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度:
字級大小:
A-
A
A+
p072 第十四章 靈山海會佛光人
慈悲喜捨遍法界,惜福結緣利人天,
禪淨戒行平等忍,慚愧感恩大願心。
這是佛光會員四句偈,全世界有兩百多萬會員用齋前默默持念;早晚課誦時誠心唱詠;法會活動時齊聲高唱。
1.秉承佛陀教法,虔誠恭敬三寶;弘法利生,覺世牖民。
2.倡導生活佛教,建設佛光淨土;落實人間,慈悲濟世。
3.恪遵佛法遺制,融和五乘佛法;修持三學,圓滿人格。
4.發揮國際性格,從事文化教育;擴大心胸,重視群我。
這是佛光會員的宗旨,全世界有兩百多萬會員日常反復溫習,藉此作為待人接物、增強道心、修身自省的座右銘。
1.我們禮敬常住三寶,正法永存佛光普照。
2.我們信仰人間佛教,生活美滿家庭幸福。
3.我們實踐人我修行,隨時隨地心存恭敬。
4.我們奉行慈悲喜捨,日日行善端正身心。
5.我們尊重會員大眾,來時歡迎去時相送。
6.我們具有正知正見,發掘自我般若本性。
7.我們現證法喜安樂,永斷煩惱遠離無明。
8.我們發願普度眾生,人間淨土佛國現前。
這是佛光會員的信條,全世界兩百多萬會員精進不斷發起清淨菩提心,共同建立人間淨土。
四海均有佛光人
國際佛光會 BLIA(Buddha’s Light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一個由中國人、中國佛教徒創始的世界性民間社團,今年(二○○六)歡度十五週年,並發展成全球有兩個總會:中華總會、世界總會;一百多國家、地區,一百七十餘個協會,千餘個分會、籌備會的世界性組織。中華總會連續十四年由全國一八五○個社團中脫穎而出,榮獲優等社團獎。目前它已是世界第四大國際民間社團(其餘三個分別為扶輪社、獅子會及同濟會)。
二○○三年獲得聯合國經濟社會理事會(ECOSOC)同意,正式取得聯合國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諮詢顧問身分。在聯合國承認的兩千餘個非政府組織中,國際佛光會是極少數以華人為主的民間團體。
今天,綴著蓮花與圓會徽(代表同時關注世間與出世間,地球眾生發起清淨的蓮花心,共同常轉法輪,就能圓滿人格,成就佛道,而蓮華的光明與清淨,又返照這個地球,讓地球變成宇宙中最圓滿的世界)的黃背心穿在白、黃、黑不同人種身上,見證四海均有佛光人。象徵「豎窮三際、橫遍十方」的五色條紋會旗,更飄揚在六大洲的上空。
熟讀歷史的人都知道,百餘年前,大英帝國在殖民政策下,航艦縱橫四海,以武力構築了「日不落國」──凡有太陽升起的地方,就有英國國旗升起。百餘年後,透過國際佛光會,以和平及包容、歡喜與祥和,把佛教種子播向全世界,締造了另一個「日不落」──凡有太陽升起的地方,就有佛光普照、法水長流。
是誰手創了這個超越人種、國家、文化的佛光會?是誰以慈悲智慧與金剛願力引導支持著佛光會?
正是星雲大師!
因緣具足催生佛光會
兩千五百多年前,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夜睹明星而頓悟:大地眾生皆有善根善性,只是被五欲三毒所蒙蔽;基於眾生皆有可能成為「未來佛」的信念,佛陀住世說法四十餘年,喚醒沉睡的迷人。
二五○○年後,終其一生奉行佛陀教化,實踐「人間佛教」的大師,體悟出在今時今日,以少數出家人的力量,很難撐起興隆佛法的旗幟,因此如何組織在家信徒,結合社會資源,擴大佛教的影響力,成為他辭卸佛光山住持,下一階段人生的重要目標。
不久後出現曙光,蔣經國先生晚年推行了一連串民主開放的政策,包括解除戒嚴、准許組織民間社團,觸動千載難逢的大好時機。
大師是個既能坐而言、更能起而行的人,他一方面洞悉外在環境,深感台灣在轉型期中社會失序、價值混亂、人心浮動,希望把佛教信徒整合起來,成為一支如法的佛教勁旅,深入經藏,堅守五戒,以帶動社會清淨祥和。況且要壯大佛教關懷社會的力量,光靠寺院和出家人力量畢竟有所囿限,社會大眾中則蘊含廣大資源,要讓更多人享受到佛法的利益,必須吸收、培養眾多在家信徒共同參與、帶動。
基於這些理念經驗,一個承續佛光山精神、宗風的佛教團體於焉誕生了。
出家在家共同興隆佛教
一九九一年二月三日,中華佛光會假台北國父紀念館召開成立大會,典禮莊嚴隆重,這是中華民國歷年來最盛大的宗教社團成立大會。從佛教歷史來看,也是一項意義深遠的創舉。
大師在成立大會上具體談到佛光會的宗旨︰「過去,佛教給人的感覺,好像只屬於出家人,與信徒不是很有關係,中華佛光會的成立,是希望從僧眾的佛教到信眾的佛教。過去,講到佛教,好像只是屬於寺院的,中華佛光會的成立,是要讓佛教從寺院走入社會,甚至走入每個家庭。過去,佛教給人的感覺是靜態的、刻板的,希望透過中華佛光會把佛教帶動起來。過去,佛教給人的感覺只是自修的,中華佛光會的成立,是希望發揮佛教福利大眾的功能。
「過去,大家以為只有台灣才有很多信徒,現在藉由中華佛光會的成立,將佛教由台灣傳揚於全世界。過去,在家信徒不論信仰的深淺,永遠只是信徒,不能有所超越,而如果一旦出家了,不等明天,今天就是師父了,中華佛光會的成立,是希望經由檢定,讓信徒也能像出家人一樣成為布教師,來從事淨化人心、改善風氣,對社會、國家有貢獻的事業。」
總結而言,即是:
1.從僧眾到信眾
2.從寺廟到社會
3.從自覺到利他
4.從靜態到動態
5.從弟子到教師
6.從台灣到世界
迅速累積國際實力
由於佛光山雄厚的基礎,中華佛光會甫一成立,就有三千多位會員。除了縱向依地區地域畫分,還有橫向的結合,例如台南有教師分會;出入境管理局則組成「如來分會」;由金融財務界組成的名為「寶光分會」;台北榮民總醫院的「榮總分會」等。
中華佛光會發展之快,令許多社團瞠乎其後。一天之內,大師曾經創下為十五個分會同時授證成立的紀錄。
佛光會在台灣熱烈開端,海外佛教徒也踴躍呼應,短短一年即已具有國際性社團的實力。繼中華總會成立之後,一九九二年五月十六日,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成立大會在美國洛杉磯西來寺舉行。
來自五大洲、三十個國家、五十一個地區的會員代表,四千多人齊聚一堂,打破了人種、教派之間的「柏林圍牆」,樹立佛教國際化、邁向二十一世紀的里程碑。開幕典禮中,多明尼克總統塞紐瑞(Clarence Seignoret)、加州州務卿余江月桂等貴賓,均蒞臨祝賀並致詞。美國副總統高爾書面祝賀成立大會順利成功。洛杉磯蒙特利公園市市長姜國樑為紀念這次盛會,特定五月十六日為該市的「佛光日」。
就在成立大會前不久,洛杉磯地區才發生由種族隔閡所引起的黑人暴動,震驚國際;洛城一時成為談搶色變、人人自危的黑暗之地。大師力排「危城莫入」眾議,決定在此時此地成立國際佛光會,讓世界各地佛教徒不分畛域、不論種族,在「歡喜與融和」的大會主題下,開誠布公、接納彼此。兩相對照,尤其凸顯佛教教義中和平包容的彌足珍貴。
多年之後,大師對此印象仍然十分鮮明:「洛杉磯黑人暴動期間,舉國譁然,大家膽戰心驚,下班之後不敢出門,但晚上我在紐約主持的佛學講座依然座無虛席;數天後,於洛杉磯音樂中心舉辦的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成立大會,居然也有四千多人前來參加。」
國際佛光會的成立慶典,儼然是佛教史上的大團結,來自中、日、韓、印度、西藏等國家地區,南北傳、顯密教、僧俗七眾的佛弟子,濟濟一堂。佛教的影響力明白彰顯,教徒也與有榮焉。東京佛光協會會長西原佑一興奮的說:「我一天之中結交了四千多位同參道友。」
國際佛光會歷年世界會員代表大會
第一次
時間:一九九二年五月十六日
地點:美國洛杉磯
主題演說:歡喜與融和
特點:國際佛光會成立,主張把歡喜布滿人間,使世界融和一體,不分種族、國籍,同中有異、異中求同,而能和睦相處。
第二次
時間:一九九三年十月十七日
地點:高雄佛光山∕台北林口國家體育館
主題演說:同體與共生
特點:提倡以同體來推動眾生平等的思想,以共生來發揚慈悲喜捨的精神,讓地球成為和平安樂的人間淨土。
第三次
時間:一九九四年九月廿四日
地點:加拿大溫哥華
主題演說:同體與共生
特點:提倡「生佛平等」、「聖凡平等」、「理事平等」、「人我平等」的思想。
第四次
時間:一九九五年十月十五日
地點:澳洲雪梨
主題演說:尊重與包容
特點:第一次在南半球舉行。
第五次
時間:一九九六年八月四日
地點:法國巴黎
主題演說:平等與和平
特點:有法國天主教在內十多個法國宗教團體參加,美國總統柯林頓、副總統高爾、法國總統府辦公室等,均致電祝賀,並推許國際佛光會對追求人類和平的貢獻。
第六次
時間:一九九七年十一月廿九日
地點:香港
主題演說:圓滿與自在
特點:香港回歸。學習從心意的包容、生活的知足、人我的平等、處世的般若、社會的安定、家庭的和諧、身心的健康以及自我的解脫上,去體證世間的圓滿自在。
第七次
時間:一九九八年十月一日
地點:加拿大多倫多
主題演說:自然與生命
特點:以「自然與生命」為題,期勉大眾能在生活中體驗自然的定律與生命的尊嚴、自然的生命與生命的自然、自然的和順與生命的永恆、自然的生活與生命的佛道;更希望喚起人類的覺醒,珍惜生命的躍動,與大自然結合為一體。
第八次
時間:二○○○年五月十四日
地點:高雄佛光山
主題演說:公是公非
特點:「公是公非」不是以自我為中心,而是以公理正義為依歸;「公是公非」不是以一家一國為對象,而是以全法界眾生的幸福安樂為訴求。
第九次
時間:二○○二年四月廿六日
地點:日本東京
主題演說:發心與發展
特點:希望人人都能真正的「發慈悲心,怨親平等」;「發增上心,定慧等持」;「發同體心,人我一如」;「發菩提心,自在圓滿」。「發展人性的真善美好」;「發展世間的福慧聖財」;「發展人際的和樂愛敬」;「發展未來的生佛合一」。
第十次
時間:二○○四年九月三日
地點:高雄佛光山
主題演說:自覺與行佛
特點:有了慧解,才能自覺;透過行佛,才能覺他。自覺是自我開發,覺他是行佛之行;能夠「自覺」與「行佛」,必然「心中有佛」,而時時與佛同在。
以共同信仰相結合
佛光會是一國際性的宗教組織,它的功能是文化的、組織的、慈善的、修持的;它的性質是人間的、救世的、服務的、結緣的⋯⋯只要加入佛光會的行列,就能和世界的佛光人連線交流,獲得寶貴的資訊及嶄新的知識。
會員有共同宗教信仰,不僅為自己求得心靈解脫、智慧圓滿,更以創造安和樂利的社會、增進和平尊重的世界為共同目標。佛光會使廣大的在家信眾得到更多的機會奉獻心力,成為佛教慈善的推動者、文化的播種者、佛法的弘化者與大乘的修行者。
「珍惜每一次的因緣聚合,廣結善緣就是弘揚佛法的最佳法門。一個微笑、一個親切的問候,一個再容易不過的舉手之勞,以無我的服務心與眾結緣,當下就是菩薩行。」
各地佛光會針對不同會員成立不同的次級團體,例如青年團(一九九六年四月成立,一九九七年一月舉行第一屆國際佛教青年會議,現有一百多個青年團)、童軍團(二○○○年九月成立,現有七十多個童軍團)、讀書會(二○○三年成立,現有一千多個讀書會),還有婦女會、金剛分會等。
根據會員程度及興趣,規劃了多元化的活動內容:如佛光心靈專線、佛教聖歌歌詠比賽、兒童夏令營大會師、佛光青年大會師、大專佛學夏令營、幹部講習會、考生加油站、佛光盃運動大會、佛學講座、佛光緣長者心關懷獨居長者活動、素食品嘗會、資源回收、友愛服務、義診醫療、讀書會等等,如同觀世音菩薩的無量神通方便,「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
更重要的是,佛光會員為了傳播佛法資訊,學習寫作、電腦、發行書刊;為了莊嚴道場,學習插花、布置、建築;為了便利弘法,學習駕駛、演說、各種布教法等等。佛光會的活動都是由會員們自行策劃、執行,加上各地協分會彼此觀摩學習,如同百花齊放,繽紛燦爛,也因而成就了不少菁英幹部、弘法人才。其中有三百多位檀講師,(包括檀教師、檀導師。檀,就是信徒,信徒經過一定的培訓並通過考試,亦可作為布教師,隨著經驗增加,佛學積厚,可以依序向上提升),他們深入學校、監獄、社團、企業,與不同層面的人分享學佛體驗,宣揚佛陀聖教。
「過去佛陀深入民間托缽,為的是將佛法帶給每一個人;今天三千大千世界都是我們的道場。」
因此,他還特地花了三年時間,編撰《佛教叢書》十冊(一、教理;二、經典;三、佛陀;四、弟子;五、教史;六、宗派;七、儀制;八、教用;九、藝文;十、人間佛教)提供給檀講師研讀,讓他們有組織、有系統、有條理的了解佛法全貌。
團體倫理清楚明晰
一九九三年創立檀講師制度時,大師其實是冒了極大風險,甚至可說觸犯教界大不諱,即所謂的「白衣上座」。的確,由一位出家人提倡僧信平等、在家人也可以布教,需要非比尋常的胸襟與勇氣。因為在佛門幾千年傳統中,一向僧為尊、俗為卑,佛光會成立後,信眾竟然能夠和僧眾一樣弘法利生,極易被扣上導致教權旁落、貶抑僧權的罪名。然而他不畏傳統壓力,也不掛礙尊卑,他認為出家、在家一樣重要,應相互提攜,共同興隆佛教。
僧信平等,這是個既復古又尖端的理念︰出家僧眾住持正法,固然被稱為僧寶,如果在家信眾心存佛道,身行佛法,又何嘗不是勝義僧呢?例如,在經典中,維摩居士挺身而出,喝斥小乘行人不達實相;勝鬘夫人自說大乘法門,闡釋如來藏義;寶錦龍女不卑不亢,與文殊菩薩暢論空義;月上童女凌空說法,破眾貪欲。中國歷史上,裴休宰相為圭峰宗密之著述撰寫序文,迎黃檗希運於宛陵共論禪道;耶律楚材以劉秉忠為相,以柔輔政,以慈止殺,免萬千生靈塗炭之苦;楊仁山成立金陵刻經處,講學於祇洹精舍,開中國近代佛學之風;呂碧城將佛經譯為英文,斥資流通,乃佛法傳入歐美的功臣之一。凡此可見在家信眾之中,不乏才幹之士。
國際佛光會成立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將全球廣大的在家信眾組織起來,予以培訓,發揮力量,擔負弘法大任。大師深信,僧信四眾若能合作無間,相輔相成,則猶如鐵人同運雙臂,大鵬高展雙翼,必定可以將佛教帶向更高更遠的境界。
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祕書長慈容法師說明其中深意:「佛光會帶動了在家居士學佛,各地的協、分會會長、幹部等,都是社會的菁英中堅,事業出色,在各自的領域中,也有傲人的表現,可是當他們穿上佛光會黃背心,全然放下身段,發心為人服務,加入菩薩道的行列,積極從事各項慈悲濟世事業,邁向僧信共有的人間佛教新里程,為中國佛教注入一股新血輪。」
大師強調:「提倡重視在家眾,但出家眾的地位抹煞不了,無論是精神的、歷史的、制度的、教義的,僧住則法住,出家人是僧寶,是天人師,在家眾對出家眾就是會很恭敬,表示我沒有把佛教帶偏了,倫理清楚明確,這也是我長久的堅持。」
對師父知之甚深的慈惠法師說︰「師父頭腦非常清楚,不會把佛光會變成只是一個普通社團,徒然熱鬧一場。他始終沒有違背佛教的精神。這是佛光會的倫理,表示我們對信徒教育很成功,大家也執行得很好。」
現代化佛教組織
佛光會是一個講求效率的現代化佛教組織,秉持諸佛菩薩慈悲包容的胸襟,不但歡迎敬信三寶、有志一同的個人、團體報名參加,也接受各個寺院、佛學院、居士林、念佛會、禪修會等加入團體會員的行列,甚至邀請天主教、基督教、回教等不同的宗教團體成為「佛光之友」。
根據佛光會組織章程,鄉鎮地區(每一百位會員)、教師團體、銀行界、醫院等,可成立佛光分會;十個分會可申請成立一個佛光協會,國家、州省及通都大邑都可申請成立佛光協會,四個佛光協會可以成立一個總會,每一個國家可以成立一個總會。世界總會之下有一百七十多個協會,除了全球各地的華人會員,還有二十七個非漢語系協會。
佛光會有統一的蓮花會徽、蓮花手印、會服、會歌、會旗、佛光人四句偈、佛光人信條、佛光三昧修持法。
以中華總會為例,歷任總會長為星雲大師、吳伯雄,現任為心定和尚。他接下重任的時候,神情莊重、語帶幽默的表明:「一定不能漏氣!」
在大師人間佛教的觀念引導下,以出家眾主持的寺廟道場為經;在家眾主導的佛光會為緯,緊密交錯,鋪展開佛教國際化、生活化的版圖。換句話說,凡是活動應由佛光會主辦,法會則由別分院主辦;佛光會的幹部會員都是別分院的義工;別分院的法師則是佛光會的輔導法師,彼此相輔相成,才能共同成就。打個比方,出家眾是水泥,在家眾為砂石,建築出佛教發展可大可久的基業。
走遍各地,只要看見那件綴著九瓣蓮花的鵝黃色制服背心,打起蓮花手印,自我介紹是佛光會某分會會員,立刻一見如故,感受到家人般的親切溫馨。
一位記者在採訪佛光會活動之後如此描寫:「佛光會的組織是那麼普遍,走到哪裡都會有佛光會員在身邊,展現善良積極向上的活力。他們有一種習慣性的迎送接待方式,列隊兩旁,笑顏燦爛,一面唱歌,一面鼓掌,發自內心的誠懇讓人感覺皮膚上的毛孔舒張,有輕微的電流通過。」
建立自信,貢獻群體
許多人看到佛光會驚人的發展,不禁探問:為什麼它有如此強大的爆發力及吸引力?為什麼它能結合各行各業、觀念背景大不相同的人群?為什麼都是無償義工,還可以做到創意綿綿、活動連連、成果纍纍?為什麼進入佛光會就改頭換面,品嘗到人生美好的況味?它如何開發眾人內心的寶藏?
請聽聽佛光會員的心聲。
檀講師陳嘉隆說:「在佛光會得到的比施捨的還多,讓我有學習發展的舞台,這都是佛光會對我的栽培。」
因為在澳洲昆士蘭參與中文學校而與佛光山接觸的劉招明、陳秋琴夫婦最初發現,佛光山法師對信徒的親切關心,讓人如沐春風,像走入一個大家庭,讓人自然而然一路跟隨。不久,當地佛光會成立,他們更進而扛起會長重任,由於劉會長台灣、澳洲兩頭跑,為了使會務穩定發展,還自掏荷包聘請專人來專職,他自己則是一回澳洲就花大量時間去家庭普照,聯繫會員。秋琴師姐表示:「我們是很有福報的人,在佛光會學習成長,給我們很大空間去發揮。家中長輩、子女有了佛法的滋潤,感覺很幸福。透過佛光會啟發人生、智慧增長,活得歡喜快樂、充滿信心。在活動中常有很多場合要上台去講話,下台後法師及師兄姐一直讚歎,口才那麼好,讓我們變得很有自信。」
佛光會安頓了異鄉遊子的身心,願持一點光明種,散做人間無盡燈。
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法制長,也是馬來西亞佛光協會會長林玉麗律師有一番親身體會︰「不錯,佛光會幹部全都是義工,我們都有自己的工作,但參與佛光會之後,學會了妥當的安排工作,而不是放下工作不管。」他隨後談到佛光會在大馬的發展情況︰「馬來西亞以英語和馬來文為主,華文能力相對比較弱,單純用書籍來接引有些困難,但是佛光會發起多姿多彩的活動來度眾,就比較容易,尤其是針對年輕人。」
南亞海嘯發生後,發起全球百萬佛光人共同齊聲念佛,共為傷亡者祈願祝禱。
他的這番話印證了大師在一九九二年十月分的《佛光世紀》中說過的︰「佛光會的發展要靠活動的加強,因為有活動才有生氣,有活動才有力量。」
原來不通中文,參加佛光會四年,現在已能用中文流利表達,也是林會長無形的收穫。他特別推崇佛光會僧信平等的理念,法師禮遇信眾,信眾恭敬法師,攜手合作,相互扶持,既給在家眾尊重,也賦予責任感,讓知識分子、大企業家比較可以接受,「如果只是叫他們參加法會、拜佛,可能錢會捐一點,但人不會來。」他一語道破。
身穿飄逸優雅的馬來長裙,罩上一件佛光會黃背心制服,林玉麗顯得知性又熱情。說到佛光會,一臉驕傲:「當地印度人也認識這件衣服,看到我都說佛光來了。」
菲律賓協會一行人二○○五年春節回佛光山禮佛朝山,同時上課充電。葉錦櫻師姐是中堅幹部,提到佛光會,有滿腔感受:「我是台灣人移民到菲律賓去,之前沒有接觸佛教,直到佛光山在菲律賓成立道場後,真是找到了法身慧命之家,生命變得很有意義,除了可以禮佛聽聞佛法之外,還可以參加佛光會,發心當義工,為大家服務。本來我是一個『英英美黛子』,家裡有佣人,也不用帶小孩,每天悶得發慌,進入佛光會,我把全副身心投入進去,先生也很支持。現在我把人間佛教帶入家庭,度了家人,我們的家庭很和樂,我也找到了生命的第二春,相信下半生將過得非常充實。能夠做佛光人真的是我很大的福報。」
同行的洪國材督導說:「菲律賓華僑社團小,但會社林立,參加佛光會之後,其他的會社職務我都辭去了,因為一個佛光會等於五十個會社,工作做不完,一直在動。佛光會辦活動就是海外華人僑社大集合。」
陳珍珍師姐是菲律賓佛光山的第一位信徒,他提到每次有佛教講座,都邀請當地員工參加,有救濟活動(如火山爆發、水災、地震、南亞海嘯等)也會邀員工一起來打包物資,隨喜功德。「我家員工都喜歡穿 BLIA 的制服,因為他們可以和老闆穿一樣的,一起活動,感到很高興、很驕傲。」
馬來西亞南馬協會會長沈永安開門見山說:「佛光會讓我找到了人生中物質生活與性靈生活的平衡點。」
訪談中他難掩誠懇歡喜與感恩,對佛光會有深刻的體認:「佛光會的意義是教我們佛法要拿出來用,大家一起辦活動、做事,過程中一定會有不同意見,但我們靠什麼力量來調和推動,就是靠共同信仰的佛法。佛光會是很好的工具,可以用來檢驗我們到底學了多少,做到多少。很高興參加佛光會,給我們機會去行佛。」
沈永安指出:「佛光會讓我們了解佛法可以指導日常生活,而學佛也不能放棄自己在世間的角色和責任。別人也許不明白,為什麼我們願意投入那麼多時間、精力、金錢,而且完全是義工性質,為什麼心甘情願、無怨無悔?其實每個人都有想要與人分享、貢獻群體的心,但過去缺少這樣的平台,只好各行其是,賺錢的賺錢、度假的度假,變得愈來愈自私,享受舒適財富,心中卻不踏實。但佛光會建立起這樣一個平台,把我們放在上面。從表面上看,是我們在付出,其實從中得到的更多。很多人都有相同經驗,參加佛光會之後,變得愈來愈富有,生意愈來愈好,人際關係愈來愈廣愈順。」
開向世界的門窗
佛光會不僅是一個宗教社團,更扮演著文化橋梁的角色,是台灣通向世界的另一扇門。
第二屆國際佛光會大會在台北林口體育館舉行時,有來自世界各地共三萬多名代表參加。會後並安排代表參觀旅行,讓國際人士親身感受台灣的自由繁榮,又為國家做了一次成功的傳播。
在南非成立協會的時候,散居約翰尼斯堡、新堡、德本、布魯芳登、普勒多利亞各地的佛光會員,不遠千里陸續到達,甚至連旅南非投資協會、南非台灣同鄉會的代表,以及中央通訊社駐南非記者、台灣駐南非的文化經濟代表也蒞臨,躬逢其盛。他們紛紛表示,感謝佛光會的號召力,「今天是僑界的大團結。」
出於包容與無私,在大師領導下,國際佛光會的觸角無遠弗屆,平均高度在一萬五千英尺的孤寂山城印度拉達克,與世隔絕,人煙罕至,竟然也有佛光會會旗飄揚在藍天白雲之下。拉達克佛教會會長僧伽桑那法師(Sanghasena)談起參加佛光會的感受:「我做(拉達克)佛教會會長已有八年,我的名字、力量及所有的一切,都不能踏出拉達克一步,但我現在加入國際佛光會,即刻可以和世界的佛教徒來往了。」
大師前往東正教發源地俄羅斯主持莫斯科佛光協會成立大會,國立東方博物館館長致詞時,慷慨激昂的說:「目前俄羅斯人心正是空虛的時候,佛光正好普照而來,這是全俄羅斯人的福氣。」
這些年下來,佛光會更以實際行動,發揮無分遠近、眾生一家的胸懷,把慈光法水的雨露遍灑世界。
在台灣,九二一地震後佛光會從救災、重建、安頓到心靈撫慰,全程參與。二○○三年 SARS 肆虐,大師率先為和平醫院祈願,安撫恐慌的醫護人員、病患、家屬及社會大眾,而佛光會也發揮堅實的團隊力量,全面動員投入服務。在機場、車站等公共場所輪班替民眾量體溫及宣導正確防護常識;為抗疫殉職的醫護人員舉辦超薦及助念法會;號召全世界佛光會員捐贈 N95 外科醫療口罩四十萬餘個、隔離防護衣十萬餘件、美元二十二萬元、溫度計三千個等。
成立十五年來,佛光會服務性的活動一直未曾間斷,範圍也日益擴大,如捐血(據台灣捐血中心統計,二○○四年該中心共得到社會捐血七萬七千多袋,而佛光人捐出了近四萬袋,也就是說每兩位受血人之用血,有一位為佛光人所捐輸)。為受刑人義診、義剪(髮),淨(沙)灘、認養公園。到監獄弘法布教;到學校宣導戒毒;深入山野施診醫療;勇赴災區撫卹難民;響應環保運動,在烈日曝晒下掃街植樹,在風雨交加下回收資源等。
香港佛光協會在嚴寬祜居士帶領下,募集「萬人助學基金」,至今已於中國大陸一四○所中學、二十餘所大學成立清寒獎學金,另捐贈興建百餘所希望小學,分布陝西、江西、廣東三省,其中二十三所皆以「佛光希望小學」命名。透過佛光會員親自探訪,他們發現許多鄉鎮地方醫療資源不足,為彌補這個空缺,又在廣東、四川捐贈三所佛光醫院。
國外部分,除投入賑救美國中西部水災、洛杉磯火災、紐奧良颶災等,九一一事件後還將佛教梵唄演唱會門票收入二十萬美元捐出,作為災後重建基金。一年冬天,美國洛杉磯協會捐出三百份日常用品,給洛城中南區第一美以美教會收容所數百名無家可歸的流浪人。當這些蜷縮畏瑟、滿臉塵土的白種人,從中國佛教徒手中接過溫暖幫助,「一腳跨過了種族與宗教的鴻溝,生活中的愛成為美麗的緣分」,一位牧師由衷道出感謝。
紐西蘭佛光會每週送便當給獨居老人,至今已送出數十萬份。
巴拉圭佛光協會聯合當地華人,共同出資興建的「中巴佛光康寧醫院」,於二○○三年成立,提供免費醫療,造福貧病民眾,服務已超過兩萬人次。醫院門口左右各有一尊聖母瑪麗亞及抱子觀音像,象徵兩種文化、兩個民族已水乳交融。巴國總統夫人替他的同胞致上無比謝忱:「一個其他國家的社團能為巴國國民做如此大的貢獻,真是奇蹟。」
非洲南華寺與當地佛光會合作,推動非洲希望工程計劃,目前已實施了二項。計劃一,開辦週日小學,收託四十七位七至十六歲的小朋友,除提供衣物、玩具、食物等物資,並針對孩子們音樂和體育方面的天分,舉辦歌唱、舞蹈、繪畫等活動。同時組織了「南華足球隊」,經常性的訓練,和其他隊伍進行友誼賽。計劃二,在五個定點設立「湯廚房」,每月供應七百位老人湯和麵包。
二○○一年,僑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吳新興在美國表示:「除了官方的外交部之外,佛光會也是另一個『外交部』,佛光人所做的事情是台灣精神在海外的發揚。」
同體與共生
佛光會十五年來蓬勃發展,展現了國際佛教的生命力與正覺觀,會員充分體嘗到自受用與他受用的的禪悅。但是,這樣一個會員數量龐大、組織遍布世界的團體,如何充分溝通、聲氣相連、凝聚共識,委實不易。仔細觀察研究之後發現,這有賴於一套清晰的理念指導思想,最重要的是制度完整,持續推動。
在理念思想上,首先,這個欣欣向榮的團體,絕非「大中國主義」或「黃種人中心」;相反的,它具有豐厚的國際性格,放眼淨是地球人類,而非某國某地,展現同中容異、異中求同的氣度。
第二屆大會主題「同體與共生」即體現了這種精神。「同體與共生」源出佛門「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大師進一步闡明:「四十年前我來到台灣,乃至我在台灣住了四十年以上,人家仍說我是外省和尚。一九八九年我回大陸,又說我是台灣來的星雲大師。後來我到美國、歐洲、澳洲,我發現自己的鼻子沒有高起來,眼睛更沒有變藍,他們也不承認我是美國人或澳洲人。忍不住捫心自問,我究竟是哪裡人呢?仔細想一想,今日國與國間有戰亂,種族與種族間有歧視,都是因為計較、嫌棄,所以只要地球沒有摒棄我,我願意做個地球人。不只是佛教徒幫佛教徒,中國人幫中國人,而是視男女老少為一體,視貧富貴賤為一體,視不同文化種族為一體,共同在這個地球上生存。」
在制度推動上,除了每兩年舉行一次全世界會員代表大會,聯絡感情,集思廣益;每年舉行一次理事會議,針對重要政策充分商討,研擬執行方案。平常靠著區域性聯誼會、國際會議、佛光通訊保持互動。「這不僅是主觀的願望,也確是客觀的需求。」大師回憶佛光會剛成立的時候,曾經非常辛苦努力去推動,如同車子上路前必須推一把,但現在全世界的佛光會已經動起來,不會停止,只會向前滾動。個人如果停止,就會被團體拋下;個別分會停止,其他分會就來催促、協助。
他巧妙比喻,佛光會分分秒秒都在動態的現在進行式(-ing)。雖然有人說佛光會活動太多,但偏偏不來不安心,而且有人愈是活動辦不完,公司訂單也接不完。每次開大會,大家都非常興奮,而且都是自費機票食宿,繞了大半個地球來參加(唯非漢語系二十七個分會仍需補助),老友相見,分外親切。
「我如同搭了一個舞台,他們再發展出去,變成伸展台。佛光會一發動,老實不客氣的說,鋪天蓋地的。」大師言下充滿了當仁不讓。
國際佛光會為九二一做了什麼?
分成三階段,第一階段配合政府急難救災;第二階段協助災民重建家園;第三階段長期的心靈重建。
1.急難賑災
全民電視台報導佛光山與佛光會賑災具有四項特點︰資源充足,包括人力物力;幫助直接,包括食糧、貨櫃屋、誦經助念等;動員迅速,包括人力調度、資源整合;時間持久,包括善後的消毒除疫、義診醫療、祈安法會、臨時小學、心理諮商站等。
2.重建家園
在南投中寮鄉興建組合屋永平佛光村、台中和平鄉和平村和平佛光村、南投中寮清水佛光村、中寮永平佛光二村。
認養台中中科國小、南投中寮爽文國小、草屯平林國小、南投富功國小等重建工作。
3.心靈重建
成立佛光九二一心靈關懷專線;出版佛光會檀教師鄭石岩所寫的心靈重建專書;設置十四個佛光園心靈加油站;長期陪伴災民平復心靈創傷;舉辦十五場追思祈福法會。
時光荏苒,這個讓人耳目一新的佛光會,建構了人間佛教的藍圖,兩百多萬位來自全球五大洲的佛光會員,以歡喜融和的菩薩精神,超越地域藩籬,積極發揮國際性格,宗教無國界,佛法滿人間;一日佛光會,終身佛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