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06 第十五章 一脈法乳潤兩岸

上午八時,西安咸陽機場。

朝雲翳然眷戀,藍天的顏色一抹抹加深,那種藍的質感很綿細、均勻,舒展擴散,像有人拿著水彩筆,以天空當畫布作畫,雲與天與彩之間,和諧共舞,一曲稍歇,一曲再起。

一架港龍航空編號八四八○的專機畫破藍色的天際,機首昂揚,朝東飛去。象徵性短暫停留香港三十分鐘以後,再度起飛。

下午三時,專機抵達台灣中正機場。這是一個將載入史冊的時刻,一個數百萬佛教徒鏤刻心版的回憶。因為專機上承載著釋迦牟尼佛的指骨舍利,由佛光山開山宗長、台灣佛教界恭迎佛指舍利委員會主任委員星雲大師,聯合台灣佛教界,親自恭迎護送來台。

此時的台北市區,已聚結了十萬多名信眾恭設香案,馨花鮮果,夾道歡迎,當佛指舍利花車與護送車隊緩緩駛過,他們不約而同匍匐合掌,誠心禮拜。

從二○○二年二月二十三日恭迎抵台,到三月三十一日恭送離台,前後三十七天,佛指舍利分別供奉於台北、三峽、高雄、梧棲、埔里等地,並舉行了安座法會、祈安大法會、讚頌法會、萬人禪淨密三修法會、恭送法會等。據統計,各地安奉期間去參加法會、頂禮瞻仰的,光是台灣就有五百萬人次,加上全世界各地來的更超過八百萬人次。他們興奮的奔相走告:佛祖(指)來了!

跨越時空的緣分

然而,許多隨著聲聲佛號虔誠禮拜、熱淚淋漓與感動莫名的人,並不完全清楚,佛指舍利來台這一段跨越前世今生的因緣,溯自十餘年前的一句話。

一九八九年,大師率領弘法探親團到中國大陸訪問,故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親至機場迎接,乍見面,趙樸老就握著他的手說:「真是千載一時,一時千載啊!」這句話意味深長,對大師個人而言,離別故土四十餘年,這一回接上了血脈,擁抱了遊子;對佛教界而言,被台灣海峽政治情勢分割了近半世紀,這次旅程是繼往,更是開來。

就在這一趟旅程中,趙樸老邀請大師一行人到西安法門寺瞻仰佛指舍利。親見佛身,大師的內心澎湃翻騰,深深感受到佛力的殊勝與不可思議,他當下生起一個念頭,這樣的法喜應該讓台灣所有民眾和佛教徒共霑,於是向趙樸老表示希望以台灣佛教界的名義,恭迎佛指舍利跨海供奉。

自那之後,大師心心念念此事,台灣教界其他長老法師也紛紛表達類似心意。經歷十餘年溝通協調,因緣成熟,兩岸達成共識,以「星雲簽頭,聯合迎請,共同供奉,絕對安全」十六個字為最高原則,終於促成佛指舍利來台。此一盛事,締造了幾項空前紀錄:

1.留下台灣佛教界大融和的美談。不分宗派,不分團體,組成「台灣佛教界恭迎佛指舍利蒞台委員會」,銜接供奉,同心攜手。

2.海峽兩岸釋出善意,官方民間共襄盛舉。超越兩岸政治對立,以文化及宗教交流破冰。兩方面都組織了盛大的護送團、迎歸團、護法團,前後約千人,這是五十年來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3.開啟兩岸交通新頁。由於佛指舍利珍貴無比,護送過程煞費周章,最後決定由港龍航空專機直航,促成一次另類「三通」。

4.新聞媒體大合作。從西安法門寺到台灣,兩岸三地媒體接駁聯合實況轉播,分享資源。英國‭ ‬BBC‭ 等電視台也競相報導。‬

5.顯示台灣社會開放、宗教自由。除了佛教徒來瞻仰佛指舍利,甚至民間信仰的一貫道、媽祖等神明的信徒,也扶老攜幼,絡繹不絕。

佛指舍利來去,功德圓滿,大師有願必成,真應驗了「千載一時,一時千載」。

有關佛指舍利

恭迎至台灣的這枚佛陀真身舍利被中國大陸視為第一級國寶。這枚舍利在唐朝曾備受七位皇帝的尊重供養,自唐太宗開始,每三十年為一期,八度將佛指舍利迎入長安與洛陽,供臣民膜拜。直到唐懿宗、僖宗時期,由於兵禍四伏,為免舍利遭難,乃建塔供奉,存入地宮。經過一千一百多年,西安法門寺因塔基年久失修,轟然傾倒,清理塔基時發現這塵封的稀世珍寶,佛指舍利得以重現於世。

全世界佛教信徒均以親眼瞻仰佛指舍利,作為此生最大的善緣福報。因為這是教主釋迦牟尼佛在西元前四八三年涅槃後留下的遺骨。根據記載,舍利是大修行者經由火化後出現的神奇結晶,堅硬無比。佛滅度後二百年,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國王阿育王發願廣弘佛法,在世界各地建塔供養佛真身舍利。法門寺中的佛指舍利,就是在此時期進入中土的。

全程良性互動

此次佛指舍利來台,雖然定位為宗教活動,實際上兩岸黨政界高層都給予協助,表示樂見其成,雙方充分釋出加強交流往來的誠意。佛指舍利到了台灣之後,所到之處,信眾熱烈恭敬禮拜,參與義工多達四十萬人次,是台灣佛教界數十年來動員信徒人數最多,也是最有秩序的一次大活動。不但促成台灣佛教界罕見的大團結、大融和,而且超越黨派、省籍、族群的差別相,高度展現「人人平等」的佛教精神。

同一時間,彼岸也十分重視,北京中央電視台、香港鳳凰電視台除了以黃金時段新聞追蹤,還製作各種談話性、文化性的節目,將佛指舍利赴台供奉報導得沸沸揚揚,呈現於數億人民眼前。兩岸佛教界因為佛指舍利,有了更多的接觸及了解,而這種良性互動、交流順暢,讓緊繃的兩岸關係,有了一個緩衝迴旋的餘地。

大陸佛教界透過護送團、迎歸團來台灣訪問交流,著著實實受到一次強烈的震撼教育。除了感受到整個社會對佛教的肯定、對佛教徒的尊重,還親身經歷了佛光山舉辦的每一場法會,從寺廟到國家殿堂,都是那麼殊勝,法會儀軌清明、程序井然、布置莊嚴;信徒服裝整齊、守紀守分、進退有禮、忙而不亂;法師訓練有素、內外兼修、威儀具足,都非常驚訝,大開眼界。一位全程參與的佛光山法師敏銳觀察到,各項活動中都可以發現大陸的青年僧人忙著拍照、記錄,像是跨海來取經,希望把台灣佛教界值得借鏡學習之處帶回去。確實他們學習能力很強,一個月後西安的迎歸法會裡,紅地毯也鋪起來了,法幢也飄揚起來了,獻供也嚴謹起來了,信徒居士也一律穿上海青了,與一個月前的恭送法會不可同日而語。

除了經濟上傲人的「台灣奇蹟」,台灣佛教信仰的弘傳經驗,相信亦將有助於大陸未來佛教的發展。

佛光山角色舉足輕重

過去五十年,兩岸佛教界的來往一直陷於零星膠著,近幾年來彷彿吹過一陣希望的春風,連續有了數次空前的交流,而其中佛光山都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二○○二年二月,西安法門寺佛指舍利赴台供奉,由大師牽頭促成。

二○○三年七月,SARS 橫掃台、港、大陸之尾聲,兩岸佛教界在廈門共同舉辦了「為降伏非典國泰民安世界和平祈福法會」,一萬多名信眾參加祈福法會,大師在諸位高僧大德中作為主賓。

二○○三年十一月初,大師到揚州大明寺參加「鑑真大師東渡成功一二五○年紀念大會」,出身揚州的大師受邀講話,懷念鑑真大師,跨越一千多年,與先賢對話。

同年十一月佛光山梵唄讚頌團,應中國藝術研究院宗教藝術研究中心之邀,分別在北京、上海參加「中國佛樂道樂精粹展演」,這是台灣佛教團體首次正式與大陸進行音樂交流,在佛教界、文化界及藝術界造成轟動。大師並在上海大劇院致詞感謝。

二○○四年二月,海峽兩岸又共同組成了「中華佛教音樂展演團」。這個結合了海峽兩岸一百五十餘名僧眾的佛教梵唄讚頌團,團員分別來自台灣的佛光山、福建廈門南普陀寺、廣東乳源雲門寺、甘肅夏河拉卜楞寺、北京雍和宮、雲南西雙版納總佛寺、廣東汕頭安壽寺及河南嵩山少林寺,匯集了中國漢傳、藏傳、南傳三大語系的佛教音樂,台灣、大陸團員各占一半,並共同推舉星雲大師為名譽團長。

佛教東傳二千年,教義博大精深,不同流派的唱誦、禮儀各有特色,佛光山梵唄團擅長演唱,大陸團員則擅長樂器與功夫,這次兩岸聯袂展演,精粹盡出。假高雄市立文化中心進行全球首場表演,隨後在台北中正紀念堂表演兩場,創下掌聲響起共七十三次的記錄。接著巡迴香港、澳門、美國、加拿大及大陸各地。

展演團團長、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廈門南普陀寺方丈聖輝法師認為,海峽兩岸的佛教同根同源,兩岸佛教界既有血濃於水的親情關係,又有一脈相承的法源關係,這是兩岸佛教界割不斷的情誼。聖輝法師接受新華社記者訪問時表示,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兩岸一大盛事。「三通未通,宗教界卻已通了起來!」記者在短暫的採訪中,三度聽到類似的感嘆。

二○○五年二月,南華大學執行董事依空法師、人文學院院長慧開法師、世界禪學中心主任歐崇敬及雅樂團團長周純一,率南華大學雅樂團四十名學生出訪廈門,為建立南華大學世界禪學中心與廈門大學佛學研究中心的合作關係,促進學術交流進行實質接觸。

二○○五年四月,佛光山文教基金會與香港大學合作,在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社會研究系之下,成立「人間佛教研究中心」,大師及港大校長劉遵義共同揭牌。

二○○五年四月,應大陸國家宗教局邀請,在海南三亞,大師參加了「海峽兩岸及港澳佛教圓桌會議」,擔任大會主要發言人之一,他在會中剴切提出四點對佛教界的建言:以共識增加團結;以包容促進統一;以會議發展交流;以政策強化整合。獲得與會人士肯定。

針對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大陸一事,他接受鳳凰衛視記者專訪時說:「這是中共的開明,是國民黨的春天,是民進黨的轉機。」

隨後他又參加了「南山海上觀音開光大典」,繼而北上,回到睽違數年的故鄉揚州,並造訪無錫、常州一帶的寺院、長老。

在南山海上觀音開光大典中,透過電視實況轉播的鏡頭,看到時任國務院對台辦公室主任陳雲林趨前向他親切致意,以及他與時任中共政協主席賈慶林握手寒暄,長達一分多鐘的畫面。這位台灣大和尚莊嚴偉岸、器宇軒昂的身影,在千千萬萬人腦海中深深種下了美好的第一印象。

同年六月,在揚州舉行「鑑真學院鑑真圖書館捐贈協議簽署暨開工儀式」,慈惠法師代表佛光山文教基金會,與揚州大明寺方丈能修法師共同簽署協議,大師致辭並宣布圖書館開工。

同年十一月,大師帶領佛光山梵唄讚頌團受邀參加浙江省「普陀山南海觀音文化季」活動,並應杭州市佛教協會邀請,參加「海峽兩岸迎請佛螺髻髮舍利供奉法會」,又至南京為抗戰勝利六十週年死難同胞主持祈福法會,當晚梵唄讚頌團也在紀念音樂會中演出。

隨星雲大師行腳大陸

正值暮春,桃紅柳綠,一片錦繡山河。

大師率領近二十名僧信四眾弟子從上海出發,四天之內行腳長江三角洲區域之內的幾顆明珠──揚州、常州、無錫、杭州、蘇州。

在揚州,沿路上不斷聽到「歡迎回家」、「我們以你為榮」的聲音,他也流露出回到故鄉的自在安然。揚州近年來迅猛發展,大師慨然允諾在鑑真學院中捐贈一座集研究文化、學術等多功能的現代化圖書館,他此行主要目的就是親自實地來了解關心這個項目。

頂著近攝氏三十度的高溫,站在一片黃土地上,他與慈惠法師、慈容法師等會同設計人員仔細研究設計圖。隨著他袍袖一揮,眾人似乎已經看到兩年之後,這裡即將簇立起一座知識地標及保存發揚佛教精神的寶庫。雖然圖書館耗費不貲,建成之後也不歸佛光山所有,但他衷心希望借此讓全世界看到中國歷史輝煌之外,還看到精神文明──不只做經濟大國,更要做文化大國。

與揚州書記季建業在瘦西湖畔一座典雅的茶坊夜談,他表白自己離鄉半世紀,已把鄉土情擴大為中國情,寄望中國找回漢唐盛世的榮光,洗刷百多年的恥辱,並能早日在國際間揚眉吐氣。

另外,他也參加了假大明寺召開的鑑真大師回國二十五週年學術研討會,一番致詞別出心裁,觸動在座所有人的心房,他以磁性低沉的嗓音說:「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鑑真大師,南無諸山長老,我出家是受外婆的影響,回到揚州,看到老太太,彷彿看到外婆的影子;看到女士先生,彷彿看到父親母親的影子;看到年輕人,彷佛看到當年同學的影子⋯⋯這就是回家的感覺。」

在有「中國第一禪堂」之稱的揚州高旻寺,他受邀為千餘位戒子出任三師(得戒和尚、教授和尚、羯摩和尚)之外的「戒主和尚」,當他勉勵戒子直下承擔,並要戒子一同喊出「我是佛」,戒子們聞所未聞,初初領會不得,怯生生的不敢喊,片刻之後,有人明白了,高喊「我是佛」、「我是佛」,法喜充滿啊,漲紅了臉,灌滿了心!

來到常州天寧寺,也就是踏上六十多年前他曾經參學的地方,當日天降甘露,細雨淅瀝,僧信四眾集合道旁,不移不動,一心一意,為的是迎接瞻仰上星下雲大和尚。他在大殿向眾人講話:「還記得當年我十七歲,在這裡發心行堂,裝飯菜的桶子非常大,拿不動,只能用繩子吊在肩上,可見天寧寺規模之宏偉,人眾之多。」接著幽默的回頭看看松純老方丈:「您當年說不定還吃過我行堂的飯呢!六十年後我來叨擾您一杯茶。」

松純長老在法堂致詞歡迎時,則是對佛光山隨行的眾多博士、碩士出家眾大為驚歎,佩服大師培養三寶人才的成就,連連高呼了三次阿彌陀佛!

來到無錫靈山大佛,原本滂沱大雨嘎然而止,陽光露面,映照九龍,讓人頓起恭敬心。祥符寺無相長老宴請的一頓素齋,吃得眾人齒頰留香。

最後一站抵達蘇州,慕名而來的數百位當地佛教徒為表達崇敬之意,以蘇州評彈的曲調,自己填的詞,當場獻唱,悠揚婉轉、餘音繞梁。

不過,大師各地行腳,難免碰到一些人蓄意或無意的挑釁,例如在浙江某地,有一位二十來歲的年輕人問他:馬列主義和人間佛教的主張孰優孰劣?他毫無驚愕,成竹在胸,坦然回答:「人間佛教就是馬列主義,馬列主義就是人間佛教,因為兩者都是真正為大眾的、為國家的,自己無所求。所謂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

可以想像年輕人聽到這個答案時的表情嗎?

世佛會大突破

雖然大師及佛光山對於兩岸交流的貢獻從不炫耀表功,但細數過往,可謂得之不易,甚至是經歷了「八千里路雲和月」般的輾轉坎坷、忍辱負重。大師與神州故土有著血濃於水的情感,心心念念以台灣發展佛教的經驗回饋大陸,但囿於兩岸的政治現實,這個想望有很長一段時間只能藏在魂縈夢牽中,直到一九八九年才回到思念的故鄉。

身在佛門,「緣」之一字實在不可說,為大師結下返鄉之緣的竟是一粒小小的止咳糖。一九八六年,大師和田劉世綸女士應邀參加泰皇蒲美蓬六十歲壽誕慶典,座位正巧被安排在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夫婦的後一排。典禮進行中,趙夫人忽然咳嗽起來,而且愈咳愈厲害。田夫人從皮包中拿出一顆止咳嗽糖,悄悄遞給趙夫人,趙夫人含進口中,咳嗽立止,連稱感謝。

本來都是中國人,在海外一下子就交上了朋友,趙樸老當晚回贈著作一冊,並親筆題字。

當年趙樸老已年近八十,任中共政協副主席,不但精通元曲及詩詞,而且心地慈悲,學養俱佳,更是中國當代三大書法家之一。他一生以佛教為命,竭盡所能護持佛教,為修復廟宇奔走,不遺餘力。一九九四年還以八十八歲高齡遠赴香港,在大嶼山建了一尊雄偉的青銅大佛。香港政府曾以此莊嚴大佛像作為地鐵磁票上的圖案,儼然香港文化圖騰。

那年,趙樸老是第一次見到大師,雖然二人足足差了二十歲,卻相見恨晚,一敘莫逆,對於這位弘法有成的忘年之友十分欣賞,並約定日後再續前緣。

果然一九八八年在美國又結殊勝因緣。年底,大師挑下重擔,在洛杉磯西來寺,主辦象徵世界佛教人士大團結、關係到台海兩岸宗教加深接觸交流的第十六屆世界佛教徒友誼會,以及第七屆世界佛教青年友誼會。為了辦好這兩個會議,大師煞費思量,把主題定為「發揚佛慧,為和平而團結」,邀請海峽兩岸兩個佛教會同時與會,以加強兩岸交流,化解兩岸對立。

為了避免會議染上政治色彩,大師在發出邀請函時就說明,出席的單位以所屬的團體識別,不冠國家名稱。升旗時除了所在地美國的國旗外,只升世佛會的會旗,不升其他國家的國旗。同時建議海峽兩岸照樣沿用「中國佛教協會」和「中國佛教會」的名稱,而英文譯名則與門下的博士碩士徒弟商量,斟酌譯出,前者為The Buddhist Association of Beijing, China,後者為‭ ‬The Buddhist Association of Taipei, China。進一步在英文譯名上體現一個中國。

經過了非常曲折的協商過程,多次瀕臨決裂,幾度峰迴路轉,雙方才同意採用此一建議。爭執多年的僵局得以化解,兩岸的兩個佛教團體,終於坐在同一個會議廳裡了。

當大師在大會開幕典禮上宣布這一新發展時,來自三十多國的八十幾個佛教團體,五百多位與會代表,報以熱烈掌聲,久久不歇。香港代表和東南亞代表談起此一突破時,稱道這是比奧運模式更具有意義的「星雲模式」。全體與會者熱烈鼓掌連續三分鐘,不少代表大叫Wonderful!

由於這樣的誠意及具體成果,趙樸老具函邀請大師訪問中國大陸。

四十年來第一遭

一九八九年,「國際佛教促進會弘法探親團」終於踏上故國大地。從三月二十七日至四月二十五日,幾乎繞了大陸一圈,東起上海,西到敦煌,北至北京、南抵成都。

對於這位享譽國際的佛教界實力派人物,大陸政府相當重視,給予國賓式接待,當時的政協主席李先念及國家主席楊尚昆均出面接見。被大陸新聞界、文藝界、學術界、宗教界及政治界,均視其為海峽兩岸四十年來最盛大的交流。隨行的旅美自由作家王亦令記載了此番大陸行:「每到一地,省長、市長都要宴請或會見,無論機場或車站,都組織了大批僧俗隊伍夾道歡迎,即使是天還未亮也不例外。去寺廟燃香禮佛,則紅毯鋪地、鐘鼓齊鳴。不論在何處乘汽車,車隊前必有公安人員駕駛的引導車。在上海龍華寺,因適逢廟會,人山人海,除引導車外,更出動了摩托車,猶嫌不足,最後一段路有制服人員,在車隊兩側跑步開道。」

訪問期間,大師應邀在人民大會堂發表演說,並且參加由北大、清大、人大三校聯合舉辦的演講會,地點在北京圖書館,演講以「禪心與人心」為題,內容精闢,表達生動,聽眾掌聲不絕。

到了四川文殊院,人群站在五個院子裡,一部分人直接站到街頭,聽到感人處,自發的齊聲高呼「阿彌陀佛」。一位成都的記者歎為觀止,說幾十年來未見過這種場面,接連幾天,老百姓都在津津談論台灣來了位大和尚。

百感交集回故里

當然,既名為弘法探親團,大師一定要回到久別的故鄉去省親,以及重履五十年前出家的棲霞寺。在這兩處也都出現了動人的場面。

資深記者陸鏗忠實「轉播」大師回江都老家那天的情景:「我有五十一年做記者的經驗,還是第一次見到傾城出動、萬人空巷的場面,車隊到達江都時,人們列隊歡迎,且每一行列都是兩、三層,有人從高樓伸出頭來,有人爬上大樹觀看,掌聲、歡聲響成一片。見了母親後獻上一束鮮花,握住了母親的手,一句:『我回來了!』再也無語。老母親說:『回來就好!回來就好!』淚光交織中,訴不盡思念之苦,道不盡離情別緒。接著,二人在陽台上和大家見面,出家弟子唱了一首〈母親頌〉,唐德剛和我朗誦了祝賀母子團聚的詩。他不愧為深入群眾的宗教家,用平易的揚州鄉音說:『我就是李國深呀!』一個老人家含著淚說:『我們揚州總算出了這麼好的一個人。』

「當星雲向鄉親拜別時,一位衣衫整潔的婦女,抱著大約三歲的孩子,伸向星雲,星雲用自己的臉親了孩子的臉,至少有二十部照相機搶拍了這一鏡頭⋯⋯」

回棲霞寺那天,受到大禮歡迎,推他高居首座。隨後向他的師弟們──年輕的棲霞佛子開示,充滿感情的勉勵大家:「以棲霞之光,照亮未來中國佛教的前途。」此外,回鎮江焦山寺那天,與曾經教他參佛念經的諸位法師相會,談及當年在焦山時調皮搗蛋以及如何偷跑乘渡船的往事,毫不保留,又引起眾人呵呵大笑。

回憶起在棲霞起立致辭時,思潮澎湃,一時哽咽,他的心情是「在棲霞住了六年多,只是一個小孩子,根本未曾到過法堂。相隔四十多年,我不但進去了,而且寶座椅還讓給我坐,當年打過我、罵過我的老師都站在我的後面,一時百感交集。」

留下實質回饋

大師此行讓大陸各界印象深刻,無論對群眾即席演講,或應邀對佛學院學生開示;或在歡迎會上致詞;或與首長的應對,一切讚揚、施教、建言,都恰到好處,圓融不漏,充分顯示了淵博腹笥與善巧機智。

除了思想交流,此行也留下了實質的回饋。一路上參訪不少寺廟,他都準備了許多紅包,一律廣結善緣;還向十五所國立大學送出了數十套《佛光大辭典》、《佛光大藏經》及許多他自己的著作。捐獻給棲霞寺的是玉佛樓一座、大小車各一輛。還分別送給現代文學館二萬美元,中國佛教協會十萬美元及一輛旅遊巴士。至於他的故鄉江都,則獲贈二十五萬元人民幣,師父的故鄉海安十萬元,其他包括聾啞學校交通車及醫院救護車等。

跟著大師走完這一趟大陸弘法探親之旅,美國天普大學宗教學系教授傅偉勳(已於一九九九年往生)感受良多,在長江的峨嵋號遊艇上寫出〈中國佛教的起死回生〉一文,總結此行有四點啟迪性歷史意義:

1.間接象徵著中國佛教起死回生的外援契機,提升中國佛教的士氣。由於政經體制,大陸佛教界一時無法以本身內在力量謀求再生與振興,星雲象徵的外援發揮了催生作用。

2.佛教文化交流。參觀大足石刻及千年古剎,讓台灣及海外的佛教徒了解中華佛教文化殊勝所在;而訪問團贈送的書籍文物,也有助大陸佛教界了解佛教現代化運動及佛教文化的發展。

3.佛教研究的學術交流。中國社會科學院敢於正式邀請佛教界人士舉行學術座談會,這是破天荒頭一次。也重新探討了宗教現代化、宗教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聯性等問題。

4.超越海峽兩岸政治現實。在目前兩岸仍對峙的政治情勢中,只有在宗教上統一最沒有爭議;能夠扮演緩衝角色的,似乎也只有佛教團體最適宜。

學術文化繼續互動

一趟大陸之行,不僅提升大陸佛教的士氣,促進佛教文化、學術、宗教的交流,更超越海峽兩岸政治的現實,震動大陸知識界,促成三十名博士、碩士皈依佛教。

此後佛光山與大陸在學術上繼續互動,包括有佛光山文教基金會於一九九○年主辦「大理佛教文化考察團」,為台灣學術界首次主動探訪了解大陸佛教現狀;以及同年依昱、依淳法師參加敦煌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一九九三年,邀請敦煌科學研究員至佛光山演講;接待上海復旦大學教授團參觀台灣文教事業;邀請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南開、吉林等大學的二十多名教授學者與大師座談。

武漢大學哲學宗教學系教授麻天祥追憶一次學術會議的景況:「我們海峽兩岸的學者曾端坐在會議席上侃侃而談;也曾在宜蘭林美山濛細雨中的佛光大學,以及嘉義縣頗具規模的南華大學與師生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當然更有在佛光山雲居樓會議廳裡熱烈友好的爭論。那一段段的精彩演講;一個個爭先恐後的發問;一對對不厭其煩的思想上的碰撞,都教我感受到我執著的形而上的思索,處處在那形而下的實踐中發揚光大。十餘日的學術交流、參觀,日復一日的積澱並固化為一種印象:無論在理念、修行,還是在設施、教育等多方面,佛光文化正在趨使佛教走出低谷,將『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猶如覓兔角』的人生佛教付諸社會實踐,在現實社會中,自覺不自覺地表現了佛教現代化的傾向。」

近年佛光山年輕一輩法師紛紛到中國大陸留學深造,他們在學術領域取得優異成績,贏得校園內外的尊敬,活潑不失紀律的表現,讓人驚歎現代僧侶的高品質。包括:滿庭法師在廈門大學,以出家眾博士生的身分登上講壇;滿耕法師二○○五年拿到北大博士學位,其他則在人民大學、南京大學、四川大學、蘭州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北京中國社科院等地。

宗教交流方面,心定和尚曾受邀至著名戒律道場寶華山,在傳戒戒期中講戒律,此為無上光榮;二○○四年並在棲霞山傳戒中應邀擔任尊證;隨後往南京雞鳴寺開示。

至於文化合作方面,一九九一年「敦煌古展」在佛光山開幕,展期中共有十多萬人參觀,增進了兩岸文化交流,帶動了佛教發展,提供彼此觀摩學習的機會。爾後,大陸名畫家范曾、李可染夫人;北京博物館前副館長于堅、大陸作家舒乙等人也到佛光山參訪。北京中央電視台《神州風采》節目還特地上佛光山拍攝,並深受「萬人平安燈法會」感動,對於佛光山融和傳統與現代的風格印象深刻。大師並將獲得「金鼎獎」的《佛光大辭典》七巨冊以不收版權費的方式,交由中國佛教協會在大陸發行簡體版。

慈光照亮兩岸航路

一九八九年大陸弘法探親之旅超級成功,相隔十多年,經由佛指舍利來台與其他殊勝的因緣,佛陀慈光再次照亮了兩岸航路。

在海峽兩岸佛教音樂展演期間,鳳凰衛視記者採訪大師,問道:「除了音樂之外,對於兩岸未來的交流、互動,您有什麼樣的期許?」大師回答:「兩岸過去只有經商的往來,在文化交流上一直是不夠的。兩岸現在的政治體系雖然不同,不過人民畢竟都屬於同文同種,血脈相連,如果能透過文化、學術、體育、民間的藝術活動,經常往來,能有助於交流。

「因此,儘管兩岸遙隔,可是在宗教的信仰上,它阻隔不斷彼此的情誼;中間的海峽再怎麼寬,佛法的法音宣流,也是山水阻斷不了的。所以兩岸的有心人士,除了經濟以外,在宗教文化方面多一些來往,倒是很好。會促進彼此了解、認識,你幫助我,我幫助你,不必敵對。這個世界要和平,就是多來往、多聯誼。」

兩岸未來如何發展,不僅是中國人關心,更牽動世界和平,大師把全中國人、全人類的福祉繫於心間,更流露於言語,努力為兩岸開創和平往來的契機,因此有人將他歸於統派,「其實我不屬於任何派,只有一分台灣情、一顆中國心。我愛台灣,也愛中國,更愛世界。」他說。

他認為只要大陸經濟持續發展,政治情勢緩和,兩岸仍有極大交流空間。「有良知的中國人都贊成中國統一,而這種統一非你統我或我統你,而是一種和平、平等的統一。統一之前須先做到:一、在經濟上要互助;二、在文化上要交流;三、在宗教上要尊重;四、在政治上要民主。中國非少數人所有,而是十多億同胞的聚合。」

半世紀以前,大師以一介孤僧渡海來台,今天,台灣這一片佛教試驗田已然瓜瓞綿延,甜美豐收,未來如何突破兩岸局勢,將寶貴發展經驗帶回大陸弘傳開來,讓佛法光明能夠早日普照神州大地,星雲大師企盼兩岸當局都能為全中國人的前途「善護未來因」。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