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18 百年佛緣──一部當代佛教史

呂芳上/國史館館長

佛光山是戰後台灣佛教教團之一,創辦人是星雲大師,目前已出版的星雲大師傳記,重要者有符芝瑛執筆的《傳燈:星雲大師傳》及《雲水日月:星雲大師傳》、陸震廷所著《人間佛教與星雲大師》、林清玄寫的《浩瀚星雲》、圓神出版的《有情有義─星雲回憶錄》,以及大陸學者鄧子美、毛勤勇合寫的《星雲八十:學者看大師》。此外,民國七十八年七月迄八十五年十二月之《星雲日記》四十四冊、《雲水三千:星雲大師弘法五十年紀念影像專輯》、《佛光山開山三十週年紀念特刊》、《佛光山開山四十週年紀念特刊》等,加上佛光山出版的種種經書與報刊,對我們了解星雲大師與佛光山的歷史,已有不少資料可以參考。

過去國史館曾出版有關台灣佛教人物口述歷史叢書多種,佛光山是台灣佛教重要團體,其創辦人或相關重要人士當然很值得我們進行訪問。這次出版星雲大師口述的《百年佛緣》,不管在內容或體裁上,與上列諸書極為不同;本書是經由大師口述親身見聞,再由弟子記錄整理而成,對於了解中國近百年來的佛教,尤其是戰後台灣佛教發展,有許多前所未錄的原始資料,具有相當高的史料價值。

本書體裁極為特殊,全書分為:僧信之間、文教之間、社緣之間、行佛之間四卷,共五十九篇,各篇均採主題式呈現,故與一般傳記及口述史不同,其間談及之人、事極多、極廣,並由此呈現星雲大師豐富的生命歷程。

星雲大師自民國三十八年(一九四九)春隨僧侶救護隊從上海到台灣,至今二○一二年已逾一甲子。戰後台灣佛教發展頗具特色,而佛光山自開山以來,先是在台灣本土,繼往海外各地發展,如今佛光山所屬道場已遍及全球五大洲。據大師說:佛光山並不是由某一個人所造就的,而是在集體創作下,成就今日「法水長流五大洲」的局面,此即佛教所謂的「眾緣和合」。佛光山在星雲大師帶領下,前後剃度的出家弟子有一千六百人以上,在全球各地近百個國家、地區先後創辦了國際佛光會,目前已有一百七十多個協會,數千個分會,並有多達數百萬名佛光人分布全球。國際佛光會是凝聚全球華人的重要社團,與獅子會、扶輪社、同濟會,是華人在世界上的四大團體,經過多年的發展,其影響力有目共睹。

除國際佛光會,佛光山還創辦了人間衛視、人間福報,以及在美國的西來大學、嘉義的南華大學、宜蘭的佛光大學、澳洲的南天大學等四所大學,另外還有高雄的普門中學、南投的均頭、台東的均一中小學等多所中、小學。在佛光山出家的比丘、比丘尼之中,擁有博士學位者五十多人,擁有碩士學位者二、三百人。甚至於在家信徒中,擁有學士、碩士、博士、檀講師、檀教師者,不計其數,可謂人才濟濟。佛光山教團發展到目前的規模與多元化經營,衡諸中、外歷史,雖不是絕後,至少也是空前的。而作為佛光山精神領導的星雲大師,除善於講經說法外,也擅長以文字般若弘揚佛法,曾著有《無聲息的歌唱》、《釋迦牟尼佛傳》、《玉琳國師》、《人間佛教叢書》、《星雲禪話》等書,流傳極廣;數年前《玉琳國師》改編成電視連續劇《再世情緣》,更是盛況空前。

佛光山今日之佛教事業成就,與星雲大師其個人廣闊的人脈有關,此可由本書內容得知,如他與本省佛教長老法師、大陸佛教長老、台灣青年法師、國外法師及學者,以及台灣的比丘、比丘尼、長者居士、優婆夷、信眾道友等,都有密切的交往,透過他的娓娓道來,除可以提供我們了解當代佛教界複雜的人際關係外,對於當代佛教發展諸多面相,亦具有相當重要的參考價值。如何定位佛光山在戰後台灣佛教發展史的地位?佛光山的主要特色有哪些?本書提供了一種理解的可能方式。

佛光山的佛教事業,可由:弘法、修持、慈善、教育、文化等方面來掌握,本書正好提供了一份理解佛光山的基本素材。依星雲大師說,佛光山是本著釋迦牟尼佛的本懷,接受太虛大師倡導,有著「人間佛教」的性格。什麼是「人間佛教」?依大師說:「只要是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凡有助於增進幸福人生的教法,都是人間佛教。」而佛光山所推行「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實是二十世紀全世界弘揚人間佛教的典範之一。人間佛教是以出世精神從事入世的工作,星雲大師重視人間佛教的建立,除了舉辦音樂會、讀書會、佛學會考、雲水醫院、雲水書車、滴水坊、美術館外,在本書〈建立人間佛教的生活側記〉一篇中,大師特別提到,可以透過:滿月命名、入學典禮、成年禮、佛化婚禮、祝壽禮、菩提眷屬祝福禮、喪葬禮儀、日常送禮等方式,與眾生結緣。過去佛教界對這方面不太重視,星雲大師特別留意及此,應有其特殊用意在。

星雲大師表示,「人生要歡喜跟人結緣」,口述中也多次強調:「一個年輕的初學者,一生至少要參訪五十個以上的高僧大德,不但要向他們請法、求開示,並且要能記住他們說過的三、五句話,不如此則不容易成功。」這就是《華嚴經》所描述的善財童子到處參訪問學的精神表現。佛光山今日的成就,與此種性格大有關係。大師交遊廣、識人多,透過其所見所聞,呈現出一部極為生動活潑的「當代佛教史」。國史館職司纂修中華民國歷史,舉凡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宗教等各層面,都是本館關注的對象,而這也是本館出版本書的主要原因。

佛光山規模宏偉,在發展過程中,難免會有來自各方不同的評價。站在國史館立場,我們是以客觀立場來刊布各種史料、史著,更尊重各方不同的看法。口述歷史或自傳、傳記,之所以能夠吸引讀者,就是因為其中具有傳主或撰者主觀的色彩,亦即透過傳主或撰者的立場、角度來呈現其所理解的事相。所謂同事殊相、同事殊義,其義在此。

 二○一二年八月八日

 (本文為《百年佛緣》國史館初版本‧館長序)

・呂芳上,一九四四年生,台灣歷史學家,研究領域為中國近現代史、國民革命史、中國國民黨黨史。曾任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會總幹事、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東海大學歷史學系專任教授等。著有《革命之再起—中國國民黨改組前對新思潮的回應,1914~1924》等書。時任國史館館長。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