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224 大師溫暖如春風 弘法無我不疲倦/趙大深、戴玉琴

趙大深、戴玉琴/電視節目製作人

二十五年前的一個下午,在電視台裡,遠遠的就看到幾位身著黃衫的出家人,朝著我們的這個方向走過來。其中,走在正中的那位法師,身形高大,甚是顯眼,雖然那時候我還沒有學佛,但是就覺得這個出家人的儀態真好,當他從我們旁邊走過時,就如一陣春風吹拂過,那麼的溫暖,當下心裡不禁起了恭敬心。爾後,我有緣皈依大師座下,二十幾年過去了,我依然覺得大師還是像那陣春風,還是那麼的溫暖。

結緣

一九九三年,《大陸尋奇》製作人周志敏阿姨跟我們聯絡,當時我們正在華視製作八點檔節目《包青天》,星雲大師認為《包青天》裡面有講述因果報應,對社會教化很好,是一齣好戲,因此透過周阿姨約我們見面,我們何其有幸能去見大師!也因此開啟了我們與大師的因緣。

大師想成立「佛光衛視」(後更名為「人間衛視」),問我們意見。我們在電視圈很久,習慣用商業的角度計算「效益」,我們知道做電視很燒錢,而且那時已有一、二百台電視頻道,再投入做佛光衛視,經濟效益真的不高,我相信不是只有我們建議大師不要做,但大師很耐心的向我們解釋他的初心,當時社會人心動盪不安,大師希望能藉此傳播真善美的理念,期望更能落實人間佛教的精神,為社會及世界帶來祥和與歡喜。

一九九八年,在近兩百家的商業頻道裡,以傳播真善美理念的非商業電視台──佛光衛視成立了,當時負責佛衛的永文法師找我們製作節目,我們明白師父利益眾生的想法,更清楚資金來源為十方信眾的捐款,所以我們不只要做好的節目,還要想方設法的替衛視省錢。

退而不休

約莫十年前,我們計劃要退休了,推掉了所有節目,心想「終於可以遊山玩水、輕鬆的過日子」,沒想到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長如常法師打電話約我們見面,那時候我們不認識如常法師,美術相關事項更不是我們的專長,何事要見?原來是大師請他跟我們聯絡,找我們一起參與佛陀紀念館內裝工程,這……這……我們哪做過工程啊,更何況是這麼大的工程案,一旦答應了,又怎麼可能遊山玩水?於是我們婉拒了。

後來法師又打電話給我們,說大師邀我們到佛光山吃飯,但卻不說為了什麼事,沒想到大師親自當說客,當大師開口說:「你來幫忙吧」,我們看著高齡八十的大師,突然好生慚愧,眼前的老人家都這等歲數了,為了弘法度眾,還在不畏艱辛的勞心勞力,而我們呢?想到這裡就毫不猶豫的答應了,只是離開佛光山之後,我們都知道,期待已久的退休生活,這下得延期了。

大師把佛館的內裝設計工作交付給如常法師,但要如何能做到他老人家的期待與願景,卻是一大考驗。大師強調,佛館的整體設計,不僅要有宗教意涵,也要適合非佛教徒參觀,不僅要讓幼稚園的小朋友看得懂,也要讓九十九歲的老人家喜歡,最重要的是──絕對不收門票,讓所有人都可以進來參觀。於是如何拿捏宗教意涵的深淺、多寡,如何讓人期待的來,歡喜的離去,就成了我們最大的挑戰。

當一幢幢的建築物逐漸矗立,我們也開始了在佛館這個大工地上工作的日子,看不完的工程圖,開不完的會,還有來自四面八方、無遮無止的灰塵,但無論是烈日寒風、大雨小雨,每天都可以看到大師坐在輪椅上,穿梭在鋼筋水泥的身影。

生於憂患 長於困難 喜悅一生

雖然大師的眼睛已經看不見了,但是他的空間感非常好,只要向他大概描述一下四周,並推著輪椅繞一圈,他總能精準地提出最佳動線,「訪客走到這裡累了,要有椅子,走到這裡渴了,要有飲水機,走到這裡需要方便,要有淨房……」,大師心心念念不忘的,都是來訪者的便利及舒適。

有一天,那每日必看到幾回的大師身影,罕見的不見了,我們私下猜測、擔憂,果然大師住院了……幾日後,我們又見到了大師的身影,只是坐在輪椅上的他,竟有幾分不似往常的精神,原來大師小中風了,但是放心不下佛館工程進度,更不希望讓我們擔心,於是跟醫院告假幾小時,回到佛館。

再次看到大師的身影,穿梭在裸露的鋼筋水泥柱裡,用著喑啞的聲音,關心所有在工地忙碌的人員,那一天,很多人悄悄的落下淚來,直到今天,我每回看到佛館,腦海裡總浮現那天,大師坐在輪椅上,右手無力垂在椅側,卻那麼溫和的關心著我們的畫面。

學習與成長

記得師父說過,他希望在佛陀紀念館裡面,大家可以看得到佛陀,在大覺堂裡,希望佛陀從天而降,飛天也要在天空飛,還要有香味在空中飄,老實說,當他說這些想法時,我們都覺得怎麼可能呢?當然以現在的進步,VR(虛擬實境)可以做到大師的要求,但在那個時候,台灣連‭ ‬3D‭ ‬電影的技術都還在摸索呢!

當時國內‭ ‬3D‭ ‬拍攝技術最成熟的是曲全立導演率領的團隊,經過多次的拜訪、開會、製作、修訂,全台首創的‭ ‬4D‭ ‬電影──《佛陀的一生》就此產生。

現在回頭看看,大師在五十年前弘法就創新的使用了幻燈機、創立歌詠隊、舉辦佛誕節遊行,甚至突破當時重重困難,首開電視佛教弘法之例,如此走在時代之先,原來都只是為了弘揚佛法。

有些相識很多年的朋友,這幾年見到我們時,總會打趣的問:「怎麼現在面相都變了?這麼慈眉善目啊!」雖是戲言,但是我們的生活也確實改變了。在佛館工作的那些年,每天真的很忙,忙得連好好睡一覺都很難,更何況是睡「飽」,加上籌建過程,總有諸多的艱難、不順,情緒難免有波動起伏。

我們近身觀察大師,大師比我們忙多了,接見海內外各界人士的拜訪、處理佛光山全球二百多所道場的事宜、關心上千位弟子與百萬信徒,尤其還要每日巡看幾次佛館工程進度,他的笑容還是一樣的溫暖真誠,思慮還是一樣的智慧清明,生活還是一樣的平淡自在。

慢慢的我們才發現,原來大師是「無我」的,因為「無我」,所以他可以為了弘法利生而不疲倦;因為「無我」,所以他只說真話,縱使真話會被有心人士扭曲,他也無懼;因為「無我」,所以他心心念念關心佛館,因為那是許多信眾出錢出力的期盼!太多太多的眼見實例,真的無法一一敘述,些許是耳濡目染,又或許是稍有領悟,於是我們的心似乎也愈來愈自在,愈來愈平靜。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