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38 這位「儒僧」把佛教帶向人間

張作錦/前聯合報社長

台灣的民間宗教和基督教的教堂一向建在通衢大道之上,人煙稠密之所,以方便引領信眾前來禮拜,聽牧師講道,進而受洗皈依,所以基督教是入世的,神職人員與大眾接觸,作為上帝與他們間的中介,使人因為有了信仰而精神得到依託。基督教這樣的傳教方式,使其信徒日眾,影響日廣。

傳統的中國佛教,寺廟多建在偏遠地區的深山叢林之中,環境清幽,受戒即是出家,可一無牽掛的修行。對個人來講這是好事,因為心神專一,較易修道有成。但進入寺廟進香頂禮,通常要長途跋涉,歷經艱困,非一般人可至,因而信眾人數和佛法推廣,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但是這種情形,在佛光山開山之後、星雲大師擔任住持,已全面改觀。他把道場設在鬧市、在各地通衢大道、各個名都,讓一般人容易接近;他辦各級學校、辦各類媒體、做各種公益事業,將大愛散布社會;自己摩頂放踵到世界各地弘法,組成全球性的佛光之友會,使佛法更易發揚光大……大師做這些,只在說明一個道理、完成一個心願,那就是:佛教不是只屬於出家人的,而是屬於人世眾生的。我們稱此為「人間佛教」。

西方歷史上有「宗教革命」,那場運動改革了宗教的本身。星雲大師在佛光山發動的「人間佛教」運動,可視為東方的「宗教革命」,它改變了出家人與世間人的關係,其意義可能更深,其影響可能更遠。

中國文化以儒家為核心。儒家講求溫良恭儉,希望樹人成為君子。這樣的人,我們稱為「儒者」。人要在學養上、品格上、道德上達到一定的標準,才能被冠以「儒」,那是對一個人最高的尊崇。一個忠心報國、文武全才,而又能上馬殺賊,下馬草露布的軍人,我們稱為「儒將」;深具人文素養的商人,能詩文,有遠見,重視信用,遠離盤剝,以正道賺錢又不忘為社會大眾謀福利的,我們把這樣的人稱為「儒商」。

現在,星雲大師把他大半生建山、弘法、度人的經過,以「口述歷史」的方式,完成十五大冊的套書《百年佛緣》。我們短時間內也許來不及一頁頁、一字字讀完,但只要稍一瀏覽,你就會發覺,佛光山之有今天的號召力,星雲大師在社會上有如此的崇高地位,絕無白吃的午餐,都是大師和他的追隨者數十年的心血鑄成,尤其是大師個人無私、奉獻、刻苦和他「有佛法就有辦法」的信心,才能使佛光人一往直前。

大師弘法數十年,不僅只是「說教」,而是從小處身體力行他的信仰。依昱法師曾回憶,大師二十六年前帶著徒眾到日本開會,住在飯店,依昱當時留學日本,到飯店看師父,吃早餐時,大師把他的餐券給依昱,讓他去吃,因為「自己不餓」。事後依昱才懂,原來自己沒在飯店住宿,沒有餐券,師父餓著肚子,把餐券給他。依昱後來說,那是他生平吃到的最美好、最難忘的早餐。

佛陀紀念館落成後,每週都有數十萬人來去,大師交由慧得法師疏導交通,大師則在高處觀看,再轉告慧得法師如何改進。而只要照著大師的指示去做,問題無不迎刃而解。慧得法師很疑惑,大師何以有這樣的「本領」?大師跟他說:「慧得啊,佛光山開山以來,每逢假日,我都在看交通狀況,已經看四十五年了!」

追隨大師出家四十年的依照法師說,大師出門,他常負責開車。他說,大師來往各地,從來沒見他買過東西。他生活自持甚儉,東西有就用,沒有也不買,大師說:「不買就是我的富貴。」依照法師認為,「師父是一個沒有錢的富人」。

儒家的教育思想是「身教重於言教」,要自己為別人立榜樣,「己身正不令而行,己身不正雖令不行」。

星雲大師常謙稱自己沒有受過教育,但他辦的教育比別人多,光是大學就有四所;他獲得五大洲十餘所大學頒贈的榮譽博士學位;他辦了報紙、電視和出版等各種文化事業;他更常往來國內外與學者專家會談;他「講故事」的能力遠過於一般小說家;他「一筆字」的逸俊瀟灑堪稱一流書法家……可是大家更應讚美學習的,是他身體力行自己救世存人的佛家信仰,這使我們更願意把「儒僧」的桂冠戴在他頭上。

・張作錦,一九三二年生,資深媒體人,以專業記者為終身職志。曾任紐約《世界日報》總編輯、《聯合晚報》、《香港聯合報》和《聯合報》社長、《聯合晚報》副董事長。現任《聯合報》顧問。著有《誰在乎媒體》、《那夜,在安德海故宅,思前想後》等書,曾獲圖書金鼎獎及中山文藝獎。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