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68 佛光會員四句偈的意義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云︰「勸諸眾生,同發此心,以真實法一四句偈施一眾生,使向無上正等菩提,是名真實波羅蜜。」四句偈因為朗朗上口,好記易懂,所以佛教裡,不但佛陀在經典上留下許多四句偈作為我們修身的指南,歷代祖師大德也作了許多四句偈,讓佛子在生活上奉行,像〈七佛通戒偈〉、〈四第一偈〉、〈飯前偈〉、〈回向偈〉等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四句偈。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大家需要一個融古匯今,與時俱進的四句偈,以便在日常生活中奉行無礙,尤其佛光會員肩負重大的使命,更需要有一個行諸各地皆能應用自如的修持準則,因此擬定了「佛光會員四句偈」,以下逐一解說其意義︰

一、慈悲喜捨遍法界

佛教的百千法門之中,發心最為重要,發心吃飯,飯會吃得特別香甜;發心睡覺,醒來時會覺得全身特別舒暢;發心掃地,會將地掃得很乾淨;發心寫字,字也會寫得很歡喜。在佛門的修持裡,更有所謂的「四無量心」,就是要我們發無量的慈心、無量的悲心、無量的喜心和無量的捨心。

慈能與樂,悲能拔苦,慈悲是每一個修行人對世間眾生應有的態度。古代高僧大德們,像智巖的躬處癘坊、智舜的割耳救雉、高庵的看病如己、僧群的護鴨絕飲等等,他們悲憫蒼生疾苦,澤及異類傍生,不但為時人所崇仰尊敬,也為後人立下了慈悲的最佳典範。俗謂「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阿彌陀佛慈悲接引眾生,往生極樂;觀世音菩薩倒駕慈航,尋聲救苦,所以中國民間都把家裡最好的位置讓給他們,並且不時上香供養,禮拜稱名。

至於喜捨,更是佛子們最基本的道德修養,因為世間上沒有比歡喜更重要的事情了﹗所以,釋迦牟尼佛以種種偈頌譬喻,示教利喜,使大家踴躍歡喜,依教奉行;維摩詰大士善巧說法,讓天女滿載法喜而歸,不再耽溺世俗之樂;佛寺將笑口常開的彌勒菩薩供奉在山門口,好讓信徒香客見之心喜;僧團設立悅眾一職,妥善統理庶務,以使大眾歡喜。古聖先賢甚且如此,我們薄地凡夫更應仿效追隨,口出善言,身行恭敬,隨手服務,隨心祝福。

度生有我,度生的慈悲心就發不起來;喜捨著相,喜捨的功德就大不起來。佛光會員應該學習無條件的給人安樂,無條件的為人濟苦,無條件的給人歡喜,無條件的為人奉獻,能如此將自己的發心擴大到盡虛空遍法界,做人處事必定圓滿成功。

二、惜福結緣利人天

由於業緣所感,我們每一個人一生能享有的福報有一定數,如果恣意濫用,折福損德,將會加速告罄,這就好比我們在銀行的存款,每個人或多或少都不一樣,如果揮金如土,入不敷出,帳目上就會出現赤字,唯有懂得愛惜錢財,方能不虞匱乏。

所謂「積福莫如惜福好」,愛惜福報,才會更有福報。近幾年來,由於物質極端發達,養成人類濫買濫用的習慣,終於天災人禍頻起,滿目瘡痍的地球開始大力反撲了。此時正是大家自我覺醒的時刻,舉凡一張紙、一支筆、一滴清水、一片菜葉……我們都必須好好珍惜,不要再輕易浪費有限的福報了!

除了惜福,我們更應該積極結緣。廣結善緣是世間最美好的一件事,因為善緣如水,能稀釋惡因,減少罪業;善緣如油,能潤滑善因,助成好事。社會上有些人左右逢源,有些人卻惹人討厭;有些人孤獨寂寞,有些人卻受人歡迎,這都要看我們平常是否與人廣結善緣。

廣結善緣的方法很多,財物上的周轉濟助、語言上的鼓勵安慰、技術上的教導幫忙、知識上的傳授布施,乃至一個點頭、一抹微笑、一句問好、一瓣心香等等都能為我們廣結善緣。

總之,宇宙萬法互有關聯,佛光會員若能珍惜福報,廣結善緣,必能得助多利,成就美事,普利眾生,圓滿菩提。

三、禪淨戒行平等忍

現代人的修行,不是參禪,就是念佛,當然也有不少人是禪淨雙修。其實禪淨二門,殊途同歸,永明延壽禪師在〈禪淨四料簡〉中說得好︰「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世作佛祖。」佛光會員如果能在日用中禪淨雙修,定慧等持,必定能促進生活美滿,人際和諧。

經云︰「戒為無上菩提本。」無論參禪習定或念佛修淨,百千法門都應該以持戒為根本的修行。汽車依照交通規則,火車循著軌道而走,就能保障人車安全,同樣地,我們遵守戒律就能維護身心清淨,不違過失。監獄裡面的刑犯,哪一個不是犯了五戒──殺、盜、邪淫、妄語、飲酒,而身陷囹圄,如果大家都能遵守五戒,做到不侵犯他人的生命、不侵犯他人的財物、不侵犯他人的名節、不侵犯他人的名譽、不吸食毒品煙酒而侵犯自他身體,我們的人生必定幸福美滿,我們的社會必定安和樂利。此外,佛教的戒律如八關齋戒,旨在讓在家信眾體會淡泊的修道生活;菩薩戒以持律、修善、度眾為內容,從更積極的方面來發揮戒律的自由精神。總之,如果大家都能持守淨戒,當下就是諸上善人聚會一處,何須遠求佛國淨土?

平等是佛教最殊勝的教義之一。這個世界之所以紛擾不安,不外是因為男女不平等、種族不平等、智愚不平等、老少不平等、貧富不平等、權勢不平等……佛陀曾說︰「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外在的世界或許有諸多不平等的地方,但是我們內在的佛性卻是在聖不增,在凡不減,如果人人都能從根本上認識眾生平等的真諦,以平等心來接引十方,則世界和平將指日可待。

《佛遺教經》云︰「能行忍者,乃可名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歡喜忍受毀謗、譏諷、惡罵之毒,如飲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忍耐不但是世間上最大的力量,也是一種無上的智慧。佛教將忍分為三種層次︰第一是生忍,也就是對生存條件的認識,進而具備處理的力量;第二是法忍,就是對宇宙諸法的了解,從而直下承擔,轉化心境的作用;第三是無生法忍,就是如實知見一切事物不生不滅,進而自由自在遊諸國土度脫眾生的世界觀。

四、慚愧感恩大願心

人間最好的美德就是慚愧、感恩及願心。

所謂慚愧,慚者慚己,愧者愧他,慚者經常覺得自己學問不夠、發心不夠、慈悲不夠、能力不夠;愧者,時時感到對不起父母,對不起朋友,對不起國家,對不起社會。人有慚愧,才懂得奮發圖強;人有慚愧,才懂得力爭上游,所以《佛遺教經》云︰「慚恥之服,無上莊嚴。」

懂得感恩圖報的人是天下最富有的人。經云︰「菩薩發心度眾,常念國家恩、父母恩、師長恩、眾生恩。」因為沒有國家覆護,我們如何生存?沒有父母養育,我們哪有今天?沒有師長教誨,我們的慧命安在?沒有士、農、工、商,我們哪有衣、食、住、行?舉凡一切眾生,哪一個不在助長我們的生存?古德說︰「滴水之恩,湧泉以報。」烏鴉尚知反哺,羔羊也懂跪乳,如人佛子,怎能不知感恩圖報?

省庵大師在〈勸發菩提心文〉中說︰「入道要門,發心為首;修行急務,立願為先。願立,則眾生可度,心發,則佛道堪成。」世間上所有的仁人志士,哪一個不是憑藉願心來成就功業?宇宙中一切的諸佛菩薩,哪一個不是依照願心來圓滿菩提?願心是方向、動力,佛光會員應以廣大的願力來熟土嚴生。

慈悲喜捨遍法界,惜福結緣利人天;

禪淨戒行平等忍,慚愧感恩大願心。

《金剛經》云︰四句偈功德比布施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功德還要來得大。希望各位都能從實踐佛光會員四句偈中,感受到佛法的可貴。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