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11 清貧思想

佛教對出家的子弟,一向提倡「安貧樂道」、「少欲知足」;然而過去因為過分強調「清貧思想」,所以造成佛教徒對苦行的執著。其實,人生如果過分崇尚享樂主義,過分熱烘烘的,固然會迷失自己;如果過分執著苦行,顯得冷冰冰的,也會麻木自己。

所以,「清貧思想」的真義,應該是要吾人過一種中道的生活。也就是在欲樂的前面,要有簡單樸實的觀念;在苦行的時候,要有人間法喜的性格。

現在台灣的社會,可以說已到了物欲橫流的地步,大家紛紛向「錢」看齊,生活裡奢靡浪費、紙醉金迷,不知自己已做了物質的奴隸。所謂「清貧思想」,就是要我們找回自己心靈的富有,讓心靈與大自然契合;讓我們認識到:人生在世,需要什麼,也不需要什麼!因為三千大千世界都在我的心中,我擁有世界,夫復何求!所以,「清貧思想」是一種觀念的播種,是喚起全人類的覺醒,也可以說是扭轉社會亂源的一帖良藥。

說到「清貧思想」,釋迦牟尼佛可以說是「清貧思想」的實踐者。他放棄王宮榮華富貴的享受,過著出家三衣一缽、雲水行腳的生活,看起來他好像什麼也沒有,實際上他擁有了宇宙萬有。

德蕾莎修女說:「擁有貧窮是我最大的驕傲。」「清貧思想」也不一定是「一無所有」;真正的「無」,「無」中才能生「有」,「無」才能無量、無盡。

經典云:「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為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清貧思想」就是知足的生活;「清貧思想」是積極的觀念,是自我主宰的生活,是清心寡欲、安然自在的人生。

一個人在物質生活上如果能淡泊知足,才能不為形役;在心性上對於功名、富貴、人情不要太熱中,把身心安住在淡泊中,精神才會更昇華。現在世間上到處充滿了貧窮的富人;雖然金錢富有,因為不能滿足,因此精神上是貧窮的。能夠通達「清貧思想」的人,雖是貧窮,他也能享受滿足的人生,所以「清貧思想」是簡單樸實的生活型態,而不是貧窮;「清貧思想」才是真正富有的享受。

二○○一年三月十五日刊於《人間福報》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