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269 開山紀念碑

留下歷史的見證

回憶一九六七年,我開創了佛光山。

在開山即將屆滿十週年之前,我想替佛光山留一個紀念,於是建了「開山紀念碑」。

但找什麼人來寫一篇碑記呢?當時有一個因緣,就請了湖南素有「三湘才子」之稱的張齡(張劍芬)先生來寫。在湖南,他是第一位高考榜首,人稱「三湘才子」,他的學問和文字功夫,真的是一點都不虛假。在十九歲時做了縣長,到了三十歲左右,隨著國民黨政府來到台灣,在台灣銀行擔任經理。當時佛教的修行者以老人居多,我那時候還很年輕,承蒙這些長者不嫌棄,幾次往來之後,也慢慢和他們成為知交好友。

張先生是一位十分虔誠的佛教徒,我鼓勵他替佛光山寫聯語,後來他替大雄寶殿、萬壽園等殿堂寫了不少。其實,他不只是替佛光山寫殿堂的聯語,舉凡佛教界什麼人邀請他寫序文、碑文、聯語、法會緣起,他都很樂意和佛教結這個法緣。

我創建佛光山時,他一直都很關心,並且給予我很多鼓勵。後來我建佛光精舍的時候,想替佛教感謝這些有緣人,因為他們一心一意為佛教服務,做佛教的義工,對佛教有很大的貢獻,但是最後並沒有人來感謝他們,因此我願意代替佛教來向他們報恩。

當初我建設佛光精舍,一方面也是為張劍芬、趙茂林,馮永楨、張少齊等許多對佛教有貢獻的居士所建;我告訴他們,大家退休了,要靜修、要養老,都歡迎到佛光山來。當他們陸續年老凋零,如趙茂林、張劍芬等人的靈骨,後來都奉安在佛光山萬壽園,希望這許多佛教的功德主們,都能聽到我和他們交流的心聲。

我特地為張劍芬居士所寫的碑文建了一座「開山紀念亭」,就位於接引大佛前方的「大佛紀念碑」上;面對著大佛,讓張劍芬和四八○位功德主,每天都與佛同在,享受佛光的加持、照耀,吉祥、平安!這一座開山紀念碑,替佛光山留下了歷史,留下過去開山的種種善因好緣,留下了傳燈,將佛教的歷史生命都銜接在一起。

此外,座落於佛光山大雄寶殿後方的如來殿要完成時,我在如來殿正門口的對面,又做了第二面「佛光山開山紀念碑」,上面記載著佛光山開山三十年的大事記,以及諸方護法功德主的功德芳名。時光匆匆,佛光山開山至今,轉眼又邁入第四個十年了。

另外,佛光山興辦社會教育事業已有數十年的光陰,為了感念多年來護持「佛光山百萬人興學委員會」的十方善信,我們在佛光大學校內的一條路上,將「百萬人興學委員」的功德芳名一一刻在牆上,綿延一公里以上;這石刻的碑牆碩大壯觀,已成為佛光大學的一景;以及目前建在佛光山旁的「佛陀紀念館」,已於二○一一年的年底落成了。我在本館兩側的迴廊上,設立了功德碑牆,裡面羅列「千家寺院、百萬人士」共同護持建館的功德芳名錄,這些都將成為參觀佛陀紀念館的重要指標之一。

佛光山自開山以來,感謝十方人士的努力發心,才有現今「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成果。建設紀念碑文的意義,是要為我們走過的歷史留下見證,為社會留下慈悲,為道場留下功德,為眾生留下善緣,為未來留下願心。因為這一切都是十方有緣人所共同成就的事業,所成就的道場,我要讓大家所貢獻的歷史與功德,與這個道場的因緣永遠存在。

・張齡(張劍芬)居士經常為教界撰序作詩,擬寫碑文,到了年邁多病時,教界竟無人前往照顧致意。佛光山知道以後,為他提供醫療安養等照顧,如付費洗腎等,希望能盡棉薄之力,感謝他畢生以文字般若弘法利生的貢獻。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