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度:
字級大小:
A-
A
A+
p277 龍亭
用血汗一滴一滴完成的建築
過去有人說,佛光山這座山的右面是「白虎」,左面是「青龍」,在這條長長的山上建一尊大佛,即所謂「龍抬頭」。
我個人並不講究地理風水,不過既然有此一說,我們在龍頭上也要有所建設,於是在大佛的旁邊立一座亭子,取名為「龍亭」。
過去「龍亭」在這座山上一枝獨秀,因為什麼建設都沒有的時候,就有了它。
其實,佛教講「日日是好時,處處是好地」,哪裡有什麼地理風水呢?我們只是依著山勢建設而已。
近年來龍亭又重新整修,算來也有四十年的歷史了。回想最初建造龍亭時,我們從西山普門中學舊校區的「西來泉」那裡,用人力將水點點滴滴的運上來,作為攪拌水泥之用。這座龍亭的屋頂斜度太大,用水泥澆灌上去,常常會再塌坍下來,但是水泥灌漿工作如果不連接地做完,恐怕以後會出現縫隙而有漏水之虞,因此工程必須一次完成,不能只做一半。由於工程有相當的難度,加上到了天黑,下班時間,沒有工人肯繼續做下去,我們師生只好接手下去,用手將水泥推平,慢慢等它乾了,再倒上一層水泥。很多人不懂水泥對皮膚具有侵蝕性,其銳利無比,不知不覺做到最後,手掌都出血了。為了不讓澆灌的工作停頓,我們披星戴月趕工,因為沒有燈火,就找來幾部摩托車輪流發電照明,有了燈光,才把龍亭屋頂的水泥澆灌工程完成。
過去,我們沒有建築的經驗,也不知道建造亭子填置的基礎夠不夠?屋頂能撐持得住嗎?還好,後來我們把柱子的工程再做補強,到目前為止,龍亭仍然很安全。
此外,龍亭旁邊有一棵綠意盎然的菩提樹,那是幾十年前我救活的。那一年,颱風吹倒了好多棵菩提樹。其中有一棵小菩提樹,它的樹幹就如我手裡的枴棍一樣瘦小,才種下去不久就被吹倒折斷。徒眾說它肯定不能活了,我心生憐惜,又把它種回到泥土裡。知道它稚嫩脆弱、根枝細小,還找來一堆稻草覆蓋起來保護它。之後我經常為它澆水,讓濕潤的稻草可以涵養小樹,大概一、兩個月後,它又開始冒芽,終於又活了起來。經過了三十多年,這一棵菩提樹到現在都還枝繁葉茂。
記得有一次,一位老師帶學生來山上旅行,他讓學生坐在龍亭四周,把龍亭中間的石桌當作舞台,就站在上面跳舞。我那時候年紀還輕,在另一座山頭看到這一幕,心想,這個老師太不懂得倫理了,亭子是供人歇腳休息的地方,桌子是用來擺東西、吃飯用的,怎麼把它當作舞台、地板來跳舞呢?由於我也是從事教育的,心想應該要教育一下這位老師,於是就走過去跟他說:「這是桌子,是吃飯用的,你怎麼可以在上面跳舞呢?」他回答我:「我們只是玩玩而已。」在我的堅持下,他們不得已只好從桌上下來。
事後我想想,雖然在桌子上跳舞,桌子也不會壞掉,何必那麼計較?但是我又想,教育對我們的社會是很重要的。父母與子女有倫理的教育,親戚與朋友有倫理的教育,長官與部屬有倫理的教育,老師與學生也有倫理的教育,整個社會都有倫理教育。甚至,屋子、桌子、凳子、地下、天花板、地板、高低都有倫理次序,整個社會都需要倫理教育來維繫。
建造這一座龍亭,表面上看來雖然不是很寶貴,也沒有富麗堂皇,不過在我們的心中,龍亭是用眾人的血汗,一滴一滴完成的;那是在山上什麼都沒有的情況下,從很遠的山下,一桶水、一桶水的提到山上建起來的。就如無根的菩提樹,在愛心的澆灌下都能生長起來,對於世間的一切人、事、物,我們怎麼能不愛惜、不尊重那點點滴滴得來不易的因緣呢?
・龍亭,是本山附設民眾講習班第一期同學捐資興建,一九七一年四月十一日落成。此亭位於東山通往接引大佛與地藏殿之處,與龍亭同時興建的尚有香光亭、彌勒佛像、觀音放生池、寶橋等。
・一九七一年八月,一天夜裡八點鐘左右,龍亭的左邊東山之上一片光明出現,其光祥和美麗,看到的人認為這是接引大佛所現之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