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08 薪火相傳/劉招明

劉招明/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理事

五十年前,我與同修陳秋琴,沒有福報跟隨大師的腳步,參與總本山開山;二十七年前,全家移民澳洲,因為大師「法水長流五大洲」的弘法悲願,在澳洲啟建中天寺,我們總算把握因緣,沒有再錯過,而且全家出了國門,進了佛門,衷心感恩大師!

回想中天寺開山之初,人力、物力等資源都很有限,包括工程款也很拮据,尤其傳統的中國式建築,澳洲無論在技術或建材方面都有很多問題要克服。但是大師教導我們難行能行,難忍能忍。雖然創業維艱,為達成創寺目標,大家都用歡喜心集體創作,一起解決問題。

印象最深刻的是為了節省經費,工地沒請保全人員,由昆士蘭的十幾位金剛承擔,白天協助監工,晚上工人下班後,工地的安全、建材的看管,就交由兩位金剛輪流值夜,晚上沒有電,就用手電筒,沒有床鋪,就鋪草蓆睡地上。中天寺座落在幾萬公頃的國家公園內,四周一片森林,因此有很多的無尾熊和袋鼠,因為無尾熊的叫聲真的不好聽,又有點恐怖,但是有信仰心便不掛礙,就這樣輪值一年多才完成使命。

中天寺之前還有一座中天精舍,並且成立中天學校,我的同修秋琴就是在中天學校教書,三個小孩也在那裡學習中文。中天精舍的空間不大,學生上課、法師開示、大眾共修,用齋吃飯都在裡面,而法師們的寮房,甚至長老法師或大師到了布里斯本,也都住在裡面,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雖然空間有限,但大家就像一個佛光大家庭,彼此結緣,體現佛光山「歡喜與融和」的特色。回想當時建立的革命情感,道情法愛令人回味無窮,很是感動。

自從加入佛光會和大眾一起參與佛光山活動,不只是很好的修持,更讓自己有所成長。信仰讓我們收穫很多,除了自己,也對家庭與事業幫忙很大,希望下一代也能來學佛,傳承信仰。

當大師再度到澳洲布里斯本弘法時,我當面懇請大師,讓我們的下一代有因緣學佛。大師立刻答應,並請擔任中華總會署理會長的慈容法師在台灣舉辦紐澳青年佛學營。記得佛學營連續辦了兩年,我們每次都帶了四十多位澳洲及紐西蘭的青年學子,回到台灣總本山參加活動。本來沒有宗教信仰的孩子,慢慢學會了佛門行儀,奠定了佛法根基,也跟隨法師從總本山由南到北參訪台灣各道場,與各地年輕人交流,也有了一師一道的宗門思想。後來這些年輕人都成為很好的朋友,在紐澳佛光青年團成立後,成為重要的幹部,對於佛光會的運作不僅傳承了我們這一代集體創作的成果,更發揮年輕人的創意,讓佛光會永續經營。

回顧這二十七年來,從中天精舍到中天寺,從佛光山的信徒到佛光會的會員,一路走來,我們努力實踐大師給我們的「三好四給」法寶,發揚人間佛教的精神,讓人生更順遂、更有意義,家庭也因為有共同的信仰而幸福與安樂。因此當地信徒、會員最常講的一句話就是「自從進入佛光山中天寺的大門以後,從此就過著快樂幸福的日子」。

未來要如何向前走,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佛光山、佛光會在大師領軍下,僧信四眾將佛法的菩提種遍撒五大洲。要如何將人間佛教永續經營、發揚光大,我想這是大師一直掛念在心的。記得大師講過「一個人的心量有多大,就能夠成就多大的事業」,那麼我們的佛光山往後的路也是應該這麼走,就是每一位佛光人也都要把心量拓寬,不管在哪一個地區,首先要本土化,將人間佛教推廣出去,並以當地文化來弘揚佛法。

第二個就是傳承,我自己有三個小孩子,不管是家庭、事業、道業都要傳給他們。另外,對於我們周遭的一切有緣人、親朋好友等,只要有機會接觸的,都要薪火相傳。

(本文整理自二○一六年五月十四日之「話說佛光山」)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