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01 我看《百年佛緣》

林良/國語日報社董事長

看到星雲大師的《百年佛緣》,我就會想起英國大詩人彌爾頓(John Milton, 1608-1674)。

在英國的文學史上,彌爾頓的地位僅次於寫戲劇的莎士比亞。莎士比亞留給後世的是許多震撼人士的詩劇。彌爾頓留給後世的,是他的三大詩篇:〈失樂園〉、〈回歸樂園〉、〈大力士參遜〉。

彌爾頓因為用功過度,在中年就雙目失明,但是這三個重要的詩篇卻是在他失明以後寫成的。他既然已經雙目失明,又怎麼能夠執筆寫詩呢?他的方法就是倚靠「口述」。想像他寫作的時候是自己先念出想好了的詩句,再由他的一個女兒加以記錄。他美好的詩篇,就是這樣保存下來的。

我猜想他們父女寫作的歷程,一定很辛苦。彌爾頓必須先經過一番構思,想妥了一些詩句,然後逐行的念給女兒聽。女兒根據他所聽到的,一行一行加以記錄,直到告一段落。事情並不到此為止,接下來還有鄭重的修改。修改的時候,過程恰好相反。這一次是女兒先把所記錄的念給彌爾頓聽,彌爾頓再細心的加以推敲修改,直到滿意為止。據說,光是〈失樂園〉這篇長詩,經過一再的修改,前後竟歷時十年才完成。彌爾頓令人欽佩的,就在他這種超凡的毅力。他以口述的方式,克服了不能提筆寫作的缺陷,完成了他的巨著。

星雲大師這部《百年佛緣》,是分裝為十五冊的一部大書,粗估有一百多萬字。大家一定沒有想到,八十七歲的星雲大師,寫這部書的時候,視力只剩零點二、三,看東西已經十分模糊。生平喜愛寫作的星雲大師,並不因此停筆。他跟彌爾頓一樣,也採用了口述。為他擔任筆錄的,是佛光山書記室的弟子。

我猜想他寫作的時候,歷程跟彌爾頓也相差不多。他會想好了題目和內容,然後開始敘述。他採用的是我們日常生活裡的語言,所以文字非常流暢自然,非常的口語化,也是很好的白話文。他所敘述的內容,必然會出現了一些事情,超越了年輕弟子的生活經驗,以及一些年輕弟子從沒聽過的人名和詞彙。在記錄告一段落以後,弟子會一一提問,他也會一一解答。

此外,還會有一個修正的歷程。弟子把初稿帶回去整理以後,再另找一個時間念給大師聽。大師聽了,做了一些必要的修正,才算完成了一份定稿。這是我的猜想。我相信,這樣的寫作方式,雖說是口述,其實也並不簡單。這樣的寫作,需要極大的耐心,極大的恆心,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

星雲大師雖然每天都很忙,但是勤奮的他很愛惜光陰,不讓時間白白浪費。所以他常把一些零碎的時間拿來寫作,哪怕只是半天,只是一兩個小時。這就是他所以能在百忙中完成一部一百多萬字大書的真正原因。

星雲大師的這部大書,分裝成十五冊。分別是:「生活篇」兩冊,「社緣篇」兩冊,「文教篇」兩冊,「僧信篇」兩冊,「道場篇」兩冊,「行佛篇」兩冊,「新春告白」兩冊,「別冊」一冊。這樣的分法,是把星雲大師在這部大書裡的一百五十八篇文章分成七大類,便於大家的檢閱。

這一百五十八篇文章,內容非常豐富,幾乎包括大師人生閱歷的全部。他寫他純真的童年,寫他出家的經過。他經歷過貧窮和戰亂,對於顛沛流離的生活有親身的體驗。他待人真誠,富包容心,跟時人有廣泛的接觸,不分階級,不論貧富,都能保持美好的關係。因此,他的文章像一面鏡子,為百年來的社會變遷,留下了一幅一幅生動的圖畫,就像一部具有臨場感的歷史書。

我從文學的觀點來看大師所寫的這部大書,認為它是一本富有吸引力的散文集。大師的文章非常口語化,像一個人優雅的談吐;又能顧及文字的美感,很自然的維護了文學的尊嚴。豁達、包容、風趣,是他的散文風格。

我建議愛讀這部大書的讀書人,把它當成大師的一部散文集來欣賞,一定也會有很好的收穫。

・林良,一九二四年生,筆名子敏,畢業於國立師範大學國文系國語科。曾任《國語日報》主編,中華兒童文學學會第一屆理事長,時任《國語日報》董事長,也是著名的語文教育、兒童文學創作及散文寫作工作者。著有《小太陽》、《和諧人生》、《小方舟》、《爸爸的十六封信》、《彩虹街》等書。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