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度:
字級大小:
A-
A
A+
- 首頁 /
- 第九類【佛光山系列】 /
- 317佛光山開山故事 /
- p294 輯八:自然生態 /
- p327 五戒樹
p327 五戒樹
持戒才能自由
佛光山如來殿兩側的建築,分別是玉佛樓及金佛樓。
在玉佛樓與如來殿中間,種有五棵小葉欖仁樹,樹形優美如傘,它是由佛光山第二任住持心平和尚所栽植,我非常喜歡。
因為有五棵,我就將它命名為「五戒樹」。
五戒,是做人的根本,在家佛教徒都應該皈依三寶、受持五戒。
有人怕受戒而不敢受戒,以為受了戒以後,會感到處處都不自由,其實,如果到監獄裡去調查,會發現這些受刑人失去自由,是因為他們犯了「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毒品)」這五條戒律;如果他能夠守法、持戒,就不會觸犯法律而能享有自由了。
戒的主要精神是「不侵犯」,受持五戒才能自由。比方說,佛教的五戒分別是:一、不殺生,是指不侵犯對方的生命;二、不偷盜,是指不侵犯他人的財產;三、不邪淫,是指不侵犯別人的身體;不是正當的夫妻不能亂來;四、不妄語,是指不侵犯他人的名譽、信用,不隨便妄語、不任意毀謗他人;五、不飲酒,是指不喝酒、不吸毒,用意是不侵犯別人和自己的智慧,不酒後誤事,不酒後駕駛,乃至在職場上遇到應酬,也要能做到不酗酒、不醉酒、不勸酒。
不殺生,是尊重他人生命的自由;不偷盜,是尊重對方的財產自由;不邪淫,是尊重他人的身體自由;不妄語、不毀謗他人,是尊重他人的信譽自由;不飲酒亂事、不吸毒,是讓自己和他人活得放心、自由。如果整個社會,人人都能受持佛教的五戒,那麼整個社會就人人健全了;這比社會上有多少大學生,多少高考及格的人,都還要了不起。
現在台灣的社會,受持佛教五戒的風氣很興盛。佛光山一年都舉辦好幾次的短期出家,每年都有數千、數萬人發心受持五戒。所以台灣社會是有救的,台灣社會是很可愛的。為什麼呢?我看到大家都很認真向上、向善,大家都有法治、守法的觀念。
佛陀告訴我們,佛法要久住在世間,必須「以戒為師」,必須要有人守戒。因此,出家人要受出家的戒;在家的信徒要把人做好,也要持守人的倫理道德。儒家講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的五種倫理關係,以及仁、義、禮、智、信等五種道德,即五常。
佛教的五戒與儒家的五常也有相通之處。不殺生就是仁,不偷盜就是義,不邪淫就是禮,不妄語就是信,不飲酒(不吸毒)就是智。所以,儒家與佛家的道德人生,基本上是相同的。
在這個世間上,我們希望身為一個學者、儒家,就要有五常觀念;一個正信的佛教徒,就必須持守五戒。人人持守五戒,就能安定社會,人人持守五戒,也可以讓我們的人生平安、自由。
・心平和尚,台灣宜蘭人。一九六三年於宜蘭雷音寺依止星雲大師出家,隔年(一九六四)於基隆大覺寺受具足戒。出家以來跟隨大師開創佛光山,多次代表中國佛教會訪問韓國、日本、美國、英國、義大利、法國等。曾任佛光山監院、彰化福山寺住持、宜蘭雷音寺住持、宜蘭佛教會理事長、普門中學董事、佛光山沙彌學園園長等,後擔任佛光山第四、第五任住持。一九九五年四月七日圓寂,世壽五十八,僧臘三十三。
- p034 輯一:殿堂朝聖
- p036 大雄寶殿 (上 )
- p040 大雄寶殿 (下)
- p046 成佛大道
- p050 大佛城
- p056 大佛法語
- p060 大悲殿
- p066 寶橋
- p070 地藏殿
- p074 地藏殿幸福鐘
- p078 大智殿
- p082 普賢殿
- p088 佛牙舍利
- p092 佛牙舍利殿
- p096 佛陀紀念館
- p102 輯二:文化藝術
- p104 傳燈樓
- p110 大師館
- p115 宗史館
- p119 佛光大藏經
- p122 佛光緣美術館
- p125 百人碑牆
- p129 寶藏館
- p133 寶藏館華藏世界
- p136 寶藏館舍利殿
- p139 淨土洞窟
- p210 輯六:信徒之家
- p212 覺華園
- p216 朝山會舘
- p220 麻竹園信徒講習會
- p224 麻竹園祇園廳
- p227 檀信樓
- p230 選佛場
- p234 雲居樓
- p238 雲居樓五觀堂
- p242 雲居樓玉屏風的靈山勝會
- p246 滴水坊
- p251 如來殿大會堂
- p254 功德主會
- p259 妙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