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45 大師是宗教家、教育家 將佛法生活化/方慶雲

方慶雲/佛光會督導、佛教文物流通處負責人

我與佛教、佛光山的因緣,都是源自我的爸爸方進步。小時候我就跟著爸爸在福國寺出入,由此開始接觸佛教;後來福國寺託付佛光山管理,我也成為佛光山的信徒;退伍後還到佛光山短期出家;二十幾年前佛光會成立,我就已經是創會的幹部。可以說是從小打下與佛親近的根底,是自然而然成就的因緣。

福國因緣 大師念舊惜情

福國寺是由和妙老和尚於民國五十六年(一九六七)創建,後來老和尚年紀也大了,擔心百年後後繼無人,那時我爸爸擔任青年會的會長,因緣聽過大師幾次演講,感覺大師人間佛教的理念和弘法的方式非常好,所以就在信徒大會上提議將福國寺託付佛光山管理。其後老和尚即數度率領信徒代表上山,禮請大師擔任福國寺永久住持、導師,誠意終獲大師首肯。老和尚遂於民國六十九年(一九八○)元月正式宣布退居,將寺院託付佛光山。

昔時佛教在台灣的發展不是很興盛,而福國寺在行政管理不盡完善的情況下,還背負了幾百萬元的借貸債務,這在受託接管之前,大師並不知情,但是為了地方信眾能夠有一方持續親近佛法、安住心靈之地,大師仍然勉為其難,由佛光山概括承受了所有的債務。這在大師的《往事百語‧永不退票》當中亦有提及,由此可見大師誠信重諾的性格,以及處處都以信徒需要和弘揚佛教為念的心懷。

同時,大師也是非常地念舊惜情,屢次到福國寺或者談到佛光山與福國寺的因緣,都會提到我的爸爸。有次住持法師告訴大師說:「方慶雲也是佛光人。」大師還特別交代要我到山上時有機會就去看看他,這令我相當感動。只是我覺得在佛門講的是發心,不是論關係和地位,能以大師為尊,學習親近佛法,已然是極大的福報,不需要刻意去彰顯特別的因緣,尤其大師為了佛教常常四處奔波,勞心勞力,如何還能無端再多加叨擾,所以我也就從沒有私下求見探訪過大師。

義工修福 志業事業兼顧

早年我的爸爸在福國寺也協助幼稚園的事務,對幼稚園的經營運作有所了解,後來寺院交給佛光山,他就回到故鄉海寮開了一家普門幼稚園,及後交由我與弟弟接手。而隨著幼兒的減少,幼稚園經營愈發不易,在爸爸過世之後,就決定把幼稚園收起來,弟弟自行創業,我也開了一間佛教文化流通社,這一方面是我對宗教文物早有興趣,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自己開店時間上比較彈性,可以兼顧佛光山的義工工作。對我而言,開店要賺錢必須要有福報,福報是修來的,而我當義工也是在修福報,所以當義工與開店其實並不衝突。

也因此我常有機會到佛光山,不管是雲居樓、行堂洗碗,或者法會、贊普、大師華誕、過年園遊會擺設攤位,如果佛光山有活動或需要,我幾乎都會去當義工。上次福國寺承接了《喬達摩》一年義工工作,也是我帶的,還有大陸素博、新馬的水陸法會,我也跟著福國寺住持妙詠法師帶領信眾過去當義工。能夠有機會透過義工工作來體現人間佛教,感覺相當殊勝與歡喜,而這也是拜我的職業自由所賜,讓興趣、志業與職業得以兼顧,內心著實相當滿足。

大師風範 對人平等尊重

同時,也因為時常能夠參與佛光山的活動,得以多次親炙大師的開示,對於大師的風範與氣度,感受更深。記得是兩年前大師在福慧家園的演講,侍者推著大師的輪椅近到台前,大師忽然站起來,要親自走上講台,信徒們看到了都很高興,大聲鼓掌歡呼,大師說:「你們看到我身體健康都很高興哦!但是有些人就是喜歡看到我坐輪椅,那我也要讓他們高興一下,不能只讓喜歡我的人高興,也要讓討厭我的人高興才行。」能夠當著那麼多信眾面前開這種自嘲玩笑,可見得大師的包容與心量,確實充滿了智慧。

還有一次是在大陸宜興的素博會,大師特別接見從福國寺遠去協助的義工,之後要和大家合照,大師也堅持要從輪椅站起,這讓在場信眾是相當地感動,清楚感受到大師的平等心,並不因對象是達官顯要或者一般信眾而有所不同。這又讓我想起幾年前在一個演講場合,忘了那天是哪位法師隨侍,大師突然有事找他,找不到,原來剛好有信徒撥電話和法師談事情。隨後法師回位,大師問他去哪裡,法師回答有信徒找,大師即正色說道:「是這邊這麼多信徒重要?還是單一個人重要?」如此不假辭色,亦不因是弟子而有所寬容。由這些微小的事情上,也就可以覺察到大師對人的平等與尊重。

多元弘法 佛法落實生活

多年來參與佛光山,我深刻感覺佛光山的特色就是多元,不管舉辦的活動、參與的社會慈善事務,或者為弘法利生所行之事,就是把佛法應用落實在生活上,透過這些各種不同的活動來接引各種層次的人。這又不禁要讓人讚歎,大師的點子有時還真令人難以想像,怎麼會那麼厲害。尤其一般人對出家人的印象多是不解世事,但大師卻是完全理解世人的需要,包括辦大學、電視台、報紙,甚至一般寺廟的誦經拜懺,是沒有一處能像佛光山這麼地人性化,而這才是接引眾生。

總的來說,我認為大師不只是位宗教家,更是位教育家,透過教育與文化為根,扎實了佛教的發展,把佛法簡易化、生活化,不會講得很玄、很妙,而是讓佛法可以落實在家庭、生活、朋友和工作當中。比方「三好」、「四給」,就是很清楚可以了解,而非深得讓人摸不著。所以我就很喜歡用大師的書來和大家結緣,像以前開幼稚園,在年度評鑑的時候,都是拿大師的書送給那些評鑑委員,不只是結緣,也是送智慧,更是給他們有因緣可以來認識了解佛光山和大師,或許無形中就散布了人間佛教的種子,何樂而不為。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