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238 佛教對心理病態的療法

時間:一九八五年四月廿三日

地點:高雄中正文化中心  

這個世界上,和我們最親近,關係最密切的,是我們的心。即使我們的身體死亡了、毀滅了,這個心也不會死,如雲聚成雨,雨水流入地表,匯成湖泊海洋,接著又蒸發成為雲霧,雲又降成雨一樣,雖然雲雨、湖泊、河海的形相不同,但水的本質卻是不增不減,循環不滅的。

人,時而天上人間,時而地獄、餓鬼、畜生,所謂五趣流轉、六道輪迴,儘管馬腹牛胎,千種萬變,而我們的本性、自性,卻是永遠不變的。好比一段樹材,可以將它做成桌子,做成椅子,做成窗框,做成棟梁,雖然形狀都不一樣,但是木材的本質卻是不變的。譬如黃金,你可以做戒指、手鐲、耳環,做成種種器皿,形狀雖不同,但黃金的本質卻是一樣的。人的身體終究會死,但生命的本質─心,是死不了的。如同木材燃燒,前一段木材燒完,還有後一段;一根接著一根,藉著一根根的木材,火可以燃燒不熄,身體如木材,一個身體死了,換一個身體再生,一個一個身體儘管循環生死,生命之火卻可以一直燃燒下去,輪迴不絕。

佛教相信生命是不死的,我們的心是永遠存在的。心,是人類的主宰,這顆永遠存在的心,必須愛護它,不能讓它被貪瞋痴慢的病魔侵蝕,成為病心,成為壞心。否則在流轉輪迴的過程中,這個病了、壞了的心,就不能在人間天上流轉,必須到地獄、畜生輪轉,實不可不慎。我們要治好這病態的心,必須用真理和慈悲的法水去調伏,讓它在人間天上安住,在佛菩薩和聖賢的境界裡,永恆地常住。

佛陀在舍衛國說法時,感化了一位青年發心出家,跟隨佛陀聽經修持。五年以後,年輕的比丘得到佛陀的嘉許,到深山裡精進修行,大家也為他歡喜祝福,沒想到不到三個月,年輕的比丘卻垂頭喪氣回來了,他滿面風塵,拜在佛陀腳下不肯起來。佛陀慈祥的問:

「為何這麼快就回來了?」

青年比丘囁嚅回答:「佛陀,自從離開您以後,我一直精進修行,但始終無法證果,我覺得自己無能,決定中止修行。」

「比丘啊!」佛陀和藹垂示:「你既然信奉我的教法而出家,為什麼不讓人敬佩你是一位精進者,反而讓人唾棄你呢?你前生是個精進努力的人,很多人因你的精進而存活,為什麼今生卻要捨棄這可貴的精進心呢?」

「佛陀,我前生如何精進呢?」

佛陀述說一段他過去的因緣:

從前,有一位青年商人組織了百餘人的商隊經過沙漠,因為白天酷熱,沙漠被太陽晒得燙腳,不能行走,他們只能在夜間趕路,天亮就得搭棚休息,等到太陽下山,大地冷卻後,再繼續跋涉。當他們一行人晝伏夜出,快要走過沙漠的時候,領隊的青年商人向大家說:「明天就可以走出沙漠了,今晚吃過飯後,大家不妨把水儘量飲用,不必保留,負擔減輕了,也好早一點離開沙漠。」

大家很高興的照著他的話去做,有人乾脆用水洗澡,把水洗光了。夜裡動身後,青年商人因為連日疲勞,不知不覺中呼呼大睡,沒有發現牲畜走錯了路,等到一覺醒來,仰望星宿,才發現方向錯誤,趕緊率隊轉頭,已經來不及了。不久天亮,太陽上升,大家驚恐起來,紛紛怨恨青年商人,擔心人畜無水,熬不下去。青年商人心裡雖然很著急,卻仍然鎮靜的四處尋覓水源,終於奇蹟式的找到了一堆青草,他高興的要大家跟他一起掘水,想不到掘了幾尺深後,卻掘到一塊大石頭,大家都失望的放下鋤頭,頹喪地歎氣,任憑青年商人怎麼鼓舞,怎麼勸慰,都沒有人肯再挖下去了。這時候只有一個童子舉起鋤頭,和青年商人一起在烈日下揮汗挖掘,兩個人埋頭苦幹,終於挖出了清泉,使大隊人畜獲得水喝,熬到晚上,安然離開沙漠。

「比丘,那位勇敢的商人就是我,幫商人把巖石打碎,努力挖掘的童子就是你。過去你能精進不休,讓大家得到水喝,為何現在反而放棄修持,不願給大家真理的法水呢?」

經過佛陀慈悲的開示後,年輕的比丘生起慚愧心,發願絕不退轉,繼續精進修行,最後終於證得阿羅漢果。

這一段故事,說明了因緣苦空都在一念之間。青年比丘追隨佛陀求道的時候,能息去妄念,放下世間種種羈絆,專注一心,得大精進;後來離開佛陀,心中無主,種種放不下,割不去,停頓了修道的腳步。青年商人要大家捨棄負累,是心理作用;因疲倦而迷途,是心理作用;童子努力掘泉,也是心念意識的作用;種種成敗得失,無不在心理作用的有無。

我們在修道路上,時常會受到貪瞋的遮蔽,被無明誤導,語云「直是本來無一物,青天白日被雲遮」,妄心一起,幻相即現,種種受想行識就危殆了。對於一個佛弟子來說,環境不是障,生滅不是障,真正的迷障是心田的一起心、一動念。

《華嚴經》說:「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我們的心靈,如同工於繪畫的藝術家,人生的善惡美醜盡在筆下,所謂「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我們的心如工廠,好的工廠出產好的產品;壞的工廠只會冒黑煙、排汙水,造成環境汙染。管理工廠很難,管理自心更難;我們的心,是好的工廠,還是壞的工廠呢?就看我們對自己的投資有多少,如何增加三慧的設備,如何消除七垢的汙染,讓心識健全,百劫不侵。

人的活動空間是有限的,身體的使用也是有限的,心的活動卻是無限的。通常說:光,是世間最快速的東西,一秒鐘的光速可以高達三十萬公里,但是心更快,心的一念「上窮碧落下黃泉」,一念之間,天堂地獄來回無數次,《大集經‧賢護分思惟品》云:「心有想念,則成生死;心無想念,即是涅槃。」對於這麼活躍、快速的心,這麼容易支配我們生死的心,我們要好好的關注,好好的照顧。

《佛說造像量度經》序云:「佛說一切法,為治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身體上的疾病,不脫「老、病、死」,心理上的疾病,不離「貪、瞋、痴」。如何治療心理上的貪瞋痴呢?茲就四個比較嚴重的病態,提出其對治的方法:

一、損人不利己的病態與療法

何謂損人不利己?就是不但傷害別人,同時也對自己沒有好處的,這種病態通常以四種面貌出現:

(一)幸災樂禍的心理病態

一般人總有某些幸災樂禍的心理,看到不好、不幸的事情,心裡竊竊私喜,毫無同情心及惻隱心,這就是病態。例如:看到什麼人被倒閉了,我們不但不同情,反而故作先知狀:「哼!我早知道他會倒閉,倒得好,罪有應得嘛。」看別人跌倒了,嘲笑他:「哎呀,像個元寶翹,很好玩。」這種唯恐天下不亂的幸災樂禍心理,都是病態的一種。

(二)同歸於盡的心理病態

有些人,自己沒有本領去創業,去發展,見到別人創業、發展,心裡就不喜歡他成功。以佛教來說:做一個與世無爭的出家人,很難!做一個無沾無染的法師,做一個弘法利生的布教師,更困難!你很會演講,馬上有人批評:「瘸和尚說法,能說不能行,光是會說,不會寫文章,有什麼用?」

你努力寫文章,以文字弘法,譏笑你的聲音又來了:「光是會搖筆桿,有什麼用?雕蟲篆刻而已,又不懂修行。」

你精進修行,他又搖頭撇嘴:「有什麼了不起,只會修行,不會辦事情,沒有策劃執行的能力。」

當你辦了幾個大規模的法會,替佛教開創了新風氣以後,冷言冷語又飛來了:「那個法師有什麼能耐?雖然會辦活動,不過像英文、日文這些外國語,一句都不會說,有什麼用。」

當你能夠用外國語言應對交談了,人家罵得更難聽:「這個和尚,明明是中國人,卻不講中國話,會講幾句英文有什麼了不起。」

所以,不管你怎麼做,做來做去,都是一個「沒有用」。這種心理就是這樣:你怎麼好都沒有用,我沒有用,你也不要想有用;你也沒有用,大家都沒有用,同歸於盡好了。

我在高雄建設佛光山,不斷地遇到困難,尤其是購置土地。因為地主不是佛教徒,不喜歡佛光山,出再高的價錢給他,他也不肯賣。我的弟子慧禮法師,和山下老百姓的感情很好,有人建議他,有個辦法可以把土地買下來,就是要他假裝和佛光山有仇,跟地主說:「現在我被佛光山趕出來了,沒有地方去,我想跟你們買一塊土地,蓋個寺廟,和佛光山鬥一鬥、對一對。」那人認為:只要慧禮法師氣憤填膺的這麼一說,地主就會把地賣給他。厚道老實的慧禮法師聽了以後,嚇一大跳,立刻合掌謝絕:「阿彌陀佛,出家人不打誑語,阿彌陀佛。」

(三)磨人為樂的心理病態

有些人以折磨別人為樂,愈是讓你為難,讓你痛苦,他愈覺得得意。有一位從美國南加州大學回國的教授,到戶政機關辦土地手續,他一大早從高雄趕到屏東,承辦員說:「這要驗戶口名簿,戶口名簿呢?」這時他急忙坐車趕回去拿,一個多小時以後滿頭大汗趕回來,承辦員慢吞吞地看著戶口名簿,說:「請出示身分證。」身分證也要?怎麼不早講呢?這位教授看看錶,快中午了,只好先打長途電話向學校請假調課,再坐車回去拿,等到下午拿回來,以為可以辦成了,想不到承辦員又問:「咦,你戶長怎麼沒有印鑑證明?這樣不行的。」這位教授跑了一次、二次、三次,跑得頭昏腦脹,承辦員卻顯得洋洋得意,這就是「磨人為快樂之本」的病態心理。

(四)損人為己的心理病態

有些人不肯捨己為公,不屑參與公共建設。比如:大家做好事開路,他那一小塊地堵住了,怎麼說都不肯捐出來;政府要蓋一棟公益大樓,偏偏被一小塊畸零地切割了,地主硬說那塊三坪大小的地是畸零地,絕不肯合建。只顧自己利益,不顧大眾利益,這就是損人為己。

有人到寺廟禮佛,帶了些鮮花、水果、餅乾等供品,到了壇前一看,佛祖前面已經擺滿了別人的供品,這時候他把別人的擺到一旁,把自己的擺在正中間。這樣的做法,佛菩薩會喜歡嗎?還有人到寺廟去誦經、超度,立了個牌位供在那裡,隔天一看,別人的供品擺了一大堆,擺過界了,他馬上心裡不高興:「怎麼可以把你的供品擺在我供的牌位前面呢?」就把別人的再挪回去,這樣的做法,相信佛菩薩也不會喜歡。其實,供養諸佛菩薩,在於虔誠一念上,只要你心到,放在哪裡都一樣。分別你我,爭功搶位,不但不是佛教徒應有的做法,而且是一種既損人也不利己的病態。

這些損人不利己的病態,應該如何治療呢?以下提出四個對治的方法:

1.與人為善:給人方便,就是給自己方便;只要能利益你的事業,利益你的前途,能助你向善向上,幫助你進步,我就助你一臂之力。

2.和人隨喜:給人歡喜,就是給自己歡喜。有時嘴上說兩句好話,做隨口的歡喜;幫別人做一點事,指引一條路,就是隨手的歡喜;別人做好事,做功德,我沒有力量做,沒有關係,我跟你微笑,讚歎你,用微笑來隨喜,甚至口不會說,臉不會笑,但是看到你做好事,我打心底喜歡,都是隨喜的歡喜。

有人認為,到寺廟裡拜拜,要做功德、添油香,必須出錢出力,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我認為一個佛教徒,出錢是最低的程度,比出錢高一點的是出力,比出力再高一點是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別人作佛事添油香,我雖然沒有錢沒有力,但我心裡虔敬歡喜,真誠護持,這個功德,跟出錢出力一樣大,甚至比出錢出力更大,因為在佛教裡面,心力比金錢力氣還要大。《華嚴經》中「普賢十大行願」,其中的第五種廣大行願,就是隨喜功德。

3.凡事隨緣:凡事隨緣,自然更得人緣。所謂「欲成佛道,先結人緣」,結緣是為自己學佛鋪路,是給自己方便。你處處結緣,時時隨喜,不求安樂,安樂自然會跟隨你。

4.遇事服務:遇事服務,自然就得到多助。我為你服務,消除三劫諸煩惱;我為你服務,消除貢高我慢的驕心;我為你服務,斷離一切利養名聞;我為你服務,不分別內外法,不動受想行識;我為你服務,給你歡喜,給你快樂,這不是菩薩道嗎?

所以說,損人利己的心理病態,源自心的貪欲、虛妄分別,源自心的顛倒想,心的欺瞞念。心病還須心藥醫,只要堅持「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的道念,日修月省,自然能斷貪瞋痴,洗滌心垢,成大自在。南嶽慧思禪師有一首偈:「道源不遠,性海非遙,但向己求,莫從他覓。」就是對治心理病態的基本法門。

二、信壞不信好的病態與療法

人類有個愚痴的劣根性:凡事相信壞的,不相信好的。比方說,我們到醫院看病,醫生一檢查,說:「你沒有病啊。」你會想:「這個醫生不高明,怎麼會沒有病?我明明這裡痛,算了,換一家看吧。」換了一家檢查,醫生說:「哎喲!不得了,這個病很嚴重,要住院治療。」這時候你就相信了。醫生給你藥吃,不花錢的藥,太便宜的藥,你認為沒有價值:「這麼便宜,哪裡有用呢?」藥愈貴,愈認為有用:「兩萬元的藥,不好才怪。」這就是信壞不信好的病態。

在佛光山,多少年來,常常有人問:「您有什麼困難嗎?」照理說,只要我們好好的廣結善緣、弘揚佛法,實在沒有什麼麻煩的事,但是,就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向政府一次一次地投書,一次一次地檢舉,蓄意打擊佛光山。過去,有一個人說佛光山建了那麼多寺院,錢是從哪裡來的?那些錢都是共產黨幫助的。這種話傷害到我沒關係,但是,佛光山是幾十萬信徒點點滴滴捐獻建成的,他把幾十萬信徒的功德金,捏造成共產黨的錢,傷害了幾十萬信徒虔誠護法的心,我覺得很對不起信徒。

政府不准民間私藏槍械,因為槍械會擾亂社會秩序,佛光山是純粹的佛教道場,竟然有人檢舉佛光山藏槍兩百多枝,佛光山連兩百條棍子都沒有,不要說兩百枝槍了;還有人批評:「佛光山星雲大師是政治和尚。」我建設佛光山,從一九六七年開山就申請寺廟登記,一直到一九七七年才申請到,前後耗了十一年,才把這個小手續辦成。我一次一次失敗,沒有關係;有人建議我:「這個很簡單,您只要撥個電話,找一位長官幫忙就行了。」但是我不要,為什麼?我說:「我當和尚是一輩子的,總有一天會辦成。」

有的信徒建議我:「佛光山可以向政府申請補助費,裝路燈,蓋廁所,何必自己出錢呢?」我完全沒有拜託政府給我補助,為什麼?我們佛教為國祈福,為社會弘法,有成千上萬的廣大信徒支援我們,還向政府開口要錢嗎?像我在高雄三十多年了,除了有一次高雄市政府請我去講演,此外,從未跑過高雄市政府,這是政治和尚的做法嗎?

我們的教主釋迦牟尼佛,當初也和一些國王來往,如:波斯匿王、頻婆娑羅王,都是佛陀的弟子,我們能稱他為政治佛陀嗎?玄奘大師、鳩摩羅什大師為了使佛經廣為流傳,也曾在皇宮裡翻譯經典,他們都是政治和尚嗎?

佛光山的法師遇到選舉,收到投票通知單,當然要去投票。為什麼?因為我們繳稅,我們關心國家,我們要選賢與能,盡國民的權利與義務,投票被照了相,就渲染成「和尚投票,和尚參與政治」,投票就是政治和尚嗎?當國內外的政要、名人仰慕佛光山,遠道前來參觀訪問時,我們不能不接待,以盡地主之誼,新聞傳播出去,就變成政治和尚了。那麼,我們接待核能專家,照一張相,是不是成為「核能和尚」?接待一批醫學人士,消息傳開,是不是又叫「醫學和尚」?我們也曾接待幾位美國太空人,算不算「太空和尚」?這種信壞不信好的病態,間接破壞佛教的聲譽,因果昭彰,是會有報應的。

佛教徒如果沒有堅定的正信,存了信壞不信好的心理,一碰到流言蜚語,也會被染汙的。我出家以來,就是為國家社會奉獻,為佛教與大眾捨身捨命,可以說「來為眾生來,去為眾生去」。如果我為國家社會建設盡心的一面大家不相信,我為佛教和大眾捨身的努力,幾本雜誌、幾句謠言,就能破壞、否定,這不是我個人的悲哀,是我們國家的悲哀了。

對於這種信壞不信好的療法,提出以下四種藥方:

1.往好處想:世間上沒有絕對的好與壞,那是立場不同、觀念不同,所引出來的歧異。心好,看世間都是美好的;心不好,貪欲熾染,看世間就不好。下雨了,坐在車裡的人覺得雨景很美,路上淋雨的人卻在抱怨;對於任何人事,往好處想和往壞處想,可以差個天與地。

有三個信徒活得很痛苦,向無德禪師求快樂法門,禪師問他們:「你們想得到什麼才會快樂呢?」

甲信徒說:「我如果有錢,我就快樂。」

乙信徒說:「只有愛情才會讓我快樂。」

丙信徒想了想:「我要有名譽才快樂。」

無德禪師微笑問道:「你們有了金錢、愛情和名譽以後,煩惱憂慮會不會隨之而來呢?」

三個信徒一驚,相顧失色,答不出話來。

無德禪師哈哈一笑,開示說:「金錢要布施才有快樂,愛情要肯奉獻才能快樂,名譽要用來服務大眾,才會覺得快樂。你們為什麼不往好處去想,只往壞處想呢?」

「煩惱海中為雨露,無明山上作雲雷」,觀念一改變,因緣果報就不同了。所以,我們看這個世界要從好處去看,這個唯識的心,可以把大地山河變成淨土。用聖人的眼光來看,滿眼都是聖人;用小人的心理來想,個個都是壞人。

2.往遠處看:人,往往短視近利,只顧眼前,不顧將來,只見實惠,不見因果。為了升官發財,不惜日夜酒食酬酢,弄壞了身體,得到的不過是虛名與泡影。過去,唐肅宗曾經向南陽慧忠國師請求開示,說了半天,禪師看都不看他一眼,肅宗很生氣,就詰問:

「我是堂堂的大唐皇帝,你居然不看我一眼?」

慧忠國師反問:「皇上可曾看到虛空?」

肅宗抬手向空中一拂,說:「這不是?」

國師頷首:「請問皇上,虛空可曾對你眨過眼?」

很多事,往遠處看,都是一片虛空。看穿了,看透了,好壞的分野比較正確,也不會盲目的信壞不信好了。

3.往真處察:什麼是真的、假的?什麼是好的、壞的?不要隨便相信流言,要使是非止於智者。對於人我是非的處理方法,就是不聽是非,不傳是非,不說是非,是是非非奈我何。我們要有自主的生活,不要被人牽著鼻子走,人家說好壞,我也說好壞,這是一種病態。

4.往同處解:遇到事情,儘可能設身處地,推己及人去想一想。因為道理不是一面的,是彼此的,大家互相認為對的才是有理。如果將心比心,先站在別人的立場去著想,可能有相同的解釋:「這件事,換了是我,我會怎樣?」「如果我是他,是不是也這樣?」這一想,很多好壞都可以坦然接受了。

我們要努力做一個信好不信壞的人,天堂地獄的移轉,都在這一念之間。

三、畏果不畏因的病態與療法

佛教說:「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覺悟的菩薩慎於始,毫末小惡不敢違犯;剛強的眾生放恣身口意業,只有看到報應現前,才開始畏懼悔恨。你可以天不怕,地不怕,但因果不能不怕。一般人畏果不畏因,一方面由於因是隱微不可見的,另一方面也由於「不見棺材不掉淚」的病態心理作祟。像監獄裡的犯人,十個有九個在案發前肆無忌憚,心想:逍遙法外的罪犯那麼多,不見得就我倒霉,正好在做案時被逮到。等到事後被捕了,才悔不當初,有什麼用?

過去,舍衛國有一個大財主,名叫提婆,愛財如命,不但多方聚斂,而且連一件極小的公益都不肯做,家藏八萬餘斤黃金,日常生活卻過得和窮人一樣,人們對他的印象壞極了。他死後,沒有子孫繼承,依照法律,財產全歸國有,這下子人心大樂,不免議論紛紛。舍衛國的波斯匿王覺得疑惑,去請教佛陀:

「佛陀,像提婆這樣慳吝的人,為什麼他今生會這麼富有呢?」

佛陀微笑回答:「大王,這是業報,是有前因的。提婆過去世中,曾供養過一位辟支佛,種了不少善根,所以感得多生多世的福報。今生的富貴,是他最後一次餘福了。」

波斯匿王追問:「他今生雖未行善事,但也未造惡業,在他生死相續的來生,能不能也像今生的大富呢?」

佛陀搖搖頭:「不可能了,他的餘福已享盡,今生又沒有布施種福,絕不會再享受福報了。」

這就是「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我們不要以為因果無影無形,隱而不顯,就忽略了業報。畏果不畏因的心理,實在是一種病態。

對於這種病態心理,我們要如何防範治療,弭患於無形呢?我想,可以有四種方法:

1.諸惡無染:須知小罅可以潰堤,微隙可以傷誼,防微杜漸,始能弭患。我們要有一種戒律心,「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對五欲不貪不拒,對六塵不染不著,遠離一切惡因惡緣。

2.諸行無私:一切行為,不自私,不自利,可以避免很多因果的障漏。曹山和尚說:「出語直教燒不著,潛行須與古人同」,就是一種對世間不厭不求的態度。

3.諸心無住:很多信徒入佛門,是為了生脫死而來,但是在修行的過程中,卻不能真正斷滅人我,勘破生死,結果徒然虛有其表。經典梵唄朗朗上口,道理能講一大堆,真正的思想卻不通,持戒也不嚴。《金剛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說:「了知無心處,自然能得度。」我們要以菩提心來長養慧命,慧命有了,自然知道畏因畏果。

4.諸情無執:人是感情的動物,常常因為一時的感情起伏,種下因緣,貽禍半世,像韋應物的詩:「水性自云靜,石中本無聲,如何兩相激,雷轉空山驚。」感情太濃,風波多;感情太淡,還是有風波。最好不執不捨,用中道的智慧來調御,能「照見五蘊皆空」,才能「度一切苦厄」,度越感情因果的險惡風濤。

因果,不僅是觀念上的通透,更要靠行為的印證,沒有造惡因,就沒有惡報,誰也違背不了因果的軌則。我們應要多多行善積德,畏果亦畏因。

四、信假不信真的病態與療法

世間各種事物,多為表相,似真實假,一般人參不透,常常誤以為真。譬如一束鮮艷的花束,明天凋謝後,成為一堆枯枝爛葉,才出現它真正的本質。但眼前看不出、想不到,如果跟別人說:「不要相信你的眼睛,這些鮮花不過是一堆爛枝葉。」他必然是不相信的。

一般信假不信真的病態,至少有六種:

1.相信五欲六塵,不相信真如涅槃:有些人認為,世間五欲六塵的快樂是真的,認為財、色、名、食、睡,以及色、聲、香、味、觸很重要,有了它就會快樂,對於真正重要、真正快樂的真如涅槃,反而不相信。釋迦牟尼佛最初成道時,第一個念頭是要證入涅槃。為什麼?他說:「我所證悟的道理,與世間所想的、所要的恰恰相反。世人所沉迷的快樂,我看來是苦的根源;世人求取的五欲六塵,我認為都是假的;我印證的真如自性,是世間唯一的真理,人們又不相信。」所以我們要清楚明白的活著,知道五欲六塵是會迷惑我們、欺騙我們的,不要再被它蒙蔽,不要陷入貪瞋痴的苦海裡,到最後一無所得。真正的真如涅槃,是自己的心,必須好好珍惜它。

2.相信地理風水,不相信自心功德:人類心理上有個病態,對於自己不知的未來,常常盲目臆測,迷而信之,容易被神權控制。比方說,看風水地理的人斷言,你的房子方向不正,對子孫不好,於是改造門,改造牆,弄得雞犬不寧。一般的道路都有都市計畫,這排房子,都是面南的方向,那條街屋,都是向東建,這排房子有人賺錢有人賠本,那條路有人升官有人倒霉,這不能怪風水,要看自己的經營方法好不好。我們不應盲目相信地理風水,真正的地理風水在哪裡?在我們的心裡,所謂「日日是好日,處處是好地」,只要你的心好,什麼都是好,因為「一切福田皆離不開心地」。

建了佛光山以後,很多信徒誤會我會看風水,看地理,都來找我去看風水時辰,甚至找我替他看相,替他算命。我一再告訴他們,我不會,他們都不相信。曾有人要我看結婚的日期,實在被纏得沒有辦法了。最後,我幫他選了星期天,到了那一天,很多人家都在嫁女兒娶媳婦,車來車往,好熱鬧,他就對我說:「大師好準哪!看這日子多好呀!」我心想,我明明不會看風水地理,不會擇日命名,只不過選個大家都方便的星期假日罷了。

真正的地理風水師,是自己這個人。你覺得怎麼樣好,哪一個時辰好,哪一個地方好,那就是好,因為自心功德是大於一切的。

3.相信吃喝嫖賭,不相信清淨守道:我從小出家,過去常有人對我說:「好可惜喔,這麼年輕就出家了。」我問他們何可惜之有?他們說:「不能吃魚吃肉,不能談情說愛,不能娶妻生子,好可惜啊!」且問:吃喝玩樂的日子有什麼好呢?大限一到,萬事成空。在塵世間,如果過的是貪瞋痴的生活,日日勞心傷形,日日愛染執迷,這才可惜了。

4.相信金錢權勢,不相信真理法財:近世社會風俗奢靡,重物質,輕精神,金錢權勢的力量有時比真理法財大。幾十年前,我到電視公司講演,都錄影好了,卻不准播出,原因是和尚不能上電視。我說:「電視上不是常常都有和尚出現嗎?」那位總經理跟我說:「那是演員扮的假和尚,真和尚不行。」這不就是信假不信真嗎?

經過幾年的努力,情況好轉了,教育部頒給我們社教建設的獎狀,新聞局給我們的電視弘法一座金鐘獎,電視公司更主動邀請我每星期上電視講《六祖壇經》等。過去我們上電視講演一次,不但要付十三萬,還要替電視公司找二十萬的廣告,才能播出一次;幾年來,除了信徒贊助外,佛光山總共花了五千萬元做電視弘法,我們只希望有更多的人蒙受佛法薰沐,傳布佛陀的智慧。

5.相信健康力量,不相信生命無常:很多人喜歡抽洋菸,喝洋酒,顯示自己有身分地位。人家勸他:「這對健康不好呀。」他說:「怕什麼,我健康得很。」你勸他:「生死無常,回頭是岸。」他說:「沒關係,我還可以活二十年。」像這樣,只相信健康力量,而看不透生死無常,真是傻啊!

6.相信人我是非,不相信無爭平等:很多人只相信口舌傳言,不相信心靈善良。明明你很了解這個人,知道他善良,可是別人一造謠,挑撥你們的感情,你很容易就相信了。我們如果相信無爭平等,拒絕人我是非,這個世界會清涼許多。

對這些信假不信真的病態,簡略提出四個方法來說明:

1.用正見來認識好壞:所謂正見,是如實地了知世間與出世間的因果,也就是正確地認識有善有惡、有業有報、有聖人有凡夫、有前生有來世;不要用私見、妄見、邪見去判斷好壞。

2.用般若來判斷真假:般若是明見一切事物及道理的高深智慧,它不同於一般的世智辯聰;世俗的聰明智慧,有時候也會做錯事。般若智慧,可以燭照一切真假善惡,所謂「黎山萬疊波千頃,心境孤圓月一輪」,儘管世間千煩萬惱,真真假假,只要以般若觀照,自然心月朗朗清明。

3.用法印抉擇是非:講真理必須合於「普遍如此、本來如此、必然如此、永恆如此」的條件。也就是說,一個道理必須是普遍如此,不能說在這裡有理,在那裡無理;在你有理,在他就沒有理,這是不合於真理的條件。若能真正體驗「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三法印的人,必不會困於是非黑白。

4.用空理體會有無:用空理才能知道真相、假相。《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我們的真如自性,等於虛空無相,也是無所不相,所謂「本來性即空虛是,自障塵因聞見多」。所以我們要信真,不要信假。

南嶽懷讓禪師曾經考問石頭希遷禪師,一問一答間,正好清楚突顯出了心理的病態與療法:

「如何才算是真正的解脫?」

「誰綁住了你?」

「什麼是真正的淨土?」

「誰汙染了你?」

「什麼才是真正的涅槃?」

「誰把生死給了你?」

吾人心的塵埃,心的病態很多,貪婪的毛病要用喜捨來對治,瞋恚的毛病要用慈悲來對治,愚痴的毛病要用智慧來對治,我慢的毛病要用謙虛來對治,疑慮的毛病要用正信來對治,邪惡的毛病要用正道來對治。我們的心,一念三千,一念具足三千法界;一念慈悲助人,就是聖賢之心;一念嫉妒害人,小人之心立現。一念私心為己,成就有限;一念發心為人,功德無量。天堂地獄,六道輪迴,是佛是魔,全在「一念之間」。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