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度:
字級大小:
A-
A
A+
- 首頁 /
- 第九類【佛光山系列】 /
- 317佛光山開山故事 /
- p294 輯八:自然生態 /
- p340 後花園鹿野苑
p340 後花園鹿野苑
四聖諦是真理之光
佛陀成道後,在鹿野苑初轉法輪,而有了後來佛教的發展。
為了緬懷佛陀慈悲的胸懷,佛光山在後山布置了一處園林景觀,我將它命名為「後花園鹿野苑」。
「鹿野苑」這個名稱的由來,據說過去古印度一位梵摩達王喜歡吃鹿肉,有一次,他帶了很多人到一個產鹿的山林狩獵,想把這裡的鹿群一網打盡。鹿王知道了,便親自去向梵摩達王請命,請求不要消滅鹿群,鹿王提議每天可以貢獻一隻鹿給國王食用,一來國王每天有鹿可以食用,二來也可讓鹿族延續下去,於是梵摩達王答應了鹿王的要求。
有一天,一隻懷有身孕的母鹿來拜見鹿王,請求讓其他的鹿先替代前去貢獻,等牠把小鹿生下之後再去受死。鹿王向大家徵求志願者,卻沒有一隻鹿願意先去受死;鹿王為了履行承諾,更不忍母鹿被殺害,決定犧牲自己。
梵摩達王看到鹿王,很疑惑的問:「為什麼今天獻供的不是其他的鹿,而是鹿王自己來呢?」鹿王向梵摩達王說明緣由,梵摩達王感慨地說:「我是人間的王,竟然只為自己的口腹之慾,卻不替別人設想。我還不如一隻鹿王,時時抱著仁慈的心去愛護牠的族群。」從此,國王下令保護這片森林,任何人都不准捕殺這裡的鹿,這就是印度「鹿野苑」得名的由來。
佛光山後花園鹿野苑,有一尊佛陀立像,以及五比丘的塑像環繞在佛陀身旁。說到佛像的造型,有時是站立像,代表佛陀說法度眾生,忙於教化;有時是禪坐像,代表佛陀修持的樣子;有時是臥像,代表佛入涅槃,他的生命已經達到圓滿解脫。
自從佛陀在金剛座上,菩提樹下成道後,他觀察到先前跟隨他修苦行,後來又捨棄他而去的五比丘善根已成熟,決定前往度化。但是憍陳如、阿說示等五人卻互相約定,只要佛陀一來,大家就躲避起來,不要理睬他,更不要聽佛陀說法。但是當佛陀一出現,五比丘仍被佛陀安詳莊嚴的威儀所攝受,忍不住起身,恭敬迎接佛陀的到來。
佛陀在鹿野苑為五比丘講了苦集滅道四聖諦法門,說明世間若沒有四聖諦,就如日隱月沒,世間將會是一片黑暗;有了四聖諦,世間將是一片光明。四聖諦是真理之光,這是佛陀首次在鹿野苑初轉法輪,也是世間第一次有了「佛法僧」。佛,即佛陀;法,即四聖諦;僧,即五比丘。三寶具足,在佛教史上具有重大的意義。
為了紀念當初佛陀在鹿野苑初轉法輪的殊勝,每年春節,我們會在佛光山的「後花園鹿野苑」布置很多樹木、花朵或平安燈,將這裡裝飾得美輪美奐,讓大家欣賞,並從中體會佛法的微妙。這裡也設有施茶亭,讓來山的信眾、遊客走到這裡,可以坐下來休息、喝一杯茶。這裡的茶水都是免費供應,有時候一天可供應數萬杯。「鹿野苑」,不僅擁有佛陀說法,靈山勝會的盛況,更是佛光山後花園難得的一景。
・後花園鹿野苑,置於二○○五年佛光山新春平安燈會。當時以「靈花淨土 '共生吉祥」為主題,在佛光山如來殿的後面通往佛陀紀念館的路上,規劃了一系列的庭園景觀,提供社會大眾一處集休閒、文化、教育意涵的旅遊區。
- p034 輯一:殿堂朝聖
- p036 大雄寶殿 (上 )
- p040 大雄寶殿 (下)
- p046 成佛大道
- p050 大佛城
- p056 大佛法語
- p060 大悲殿
- p066 寶橋
- p070 地藏殿
- p074 地藏殿幸福鐘
- p078 大智殿
- p082 普賢殿
- p088 佛牙舍利
- p092 佛牙舍利殿
- p096 佛陀紀念館
- p102 輯二:文化藝術
- p104 傳燈樓
- p110 大師館
- p115 宗史館
- p119 佛光大藏經
- p122 佛光緣美術館
- p125 百人碑牆
- p129 寶藏館
- p133 寶藏館華藏世界
- p136 寶藏館舍利殿
- p139 淨土洞窟
- p210 輯六:信徒之家
- p212 覺華園
- p216 朝山會舘
- p220 麻竹園信徒講習會
- p224 麻竹園祇園廳
- p227 檀信樓
- p230 選佛場
- p234 雲居樓
- p238 雲居樓五觀堂
- p242 雲居樓玉屏風的靈山勝會
- p246 滴水坊
- p251 如來殿大會堂
- p254 功德主會
- p259 妙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