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04 圓融的佛教──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特質略論

王雪梅 四川西華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提要:人間佛教是一個世紀以來中國佛教發展的主流趨勢,也是近十多年來海峽兩岸學界聚焦的佛教熱點問題。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研究經歷了一個從「邊緣」到「中心」的歷程。「星雲模式」以及宗派建立的思路不足以闡釋大師人間佛教的思想,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的特質是圓融的佛教。

關鍵詞:星雲大師 人間佛教 圓融

一、從「邊緣」到「中心」──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研究之回顧


人間佛教是一個世紀以來中國佛教發展的主流趨勢,也是近十多年來海峽兩岸學界共同聚焦的佛教熱點問題,筆者僅在中國知網*1上以「人間佛教」為關鍵字就粗略搜索出二千餘篇學術論文,可見學界討論之熱烈。人間佛教的百年發展,固然因緣時運際會以及眾多高僧大德的推動,但其標誌性人物莫過於太虛、印順、星雲三位大師,前賢在回顧百年人間佛教的歷史進程,也多以這三位座標人物的歷史聯繫及其各自的特點來討論*2,認為「太虛是現代人間佛教運動的開創者和思想家,印順法師是現代人間佛教學術理想的提出者和佛學家,而星雲是推動現代人間佛教運動發展的最重要的實踐家」,此三位座標性人物分別應對了「近百年來中國人間佛教運動最著名的開創者、思想家和推進者」*3。本文選取人間佛教的「推進者」──在人間佛教實踐領域做出卓越貢獻的星雲大師為研究對象,考察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建構與運作特點,期望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體認大師除了卓越實踐之外的理論內涵,進而思考當下和未來人間佛教發展的理論路徑。下面先對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研究現狀做一簡單評述。

儘管「人間佛教」作為一個確定的概念真正提出不足百年,但「人間佛教」無疑已經成為當代佛教發展的主要潮流與趨勢,星雲大師是當今人間佛教推展最傑出的代表之一,正如學者所言,高舉「人間佛教」旗幟並「把人間佛教的思想和理論付諸實踐,甚而推向全世界,使人間佛教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4是星雲大師。星雲大師是百年佛教史,更是當下人間佛教實踐發展不可踰越的一座高峰,研討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對當下以及未來佛教的發展趨向無疑具有極強的學術價值與現實意義。就筆者簡單搜索,中國知網上以「星雲人間佛教」為主題的學術期刊論文有近二百篇,以「星雲人間佛教」為主題的碩博學位論文十餘篇,其中最近有二篇分別以《星雲人間佛教思想研究》*5、《星雲法師人間佛教倫理思想研究》*6為題,研究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的博士論文,可見對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的研究,確然已成為今天大陸學界研究人間佛教的重要課題。學界對星雲大師及人間佛教理論的研究成果,在《星雲人間佛教思想研究》*7、《星雲法師人間佛教倫理思想研究》*8等文中都有較為詳細的敘述,可資參考,茲不贅述。

總的來說,筆者以為,近年來學界對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理論的研究,經歷了一個從「邊緣」到「中心」的歷程。「邊緣」,一方面是指最初主要是學者在討論近代以來的人間佛教發展歷史時,連帶論及星雲大師及其佛光山的人間佛教事業,此可謂「歷時性邊緣」;「邊緣」的另一含義是指學界對星雲大師及其佛光山人間佛教事業的專門研究中,多討論其具體踐行的人間佛教事業,少論其思想理論,即使有之,也往往重其思想的實踐特徵而遮蔽其理論屬性,此所謂「共時性邊緣」。「中心」,則是指現在不僅專題介紹和評論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論文專著有之,而且對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理論研究的論文也逐漸增多(包括不少以「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為選題的碩博論文、數次以「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為主題的學術會議),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最新成果當數近日出版的南京大學程恭讓教授精心撰述的專著──《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惜近日才出版,筆者還未能拜讀到程教授的煌煌大著)。可見學界對「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理論」的研究,確實從「邊緣」‭ ‬步入了「中心」時代,但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步入研究的「中心」位置,也只是「中心」研究時代的開始。誠如學者所言:「其中的(研究)大多數仍偏重於介紹和討論星雲大師和佛光山教團的實踐與事蹟為主,研究大多從人間佛教和佛教現當代史、佛光山教團的現代性,以及星雲大師對當代佛教的貢獻的角度切入,對『星雲模式』人間佛教的深度內涵研究尚顯不足,理論性和系統性還有待提升。」*9

二、「模式」與「宗派」──人間佛教發展之新困局

正如南京大學程恭讓教授在〈星雲大師對佛教的十大貢獻〉一文中所說:「系統地建構人間佛教思想理論體系,是星雲大師對佛教的第一大貢獻。」這讓筆者深有同感。但同時,筆者認為,在討論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內涵特質之前,有必要澄清學界對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研究的兩個觀念(或者叫「提法」),一是關於「星雲模式」*10的提法,二是關於「佛光宗」*11的提法。筆者認為,這兩個觀念最初的提出,其初衷都很好,都是期望對星雲大師及佛光山所推展的人間佛教事業做出恰當的歷史評價與理論總結,這兩個觀念一出,確實也得到學界很大程度的回應,儘管有質疑,但更多的似乎是贊成與默許。筆者認為: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終究不是以建立一種「模式」為標的,終究也不是要建立一個宗派(「佛光宗」)為要旨;以「星雲模式」或者以「佛光宗」言及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可能會取得一時之效,但根本來說與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的本質相背離;「星雲模式」以及「佛光宗」的觀念,長遠來說,無形中會影響到人間佛教思想理論的建構研討,從而阻礙人間佛教在未來的廣泛推展。

《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一書提出「星雲模式」概念,本是基於大師人間佛教的實際做法與特色的歸納概括,其本身無可厚非,相反,「星雲模式」的提法讓學界更多的人來關注、研究這個創造奇蹟的人間佛教,對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從「邊緣」性的研究發展到「中心」課題,做出了莫大貢獻。但對於今天已經進入「中心」的「中心」研究──即從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實踐進入到思想理論研究的領域,在越來越關注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的時候,這個「星雲模式」‭ ‬的提法,顯然已不合時宜,而且也有違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理論的初衷。正如《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導讀〉章的作者高希均所說:「『模式』就是決定運作成敗的一套方法、一個過程、一種組織、一種判斷。」*12無論如何,模式(Pattern)始終只是解決某類問題的方法、做法罷了,儘管模式也可以照搬甚至修訂完善,但根本來說,「模式」幾乎與普世價值觀念無涉,也幾乎上升不到普世的層面,這是由「模式」本身的局限所決定的。

「佛光宗」的提法,易於讓人聯想到建立一宗一派的人間佛教發展格局。在人間佛教發展的歷史上,這種建立新宗派的想法甚至實踐早已有之。作為人間佛教的開創者,太虛大師當年就曾經試圖建立一個新興宗派──「慈宗」。早在一九二二年太虛在創辦武昌佛學院時期,就意欲建立一個唯識宗(學)和彌勒信仰結合的佛教宗派,名之為「慈宗」,試圖以宗派的形式復興彌勒淨土信仰*13。一九三二年太虛住持雪竇寺時期,對「慈宗」給予了新的詮釋,提出「慈宗」是一個融攝全部佛法、以總持義面目出現的佛教發展新方向,以此弱化、消解此前的宗派意識。「這樣論說慈宗內涵,實質是以總持義消解了宗派義,是消解、淡化和昇華了此前慈宗名義的專一宗派色彩,轉向一個貫攝各派的、以總持義面目出現的新理念慈宗。這才是太虛慈宗法藏論述的真正用意。那麼,太虛對慈宗含義的新闡釋反映了他的佛學思想的變化,從學依唯識、宗奉彌勒的唯識學專宗信仰,轉向從全體佛法繼承者的角度看待彌勒,因此,他的慈宗宗派構建理念也隨之從武院時期的專宗唯識及彌勒信仰思想,轉為在專宗唯識與本於全體佛法之間尋求一種貫攝和調合,基於全部佛法的抉擇融會而開出新的佛教發展道路。」*14我們從太虛大師建立「慈宗」、對「慈宗」內涵的前後闡釋之差異,以及百年人間佛教的歷程,可以清楚的看到,以建立復興宗派的形式來推動人間佛教的發展勢必行不通。人間佛教與中國固有佛教宗派的關係問題、人間佛教如何引導中國固有佛教宗派在當下和未來適應人類社會的發展等問題,都需要我們跳出宗派的窠臼,解決面臨的種種理論問題。

三、融合與統攝──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之特質

「星雲模式」以及「佛光宗」的提法,雖有差別,但從著眼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理論的建構與人間佛教未來發展看,筆者認為,二者都毫無差別的矮化甚至消解了大師人間佛教的思想,勢必阻礙人間佛教理論的縱深發展。所以,對於星雲「模式」以及建立新「宗派」的觀念,應予以釐清,但我們更應該看到,消解「模式」和「宗派」給人間佛教理論帶來的困局,就是需要認識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理論的深刻與系統性、把握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思想理論特質。

星雲大師曾提出用《大乘起信論》的「體大」、「相大」、「用大」建構人間佛教思想體系的理路,他深刻地闡述了人間佛教的教體、教用、教相:「佛說的」、「人要的」,是人間佛教之教體;「淨化的」、「善美的」,是人間佛教之教用;而大師一生各階段對於人間佛教具體特徵的種種觀察及規定,對於人間佛教具體思想、學說的諸多展開、推演,及其在晚近階段所嚴整規劃的人間佛教的「理念藍圖」,則是人間佛教之教相。這種分別從「體」、「用」、「相」的角度,來規定和闡釋人間佛教,首次使得人間佛教的思想理念非常深刻且非常系統化地得以呈現,所以我們說大師是人間佛教思想理論的系統建構者。

程恭讓教授在〈星雲大師對佛教的十大貢獻〉一文中將「系統地建構人間佛教思想理論體系」作為星雲大師對佛教的第一大貢獻,這是非常卓識的見地!為進一步深究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理論特質以及人間佛教的未來推進掃清了障礙。通過考察,筆者以為,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的特質是「圓融」,換句話說:圓融的佛教,才是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特質所在。

有學者認為星雲人間佛教思想特質是:「文化性:道藝合一以文化世;包容性:同體共生以和為尚;親和性:廣結善緣有情有義。」筆者認為,這樣的分梳固然也反映出大師弘揚人間佛教的面相,但在某種程度上實際是遮蔽了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的根本特質。雖然星雲大師在不同的場合針對不同的對象講解人間佛教的內涵時,其「說法的語言會不同」、其「弘法的方式會不同」,但都不過是大師從方便善巧來詮釋人間佛教的內涵。就筆者所見,引述大師對人間佛教論述最多的是下面提及的三條,恰好從三個方面詮釋了人間佛教的內涵特質。

一是大師就佛教發展的要義,以新「判教」的方式詮釋了什麼是人間佛教。大師說:「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凡是有助於幸福人生之增進的教法,都是人間佛教。」*15誠如大師所言,「人間佛教」作為一個專屬的名詞和近現代佛教運動,只有百年的歷史。但以「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凡是有助於幸福人生之增進的教法」就是人間佛教來說,卻是自佛陀創教以來一直的教法,只是因為種種歷史遭遇,往往隱而不彰。

二是大師在統觀把握古今中外佛教發展歷史與趨勢提出的人間佛教內涵,大師說:「印度佛教最初的一百年至三百年之間,是小行大隱的時代─小乘佛教盛行,大乘佛教隱晦的時代。到了六百年以後,是大行小隱的時代,大乘佛教盛行,而小乘佛教不彰顯的時代。一千年以後,是密主顯從的時代─密教為主,顯教為從的時代。到了今天是人間圓融的時代。不論是小乘的、南傳的、大乘的、西藏的、中國的佛教,今日提出的人間佛教,是要把最原始的佛陀時代到現代的佛教,融合起來,統攝起來。」

三是大師綜括各宗共有的核心價值詮釋人間佛教的內涵,提出「五乘共法是人間的佛教,五戒十善是人間的佛教,四無量心是人間的佛教,六度四攝是人間的佛教,因緣果報是人間的佛教,禪淨中道是人間的佛教」。

由此可見,不論是對人間佛教新「判教」形式的定義,還是把握古今佛教歷史發展趨勢,抑或含括各宗共有的核心價值,無一不彰顯星雲大師念茲在茲的人間佛教發展取向─「融合起來,統攝起來」,其思想內涵特質就是─圓融的佛教。

「圓融」,就是要超越宗派的,符合時代發展的,將二千多年來的佛教思想理論契理契機的融合、統攝起來。圓融的佛教,是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思想特質,同時也是大師致力人間佛教發展的願景,是中國佛教發展的方向。在這個意義上說,筆者以為,星雲大師是在一千餘年後接續了宗密融合會通的思想,實現了宗密對中國佛教發展指明的方向─融合會通;同時,大師超越了宗密*16的融合會通僅是理論而缺乏實踐證明的缺陷。就筆者管窺所見,星雲大師的著述中幾乎沒有提及宗密,但筆者在體悟大師的著述時,愈加感受到二者為中國佛教開出未來發展方向上的殊途同歸──融合,統攝,及至圓融。宗密和星雲大師佛教圓融觀的異同,已超出本文的敘述範圍,容筆者日後再做比較研究。

刊於《二○一五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研究》(上)

【註解】

*1中國知網的檢索,大體可檢索近二十餘年中國大陸公開發表的學術期刊論文以及碩博論文,不包括專著以及港澳台、海外發表的學術撰述。

*2何建明:〈人間佛教的百年回顧與反思─以太虛、印順和星雲為中心〉,《世界宗教研究》,二○○六年,頁四。鄧子美:〈二十世紀中國佛教的結晶─人間佛教理論的建構與運作〉(上、下),《法音》,一九九八年,頁六─七。

*3何建明:〈人間佛教的百年回顧與反思─以太虛、印順和星雲為中心〉,《世界宗教研究》,二○○六年,頁四。

*4賴永海:〈人間佛教是當代佛教的主流〉,《普門學報》第二期,台北:普門學報社,二○○二 年,頁二八二。

*5殷瑋:《星雲人間佛教思想研究》,南京大學二○一二年博士論文。

*6彭欣:《星雲法師人間佛教倫理思想研究》,中南大學二○一一年博士論文,頁五─一二。

*7殷瑋:〈第一章:引論〉,《星雲人間佛教思想研究》,南京大學二○一二年博士論文,頁一─八。

*8彭欣:〈第一章:導論〉,《星雲法師人間佛教倫理思想研究》,中南大學二○一一年博士論文。

*9殷瑋:《星雲人間佛教思想研究》,南京大學二○一二年博士論文,頁四。

*10「星雲模式」的提出,出自滿義法師:《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台北:天下遠見,二○○五年。

*11「佛光宗」的提出,可參見學愚:《人間佛教──星雲大師如是說、如是行》,香港:中華書局,二○一一年,有認為該書最特有的見解就是「分析和論述成立佛光宗的可能性及其歷史和現實意義」。

*12滿義法師:《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台北:天下遠見,二○○五年,頁四。

*13人間佛教與彌勒信仰有莫大的思想理論關係。可以說,彌勒信仰是整個人間佛教非常重要的理論基礎。關於這個問題的討論,筆者擬另文撰述。另有趙錠華,王月清:〈彌勒信仰與人間佛教〉,《閱江學刊》第六期,二○○九年,一文可參閱。

*14劉鹿鳴:〈「慈宗」構建與近代彌勒信仰復興中的理論抉擇──太虛法師一段鮮為人知的佛教新宗派構建活動〉,《宗教學研究》第一期,二○一一年。

*15星雲大師曾提出用《大乘起信論》的「體大」、「相大」、「用大」建構人間佛教思想體系的理路,他深刻地闡述了人間佛教的教體、教用、教相:「佛說的」、「人要的」,是人間佛教之教體;「淨化的」、「善美的」,是人間佛教之教用;而大師一生各階段對於人間佛教具體特徵的種種觀察及規定,對於人間佛教具體思想、學說的諸多展開、推演,及其在晚近階段所嚴整規劃的人間佛教的「理念藍圖」,則是人間佛教之教相。這種分別從「體」、「用」、「相」的角度,來規定和闡釋人間佛教,首次使得人間佛教的思想理念非常深刻且非常系統化地得以呈現,所以我們說大師是人間佛教思想理論的系統建構者。

*16宗密,被學界認為是中唐以後佛教的「義學殿軍」,海內外均有不同程度的關於宗密研究的著述。大陸研究最為著者是董群:《融合的佛教──圭峰宗密的佛學思想研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二○○○年。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