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40 旁觀者

台灣二千三百萬人,大陸十三億同胞,仔細想來,大多數人都是「旁觀者」。

街頭上偶有事故,吵架、相罵、械鬥,四周馬上圍滿旁觀者;打牌、下棋,旁邊也聚集許多的旁觀者;失火、溺水,一樣隨即引來無數的旁觀者。

中國人的民族性,喜歡做旁觀者。遇有事情,不了解事實真相,批評、閒話的旁觀者很多;發生災難危困之際,躲在遠遠的地方當旁觀者,也大有人在。尤其中國人移民到海外,不樂於與社區的民眾往來,連外籍人士都知道,中國人性喜旁觀而不喜於參與。

反觀歐美人士,一場球賽,多則數萬人觀賞;教堂的集會,動輒數百人參加;一個兒童走失了,多少村莊、縣市,共同動員協尋。尤其不久前,一隻飛鳥被一名小孩用箭射中了,但仍然飛行逃生,全美的報紙、電台,一致加入報導、呼籲,發動全國人民要保護這隻小鳥;曾經在電影《威鯨闖天關》中演出的殺人鯨威利,一度感染肺炎,美國千萬人發心捐款,合力拯救,復原後,又以專機把牠從奧勒岡州送回故鄉冰島。歐美人士對於社會公益,都是爭相參與,都要表現出急公好義的精神,他們不願做旁觀者。

四、五十年前的台灣民眾,尤其是山地原住民同胞接受美國人的衣服、食物救助,不就表現出美國人是參與者,不是旁觀者嗎?台灣的社會,現在也日有進步,大家喜歡做義工,表示大家還是希望把自己融入社會中,與別人建立共同的關係。但是現在的義工,還是各有自己的立場,各有自己的所愛,不能普遍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現在台灣也有同一訴求,同一利害的人相結合,如遊行示威,為了私利,各種共同的抗爭,甚為流行。我們希望,與我無關、無緣者,只要是情義所在,我就應該挺身而出。古代的俠義之人,一直為我們所景仰崇拜,不就是因為他們急公好義嗎?

中國有一句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也不是必然的定論,社會上出現一些狀況時,「當局者清,旁觀者迷」不也是常有的事嗎?因此希望我們的社會人士,大家不要逃避責任,不要袖手旁觀,不要隔山觀虎鬥,「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事畢竟不多了,大家要勇敢的站出來,「人之所好而好之,人之所急而急之」,這是一個民族性改革的時候了,希望旁觀者要能覺醒。

二○○二年四月十五日刊於《人間福報》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