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52 願追隨大師腳步推動人間佛教/宋永金

宋永金/菲立(FL)公司負責人、巴拉圭華人慈善基金會董事長

星雲大師在年輕弘法之時,就意識到明清以來,弘法工作囿於寺院山門裡,都以出家僧侶為主,導致佛教逐漸與社會脫節,深感成立教團組織之重要,於是心生結合在家信眾與出家僧眾,相輔相成,共同肩負弘法大任之構想。為期將佛教帶往現代化的新里程碑,大師秉持「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宗旨,致力推動佛教文化、教育、慈善及弘法事業,並融古匯今,手擬規章制度,先後在世界各地創建二百餘所道場,而後全球的佛教界也因為大師所提倡的「人間佛教」,更為注重入世而非出世,重視利他而非自利,更走入在家眾,也更貼近人們的需求。大師為法忘軀,為教犧牲的精神,不禁讓我對大師的慈悲與大願心,肅然起敬,更願追隨大師腳步,一起推動人間佛教。

佛法無國界 巴拉圭度眾

佛法本無國界之分,為使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一九九二年四月廿七日星雲大師應邀法駕巴拉圭弘法,巴拉圭位處南美內陸,四周為巴西、阿根廷、玻利維亞所圍,形成一重要的轉運中心,唯貧富差距懸殊,生活條件與環境明顯落後其他國家。鑒於佛教思想係以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為願,希望所有眾生都能得到永恆的快樂,遠離痛苦。一九九二年九月二十日國際佛光會在巴拉圭上巴拉那省首府東方市成立巴拉圭協會,翌年續於市中心的國際大樓五樓設立巴拉圭禪淨中心,一九九六年則在巴京亞松森成立佛光分會,並由現任洪督導與僑界共同發心捐贈六百坪房舍,興設亞松森禪淨中心,二○○○年正式落成啟用。期能藉以正確而清楚的佛法指引當地人,以不同的方式度化當地人,隨著時間的推移與當地人相對應。

願追隨大師腳步 推動人間佛教

佛光人及僑界本著慈悲與回饋的心,並秉持佛光會四大宗旨:

1.秉承佛陀教法,虔誠恭敬三寶;弘法利生,覺世牖民。

2.倡導生活佛教,建設佛光淨土;落實人間,慈悲濟世。

3.恪遵佛法儀制,融和五乘佛法;修持三學,圓滿人格。

4.發揮國際性格,從事文化教育;擴大心胸,重視群我。

共同勠力慈善工作,如建陸橋、義診、捐贈物資及輪椅捐贈等,皆深獲國際間的肯定與認同。

慈善基金會 慈悲結善緣

巴拉圭佛光人為廣邀巴國慈善義工參與並鼓勵僑界善心人士加入,共同盡一分心力,凝聚善法的「共願」,適時伸援當地貧困百姓,造福人群,俾使社會安和樂利。一九九九年時任巴拉圭佛光協會督導李雲中及會長的我,結合佛光人、熱心僑胞、天主教社服義工、醫護人員,成立巴拉圭華人慈善基金會,發揮「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精神,致力協助貧窮弱勢族群,推動各項慈善活動,如冬令救濟、輪椅發放、賑災往生屋、孤兒院及老人院探訪接濟、嬰兒保溫箱的捐贈、零飢餓愛心豆漿機合作計劃、佛光康寧醫院的設立等。

星雲大師曾經說過「生於憂患、長於困難、喜悅人生」十二字,在《郁迦羅問菩薩行經》中亦有記載:「貧窮者教以大施」、「病瘦者給予醫藥」、「無護者為作護者」,「無所歸者為受其歸」、「無救者為作救者」等銘言;而佛陀本身除了親自為病比丘看護、餵藥、洗浴之外,也慈悲助人,護生救苦。

基金會實踐星雲大師「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理念,為社會責任盡分心力,用回饋關懷之心,幫助當地弱勢族群。從早期冬令救濟、義診、輪椅捐贈到早產兒保溫箱、愛心豆漿零飢餓計劃、到現在的佛光康寧醫院等,全部都出自於佛光人的愛心與無私奉獻,著實提升佛光人在巴國形象,更獲得巴國政府及人民高度的肯定與重視。我從身為佛光人、佛光家庭到佛光事業的經驗領會到投入佛光會能產生正向力量,看似簡單的奉獻,只要願意付出,終將開花結果,累積成一股善美的力量。社會生存是無法離群索居,因為一切都要以「人」為本,重視他人的存在、需要、苦樂、安危等,佛光會是一個慈悲與智慧的現代化團體,能讓大眾普受法益,自從加入佛光會後倍感自在舒服,從急性子轉變成柔軟。如同星雲大師所說的「光榮歸於佛陀,成就歸於大眾」待人處事,遵守佛光人的信條,以身口意行「三好四給」,用慈悲喜捨心,歡喜與每一個人結善緣。

大師亦曾提出,佛教講究智慧,但尤重慈悲;重視慈悲,更重行願。佛教的諸佛菩薩,都是依靠悲智願行而成就道業。受大師影響,學佛首重發心立願,入道之由莫不行願,因為「果」雖然是由「行」所招感,但是如果沒有「願」力,即使是行,也無法到達所期望的目的,所以學佛要發菩提心,立菩提願。發心立願並不是佛教徒的專利,社會上任何一個人都應該發心立願,發心,才能把事情做好,立願,做事才有目標。尤其今日社會亂象紛陳,很多人在為世風日下、道德淪喪而感到憂心不安之際,如果人人都能發心立願,例如:身為員警的,發願克盡職守,除暴安良,打擊犯罪,消除社會的歪風邪道;身為家庭主婦的,發願孝順公婆,教育兒女,體貼丈夫,確保家庭的倫理道德、和諧美滿;身為學生的,發願用功讀書,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和睦朋友,做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甚至舉國上下,如果人人都能發願,願於每日把歡喜布施給別人,把快樂分享給大眾,相信必能使社會充滿祥和之氣。令人鼓舞的是,今天佛光會員四句偈:「慈悲喜捨遍法界,惜福結緣利人天,禪淨戒行平等忍,慚愧感恩大願心。」已成為大眾日常生活中的普遍修行。統籌一切功德,回向法界有情,成就無上佛道,效法四大菩薩,發揚悲智願行的利他善舉,讓自己化為人間的一股暖流,為人們帶來溫馨和樂,為國家帶來光明安泰。

星雲大師說:「擁有因緣,就是擁有真理;擁有真理,就擁有世界的一切。」「因緣」不是單一直線的發展,而是互有影響,左右關聯,彼此呼應,重重無盡的關聯,才有重重無盡的因緣果報,慈善基金會在因緣具足下,於二○一四年十月四日,渥蒙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總會長星雲大師授證爲「國際佛光會巴拉圭華人慈善基金會」。

想起林清玄的描繪:

星雲大師,不是在熱鬧輝煌之處,而是在細膩幽微之處。

星雲大師,不是在五光十風之地,而是在繁華落盡之地。

星雲大師,不是在政商雲集之所,而是在平淡天真之所。

「是觀世音菩薩,成就如是功德,以種種形,遊諸國土,度脫眾生。」

「真觀清淨觀,廣大智慧觀;悲觀及慈觀,常願常瞻仰。」

如果不能剝除外在堆積的形貌,去觸及真實、清淨、智慧、廣大、慈悲的本質,那也就在紅塵滾滾中看不到星雲大師了。星雲大師的那些優美、清淨、人文、人本的本質知道的人又有多少呢?

今世有緣成為佛光人,雖無法做出偉大的事,願追隨著星雲大師的腳步,參與佛光會各項活動,提升自我,讓生活充滿歡喜、希望,在人生追求佛道的路上,更為精進扎實。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