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度:
字級大小:
A-
A
A+
- 首頁 /
- 第九類【佛光山系列】 /
- 317佛光山開山故事 /
- p102 輯二:文化藝術 /
- p129 寶藏館
p129 寶藏館
發心讓人感動萬分
佛教若想在人間傳播,希望獲得社會人士的信仰、讓人信受佛法,就必須用多元化傳教方式,來度化不同層次的人。
要讓人接受佛教,有時是用耳朵聽的,聲音很美,他才要聽;能舌燦蓮花,講得很好,他才信服;有時用眼睛看,看到美好的、很有意境的,他才要看;有時要用嘴巴嘗,吃到素食好吃,他才願意到寺院來。
佛教在中國兩千多年來的發展,如在敦煌、龍門、雲岡,大足、寶頂、麥積山、棲霞山,就有好多雕刻的佛像,此外佛教的建築、山水,都很值得瀏覽、值得一看。所謂「百聞不如一見」,是親眼所見的,意義就不一樣。
當初建設佛光山的時候,我心裡想:光靠我個人講說,靠佛光山的徒眾,靠一些老師講說是不夠的,但是能有多少人願意聽聞佛法?那時沒有電視,主要靠出版雜誌、書籍,但又流通了多少?如果建一個美術館,就能度喜歡藝術的人士到佛門來,因此就建了「佛教文物陳列館」。
其實,最早我個人和佛光山是沒有什麼寶物的。當時正逢大陸文化大革命,很多佛教的法器、佛像等各種文物,都流落到海外去了。我那時也有一些機會到世界各地去講經說法、旅行觀光,當看到這許多寶物,不禁心生歡喜,我將吃飯的錢都省下來,就是去請購這許多佛像、法器、法物。
陳列館裡有各種佛像,曾經有一尊石雕的佛像重達幾十公斤,坐飛機超重,運費很貴,當時我從日本坐飛機回台灣要四個小時,我就將佛像抱著坐在機位上四小時。記得我曾經在印度發現一個國寶級的石雕佛像,我想把它帶回來,但是太重,我還要繼續在印度朝聖,有一位居士就自告奮勇說:「我來背!」他就這麼沿途替我背了這尊佛像。事後想想,我真對不起他,他的名字我也忘記了,但是他的發心讓我很感動。多年來就這麼一點一滴,慢慢收集散落在海外的佛教珍寶,才有了現在「寶藏館」的成果。尤其寶藏館是建在水溝之上,這棟美麗的建築,把原本不好看的水溝都蓋覆過去,工程建設上也是相當不容易。
我擔心大家到山上禮佛會花費太多時間,就在門口設計可以參觀十五分鐘、半個小時或兩個小時以上的行程。大家有緣分來到佛光山,可以到寶藏館欣賞一些文物。也許這些文物不是很有價值,但卻有歷史及教育的意味。記得我到印度佛陀的聖地菩提伽耶朝拜,當時有七、八十位信徒,晚上點蠟燭供養佛,每根蠟燭都變成佛像、觀音像的舍利,大家感到奇妙不可思議,後來就用麻袋把那些蠟燭帶回來做紀念。
寶藏館是佛法信仰的標誌,歡迎大家來山時,都到館內參觀、看一看,在那裡可以感受到信仰的真善美、信仰的無限寶藏。
・佛光山文物陳列館於一九七四年秋開工,是台灣第一所專門典藏佛教文物的博物館。一九八三年正式啟用,二○○三年十月更名為「寶藏館」。外觀呈ㄇ字型,是模仿敦煌石窟及中國傳統宮殿式建築。
・四周牆壁的白色浮雕,皆仿敦煌佛菩薩的造型、畫像,並參考古代文物的質料,用黃石、糯米、黑糖加上數種特殊石灰混合塑造而成。
・館內有佛像藝術再現區、華藏世界、佛教二千五百多年、佛教徒的流布、亞洲地區佛教遺跡分布圖、中國佛教名剎分布圖、佛陀舍利殿、佛光畫廊及示範佛堂等。
・為了讓寺院建築的硬體設備能配合現代弘法需求,寶藏館於二○一九年重建,已成為現今「雲來集」。命名「雲來集」,即希望全世界有緣人從各方雲集而來,共同聽經、抄經、聞法、會議、活動,成為每個人的「人生加油站」。
- p034 輯一:殿堂朝聖
- p036 大雄寶殿 (上 )
- p040 大雄寶殿 (下)
- p046 成佛大道
- p050 大佛城
- p056 大佛法語
- p060 大悲殿
- p066 寶橋
- p070 地藏殿
- p074 地藏殿幸福鐘
- p078 大智殿
- p082 普賢殿
- p088 佛牙舍利
- p092 佛牙舍利殿
- p096 佛陀紀念館
- p102 輯二:文化藝術
- p104 傳燈樓
- p110 大師館
- p115 宗史館
- p119 佛光大藏經
- p122 佛光緣美術館
- p125 百人碑牆
- p129 寶藏館
- p133 寶藏館華藏世界
- p136 寶藏館舍利殿
- p139 淨土洞窟
- p210 輯六:信徒之家
- p212 覺華園
- p216 朝山會舘
- p220 麻竹園信徒講習會
- p224 麻竹園祇園廳
- p227 檀信樓
- p230 選佛場
- p234 雲居樓
- p238 雲居樓五觀堂
- p242 雲居樓玉屏風的靈山勝會
- p246 滴水坊
- p251 如來殿大會堂
- p254 功德主會
- p259 妙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