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93 大師與病為友 置生死於度外/陳肇隆

陳肇隆/高雄長庚醫院榮譽院長

第一次和星雲大師及佛光山眾法師結緣在一九七一年,我還在念高雄醫學院,大學二年級暑假,我參加了「佛光山大專佛學夏令營」,那是佛光山開山第四年,大師四十五歲,正值壯年、英挺俊拔,是許多男女同學心目中的偶像。

三年前,有一次跟信眾聚會,大師突然把麥克風遞給我,要我講幾句話,我不假思索提到四十年前這個緣分,大師馬上糾正是四十二年前,不是四十年前,隨後我仔細盤算,果然是四十二年前。我心想一個可能是大師天賦異稟、記憶力超強;另一個可能是大師凡事認真、用心,特地查過。

慈祥長者 病中仍弘法

第一次和大師在醫療結緣是在十年前,二○○六年四月,大師不小心滑倒,肋骨斷了三根,住進高雄長庚醫院,肋骨骨折是難以忍受的痛,但大師才住不到兩天,就要求出院,因為「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全球五大洲都有佛光山的道場、寺廟、大學、美術館、育幼院等,是日不落的機構,隨時都有傳真、e-mail 要請示大師。

可是創辦長庚醫院的王永慶董事長,以照顧普羅大眾為目的,沒有特別病房,全院病房都沒有傳真機,也沒有電腦設備可以上「佛光山全球資訊網」,大師只好忍痛出院,回到山上繼續工作。

這些年,我從大師身上,看到了跟王永慶董事長共同的特質:「他們每天都在跟時間賽跑、每天都在思考,還能為這個社會多做些什麼?」

星雲大師不只是佛光山的、不只是台灣的,而是全世界、全人類的瑰寶,他的健康是社會國家之福,擔任星雲大師的醫療團隊召集人是我這輩子最大的榮幸。

我最佩服大師「與病為友、置生死於度外」的豁達,他說「修道人要帶三分病痛,才知道發心,所以疾病也是我們修道的增上緣,不要排除它,要與病為友」。

二○一一年佛陀紀念館即將開幕,日夜趕工的十月底一個週末清晨,突然接到電話說大師可能中風,我立刻在第一時間整合醫療團隊,包括神經內外科、心臟內科、新陳代謝科、放射診斷科、復健科、營養師及護理部的醫療團隊。

我們在醫學大樓地下室停車場等候大師,下車的瞬間,大家都看到他穿的是袖口都磨破的老舊袍子,印象中凜然而立的大師,眼前是一位簡樸慈祥的長者。

追隨照護 醫護都歡喜

大師的醫療團隊成員都是高雄長庚的菁英,五年來都沒有改變。大師博學多聞、勤勞樸實、律己甚嚴的風範,團隊成員和大師近距離接觸,大家都成為仰慕者,由衷關心大師的健康,大師該住院卻因為忙碌而不能住院,都會發心主動上山照顧。就因為大師不是完全配合的病人,我只好定出儀器、設備,人員都可以上山支援的診療模式。

腦中風是重大傷病,一般病人都很懼怕,師父住院後卻非常淡定,像是個導師,每次查房都要對我們醫護人員開示,講述人間的道理。跟一般病患不一樣的是,醫師解釋他並不怎麼關心,倒是一天到晚要請假、要出院。一直到佛陀館開幕我們才豁然了解,師父根本不在乎自己接近九十的身軀,全部心思都放在佛陀館的工程與開幕典禮,當我們還想著怎麼樣協助他照顧自己時,他已經忙著弘法的志業了。

追隨大師海外弘法,每次行程非常緊湊忙碌,師父從來不會在百忙中忽略醫療小組成員,在各種場合一再介紹,非常禮遇。佛陀館開幕後,二○一二年春天又要趕宜興大覺寺的工程進度,當時大師身體明顯不適,卻堅持親自前往監工。

我安排了林祖功、李志雄、洪志凌三位主任隨同照顧,大師心思如細髮,總是惦記著怕我們不習慣久吃素食,到第五天就安排到杭州走走,主要是讓大家打打牙祭。

儘管背負著身上的病痛,大師忍耐著不去麻煩弟子與醫護人員,對醫師的尊重與禮遇,更是讓我們受之有愧。大師也看出醫療團隊承受了一定壓力,經常安慰我們說他年事已高,要我們寬心,並表達他對醫療團隊的信任。

參與的醫護人員都滿心歡喜,也是莫大殊榮,我們團隊會竭盡所能提供最好的醫療服務。

(本文整理自二○一六年五月十四日之「話說佛光山」)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