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92 從佛教的觀點看未來的世界

時間:一九八一年四月三十日

地點:淡江大學      

大部分的人,都喜歡眷戀過去,認為回憶比現實甜蜜而美麗。事實上,人不但不能只活在回憶裡,也不能只活在現實裡。我們應該放開我們的眼界,看看未來的世界、未來的社會和未來的人生。這也是每個知識份子,每個有心人都應該共同熱切關心的事。以下提出四點說明:

一、從時、地、人三方面看佛教對未來的看法

佛教對於時間、空間、人間,乃至人群關係,不但有許多看法,而且講得非常徹底、深妙。從時間上,有過去、現在、未來,過去有無量阿僧祇劫,未來也有無量阿僧祇劫。在空間上,則講到此世界、他世界、十方無量諸世界。我們常說的自然界,只是一個太陽系,佛教的世界觀,有無量無邊的世界,有無量無數的太陽系。佛教講到人間,不但講你我的關係,還講我與眾生的關係。而眾生又有無量無數之多。

文化的發展,歷史的演進,科學的突破,證明了「從過去那個時代、那個地方、那個人,進步到此時、此地、此人還是不夠的,必須還要朝著未來、他方世界、其他法界邁進才行」。今日的科技發展、學術研究,不正把我們帶向更空曠的未來嗎?我們怎能不對未來做個探討呢?沒有理想,談何方向?談何實現?沒有未來,我們就沒有目標,沒有實現理想享受成功的喜悅。

二、從社會、政治、宗教的進化談佛教對未來的看法

最早的人類所形成的社會,叫做游牧社會,以天然的水草來游牧維生,所謂逐水草而居,而後慢慢安居下來,發展成農業社會,藉著耕種的知識,靠著植物糧食來維生。到了工業革命以後,社會結構急遽地變化,人類一切的思想觀念、價值觀念都受到巨大的衝擊。在這樣的工業時代,人類不斷地向外追求物質的知識,以物質為對象而考察、研究、實驗、利用,結果不但物質界的知識物化了,連心靈界的知識也被物化了。

知識的錯亂導致道德的顛倒貧瘠,工業時代帶給人們更豐富的物質生活,卻也使人們產生了更強烈的物質欲望。更由於人我的界線未泯除,心物的對待未融通,物質與科技的發達,非但不能獲得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真正自由平等,反而更引起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矛盾對立。例如核子武器的發明,一方面固然收到嚇阻侵略暴力的效果,另一方面則引發了世界各大強國之間的猜忌。可以說,現在的工商業社會,只是解決了我們物質的生活,至於我們精神領域的增長、道德修養的提高、心靈道念的精進,則有待一個「道德社會」的來臨。

從政治方面的進化看未來。人類最早的政治是神權政治,一切委諸於天意、神旨,當時民智未開,初民的生活非常簡陋,茹毛飲血,居處洞穴,對於大自然的各種力量感到不可捉摸,尤其那些具有破壞力的自然現象,如風、火、雷、雨、水、地震等災難。面對那些無法避免又不可理解的外力,初民心中充滿了恐懼感,於是設想有某種或多種大力、不可見的東西在主宰人類,懲罰人類,於是他們透過祭祀、禮拜等方式來祈求寬恕,這就造成了多神、泛神崇拜的神權時代。

天空忽然轟隆一聲,電光交作,在初民眼中,那是雷神的憤怒;地面颳起陣陣強風,那是風神在顯露威力;大雨滂沱,氾濫成災,那是雨神的警告。此外,舉凡日、月、山、川,河、海、星、雲、煙等,無一不有神祇。將所有不可知的事物,都歸諸於神,乃至萬物的創造、宇宙的形成,也都一一出自神的旨意。神,是至高無上的。

從神權時代又慢慢進化到君權時代。人類的生活從家族性逐漸走向部落生活,在人群中,一些比較聰明,能力高強的領袖人物脫穎而出,起來統一各部落做了皇帝,就擁有「君權」。一旦大權在握,君臨天下,四海之內,唯我獨尊,成為最高的權威者,於是就有「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情況發生,這個時代,在世界上居然也維持了幾千年。

君權政治經過長久的年代,人民意識逐漸抬高,紛紛要求參政權,於是君權時代又進化到今日的民權時代。順應時代潮流的趨勢,每一個民眾都享有權利,打破了統治者與受治者的壁壘,從此,眾人的事由眾人來管理。像台灣主張民生、民族、民權,公職人員要由民眾來推舉,選賢與能,尊重自由意志,民眾的權利可以決定一切。

民權政治再發展下去,將成為生權政治的時代。所謂生,就是一切有生命的眾生,都有平等的生存權,不但人類不分家世、相貌、品性、智慧、體格、貴賤、美醜、強弱、智愚,就是一切飛禽走獸、蟲鳥魚蛇都有同樣充分的生存權利。因為一切動物都有生命,由物質上來看,所謂「一般骨肉一般皮」,把這些動物的皮毛骨肉筋血送到化學試驗室作化學分析,都是同樣的碳、氫、氧、氮、磷、鉀、鈣、鐵等的一大群原子。從精神方面來說,縱使動物在受、想、行、識上的作用不如人類強,但感受苦樂之情是一樣的。萬物之靈的高等動物,和螻、蟻、蚊、蠅等的低等動物,無不表現一樣的貪生畏死、避苦趨樂的心情。

現在世界上,文明的國家都制定保護動物的法律,許多著名的輿論和法律,都惠及到人類以外的動物。如不可虐待動物,雞鴨未殺前不可倒吊、綑綁,牛馬不可令其操勞過度,不可濫殺稀有動物令其滅種,也設定動物生存的特定區域。凡此種種,都已證明人以外的生物,它的生命權逐漸獲得重視,所以,從民權發展下去,在未來一定可以進入佛陀所提倡的「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的生權時代。

再從宗教的進化情形看未來的世界。自有人類歷史以來,就有宗教信仰。最早的宗教是「自然宗教」,當時民智未開,對大自然不了解,充滿神祕感和恐懼感,以為大自然一切現象各有神主宰其事,因此有了山神、雷神、閃電神、雨神、風神、河神等。即使到了現代科技發達的社會,日本、韓國、台灣等國家還有不少的樹神、石頭公、石頭神……

民智慢慢打開之後,英雄人物不斷出現,於是崇拜自然的宗教進化到崇拜英雄的宗教。如:關雲長講究忠義,值得人們效法、學習,大家把關雲長當神來拜;岳飛忠貞可嘉,大家也把岳飛當神來拜;鄭成功率領軍隊退守台灣,並移來福建、廣東兩省的人民,大家也把鄭成功當神拜;媽祖林默娘,對漁民救苦救難,所以人們又把媽祖當神來拜。這些英雄人物由於各有特殊的功勛,大家建廟奉祀他們。這許多的英雄信仰、自然崇拜,雖然維繫了我們民族的團結精神,不過對於一個真正宗教所給予人性的啟發、人格的昇華及對未來生命研究的探討上來說,前述二者是不夠的。所以未來宗教必然要發展到以真理為宗教的時代。

什麼叫做「真理的宗教」?所謂真理的宗教,不是對神祇產生的盲目信仰,更不是精神上的崇拜,而是對宗教本身的真理,有確切的認識了解,知道它的確能解脫我們的煩惱,知道它確實能解脫我們生死等各種問題。真理的宗教不但能解決我們過去的問題、現在的問題,甚至未來的問題,它是我們未來的需要,能幫助我們從人生眾苦的桎梏中自我釋放出來,得到身心脫落的安樂自在,了知諸法緣起性空,無所依傍,永遠超脫出執著纏縛的迷境。

三、未來的社會|佛光普照的社會

佛教理想的未來社會,是佛光普照的社會,即是生權政治、真理宗教俱實現的人間淨土社會。

佛教講的淨土,不是指十萬億佛土以外的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和藥師佛的東方琉璃世界。佛教的淨土是實現在人間,也可以實現在現代的,如《維摩詰經》所言:「隨其心淨則國土淨。」這個世界的髒亂、黑暗、動盪不安,令人煩惱,一切都是我們的心所顯現、所造作的。假如每一個人都有健全美好的心理,這個世界就可以成為佛光普照的人間淨土,極樂世界的一切也可以實現在我們的眼前了。

未來佛光普照下,人間淨土有什麼特色?

(一)沒有階級的鬥爭

在佛光普照下,人間淨土的第一個特色是沒有階級鬥爭,眾生一律平等。古代印度有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四種姓的嚴格劃分,彼此不共住、不通婚;古代的中國也有士、農、工、商的區分;美國也有所謂的「人權問題」。古今中外的戰爭,有多少不是因為爭階級、爭領導權而來的?形成階級的原因很多,人間的財富可以定出階級;人的聰敏駑劣可以分出階級;道德品性高低可以分出階級;甚至連畜生也可分出階級。階級的劃分,自古以來帶給人類無比的煩惱、動亂。佛教就是主張徹底拔除階級觀念的宗教。

在佛陀的教團中有各種階級的弟子,也有不少人本來是外道門徒,後來經過佛法的薰陶,轉而皈投佛陀座下,成為佛弟子。

如婆私吒、婆羅婆二人,當初他們跟隨佛陀出家,引起其他婆羅門的責難,罵詈他們道:「婆羅門是至高無上的種族,是從創造宇宙之神的梵天嘴巴中生出來的,是梵天的繼承人,而你們竟然與卑賤階級的人民在一起,甚至禮拜這種人為師,簡直是自貶身價!」佛陀聽了,對弟子們說:「他們只是為了自己的方便才這樣說。他們說婆羅門是由梵天的嘴巴生出來的,那婆羅門的女性都不需要懷孕生子囉?不管哪一個階級的人,都有做善事和做惡事的人,任何階級的百姓,只要能夠謹言慎行,身口意三業清淨,捨離一切執迷,努力開展自己的智慧,自利利人,這樣的人便有資格被稱為至高無上的。」

佛陀這種眾生平等的思想,引起各階級人民的共識,紛紛加入僧團,打破印度種姓的不平等制度。

釋迦牟尼佛當初捨棄太子之尊出家修道,主要也是不滿意當時社會階級的懸殊。他認為:「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四姓出家同歸釋種,就是由這裡來的。佛教不但主張人與人之間的平等,更主張人與眾生之間的平等,佛是覺悟的人,人是未覺悟的佛。在佛教裡只有先知、後知,先覺、後覺之別,只是學有前後的學長和學弟之分。在學習的能力上、人格地位的尊嚴上,大家都是一樣無分別的。

《妙法蓮華經》裡有一位「常不輕菩薩」,他常把「汝等皆當作佛」掛在心裡,他視一切眾生平等,不輕視任何一個眾生。我們也應尊重別人的人格,認為他在未來能成佛,如果人人都有這樣的胸懷,並且如實地去做,那麼,社會自然不會有高低階級之分;沒有階級的懸殊和鬥爭,大家就能快樂、和平地相處。

(二)沒有男女的關係

未來佛光普照的人間淨土,第二個特色是沒有男女的關係。有人心裡會想:「這個社會就是有男有女才熱鬧,有男女才有愛、才有情;沒有愛、沒有情,好比沒有花、沒有水的沙漠,這種人生多乏味!」事實上,人生的煩惱、憂慮、顛倒,大都是從愚痴、從男女來的。自有人類以來,不都是由於男女的關係,衍生出世間多少的問題嗎?

在佛教裡,沒有男女關係,一樣可以生育人。淨土宗的回向文「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就是說極樂世界裡的人,不是由男女的交媾而生出,是經由蓮花化生而成的。科學的發展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我們確信除了蓮花化生,人類還可以有多種出生法,不一定要經由男女關係。

男女關係,固然給了許多人甜蜜、幸福,但更給人們數不清的苦楚和不幸。許多非法的事情,大多由於男女情愛而產生。比方說,本來可以不說謊,可是為了晚上和情人約會,只好騙父母親說要到老師家裡補習。本來可以不傷害人的,為了追求不到對方,忿而向對方潑毒液,或將對方殺死,以致犯下殺人罪。本來有很美滿的家庭,卻為了追求不正常的男歡女愛,導致家庭破裂;情愛和煩惱是相隨而來的,而且容易造成道德上的缺失。

因此,佛教希望男女間的情愛,能從自私、占有,慢慢昇華成慈悲,「慈悲」是拔苦予樂的意思。「愛」是有條件的,和我們越親近的人,我們越愛他;和我們越疏遠的人,我們越不關心他。我們對朋友的愛,不會超過兄弟姊妹;對兄弟姊妹的愛,不會超過自己的兒女;對不認識者的愛不會超過認識的人。「慈悲」則是無條件的,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不管和我們是否有緣份,是否有關係,都要幫助他,如同太陽、月亮對大地眾生,予以平等、無私、無分別心的照射一樣。

「菩薩」又叫「不請之友」,菩薩是不待人請求,就會自動以朋友的身分幫助人。社會上,有很多提倡「人飢己飢,人溺己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救苦救難的福利事業。如果再將男女關係、情愛,昇華、擴大成慈悲,社會就會更加友愛、和樂。

(三)沒有經濟的占有

未來佛光普照的世界,第三個特色是沒有經濟的占有。人世間的紛爭和戰亂,很多是由經濟問題所引起的。從人類經濟發展史上來看,人類最早的經濟能源是「力氣」,有力氣就可以賺錢,就可以獲得生活所需。這個力氣以人和動物的力氣為主。

慢慢的進步到利用礦物,乃至物理的作用,如:水、電、石油、原子能等等,都是經濟的能源。目前社會又進步到吸取太陽的熱量作為能源。

太陽能雖好,但它還是心外的能源。我們每一個人的本性裡,都擁有心內的能源,這心內的能源用之不盡、取之不竭,是我們應該努力開發的。心內的能源是人類完成大事、畢竟功果的主動力。佛教裡,許多尊者大德,一生清苦,過著樹下一宿,日中一食的生活;孔子的弟子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不改其樂」,為什麼他們能如此自在地過著清苦的生活?因為他們發揮了心裡能源的功用。

什麼是心裡的能源?例如:「不執著」是心裡的能源。有心裡的能源,就不會貧窮。天地之中,任我居住;自然風光,任我欣賞;虛空大氣,任我呼吸;山河大地,任我遨遊;星星、月亮、太陽,哪一樣不是讓我自由享受?這一切的一切,是我的,也是你的,它們不屬於任何一個人,卻能被任何一個人所享用;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心裡的東西,眾生是我心裡的眾生,世界是我心裡的世界;如果我們能把虛空、世界、眾生都包藏在我們的心裡,我們還會貧窮嗎?

若要未來的世界更美好,更進步,更安和樂利,首先必須解決經濟問題。解決經濟問題的根本辦法,就是開發心裡的能源,將心中的寶藏挖掘、提煉出來。所謂:「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大方廣佛華嚴經》云:「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我們的心像一個藝術家,想畫什麼,就畫出什麼。「心」又好像一個工廠,設備齊全,能生產良好的物品;設備不好,產品自然低劣,甚至還會冒黑煙、排廢水,污染生存空間。

有人問:「佛教的天堂、地獄在哪裡?」在我們的心裡。天堂、地獄不但在我們的心裡,也由我們的心所造。所以未來的世界,不只是靠勞力、物質、太陽能就可以維持,還必須靠我們心內資源的運用。心內能源的開發,將使我們有願必成,將使我們的生活不必靠經濟的占有就能美滿、富裕、安樂。

(四)沒有物質的缺乏

未來佛光普照的人間淨土,第四個特色是沒有物質的缺乏。物質對人類的生存很重要,物質豐富,可以改善人們的生活;物質條件差,人們就貧困苦惱,因此物質和人們的生活有很大的關係。物質的缺少會引起生活的不如意。譬如:在外面辛苦了一天,回家沒有熱水洗澡;交際應酬,沒有好的衣服搭配;要出遠門,沒有方便而快速的交通工具……這些都足以令人懊惱。佛教的極樂世界,沒有這些問題,極樂世界是七寶鋪地的莊嚴世界,在彼世界中應有盡有,思衣得衣,思食得食,自由自在,各取所需。未來的世界,如果大家守道德、講仁義、重因果、能結緣、有慈悲,社會一定會慢慢進步到和極樂世界一樣,要什麼就有什麼,一點都不缺乏。

(五)沒有惡人的騷擾

未來佛光普照的人間淨土,第五個特色是沒有惡人的騷擾。現在的社會,惡人騷擾的問題愈來愈嚴重。每天翻開報紙,總有令人怵目驚心的殺人、搶劫、走私、販毒等案件,尤其血氣方剛的青年,往往三句話不投機,就互相揮拳頭;眼睛稍微看一下,就被捅一刀。

我們的周圍,也有人不喜歡我們好,不喜歡我們成功,甚至以種種計謀來陷害、障礙我們,讓我們行事不順,生活受到壓迫,精神苦惱,生存困難。這一類惡人,由於心理不健全,才會排斥人、妒嫉人,不隨喜,不肯讚美人,不肯與人共享成果和喜悅。以佛教徒為例,有人專心念佛、打坐,旁邊總會有人指點說:「你看那個傢伙只會盲修瞎練。」如果積極入世做弘法的工作,又有人責難說:「那傢伙不念佛,不打坐,成天在世俗人間打轉,哪像個出家修行的人!」像這種不喜歡人家好,又惡意中傷人的心理和行為,實在令人寒心。

未來的極樂淨土,沒有地獄、惡鬼、畜生三惡道。地獄、惡鬼、畜生三惡道究竟在哪裡?雞、鴨、貓、狗是畜生,看得見,也容易了解;地獄有所謂八寒地獄、八熱地獄、刀山地獄、油鍋地獄、鐵蛇地獄……這些地獄雖然我們看不到,不過在精神上卻容易感受得到;例如,當我們煩惱、焦慮、哀傷時,不就像在煉獄嗎?至於鬼,很多人害怕,其實鬼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人」。世間的鬼很多,而且各有各的名堂,最常見的有喜歡賭博的「賭鬼」,喜歡喝酒的「酒鬼」,好女色的「色鬼」,好財物的「錢鬼」;對人刻薄的「吝嗇鬼」等等,現代的社會,各種各類的「鬼」實在太多了。佛教的極樂世界,恰好相反,不但沒有三惡道,而且是諸上善人聚會一處,大家彼此尊重、友愛、信賴、讚美、祥和、快樂。

我們的民族性本來是和平的,又有悠久文化的薰陶,只要將佛教的「因果」向人間廣為推行,未來的社會一定可以淨化,一定沒有惡人,全是諸善上人聚會一處的世界。

(六)沒有政治的迫害

未來佛光普照的人間淨土,第六個特色是沒有政治的迫害。人有居住的自由、信仰的自由、言論的自由、參政的自由等,人需要很多的自由,於是有「不自由毋寧死」的口號。各種不自由當中,以政治不自由所造成的迫害最大。在專制統治下,不但沒有政治的享有權和自由從政權,連生命也會被折磨、摧毀。目前的台灣,下至鄰、里、鄉長,中至縣市議員、縣市長,上至立委、監委、國大代表、總統,大家都有權去選舉和參加競選,已是自由民主的社會。未來的人間淨土更是仁政當道而國泰民安。

以上是佛教對未來世界的構想。

四、怎樣實踐人間淨土的理想

佛光普照的人間淨土,是未來的理想社會,如何才能達到此理想,圓滿此目標?

(一)奉守五戒

任何宗教都有其應守的戒條,五戒是佛教的基本戒。所謂五戒: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五戒從根本上講,只有一條不侵犯眾生。人間的爭鬥、動亂、不安,主要就是由於彼此相互侵犯,不尊重他人而引起的。怎樣叫不侵犯?例如:不殺生,尊重別人生存的權利,自己的生命也能自由、長壽;不偷盜,對別人所有物的尊重,不侵犯、盜取他人財產,自己的財富也會自然增加;不邪淫,尊重別人的身體、名節,自己的家庭也能和諧安樂;不妄語,尊重別人的名譽、信用,社會自然沒有紛爭;不飲酒,尊重自己的身體、健康、智慧,身心就能得到健康。如果每個人都能嚴持五戒,一個團體、一個社會、一個國家也都能奉持五戒,這個國家必定是個理想中的淨土。

(二)奉行六度、四攝法

四攝法是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四項菩薩的行門。

「布施」,布施的種類有多種,除了金錢,有語言的布施、容貌的布施、內心隨喜的布施;你畏懼,我給你力量,讓你不怕;你不懂,我講給你聽,讓你明白,這也是布施。聽演講時,眼睛看演講者,也是眼、耳的布施。此外,對人微笑,給人無限的歡喜也是一種布施。

「愛語」,是講好話,以鼓勵代替責備,以言語給人歡喜。我們和人相處,最忌諱話裡帶刺、帶刀;話裡有刺、有刀,不但傷害對方,也會破壞彼此的感情和交往。

「利行」,是幫助他人行事,有人走不動,扶他一把;有人上不了車,拉他一下;有人不認識路,送他一程;有人不了解原委,耐心指導他;有人面臨困難,義務幫助他……這些都是利行的最佳表現。

「同事」,是隨緣共事,譬如與軍人相處,同他說與軍中有關的事;與學者相處,同他談學術相關的問題;和商人在一起,談有關商場、經濟的話題……如此,做相同的事,談共同的話,叫做「同事」。如慈母餵食幼兒時,母親總是將嘴巴張開作欲吃狀,他不是要吃,而是讓幼兒知道「我和你一樣」,這就是慈母心。我們對眾生也應有這種慈母的心懷,與大家同事。

在一個法治的國家,奉公守法就是持戒;彼此忍讓,使社會井然有序就是忍辱;對工作認真負責,不苟且,精益求精是精進的表現;凡事從容不迫、不計較就是一種禪定的功夫;處眾圓融,懂得運用方法是智慧的表現;這就是生活中的六度。

(三)發四無量心

四無量心是慈、悲、喜、捨。佛教要我們慈悲,因為慈悲能受到每個人的尊重,慈悲能降伏人心,讓大家心悅誠服。佛教富有喜樂的性格、歡喜的精神,在佛光淨土裡,到處散布著歡喜的種子,大家在佛法中過著幸福美滿的日子。

(四)信因緣果報

在任何時刻,我們都要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感謝因緣,感謝大眾的成就,因為懂得感恩,才能享受富足的人生。在因果之前,人人平等,誰也逃不了因果業報。如果人人有因果的觀念,社會就不需要警察來維持治安,因為因果就是自己法律的準則。

(五)行禪淨中道

何謂中道?平常心是中道,也就是不偏於有無、苦樂的二邊。太苦了,苦的人消極煩惱;太快樂了,也會樂極生悲。不偏於苦樂二邊,自有一個超越苦樂的境界。在思想上,也不可過於偏激,常常有很多人思想偏激,憤世嫉俗,怨天尤人,生活中了無生趣。歷代的祖師們,參禪都不求成佛,只求開悟。在人間悟道以後,當下的生活能夠解脫,能夠安住身心,能夠獲得身心的自在。如果我們能以惠能大師的「三十六對法」來過中道的生活,修養身心,生活中,必然會有另一番的光風霽月。

如果人人能受持五戒、奉行四攝法、發四無量心、信因緣果報、行禪淨中道,未來將是一個文明幸福、友愛互助、經濟富裕、和平融洽、尊重人權的世界,是一個佛陀推崇的華藏時代,是一個眾生平等的生權時代,是一個事業與道業並重的社會,是一個佛教真理普潤人間,理想、圓融的世界。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