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66 寶橋

佛祖走過的一座橋

佛光山的地形,就如一座蘭花瓣形的山,又如五根手指張開來,因此也可稱「五指山」。

靠近東山接引大佛一帶,是佛光山男眾居住、修道的地方。中間的朝山會舘,是屬於信徒的活動區域;走過寶橋,便是女眾的居所。再往西邊走去,就是佛光山社會福祉方面的養老院、育幼院。

看佛光山的地形就可以了解,當初這個水溝,至少填了幾百卡車的泥土、砂石。即使填了土以後,從對面的山要到這邊來,還是很不方便,就如同太平洋兩岸彼此相隔遙遠,要從前面的觀音放生池到朝山會舘,必須繞一大圈才能到達,於是我們就建造一座橋貫通兩邊,讓大家在行走上更為便利。

佛光山共有三座橋,把五座山頭連接起來。一座在面對朝山會舘右邊,現在已經不是橋,而是做成路了。不過,路的下面有涵洞、有流水。面對朝山會舘的左邊,因為水溝太深,填土不易,所以就造了一座長約五十公尺的橋,橫跨在兩山之間,翠谷之上,其連接朝山會舘和大悲殿,取名為「寶橋」。為什麼叫「寶橋」呢?

過去,釋迦牟尼佛經常在印度恆河一帶說法傳教。有一次,外道把橋梁破壞了,不讓佛陀通行,目犍連尊者看到了,就顯了一個神通,把自己的腰帶解開,化作一座橋梁,讓佛陀可以走過去,這就是「寶橋渡佛」的典故。

佛光山的大悲殿又稱「萬佛殿」、「觀音殿」,來到佛光山的信徒、遊客,大多會經過這座寶橋,去禮拜觀世音菩薩。這座橋雖然不寬、不大,從過去到現在,經過寶橋到大悲殿禮拜觀世音菩薩的人,就不知道有多少萬人。我們讓大家從「寶橋」走過去,等於把大家當作佛祖,因為這是佛祖走過的橋。

所以,大家到佛光山禮佛、參訪,不妨到這裡走一走,思惟「寶橋渡佛」的意義。一者作為自己來到佛門的紀念,二者藉以勉勵自我在走向佛道的路上精進不懈,讓自己的心靈美化、昇華,那麼何處不是我們的「唯心淨土」呢?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