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246 有佛法就有辦法

記得十六年前,陳水扁先生當選總統後不久,我人在台北道場,他說要來探望我。談話中,我無意間說了一句「有佛法就有辦法」,沒想到,後來這句話就經常被大家所引用。甚至我到新加坡、馬來西亞弘法時,當地的青年還把這句「有佛法就有辦法」編成一首歌曲來演唱,非常精采。

說到「有佛法就有辦法」,如果大家不去研究、不去落實,那麼「有佛法就有辦法」也只不過是一句話而已。所以,現在我們講「有佛法就有辦法」,要講究的是它的實際用途,才會真正有辦法。

何謂「有佛法就有辦法」?以下我分成六點意見說明:

第一、信心是佛法,有信心就有辦法。

什麼叫做「信心」?你對佛教、對佛法、對佛陀、對三寶,有信心嗎?其實,佛法僧三寶倒不一定要你信仰,但是你卻不能不對自己具備信心。假如你對自我的生命、對自我的前途、對自我的能量,都沒有信心,怎麼能發揮力量呢?

所以,說到「信仰」,主要還是在培養對自己的信心,要自我肯定與佛祖一樣:我能、我會、我可以達到目標!佛祖都能成佛了,我為什麼不能呢?只要我有信心,有什麼做不到呢?

信仰是我們的生命,是我們的靈魂,是我們的主人,是我們的能源,是我們的動力,信仰能為我們的人生增上。假如你對自己能有那樣的信心,就會有辦法往前走;假如你老是覺得自己這個也不行、那個也不會,這個也不肯、那個也不能,就表示你沒有佛法,必然也不會有辦法了。

前陣子,有一位企業家王先生,說什麼都要來見我一面。可是當他見到我時,第一句話卻說:「大師!我沒有信仰,我是因為仰慕你而來的。」我一聽這話,也坦白地告訴他:「王先生!你還是有信仰的,『沒有信仰』就是你的信仰啊!」

在我的了解,如果全世界有七、八十億的人口,就有七、八十億個信仰;人心不同,信仰就有不同。這其中,當然邪信是信不得,甚至如果能夠從不信、迷信而到正信、淨信,就更好了。總而言之,信仰最大的意義是要自己做自己的貴人,求人不如求己,人有了信仰,就會有方向;有了信仰,就會有目標;有了信仰,就會有力量,就能讓自己改進、讓自己增上。

第二、慈悲是佛法,有慈悲就有辦法。

佛教有句話說:「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慈能予樂,悲能拔苦,你能給人快樂,拔除他人痛苦,就是有慈悲心。人在世間上,可以什麼都沒有,沒有愛情、沒有金錢、無兒無女……但是不能沒有一點慈悲心,慈悲是做人應當具備的條件。就是儒家也有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也就相近於慈悲的意義。

話說真正的慈悲,那是一種無私的、付予的、淨化的、昇華的愛,是不求回報的奉獻。每天二六時中,言行舉止不傷害人,舉心動念不憎惡人,甚至進一步以實際行動幫助人,都是慈悲。

當然,慈悲也有種類的不同。在這個社會上,固然需要熱鬧的慈悲,動員民眾救災濟苦,更需要寂寞的慈悲,幫助生活在社會邊緣的苦難人士;固然需要有緣的慈悲,幫助自己的親友眷屬,更需要無緣的慈悲,幫助自己不認識的人;固然有的人需要有求的慈悲,希望受助者感恩圖報,但也有的人為善不欲人知,不冀望獲得回報;固然有時需要一時的慈悲,救人於燃眉之急,但更需要永恆的慈悲,時時關懷眾生的需要。甚至從消極的慈悲,還要做到積極的慈悲;從一念的慈悲,還要做到無限的慈悲;從有相的慈悲,還要做到無相的慈悲,把我們的慈悲心擴大。

當年我在佛光山訂下〈佛光人工作信條〉: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主要也就是希望把我們的一點慈悲心,散播給社會,散播給大眾。

一個人能有慈悲,慈悲就沒有敵人;一個人能有慈悲,到處都有方便。佛教裡的觀世音菩薩,不就是因為慈悲,才走進每個家庭裡,被人尊敬供奉的嗎?假如世間上的每一個人,都能以慈悲的眼光看人、以慈悲的雙手助人、以慈悲的語言讚歎人、以慈悲的心意祝福人,世界又怎麼不會和平呢?

第三、結緣是佛法,肯結緣就有辦法。

在佛教裡,經常都要我們與人「結緣」。其實,這個「緣」,是佛陀歷經千辛萬苦所證悟到的宇宙人生真理,具有深刻的意涵,它含括了「中道」、「緣起性空」、「人我一體」的意義。只是這一層道理,恐怕也不是一般從事研究的學者專家容易了解的。

基本上,宇宙人生的關係,靠的就是這一個「緣」字,縱然是一朵小花、一株小草,它們也都結合了宇宙自然的力量;如果你能看到這一股力量,也就能看到「緣」了。

再說,一顆種子埋到土裡,尚且需要陽光、空氣、水分、肥料等因緣,才能開花結果,人在世間上也不能單獨存在,必須仰賴眾多的因緣幫助,相互依存。好比沒有農夫種田,我們怎麼會有飯吃?沒有工人織布,我們怎麼會有衣服穿?沒有交通工具,我們怎麼出遠門?沒有老師授課,我們怎麼獲得知識?「緣」讓我們存在、讓我們安住,因此,人生活在這個世間上,要感謝因緣,要廣結善緣,才會有好因好緣。

所謂「廣結善緣」,可以給人一句好話,可以給人一點服務,可以給人一點指引,可以給人一點利益,可以給人一點讚美,可以給人一點祝福……,如果你能時常運用這許多方法與人結緣,將來必定會有辦法,遇到困難時,就算你不去找因緣,因緣也會主動上門來找你;相反的,你平常不結緣,就是煮熟的鴨子也會飛了。

多年前,我看到這麼一則故事。有一個在家居士,在禪堂裡修行了好幾年,有一天他忽然決定走出禪堂,到街道上去傳教說法。有人就問他:「你怎麼不修行啦?」他說:「我們身而為人,頭頂著青天,腳踩著大地,不與芸芸眾生來往,給他們關懷,給他們教化,那算作什麼修行人呢?」

我覺得這句話說得很對,一個人整天在禪堂裡枯坐,即使悟道了,又能如何?應該要積極走入人群,與人結緣,幫助眾生,才有意義。

所以,懂得修行的人,念佛、拜佛、禪坐固然是修行,能在生活裡廣結善緣也是修行。要想改善自己的生活,從結緣開始,必能有好的收穫。

第四、忍耐是佛法,能忍耐就有辦法。

經常有一些青年想要跟隨我出家,我覺得,出家之道倒也不一定要你具備什麼大智慧、大修行,但是至少要能忍耐。如果你能忍耐,就等於一個有力氣的人,可以挑擔一百斤、八十斤,少者也能挑個六十斤;假如你連一點忍耐的力量都沒有,五斤、十斤的擔子都不肯挑,一點風吹草動,就埋天怨地,所謂「一屁打過江」,哪裡能有什麼辦法呢?

叢林裡有謂「千錘百鍊」、「千生萬死」,要成為上等的出家眾,必須經得起種種的委屈、苦難、辛勞。所謂「黃金還得洪爐煉,白玉還須妙手磨」,沒有大洪爐的冶煉,哪裡能有珍貴的黃金?沒有精心磨製的工夫,哪裡能有晶瑩剔透的白玉?同樣的,一個人沒有忍耐的功夫,不能忍受物質上的缺乏不足,不能忍受世間的苦難壓力,不能面對人生的挫折傷害,就不會有辦法。

一般人都以為忍是吃虧,覺得對於委屈壓迫硬是忍耐,打不還手,罵也不還口,實在有損自己的尊嚴。其實,忍是一種認識,對於事情的前後因果都能清楚明白;忍是一種接受,面對世間的好事壞事都沒有得失之心;忍是一種擔當,面對他人的指責批評都能勇敢承擔;忍是一種化解,面對順逆境界都能予以轉化。

當然,忍也有層次的不同,一開始,能忍之於口,就已經很了不起;如果功夫再深厚一點,忍之於面,就更加了不得;最後能夠做到忍之於心,內心無有掛礙,也就堪稱「上忍」了。

總說一句,忍耐是修行,是功德,從忍耐裡才能擴大自己的人生境界。

第五、和眾是佛法,能和眾就有辦法。

在這個人生社會裡,光靠自己一個人是無法成功的,人不能孤芳自賞,一定要有團隊、要有很多人幫忙,才能成事。即使成佛,所謂「一佛出世」,也要「千佛護持」呀!

過去,佛陀經常告訴弟子:「我是眾中之一。」也就在昭示我們:人是離不開大眾的。因此,在現實社會裡,合群、隨眾很重要,讓大家都歡喜我,都成為我的有緣人,比財富的獲取還要來得更重要;否則,就算你擁有再多的錢財,但是在待人處事上卻不被人接受,又怎麼會有出路呢?

綜觀社會上有的人做起事來總是成功,有的人卻老是失敗。為什麼?其實,成功的人,倒也不一定有多少學問,但是「和眾」的性格卻不能沒有,因為在這個世間上,你怎麼對待人,人家就會怎麼對待你。比方你在公司行號裡上班,見到人總是親切問候:「老闆好!」「同事好!」凡事都是你好、他好、大家好,自然在團體裡就會獲得認同,就會有辦法;相反的,你不肯與人來往,老是關閉自己,必然是不得人要你了。

所以,人生最有價值的就是要「給人接受」。一個健全的人,處眾必須注重人和,給人接受;為了給人接受,你對人就要禮貌、恭敬、謙虛,做事就要勤勞、正派、負責。如此,人家接受了你,你成為了眾中的一分子,也就會有前途、有未來。

第六、發心是佛法,肯發心就有辦法。

在佛教裡,凡事講究「發心」,誰發心,誰就會有前途。所謂「發心」,也不光是叫別人發心,重要的是要開發自己內心的財富、能源。

在大自然界裡,有各種奇珍異寶,而實際上,每個人的心裡也都蘊藏著無量的寶藏,諸如:慈悲、智慧、慚愧、知足、自在等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正等待著我們去挖掘。

世界上,再好的田地,如果沒有人去開發、種植,就不能五穀豐收;再大的土地,如果沒有人去開發、建設,就不會有高樓大廈。同樣的,人的心如田、如地,我們也要想方設法去開發,心裡的寶藏才會出土,心裡的能源才會流出。一個人的發心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發心的力量不可思議,倘若你不肯發心,成天妄想著成功從天而降,又怎麼可能實現呢?

說到發心,人究竟要發心什麼呢?舉凡在生活上,你發心吃飯,就會吃得歡喜;你發心睡覺,就會睡得沉穩;你發心打掃,就會掃出清淨;你發心讀書,就會念出佳績;乃至於你發心忍耐、發心吃虧、發心謙虛、發心尊重人、發心為人服務、發心犧牲奉獻,就會把人做好。如此一來,人生必然會成長進步了。

總的來說,人要有「佛法」,才會有「辦法」,奉勸大家:人生倒不一定要增加家裡的物品、財產,能增加一點佛法才是要緊。當然,佛法浩如煙海,舉凡三藏十二部經裡說的四聖諦、八正道、十二因緣、六度萬行……都是佛法,在此也就不一一去敘述,僅簡單以六點貢獻給大家。你能有這許多佛法,你就會有辦法!

第一、信心是佛法,有信心就有辦法。

第二、慈悲是佛法,有慈悲就有辦法。

第三、結緣是佛法,肯結緣就有辦法。

第四、忍耐是佛法,能忍耐就有辦法。

第五、和眾是佛法,能和眾就有辦法。

第六、發心是佛法,肯發心就有辦法。

二○一六年三月十三日刊於《人間福報》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