧開法師。教師陣容結合佛光山文教體系,包括南華大學、佛光大學、叢林學院、電視佛學院,並邀請台中地區各大學教授及專家學者擔任講師,同時藉助社區的人才與文教資源,營造一個充滿文化氣息的書香社會。第一學期共有九百五十多人次研習。第二學期共招生一千七百多人次,較第一學期增加了近八百人次,開辦約七十多門課程,成果豐碩,獲得各界人士肯定。

社區大學促進會顧忠華理事長表示:「佛光體系教育最完善,國際佛光會最有潛力、最國際化,讓民眾進入最寬廣的學習領域。」

社會關懷,永不止息

星雲大師弘法利生的事業屢有創舉,可謂「三心二意」,而他非佛不做的原則,卻是「一心一意」,永不放棄,永不氣餒。

一九八八年九至十月,分別在林口中正體育館、彰化縣立體育館、高雄中正體育場舉辦「回歸佛陀時代」弘法大會,大會以「回到佛陀慈悲的時代、法制的時代、無爭的時代、喜悅的時代、無欲的時代、平等的時代」為主題,約有十二萬人參與盛會。同時安排「佛祖巡境全台」活動,這是台灣佛教史上第一次,並率先發起器官捐贈。

一九九一年,舉辦「佛力平正二二八死難同胞慰靈法會」,邀請政府官員、民意代表、受難者家屬參加,並受理登記,將受難者遺骨奉安在佛光山萬壽園,定期上香祭拜。意在消弭過去的傷痕,喚起社會共識,化歷史的教訓為和平的力量。

一九九三年,大師鑒於當今社會毒品戕害人心,色情氾濫,暴力橫行,賭博酗酒,偷盜搶占,惡口傷人,為挽救人心腐蝕,共同發掘善良本性,發起「淨化人心七誡運動」,包括誡煙毒,誡色情,誡暴力,誡偷盜,誡賭博,誡酗酒,誡惡口。

一九九四年,舉行「二二八紀念音樂會」,大師在會中安慰受難者家屬,放下過去的怨怒仇恨,前瞻未來的和平幸福,真心期盼台灣社會能更和諧、更安樂。

一九九七年伊始,台灣陸續發生幾起重大刑案,包括影藝人員白冰冰的女兒白曉燕遭歹徒綁架勒索,凌虐致死,給本來就不安的社會又掀起巨大的波瀾,不但台灣的居民處在人人自危的氛圍中,國際社會也在問,台灣到底怎麼了?於是大師舉辦「慈悲愛心列車活動」,佛光人用自己的腳與愛心,到街頭巷尾,到市場,到學校,到每個人群聚集的地方去宣傳,透過街頭演講、演唱、散發宣傳手冊等方式,去喚醒大眾的善心與良知。

二○○二年九月,他深深了解媒體舉足輕重的角色,響應社會大眾對媒體改革的呼聲,由人間衛視、《人間福報》共同發起「媒體環保日、身心零汙染」的活動,呼籲媒體奉行「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三好運動,以及「不色情、不暴力、不扭曲」的三不運動,希望喚起媒體自律,還給閱聽人一個乾淨的社會。

開創成功佛教事業的祕訣

機緣是要等待的,實力是要養成的。

一路跟隨大師並親身參與多項事業發展的慈容法師不諱言,當初師父說佛教要辦電視台,外界都覺得簡直是天方夜譚,連親近弟子都反對,自忖財力、人力、知識、技術夠不上條件,何況大師主張不接受商業性廣告,完全違背挑戰這個行業的紀律及遊戲規則。他們建議只作內容,讓電視公司去播出就好。

「這些事情幾乎都在很艱難的環境中完成,但他自己不覺得難,別人不敢想的他都敢去嘗試,碰到挫折不放棄,因緣不具足就等待因緣或創造因緣。只要師父最終決定要做,他會向我們解釋必要性及重要性,不輕易屈從多數人的反對。其實過去一次又一次的經驗讓我們知道,師父的智慧比我們高多了,他都敢跳下去,我們也不能扯後腿。」

問大師為什麼一生中做什麼事都會成功?他說沒有祕訣,只要相信心的力量,每天往好的方向想,想這件事一定會成功,每天眼睛睜開都覺得很有希望,不停去做,就一定會完成。

他更善於整合環境,組合因緣,發揮影響力。

有一次,老牌記者陸鏗來訪,大家知道他和大師交情深,紛紛說:你要去勸勸大師,佛教辦報紙是不可能的事,千萬不要做。結果一席長談,陸鏗非但沒有打消大師的主意,反而被說服在《人間福報》上開一個專欄。

以上這些事業,格局之大、規模之宏、開展之艱,任何一個人,任何一項,恐怕都要終其一生投入,還無法盡善盡美,但是近十多年,全都在星雲大師手中開創出來,恰恰可以用他自己的一句話來解釋──有佛法就有辦法!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