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度:
字級大小:
A-
A
A+
p370 小費
在佛法裡面,最重視的就是「布施」,我們要度眾,平時做人處事,就是以「布施」最為重要。
布施,為六度之首。布施分為: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所以也不一定指錢財,有時候給人一個笑容,一句好話,給人一點幫助,一個握手,哪怕一個點頭,都算是布施。
對一般市井小民來說,要他做大布施是不容易的,因此佛經裡面有教導人,可以多行一些小小布施。例如:在諸多小布施當中,給予服務人員一些「小費」,也是一種重要的布施。
由於我早年經常到各地弘法,走了許多國家,關於各國給小費的情況,也有很多的趣事奇談,有的已經忘記了,就記憶所及,把它敘述如下。這當中,我多次去過印度,它應該算是收取小費最多的國家了。
記得抵達印度後,落腳在一個大飯店,就有服務生幫你提皮箱送到房間,行李送到了之後,他不會馬上離開,而是站在原地,等著你給他小費。因為知道這裡收取小費的習慣,所以在出發之前,我們就已經準備許多印度盧比。
給他十塊錢盧比後,他就會答謝離開;過沒多久,他會送來一瓶水,也是站在原地,當然知道,就是等我給他小費,所以我又給了他十塊錢。又過了幾分鐘,他就來叫我們下去吃晚飯,當我們到了餐廳坐下來,他一樣站在旁邊不動,不用說,又是等我們給小費。
給過他十塊錢小費後,我們吃飯時,他會特別殷勤來替我們做一些服務,比方:替您倒茶、拿筷子,為你拿盤子、紙巾等等,然後又站在旁邊,等著拿小費。
吃飯過程,餐廳也會有節目表演,他會很熱心的來跟我們說明,這是印度的什麼表演,透過翻譯,知道他很賣力為我們講解、介紹。說過之後,一樣站在旁邊不離開,等著我給他小費。
我們吃過了飯,他立刻走過來,親切地說:我送您上樓;然後替你按電梯,送到房門口;他也不離開就站著等,為什麼?當然還是要等小費。
此外,有時候他也會為你拍一拍身上的灰塵,這個意思也是要跟你拿小費;或是在你的鞋子上抹一抹、擦一擦,也是希望你給小費;有時候幫你把床上的被單動一動、枕頭打一下,也是要小費……好像沒有一、二百塊小費,實在是不容易住那間飯店。
總之,我記得短短的一個晚上,從初到飯店到晚上就寢,一共給了十多次的小費。這是我在印度的一個奇遇。
不過,在旅行中如果懂得廣結善緣,給人一點歡喜,雖然次數很多,一點小錢還是可以給人很歡喜。因為那時候,印度還是一個貧窮的國家,所以這許多工人,遇到像我們這些好意的旅客,他當然想要一次又一次的多獲得一點小費。
但是到了一些富有的國家,像是美國,也是一個需要給小費的國度。它雖是富有的國家,但你需要服務之處,他也會不斷地想用種種的方法得到你的小費。
例如:你在就寢的時候,他故意要替您把被單整頓一下,當然需要給他小費。過一會兒,他送來飯店裡的說明書、餐廳服務介紹等,不用說,他也是需要給小費。需付小費的國家,大部分在觀光區,你走到哪裡,他也會跟你介紹,多說明幾句,就是要跟你拿小費。所以,只要你歡喜,小小布施,多一些結緣的機會,你就可以不斷的用小費來獲得他對你的殷勤服務。
在香港,也是一個要小費的地方。例如:坐計程車,假如一趟是八塊錢,你給他十塊,就跟他說:不要找了,他當然很歡喜。不過,這在二、三十年前的香港就不是這樣。我知道香港人的習慣,計程車都不喜歡載出家人,因為香港有賭馬、賽馬,賽馬的人都想要贏錢,他們認為載到出家人,看到剃光頭,就會輸光了。
所以,二、三十年前,在香港要想坐計程車,明明看到空車在路上走,你跟他招手,他也不肯載你,直接從你面前揚長而去。當然也有一些機會,會有一些好心耐煩的司機停下來載我們,只有八塊錢的路程,我就會給他一百塊;甚至有的時候,三十塊路程的距離,我就給他二百塊;因為我想要給他們知道,出家人雖是剃光頭,但坐你的車子,你立刻就能感受到我們與一般的客人不同,一百塊錢就能給他一個意外的驚喜。
就這樣子,每年到香港講經,每次遇到這樣的情況,我都能給計程車司機歡喜;我也鼓勵徒眾在香港坐計程車,要多準備一些小費,會改變計程車司機對出家人的印象;後來香港的司機,都很喜歡載出家人。有一次,我在紅磡香港體育館講演,那時候有二萬人聽講,我就跟大家說:你們遇到出家人不用怕輸光,他們都是財神爺,因為出家人都樂善好施,所以以後你們遇到出家人,就把他當成財神爺,都會發財的。
後來香港的計程車,在路上看到我們,也會自動停下來要載我們,甚至載我們到了目的地,他不收錢,他說:師父,我很有福氣,能載到財神爺,我不收您的錢。因為小費可以改變一些觀念,甚至改變一個地區的社會風氣,因此就更加覺得給小費有很大的力量。
當然,也有一些不收小費的國家,像是到日本旅行,它就是一個不收小費的國家。例如你去吃飯,本來應該收八十塊錢,但是結帳時是一百塊,為什麼?他把小費都算在裡面,直接明明白白地跟你收,他也不會再另外跟你要小費。
還有許多收小費的國家,裡面服務的員工都很有規矩,你早上起來,把小費的錢放在枕頭上,他才敢拿,沒有放在枕頭上,他不敢拿。但有些地方,你不必放在枕頭上,看到錢,他都認為是你給他的小費,都會收了走。
在日本,你就是放在枕頭上,等你晚上回來,錢還是在那裡,他幫你整理了房間,但是枕頭上的小費,他分文不動,不敢收取。日本這個國家,他們的民眾守法、信譽、禮節,對於服務很用心,可以說是世界之光。
還有一次我們在日本搭乘公共汽車,到一個站要轉車,不認識路,很為難地跟司機說:那個車站在哪裡?我不知道。司機先生放下全車幾十個人,把我們送到轉車的地方,但是全車的人也沒有人責怪,認為這個外國的旅行者一定是遇到了什麼困難?司機這樣子的服務是額外的,我們應該給他們一點感謝的心意。
又例如:我們想要買一個用品,店家說他沒有,但他會告訴我們在哪一條街上的哪一家店裡,能買到這個東西。我們露出很為難的表情,因為不曉得怎麼走去?他會熱心地說:「我帶您們去。」於是就帶我們到那間店裡,購買我們需要的物品;為了感謝他,想要給他小費,他也不收,為什麼?他認為,這是他應該要有的服務。
還記得有一天晚上,大家想著晚飯不知道要到哪裡去吃,因為在日本吃素是很困難的,跟他說了老半天要吃素,他也聽不懂。我們翻譯的人員跟他解釋:我們不吃肉的。他就炒一碗飯給我們吃,端出來一看,上面竟然有蝦米,我們跟他說:「你怎麼可以用蝦米給我們吃?不是告訴你,我們是吃素的嗎?」他回答說:「這是蝦子不是肉啊。」
原來,在日本的字典裡沒有「素食」二個字,後來我們才知道,你要說「精進料理」,他們才知道要煮素菜給你吃。不過,雖然吃素在日本很麻煩,但當你提出要求,他們也會很熱心地為你服務,不會要求加價,也不會要你的小費。
甚至有一次我們要買一床毯子,店員說要一萬元日幣,他就要幫我們包裝,這時店員看到毯子上面有一點灰塵,他馬上說這不能賣,你看這上面有灰塵。我說那你換一件,他說沒有了,只剩這架上的最後一件。我想,一點灰塵其實也不要緊,把它撣一撣就好了,也沒有關係。他說:「那不能賣你一萬元,這只能賣你八千塊。」
所以,日本是一個重視觀光的國家,他們對於觀光客的態度,都相當敬業。店家對於包裝、各種服務,樣樣都相當周到齊全;他們把小費一起加在帳單裡,不會跟你私自往來,存有另外收取小費的心理。因此,你在飛機場、在觀光區、在百貨公司等,他們都不收小費。這也是日本的民族性格,它能從一個土地狹小的國家,發展到世界很有名的經濟大國,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在德國,也是不收小費的國家,有一次,我在法蘭克福下飛機,沒有空橋接駁,只有階梯。因為我行動不便,上下樓梯困難,機場特地開了一部起重機來帶我上下,好多人一起幫忙,我感到很過意不去,他們卻覺得這是他們交通人員的責任,應該要這樣做,而不是有無小費的問題。德國人的誠實、服務第一,實在沒有話說。
再說到給小費,要能給在前面。你給的多,後面的服務就不一樣了;如果你前面不給,給在後面,那你的服務品質就不一樣了。至於給多少,自己也要衡量。像我現在年紀老了,需要坐輪椅,無論到什麼地方,都需要人家服務。尤其坐火車,上下有輪椅;坐飛機,上下也要有輪椅代步,甚至上飛機前,也要有人把我帶到登機口。假如我這一天要換坐兩、三次的飛機,或者要轉兩、三趟的火車,那這一天的小費,平均十次、八次是經常要有的。
你如果小費是給在後面,或是你給的少,他的服務也就馬馬虎虎,對我們也是簡而待之;假如你能給得優渥一點,好比你需要人家幫你推輪椅,才開始,你就給他二百元,接下來他會熱心替你幫忙,問你的行李在哪裡?你要上洗手間嗎?你的車子在哪裡?他甚至服務你到上車,為什麼?他感謝你給了他優厚的小費。
所以,金錢在這個世間你能用多少?像給小費,雖是一個小小的布施,也是一種很好的修行。因為有的人生活困難,不得已才來做勞工,當然希望能多賺一點外快,假如你能滿足他,這不是給人歡喜、給人滿意嗎?因此,在這個世間上,肯得給人很重要。
「給」看起來是失去,實際上是回報。一點小費,也能鼓勵到別人,例如徒眾告訴我一則故事:
香港企業家李嘉誠先生,有一次參加完宴會結束,走出飯店,從口袋掏手帕時,不小心掉出了一個港幣銅板,一直滾到水溝裡,當時李先生試各種方法,想要揀回銅板,給飯店門外的一個服務員看見了,快速上前,想盡辦法好不容易揀起了銅板,並把銅板擦拭乾淨後,交還給李先生。
李嘉誠收回銅板,拿出了一百元港幣,感謝服務生的幫助;服務生拿到後深感意外,並且不斷感謝。
李嘉誠的朋友知道了,就問他為什麼?他說:每一塊錢都有它的用途,不應該隨便浪費,給服務生一百塊小費是為感謝他,熱心的為我服務,揀回銅板,這是每一個人應有的禮貌,也是我對人的心意。
如果我們願意對人付出更多一些同理心,更多的關愛,會使這個社會變得更加溫暖。因此我常說,金錢可以用完,但佛法是無盡的。像我走在路上,經常遇到人,對方就對我說:「大師,請給我一句話好嗎?」這一句話的布施,就不是小費而已,而是法寶。
另外,記得有一年我到印度拉達克弘法,由於拉達克的地理位置很靠近喜馬拉雅山,臨近冰河地帶,四季溫差極大,夏季熱得寸草不生,看不到什麼昆蟲;冬天冷到難以出來活動,一年當中至少有半年以上是雪季。雖然當地物質條件十分貧乏,但是居民樂觀善良,生活得安然自在。
有一天,我們拜訪了當地的一個佛教團體之後,車子已緩緩行駛,突然看見一個小女孩追著我們跑;我趕快請司機停下來,只見他雙手遞給我一朵小花,我接過後,他微笑著合掌,我順手將身上的一串念珠送給他。
看著這朵小花,我心想,在這個寸草不生的地方,他一定尋找很久才找到這朵花送我,對於這樣一份貴重的情意,我想比任何人送給我千萬兩黃金更為貴重。回到旅館,我請侍者把花放進瓶中立起來,隨行的徒眾不能理解;我說:給,是我一生養成的習慣;小女孩給我一朵高原的小黃花,這個心意,我要好好珍視。
此外,經常有一些社團邀我們去歐洲、美洲等國家,人家給我們添油香,我們也要想辦法給人家一些東西,回饋人家。給,是一個很有意義的事情,從給小費,到最後給佛法,甚至給人擔當,給人依靠,給人信心,給人方便等等,給,能無窮無盡,能給出希望來。
二○一六年十二月十八日刊於《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