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度:
字級大小:
A-
A
A+
- 首頁 /
- 第九類【佛光山系列】 /
- 317佛光山開山故事 /
- p262 輯七:寺院建築 /
- p287 靈山勝境
p287 靈山勝境
入寶山不空手歸
靈鷲山,又名耆闍崛山,簡稱靈山;位於中印度摩竭陀國首都王舍城,竹林精舍東北側的地方,距離當今菩提伽耶正覺大塔約一小時的車程。
根據佛經記載,當初佛陀說法時,有百萬人天與會,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如果現在有一百萬群眾要聚集在一處,那是需要多麼大的地方?
一直到今天,佛教徒到印度朝禮聖地,一定會前往靈鷲山巡禮。因為佛陀住世時,曾經在這裡宣講了《法華經》、《大品般若經》、《金光明最勝王經》、《無量壽經》等大部經典,聞法證果的羅漢不計其數。佛陀入滅後,也在這裡舉行第一次經典的結集。中國東晉的法顯大師、唐代的玄奘及義淨大師等,他們先後都曾到靈鷲山參拜,並留下珍貴的歷史記錄。
過去我登臨印度的靈鷲山,遠望四處,想像著環繞山下的每一棵樹木就是一個人,重重無盡的樹海則是百萬人天,在靈山會上聆聽佛陀宣說法音。佛陀當時在靈鷲山說法,由於居高臨下,視野寬廣,也很有氣勢,旁邊還有一條通往山上的道路,是頻婆娑羅王經常上山拜見佛陀時所行走的路。現在到靈鷲山朝禮聖地,沿途都還留有很多佛陀的遺跡、聖畫。
佛陀在靈鷲山上說法時的場景,就如我們閱讀佛經,一開頭常會看到:「如是我聞,一時佛在靈鷲山,與大阿羅漢千二百五十人俱……」描述了佛陀當時在靈山會上說法,重要弟子就有「一千二百五十位大阿羅漢」在現場聽經的盛況。
當時,千二百五十人之中,有佛陀的十大弟子:智慧第一的舍利弗,神通第一的目犍連,說法第一的富樓那,解空第一的須菩提,論議第一的迦旃延,多聞第一的阿難,密行第一的羅羅等。因此我曾寫下一首偈語「舍智連通說富那,須空旃論迦頭陀;那律天眼波離戒,阿難多聞密行羅」,說明十大弟子的修行各有功行。此外,還有五百羅漢、五比丘等人,實際上的人數應該更多,不只是「千二百五十人」。
現在在佛光山上,也有一處「靈山勝境」,就位於頭山門進入「不二門」的廣場內。在這裡,我們依著這裡的庭園景觀布局,錯落有致的安奉了五百尊羅漢,每一尊都栩栩如生,雖然還不到千二百五十人,然而漫步其中,也彷彿置身於佛陀說法,靈山再現的靈山勝會上。兩旁栽種的菩提樹,枝葉婆娑,軀幹高聳入虛空,這裡的一花一葉、一草一木都蘊藏豐富的生機與精神內涵。
佛光山的「靈山勝境」,除了有我們培植的許多菩提樹及漢白玉雕刻的五百羅漢聚集在這裡,平常來山的遊客從「不二門」直上大雄寶殿,沿途要走過一段高低不平的坡台。我認為佛道本來就不是那麼容易修成,只要我們帶著一顆「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菩提心,這一段路,就猶如走在菩提樹所成的菩提大道,登臨佛國世界,上大雄寶殿,禮拜佛陀的金容法身。
冀望來山的信眾,入寶山後,不作空手歸;能細心尋思,能從外在的靈山往心內的靈山去開採。讓我們隨著古聖先賢、五百羅漢及佛陀威德的加持,一步一步的向上昇華,一步一步的向前進步,來增加自己的信心。
・佛光山靈山勝境於一九七一年興建,一九九二年重新造景。
- p034 輯一:殿堂朝聖
- p036 大雄寶殿 (上 )
- p040 大雄寶殿 (下)
- p046 成佛大道
- p050 大佛城
- p056 大佛法語
- p060 大悲殿
- p066 寶橋
- p070 地藏殿
- p074 地藏殿幸福鐘
- p078 大智殿
- p082 普賢殿
- p088 佛牙舍利
- p092 佛牙舍利殿
- p096 佛陀紀念館
- p102 輯二:文化藝術
- p104 傳燈樓
- p110 大師館
- p115 宗史館
- p119 佛光大藏經
- p122 佛光緣美術館
- p125 百人碑牆
- p129 寶藏館
- p133 寶藏館華藏世界
- p136 寶藏館舍利殿
- p139 淨土洞窟
- p210 輯六:信徒之家
- p212 覺華園
- p216 朝山會舘
- p220 麻竹園信徒講習會
- p224 麻竹園祇園廳
- p227 檀信樓
- p230 選佛場
- p234 雲居樓
- p238 雲居樓五觀堂
- p242 雲居樓玉屏風的靈山勝會
- p246 滴水坊
- p251 如來殿大會堂
- p254 功德主會
- p259 妙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