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330 佛法之外

時間:一九九○年六月二日

地點:美國德州玉佛寺  

許多佛教信徒,總希望佛菩薩能給予靈感,給予感應;一般人也以為,感應是來自求佛、念佛、拜佛,其實並不盡然。假如,一直要求佛菩薩給我們感應,佛菩薩豈非忙碌不堪?以我在佛教數十年的體驗,自己給自己靈感、體驗,比佛祖給我們更重要。

所謂「感應」,譬如口渴,喝一口水,頓除乾渴,這就是感應;身體疲倦,休息之後,精神百倍,這就是感應。

我個人體驗到日常生活中處處有感應,不一定是傳統所說的感應。僅以八點說明:

一、從結緣中所獲得的感應

在日本,父母常教育孩子,吃飯時要懂得:「一粒米得來不易。」中國平民詩人白居易有一首詩:「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佛門則講:「吃現成飯,當思來處不易。」這都指出:結合許多因緣,才有一頓飯吃,因此,要常懷感恩,廣結善緣。

人間最寶貴的就是好因好緣,有人怨嘆做事不順利,這是因為結緣不夠;有人怨嘆處人困難,也是因為結緣不夠。所以說:「要成佛道,先結人緣。」另外,我們常聽到:「有緣千里來相會。」我這一生中從結緣獲得的感應甚多。從結緣中怎麼會有感應呢?

數十年前,有一對越南華僑,在高雄大樹鄉麻竹園買地準備辦學。後來,因周轉不靈面臨倒閉,夫婦雙雙要自殺,輾轉經人找到我,並拜託我買地。其實,這塊地並不好,而且我也沒有能力購買。當時,為了幫助這對夫婦,怕他們自殺,心想:「跟他們結個緣吧!」

買下的這塊地,就是現在的佛光山。

有一次,在佛光山朝山會舘前,見到一位駝著背、裹著小腳的老婆婆,從山上往下走。我上前招呼,請他到客堂喝茶,並告訴他從麻竹園旁邊的斜坡下山,比較好走。

就這麼簡單幾句話,他回到馬來西亞後,每年捐款護持佛光山各種弘法事業,幾十年來,持續不斷。許多人見他這麼發心,紛紛跟他化緣,他說:「除了星雲大師,我一塊錢也不給!」這是為什麼?因為佛光山跟他結過緣,假如我沒有在朝山會舘前跟他結緣,也沒有這許多的因緣了。

所以,結緣不要著相,不要希望人家回饋什麼,報答什麼。所謂「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只要一句言語、一個笑容、一個舉手之勞,都可以和人結緣,都會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和感應。芸芸眾生,到處都是佛菩薩,只要我們願意結緣,就有靈感,何必一定要向佛菩薩、向神明要求?

一九六九年,才開山不久的佛光山,已建有幾間教室,預計舉辦大專佛學夏令營。當時沒有經費,但還是照常開辦。

第一天,學生報到後,半夜裡忽然停水。原來,抽水馬達壞了。我陪著工人一起修理,直到凌晨三點半還修不好,工人大概也累了,他說:「我回去拿工具。」我心想,現在回去拿工具,一定不會再來,因此我說:「我跟你一起去。」他看一看,算了!又蹲下來繼續修理。

時間已經四點二十分,眼看學員四點半就要起床洗臉準備做早課,我著急萬分,心中起了一個念頭:「假如身上的血液能化成流水,我願意將我全身的血液都化為清水,供學員使用。」不能讓他們譏笑佛教落伍呀!

將近四點三十分,馬達終於修好。那時,大佛城的區域還沒開發,我摸黑走在草叢裡,慢慢往上爬,聽到水塔裡有流水聲,仍不放心,攀著鐵梯爬上塔頂,用手一摸,「啊!是水,是水呀!」心上一塊石頭才真正放下,自己終於也可以洗洗臉,跟著大家做早課、吃早餐,接著上課。

就在準備上課,經過教室門口時,看到一個頭戴斗笠,赤著腳的老婆婆。當時,佛光山尚未開放,也還沒開發,老婆婆來做什麼呢?

不過,見到有人來,還是招呼他喝茶。因為趕著上課,我請慈莊法師招待他。等我下課,老婆婆託慈莊法師遞給我用報紙包著的五萬塊,幾十年前的五萬,幾乎等於現在的五百萬,是個相當大的數目。請他留名字,他卻不肯。靠著老婆婆的這五萬元,一切夏令營的開銷都不成問題了。

一般人都是帶著香蕉、蘋果、餅乾到廟裡求佛祖、求神明,祈求加護感應。但是,我用的是血汗、願力,用的是一顆真摯的心。這樣的感應真是太多了。

二、從守時中所獲得的感應

我十歲讀小學,看到教科書裡有一句話:「短衣短褲上學去,從不遲到半分鐘。」不知道是對這兩句話特別欣賞,還是有其它原因,從此以後,無論講什麼話,總會冒出:「短衣短褲上學去,從不遲到半分鐘。」譬如:

母親叫我掃地、工作、上街買辦……我就回答:「短衣短褲上學去,從不遲到半分鐘。」為此,經常遭受母親責打,不過,天天口邊還是念著這句話。

這句話影響我至深,不但培養我絕對遵守時間的觀念,而且因為守時,我一生的事業也受到很大的影響。

我曾跌斷腿骨,開刀後三天,想起已經答應一場在彰化舉行的佛學講座暨皈依典禮,說服身邊爭著代我前去的弟子,準時赴會;半年後,又依日本《朝日新聞》記者吉田實和國會議員之邀,抵達日本國會大廈講演。這二次的經驗,雖然體會身坐輪椅的種種不便,但是看到聽講者井然就座,和那份渴求佛法的神情,自忖:幸好「準時赴約」,圓滿完成承諾之事,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

我也曾為了履行守時之諾,六十小時內往來台灣、洛杉磯,只為趕赴二個小時的講演;因為不忍讓他人等待,寧可自己半日之間,在高速公路上奔馳台北、高雄二地。因此,以車為床,披星戴月,甚至以茶泡飯解決一餐,都是常有之事。雖然如此,我不以為辛苦,當準時抵達現場,看到大眾欣喜期待的熱絡,懸掛的心也就放下了。

我們每一個人,心裡念什麼,就會有什麼感應,念佛會有成佛的感應;念時間,會有守時的感應。感應不都是隨時隨處在我們的身邊嗎?因此,我們要求感應,並不一定念佛、拜佛,只要時時心存善念、口出善言,並且堅守它,就能有感應,這和念佛、拜佛,可以獲得感應是一樣的。

三、從守信中所獲得的感應

世間上的財富很多,如金錢、房地產、股票、期貨等等。然而,這都不是真正的財富,守信用才是真正的財富。守時可以獲得感應,守信用更有感應。

四歲那年,我和姊姊比賽吃素,雖然只是開玩笑,我卻從此一生素食到底。

十二歲那一年,中日戰爭爆發,許多省份相繼淪陷,我的父親在戰爭離亂中與家人失去連絡,我隨著母親到各地尋找父親。一日,來到南京的棲霞山,寺裡的知客師父見到我,問道:「小朋友,你要不要當和尚?」我從小長得圓圓胖胖,街坊鄰居都稱我小和尚,對「和尚」這句話也聽得很習慣,就回他:「要啊!」

後來,他把我介紹給我的師父,我也承諾了。不過我的師父說:「當和尚,必須經過媽媽同意才可以。」我立刻去找母親,告訴他要當和尚的訊息。母親一聽,一時難以接受,說:「小孩子隨便亂說,不可以!」我的眼淚立刻流下來,因為我覺得已經承諾人家要當和尚,不可以改變的。

為了承諾當和尚這一句話,幾十年來我嘗盡艱辛困苦,不過縱使如此,我不但今生要當和尚,甚至來生,我還是要當和尚。我這一生中,往往為了一句承諾、為了守信用而忍受種種辛苦,但也因此獲得很大的力量,所以,只要大家能夠對自己的承諾負責任,一定會獲得感應。

過去有個年輕的孝子,母親生病需要吃肉,便上街採買。走到東街問:「一斤多少錢?」「三塊錢一斤。」這個年輕人想,買了肉,提在手上很重,何況還要到西街買其他東西,回來經過時再買好了。

到了西街又問:「肉一斤多少錢?」「兩塊五毛錢。」比東街的便宜,但是他沒有買,為什麼?因為他想到剛才內心已經承諾要買東街的豬肉,就應該履行信用。

過去的聖賢,對自己內心的一念,是終身守持不渝,信用怎麼不是財富呢?

四、從感恩中所獲得的感應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二記載,恩有四種:「父母恩、眾生恩、國王恩、三寶恩。」世間對我們有恩惠的人,真的太多太多了,「四恩總報」就是教我們常懷感恩。一個時時刻刻內懷感恩心念的人,才是富有的人。

我十八歲的時候,染上瘧疾,全身忽冷忽熱,持續好幾個月。大陸叢林裡,沒有人看醫生,也沒有錢看醫生,寺廟大,人又多,有時死了一個人,寺裡的人都還不知道,就被火化了。那時我心想:這一生真像水泡,「啵」一聲就沒有了。

忽然有一天,師父的侍者拿了半碗鹹菜來,他說:「這是你師父叫我拿給你的,他說,你生病吃鹹菜比較好。」

由於長久以來沒有什麼東西吃,加上鹹菜是師父賜的,我內心的感動真是難以言喻。我一面吃,一面流著淚,同時心想著:「偉大的師父,您怎麼知道我有病?您怎麼會想到給我這碗鹹菜?我無以報答師父的恩惠,誓願將來一定要弘揚佛法,廣度眾生,以不辜負師父的恩惠。」

常有人問我:「你為了佛法,到處奔波弘揚,辛苦勞累嗎?受苦受難,會懊悔灰心嗎?」「沒有。」「為什麼?」「我想到家師給我半碗鹹菜,助長我一生很大的力量,很大的感應。半碗鹹菜並不是什麼佳餚,卻令我終生感恩。」

然而,今日的社會,許多人面對一大碗美味膳食都不覺得有什麼稀罕。所謂「滴水之恩,湧泉以報」,只要自己心中富有,懂得感恩惜福,半碗鹹菜就是黃金萬兩,不懂得感恩,全宇宙的財富也如同糞土一樣。那半碗鹹菜不但給我無比的力量,給我的感應也是無與倫比的。

五、從感動中所獲得的感應

我這個人,有時候看起來很理性、很無情、很冷淡,但有時候也很容易被一個人、被一件事感動得流淚不已。

每次出門弘法,我總會帶一群年輕人一起唱歌、講說故事,並在結束之前,舉行一個祈福祝禱的儀式。有一次,到台北三貂嶺講演,完畢時,慣例由一個學生照著我寫的祈願文稿誦唸:

「慈悲偉大的佛陀,請您慈悲加被今天所有參加的與會大眾……」

這樣的文稿,也不知道說過、聽過多少次,應該覺得很平常,可是那天在後台,不禁感動得潸然淚下,想到世界上的芸芸眾生,多麼需要佛陀的慈悲光明……感動之情溢滿胸懷,彷彿天地也為之變色。

初到雷音寺時,人生地不熟,生活裡忍受百般的不方便。譬如,因為不敢問別人淨房在哪裡,從早上忍耐到晚上都沒上廁所;睡覺時,因為怕一翻身,竹床就吱呀作響,每一躺下,則不敢亂動;房間裡沒有電燈,等到信徒禮佛回去後,再把佛前燈拉到房間,電線不夠長,只能拉到房門口,一半照佛堂,一半照房間;沒有書桌也不敢講,一位信徒發現,慈悲搬來一部裁縫機權充桌子使用,《釋迦牟尼佛傳》就是趴在裁縫機上面完成的。

當時宜蘭有不少的年輕人,不是來學佛,而是為了跟我學習國文、學習寫文章;也不是來念佛,而是為了參加歌詠隊,慈惠、慈容法師就是因為唱歌而入佛門。

年輕人喜歡唱歌,我便帶著他們到電台錄音,把佛法唱給廣大的聽眾聽。一行幾十個人,住不起台北昂貴的旅館,每次錄音結束後,只有趕搭夜車回家,回到宜蘭已經深夜,晚餐沒得吃,只能為他們買麵包果腹。有一次,在車上分麵包時,發現少一個,理所當然自己不吃。他們問:「師父怎麼不吃?」我佯裝說:「剛才吃過了。」

這些還不算什麼,難以忍受的是,送慈惠、慈容法師等幾個人到台中保育人員訓練班學習幼教,每月並給他們五十塊錢補貼零用。被一位居士知道後,他對著我大拍桌子叫道:「你拿錢給他們,我們宜蘭這麼多人,你都要給他們五十塊嗎?」

我一聽,心裡很難過。為什麼?佛教沒有希望了!天主教、基督教送多少人到國外留學傳道,我才送幾個青年到台中學習當幼稚園老師,就遭到反對,佛教的前途艱難啊!

經歷這許多艱難困苦的事情,當時不覺得傷心,卻在一次與學生開示,陳述這段回憶時,往事歷歷如繪,忽然百感交集,悲從中來,不禁流下眼淚。

一生當中,常為聽到別人說一句好話、看到別人做一件好事而感動,看到年輕人學佛、聽到有人念佛、看到有人拜佛……都令我動容不已。天天不斷的感動,從「感動」裡,我體會到佛法、體會到慈悲、體會到結緣、體會到信仰的微妙道理。感動的人,知足常樂,彼此心意交流,佛性佛心自然流露;不易感動的人,猶如木石,非但不能與真理相應,道德、慈悲也不容易進步。

六、從布施中所獲得的感應

布施是學佛的第一要件,但是布施不是叫別人做,而是自己躬身實踐。這一生中,我從布施的修行,體會到因緣不思議的感應。

一九八八年三月,我率團到大陸弘法探親,為了這一趟大陸之行,早幾年,便開始籌措經費,並且布施當地寺院等。當時,純粹抱著報恩、回饋的心理,沒想到卻也引起不少感應效果。譬如大陸教授、青年學生皈依三寶,近來寺廟不斷整修、復建等。這都顯示,在共產黨統治下的大陸佛教,已有復興的跡象。

一九六三年,我初次到馬來西亞弘法後,隔了二十年,才又第二度前往。這期間,也有很多當地的學生要我前往弘法,我一直沒有行動,因為我有個心願,由於當時台灣佛教界經常到馬來西亞化緣,我希望有一天自己有能力到大馬布施,為台灣佛教徒爭光。因此,等到一九八三年有能力布施,才又再度前往。

十幾年前我到美國弘法,因為布施結緣,回來後,一位信徒發心捐地給佛光山建寺。當時,慈莊法師、依航法師奉命帶了二萬美元前往。到了當地,才知道那塊地位於住宅區,無法建寺。慈莊法師沒辦法,考慮回台灣。我說:「不可以,台灣信徒已經知道你們要到美國弘法,就這樣回來,如何面對佛教的父老兄弟?」

為了找一間房子,找了好久,都沒有合適,洩氣之餘,慈莊法師看到一間教堂準備出賣,卻又太貴買不起,幾經波折,向銀行貸款後,才得以買下,改裝成佛堂,取名為白塔寺。這就是初到美國建寺的情形,以此為基礎,慢慢發展才有今天的西來寺、西來大學。

或許有人會誤會:為什麼要把台灣的錢帶到美國?

幾千年歷史的中國,由於貧窮,近一百年來,都是接受外國的支援,例如:美國人為我們設立東海、東吳、輔仁,以及大陸金陵、燕京、聖約翰等大學。如今,台灣的經濟進步,我們佛教徒一齊出錢出力,到美國籌建大學,一方面回饋,另一方面中國人可以在世界揚眉吐氣。

如今,西來大學獲得美國政府肯定,准予發給各國留學生 I-20 入學證明,並獲加入美國西區大學聯盟(WASC)。一念布施的因緣,真是不可思議啊!

七、從忍耐中所獲得的感應

初出家時,喜歡瞪大眼睛四處張望,老師給我一記耳光,喝斥:「看什麼?哪一樣東西是你的?」是啊!桌椅不是我的、花草也不是我的。為了訓練自己的忍耐功夫,經常眼睛一閉,二個月、三個月都不睜開;有的時候好講話,老師也給我一記耳光,說:「這裡有你講話的資格嗎?」對呀!這裡是佛堂、是講堂,怎麼可以講話呢?於是要求自己禁語,有時候一年半載都不開口講一句話。

由於從小就接受關閉式的教育,沒有接觸外面的社會,到台灣以後,夏天看到有人吃冰棒,心裡想:夏天還有冰呀!忍不住好奇,也買一枝來吃,結果冷氣直沖腦門,牙齒凍得像要掉下來似的。

主編《人生雜誌》的時候,有一天到印刷廠校對,東初法師打電話來找我。我拿起電話等了半天,怎麼沒有聲音?趕緊問旁邊的人。他說:「你要講話呀!」原來,要講話才有聲音。那時我已經二十六歲,卻連電話都不會使用。

在宜蘭時,每一次吃飯,只要有人看我就不吃,因為怕人家講:「出家人也要吃飯啊!」一九五三年,受高雄佛教堂之邀,經常往來高雄、台北、宜蘭之間,每次只能坐平快火車,大約十個小時的車程,我坐在火車上絕不起身,也不去上廁所,因為怕其他乘客說:「和尚也要上廁所呀!」

這一切的忍耐,給我很多的感應。因為過去這些經驗,十幾個小時不上廁所都無所謂;一日三餐,二天不吃飯也無妨;可以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幾天不看外面世界、不開口講話,仍然覺得日子很美、很好過。從這些忍耐的生活裡,讓我覺得自己更堅強、更壯大,更富有。

八、從信仰中所獲得的感應

我初到台灣,駐錫在宜蘭雷音寺。有一次,帶領大眾共修時,雷音寺的大佛睜開眼睛。這件事,堅定了宜蘭信眾信佛的信心,幾十年來,雖然我不在,他們依然前往拜佛,每日佛號聲不斷,這就是信仰的感應。

高雄壽山寺建好不久,一次啟建藥師法會上,所點的每一盞油燈,都結了五彩舍利子,持續了好幾年,所結舍利約有萬顆以上。

這些事情,除了參加法會的信徒親眼所見相信外,外面的人則說:「星雲法師是個現代法師,大概是動了什麼手腳。」

所謂「沒有黑暗,哪裡有光明」,我這一生,從無數的誹謗、陷害裡,增強自我的力量,也增加自我的信心,即使再不好的事,自覺只要自己懂得轉化,都會有感應的。這個世界永遠是一半一半,好人一半,壞人一半;男人一半,女人一半;白天一半,夜晚一半;自由民主的世界一半,共產極權的世界一半;佛的世界一半,魔的世界一半,若能捨棄魔的一半,向佛、向真善美的一半追求,就是感應了。

也有人問我:您那麼聰明,您的智慧是從哪裡來的?

其實很慚愧,我哪裡有聰明智慧?如果真有一些,都是從觀世音菩薩來的。十五歲那年,我受戒燒戒疤時,大概師父看我年紀小,怕我日後還俗,便拜託戒師把戒疤燒大一點。香珠燃燒後,我的師父用力一吹,把十二個香珠燒成一個大洞,連頭蓋骨都凹下去,直到廿六歲時,才又慢慢長平起來。

那十二個香珠燒去了我的記憶力,為此苦惱不已,後來聽老師的話,禮拜觀世音菩薩。每天晚上,別人睡覺去了,我便偷偷起床到佛堂禮拜觀世音菩薩,口中唸:「悉發菩提心,蓮花遍地生,弟子心朦朧,禮拜觀世音,求聰明,拜智慧,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摩訶薩。」念一次,拜一拜。

有人拜觀世音菩薩,拜到菩薩向他搖手,也有人拜到菩薩為他摩頂授記,為他灑甘露淨水,這些我都沒有,不過當我禮拜至第三個月左右,忽然感覺自己比過去更有記憶力、更聰明,每次考試都得第一名。

我一生中參加過、主持過的佛七,不下一百二十次以上,有八百多個日子整天念佛。

一九五四年,有一次,我在宜蘭打佛七,一生受用很大,至今印象深刻。七天的時間,我不知道是怎麼過去的,只覺得才開始,馬上就結束了。這期間,走路不像走路,輕安得像在空中飄;在寮房裡睡覺,聽到外面的人講話,醒來後,都記得清清楚楚;早上起床刷牙、吃飯,口中都是一句句的「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佛號聲沒有斷過。所以,念佛不但要念到一心不亂,還要把一句「阿彌陀佛」念熟、念熱,念到全身發熱冒汗,像燒熱水把水燒開一樣,能念到這種地步,自然有感應。

從以上八件事中看佛教的感應──

1.從結緣中所獲得的感應

2.從守時中所獲得的感應

3.從守信中所獲得的感應

4.從感恩中所獲得的感應

5.從感動中所獲得的感應

6.從布施中所獲得的感應

7.從忍耐中所獲得的感應

8.從信仰中所獲得的感應

感應是天地萬物、宇宙眾生之間的互動、呼應,所謂「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眾生心垢淨,菩提月現前」。有一顆清淨的心,自然與真理相應,與諸佛菩薩感應道交。每個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裡都有佛法,感應不一定向諸佛菩薩求,求自己心中的佛法,心中有體驗,自然能感應。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