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38 讀「心」

高希均/天下文化遠見事業群創辦人

(一) 透明與無私

讀完十五卷大師口述的《百年佛緣》,就像百科全書那樣地內容豐富、引人入勝,真是傳記的典範。大師每做一件事,都做得盡善盡美。一年前落成的佛陀紀念館以及這套剛出版的《百年佛緣》,就是他年近九十的另二個例子。

記錄《佛緣》的書記有一段生動的見證:「這部《百年佛緣》的特質是大師將一己化作燈蕊,以一生的磨難點燃自身,去照亮這百年中的佛教人事物;以自己為布幕,映照書中的每個生命、每一事例,曖曖含光,念念分明。」

因此《百年佛緣》是大師敘述他的生命歷程──不論是生活、社緣、文教、僧信、道場、行佛,娓娓道來,美不勝收;也折射出一個大時代的苦難奮起──百年來中國的動盪、台灣社會的嬗變、海外華人的處境。

是因為大師內心深處擁有了透明與無私的信念,書中才會記述這麼多人物的交往,這麼多事物的觀察,這麼多改革的推動,這麼多佛緣的分享。

(二)「星雲精神」

六十年來大師的貢獻,呈顯在三方面:改革了宗教、改變了社會、改善了人心。讓我分別以「星雲精神」,「星雲價值」,及「星雲之心」稍做引伸。

「星雲精神」就是不怕困難,不懼挫折,求新求變,曲直向前。最好的實例就是與二○○五年暢銷全球的英文著作《藍海策略》(Blue Ocean Strategy)相比。此書的二位管理學者金偉燦與莫伯尼指出:任何組織不可能永遠保持卓越,要打破這個宿命,就是要脫離「血腥競爭的紅色海洋」,去追求一個完全嶄新的想像空間;不再堅守一個固定的市場,要勇敢地另建舞台,另尋市場,另找活水,就能在新發現的藍海中揚帆前進。否則,就會在一池死水中衰退,終至消失。

開創藍海,要有四項策略:

(1)「消除」哪些習以為常的因素?

(2)「減少」哪些不必要的因素?

(3)「提升」哪些需要的因素?

(4)「創造」市場上尚未提供的因素?

(1)與(2)在節省成本,以擴大需要;(3)與(4)在創造「差異化」與「新價值」,以開拓市場。

會令《藍海策略》作者驚訝的是:他們所倡導的藍海理論,事實上早已有大師與他的弟子默默地在推動:

佛光山一直在努力開創人間佛教的「新市場」;

與其他宗教常相往來,使「競爭」變得不對立;

吸引新的信徒以及創造社會的新需求;

以新的事業與願景,增加信徒的熱情及社會的信賴;

不斷提升內部人才的培育與外語能力,並且加強內部作業系統。

更以不同的說法語言及弘法方式來傳播人間佛教。

這樣的用心、做法、效果,更超越了藍海策略。因此二○○五年滿義法師所寫的《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就是「星雲精神」的推廣,即是人間藍海擴大的中文版;更正確地說,星雲大師是人間藍海的領航者,比之英文著作已經先啟航了半個世紀。

更需要分辨的是:企業所追求的「藍海」是企業利潤、個人財富與產業版圖;人間佛教所追求的「藍海」是現世淨土、人間美滿、慈悲寬容。

就是這種藍海策略的「星雲精神」,改革了人間佛教。

(三)「星雲價值」

「星雲價值」進一步「改變了社會」。大師的價值觀,就是堅定不移地推動人人可以親近的人間佛教: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凡是有助於幸福人生增進的教法,都是人間佛教。

同時又提倡: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

面對社會的不安,又提倡: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

人間佛教的推廣,是透過直接與間接的方式、宗教與文教活動走進人群、走進生活、走進社會及走向國際。大師本人當然是最關鍵的人物,凡是接觸過他的人無不被他的一言一行所感動。

大師又深知人生離不開金錢、愛情、名位、權力,因此又不斷提倡正確的價值:「要過合理的經濟生活、正義的政治生活、服務的社會生活、藝術的道德生活、尊重的倫理生活、淨化的感情生活。」

他自己從不間斷著述立論、興學育才、講經說法、推廣實踐、四處奔波,全年無休。「星雲價值」就這樣地溶入眾人的生活之中,年復一年地變成了社會向上的巨大力量。

(四)「星雲之心」

集「星雲價值」與「星雲精神」於一身的即是「星雲之心」,大師以其一身言行,做到了「捨才有得」、「我不會命令,只會慈悲」、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給人利用,才有價值」。大師常說的十句片語,正表達了「星雲之心」的十個元素: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命運共同體)

以無為有,不據為己有。(無欲則剛)

大眾第一,自己第二;信徒第一,自己第二。(老二哲學)

你對我錯、你大我小、你有我無、你樂我苦。(包容、謙卑)

做難做之事,處難處之人。(接受挑戰)

有情有義,皆大歡喜。(追求雙贏)

我不懂管理,只懂人心。(以心帶人)

跟別人結緣,只有真誠的心。(以心交友)

不看我的字,看我的心。(以心寫字)

我有一點慈善心及一顆中國心。(以心為本)

這顆「星雲之心」的全面光輝就是慈悲和智慧。因此大師所到之處,就激起了浪花,抓起了風潮,引發了熱情,創造了改善人心的無限價值。

(五) 最後的問與答

一九四九年一位二十三歲的揚州和尚從大陸到台灣,沒有親人,不諳台語,孤苦無援;還被誣陷為匪諜入獄二十三天;但腦無雜念,心無二用,投下了六十年的心血,開創了無限的人間佛教世界。

這位法名「悟徹」的出家人,就是現在大家尊稱的星雲大師。

人間佛教、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星雲大師都已變成了「台灣之光」。這是「台灣奇蹟」的一部分,這是台灣「寧靜革命」的另一章,這是中華民國開國百年來的宗教傳奇。

在眾人心中,總不免好奇地想了解:星雲大師

如何以其智慧,把深奧的佛理,變成人人可以親近道理?

如何以其毅力,再把這些道理,變成具體的示範?

又如何會有這樣的才能,把龐大的組織,管理得井然有序?

又如何會有這樣的胸懷,在五十八歲交棒,完成世代交替,又如何在海外開創一片更寬闊的佛教天空?

如何能著述及口述近二千餘萬言,並且譯成英、日等二十餘種語言?

如何能獲得十三個以上國內外的榮譽博士及無數的獎項?

如何能在國內外辦多所大學、社區大學、中華學校;又如何能創辦《人間福報》、人間衛視、多所圖書館、美術館、全球近三百所道場,以及剛落成的壯麗的佛陀紀念館?

最後,又如何以其願力、因緣、德行,總能「無中生有」,把人間佛教從一角、一地、一國而幅射到全球?

如果細讀《百年佛緣》全集,大概就可以找到線索及答案。

面對所有這些建樹、成就及榮譽,大師大概會淡淡地說:「所有這些都不是我的,一切都是大眾的。」大師居然沒有自己的書房與書桌,也沒有自己的帳戶及存款。

大師會更堅定地說:「我來世還要做和尚,我做和尚做得不夠好。」大師心中還有一個與時俱增的掛念:就是兩岸的和平交流與兩岸的和諧相處。

 二○一三年三月六日台北

・高希均,一九三六年生,遠見、天下文化創辦人。曾任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人力小組顧問、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講座教授、行政院顧問、經濟部顧問、國立中央大學榮譽教授、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河城區經濟學系教授及系主任。常應邀擔任國際論壇之貴賓演講、主持人。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