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度:
字級大小:
A-
A
A+
p082 普賢殿
南京棲霞山分燈到台灣
我們把中國大陸的四大名山:普陀山、五台山、九華山、峨嵋山,都建在佛光山,分別供奉了觀音、文殊、地藏、普賢四大菩薩,又以觀音菩薩的悲、文殊菩薩的智、地藏菩薩的願、普賢菩薩的行,作為發揚大乘佛教的根據。
其中座落於佛光山最高山嶺的峨嵋金頂,就是供奉普賢菩薩的「普賢殿」。
佛教裡,普賢菩薩以實踐的修行為第一。在《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裡提到普賢菩薩所發的十大願行,一般信徒都仰慕,並且依照他的十大願來修行。這十大願的內容是:
一、禮敬諸佛:這是人格的尊重。「禮」,是用身體禮拜,「敬」,是心意的恭敬,諸佛菩薩盡虛空、遍法界無所不在,因此我們要禮拜、恭敬所有十方三世的諸佛菩薩。一切眾生皆是未來諸佛,我不敢輕視。尤其,禮敬諸佛能對治貢高我慢,生生世世得尊貴之身。
二、稱讚如來:這是言語的讚美。家庭要和諧,就要說好話、多讚美彼此;夫妻相處、眷屬愛敬,都從讚美開始。最重要的是對佛法僧三寶、善知識,甚至一切眾生都要恭敬讚美。
三、廣修供養:這是心意的布施。對三寶、善知識及一切眾生都行布施、廣結善緣。如果沒有飲食、醫藥供養,也可以用一個笑容、一句好話、一點心意,一種歡喜來供養他人。
四、懺悔業障:這是行為的改進。人要自己認錯,世界上沒有比認錯更美的道德,所謂「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過能改,善莫大焉」。現在的人不喜歡別人舉出他的過錯,一旦被人舉過,就像是受到傷害一樣,這太脆弱了。我們應該學習子路「聞過則喜」,大禹「聞善則拜」的精神,要能時時反省過失,努力改進自己的過錯。
五、隨喜功德:這是善事的資助。隨時都將歡喜布施給人,例如,看到別人有成就,不應心生嫉妒,要隨口說讚歎的好話;逢人失意時,不可抱著幸災樂禍的態度,應該隨喜說些鼓勵的言語。
六、請轉法輪:這是真理的傳播。要請法師、大德、善知識常轉法輪,經常來弘法教學,使佛法流通,自度度人。
七、請佛住世:這是聖賢的護持。我們要請有學問的聖賢、善知識、大德及諸佛菩薩久住世間,弘揚佛法。
八、常隨佛學:這是智者的追隨。要常常親近三寶、追隨有智慧的善知識學習佛法。
九、恆順眾生:這是民意的重視。凡事不能有違逆三寶、違逆善知識的心,要隨順眾生的意願,滿足他們的希求。
十、普皆回向:這是功德的圓滿。普皆回向,就是讓大家和自己一樣,都能同得禪悅法喜;和普賢菩薩一樣實踐人我之間和諧的道理、人我之間相處的不二法門。
我到台灣已有六十多年了,仰仗諸佛菩薩、信徒給予很多的幫助,所以我建設佛光山,就是讓信徒有一個朝山禮拜,與佛菩薩接心的地方。信徒上山要到普賢殿,雖然有一段距離,但是他們都不計遠近,以效法普賢菩薩的精神、朝山的心情去參拜。
我出家剃度的祖庭是在江蘇宜興大覺寺,但讀書、求學、受戒,都在南京棲霞山,可以說是我的母院。棲霞山是六朝聖地、千佛名藍的古寺,在太平天國洪楊之亂前,曾有過「七處開梆,八處過堂」的盛況,可見其巍峨雄偉。因此我想把南京棲霞山分燈到台灣,讓棲霞山的香火不斷,為此作了一首偈語:「攝山棲霞寺,分燈到台灣;佛光永普照,法水永流長。」並在普賢殿外題名「棲霞禪苑」,以作為紀念。
佛光山是十方大眾的,由於常常有世界各地的比丘、居士到佛光山,我想在語言、生活上,應該給予他們身心安頓的處所,因此這裡除了供人禮拜,也規劃為國際人士居住的地方,稱「國際寮」。
從普賢殿向外看去,可以遠眺屏東市,遠看大武山,近看接引大佛、大雄寶殿,環山抱路,鳥語花香,小徑幽靜,景色怡人。如果能在這裡住上半日、一日,會感到身心舒泰,體會人生的另一種境界!
・普賢殿於一九八四年興建,一九八五年完工,一九八七年開放,普賢菩薩在因地修行時,發下十大願行,這是大乘佛教行願的象徵,也是實踐菩薩道的行為典範。
・六朝就是東吳、東晉、宋、齊、梁、陳,棲霞山在宋朝之前,屬於三論宗道場,後來隨順眾生根機,從三論宗轉為禪宗道場。尤其,有千佛石刻的佛像,分布全山,就像敦煌、龍門、雲岡石窟一樣的壯觀。
・「七處開梆,八處過堂」,表示棲霞山人多地廣,做早課要分七處殿堂同時進行課誦;要分八個齋堂來過堂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