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356 見不得人好

佛法在恭敬中求,你不恭敬他人,見不得人好,怎麼能有佛法呢?在中國的文化裡,孔老夫子說「見賢思齊」,意思是說,見到賢能的人,我們要向他看齊,一個為人處世上的指導,這是多麼重要的一句話。但事實上,這一句話傳到現在,在中國文化裡,變成了「見不得人好」。

我們看西方文化,他們的社會崇拜英雄,只要你有辦法,他就尊敬你、讚美你、歌頌你;而在我們中國,則是誰有辦法,大家就批評你、打擊你,讓你不得生存下去。所以,在中國不能富貴,你富貴,就有人輕視你,說你為富不仁;也不能有學問,你有學問,他就認為你是在賣弄口舌,沒有道德。總之,中國人的習慣,除了他自己是好人以外,別人都是壞人,都是低賤者。就是總說一句,現在的人,不但不肯見賢思齊,反而見不得人好,踐踏富貴榮華,踐踏有為的領導人,所以在中國要產生領導人、領袖,是很不容易的。

有人說:日本人有「鴨子」的性格,因為只要有一隻鴨子在前面「呱!呱!呱!」後面的鴨子就會跟著一起向前;而中國人則是「公雞」的性格,假如有一個人,像公雞一樣抬起頭來「喔!喔!喔!」其他的公雞立刻就會過來,把牠的頭啄下去,你算什麼,憑什麼你要抬頭這麼「喔」一聲?所以中國人,不能抬頭,不能向上,不能有所為,因為有所為,就會有人嫉妒,就會有人來打擊你。

拿我自己親身的經歷來說,我自幼出家,在佛學院的團體裡面,同學們都譏笑我五音不全,連法器都不會敲。我想到這是很不名譽的事,我既然做了出家人,卻不會唱誦,連個法器都不會敲,這也不行。所以我就發憤學習敲木魚,敲鈴鼓、敲鐺鉿。

當我法器學會了有一點基礎時,又有一些人恥笑我,光會得敲法器有什麼用?又不會讀書,成績也不好。一個青少年,被人批評不會讀書,這也非常不名譽。於是,我又發憤用功念書。當我從愚笨的階段,慢慢的啟蒙,也懂得一點讀書的道理,這時又有人批評我:「唉!某人光會得讀書有什麼用?不會辦事,不會接待,也不會行政,將來有什麼用呢?」

這個時候我已經到了台灣,我想到我應該和社會多接觸,我要接待信徒,要跟信徒來往。這時,又有多少的同道批評說:「光是度幾個信徒有什麼了不起?又不會組織信徒、組織教團。」

我聽了心想,這也難不倒我,我就來組織青年會、歌詠隊、文藝班、文理補習班等,甚至還向教育部登記,都承蒙立案通過。這時又有人說:「光會組織團隊,又有什麼了不起?又不會講經說法。」我一聽,這也是講得有道理,我應該要學習講經說法。

當我有一點講經說法的經驗時,又有人說:「光會講經說法,這有什麼了不起?又不會寫文章。」我覺得這個也是沒有錯,我光能說不會寫,這也還不夠圓滿,所以我便開始學習寫文章。

當我開始在寫作上,有了一點起步時,又有人批評說:「只是能說、能寫,那有什麼了不起?又不會外文。」我聽了就覺得很慚愧,我不會講英文、日文,過去,確實我曾經花過一段時間來學習英文和日文;但是,由於我江蘇人五音不全的口音,英、日文說出來,發音都不夠標準。甚至,我在台灣居住了幾十年,現在連台灣話都說得不太像樣。但是基本上,我能可以用外語跟人家基本問好、應酬。

這時又有人說:「光會說幾句『洋涇濱的英文』有什麼了不起?又不能建寺安僧。」就這樣我又發願蓋佛學院建寺安僧。我建寺安僧了之後,他們又說:「光會得做事又沒有修行,有什麼用?」

其實,我在叢林苦行近十年的時間,這不算修行嗎?也曾經有過閉關,有過禁語,有過過午不食,甚至刺血寫經。我也曾經禪淨共修,光是佛七我就不知道主持過幾十次之多,但是在佛教界裡,他還是說:「某人不行,只會修行,辦活動……」總之,在別人眼中什麼都是不好。

不過,這許多批評,看起來是對我的傷害,其實也不盡然,感謝他們對我的批評,讓我以他們為老師。你批評我,我就學習,再骯髒的汙泥都不要緊,我只要做一朵清淨的蓮花就好。所以,儘管外面的風風雨雨,對我都是過眼雲煙,我從不計較。

其實,這許多種情況,都是由於同行相忌,見不得人好的心態。我自覺對佛教,有一點公德心,有一點慈悲的觀念。就說弘法利生,連這麼一點「佛教靠我」的觀念,也不為人所容,這就是佛教界同行相輕,不歡喜別人好的原因。

再例如,我是外省人,生長在中國江蘇,六十多年前,到了台灣,但是這六十多年來,我們外省的同道,都對我不太好,反而是本省的信徒,都與我往來、互動密切。

我又想到,我是一個出家人,應該出家人會對我好一點;實際不然。我就感覺到我的出家同道們,都不太喜歡我,反而是一些在家的信徒、學者,甚至是天主教徒、基督教徒、神道教徒,和我的往來比較頻繁。

我是一位男眾比丘,我心裡也在想,應該我們男眾比較同類相聚,會比較合得來;但是在佛教界的男眾,我也覺得他們不喜歡我;反而是台灣的比丘尼,對我的恭敬、信賴,超越這許多的男眾。

總之一句,好像是佛教裡面講,魔王在哪裡?魔王在你的身旁,魔王在你的心裡。我覺得確實經典裡所言不虛,愈靠近我們的人,愈是給我們磨難,給我們壓力;反而是有一點距離的人,大家相敬如賓,大家同心同德,有一種共同為佛教復興的共識。所以,對於見不得人好,我就深有同感。

就算不說我個人的事例,我們來談中國的社會。許多人有仇富的心理,看到富人都會要批評他幾句,認為富有者是罪過、是罪惡;凡是一個人受人恭敬,有學問,有道德,他就不服氣,總要給人幾句批評,給人落井下石,他才會有快意。

比方說,有個人跌倒了,我們一定會很驚慌,心想著跌傷了沒有?要不要緊?趕快把他扶起來,這個才是正常的反應;但是有一種人,他看到你跌倒了,反而哈哈大笑。這種幸災樂禍的心理,我也無以名之。就把這一類的人歸類為「同歸於盡者」,因為有同歸於盡的心理,所以見不得人好。

我們要復興中華文化,首先要能改進人的心態,我覺得這要從基本上來用心。所謂在基本上用心,從佛法裡面來說,就是指佛法在恭敬中求。你懂得恭敬、包容,才有佛法。還是孔老夫子說得好,要見賢思齊。你能夠見賢思齊,自己才會進步、成長,不要光是見不得人好,這種「同歸於盡」的心態,這個也不好,那個也不好,那到底誰好呢?而你總是在批評別人,又何嘗是好呢?不要嫌棄大家都不好,這不是讓大家都同歸於盡了嗎?

因此,我們不能老是有這種同歸於盡的心態,必須要有所改進,彼此要心心相融,才有前途。就像品種要改良,好比台灣的水果在數十年前,香蕉都不大,鳳梨都不甜,但是經過了農業技術的改良,現在台灣的香蕉,聞名世界;現在的鳳梨,香甜可口,揚名國際,遠近馳名。

所以,中國人的人性,在復興中華文化當中,是不是也要給予改良、重新換取好性格?例如中華文化裡面講「溫、良、恭、儉、讓」的美德,我們應該要好好地發揚光大。但是,我們現代的中國人,一點謙虛都沒有。像在西方,「排隊」是一種美德,但是連這一點我們都不俱全。中國人凡事不習慣排隊,大家爭先恐後,雜亂而沒有秩序。

所以,過去在上海,就曾經因為擁擠而踩踏、壓死過幾十個人。每逢公共汽車、火車一靠站,大家就蜂擁而上,誰也不讓誰。其實,你能循序排隊,這多好啊!反而是你擁擠、插隊、爭先恐後,大家因為混亂而拖延時間。假如循序排隊,就不會慢,反而更快了。

又例如「輕聲細語」,這也是中華文化的美德,但是現在卻不復存在了。現在的人,都是看誰的聲音大;你講話,我也不聽,我的聲音要比你的更大,要讓人家聽到。大家都是在比誰的聲浪大,聽到別人在講話,都不肯讓別人把話說完,這實在是不禮貌的行為。

但是,我們都不顧這許多禮貌、禮儀,都歡喜爭先恐後,都歡喜插隊,歡喜粗言惡語,所以這一種心態,就是見不得人好。不想別人先得到利益,凡事喜歡自己搶先一步,造成這個社會的混亂。

「見不得人好」這一句話,看起來平淡簡單,但實際上在整個社會中,如果這一句話,成為了一種風氣,成為一種人民普遍的心態,那這個國家就不可愛了。甚至如影帝李連杰都說:「我是中國人,但是我不愛這個國家。」為什麼呢?因為人民的道德不好,人與人之間最起碼的尊重、包容、讚美都沒有。

例如,我們在西方看到男士都是讓女士先行;看到女士走進來,男士都要起身讓座給女士,在西方是這樣尊重女性的。甚至,寒冷天氣要出門時,女人的大衣,都是由男士們把它拿起來,幫他披上去,這種對女性的尊重,把女士看成是女神、天使般的愛護。

但是在中國裡,女人算什麼?女人講什麼話?這裡有女人講話的地方嗎?不把女人當做人,而把女人當作掃帚星、當作蛇蠍……這種男女不平等的關係,難道就是男人的尊嚴嗎?

我覺得男人有男人的優點,女人有女人的美德,所以彼此要互相尊重,互相讚美,要見得人家好,要會讚歎。「隨喜讚歎」這個修行的法門,必定使人有所進步。而見不得人好,勢必會使我們的社會落後;這就只能讓大家互相摧殘,大家互相同歸於盡。所以見不得人好,這種心態實在有改進的必要。

見不得人好,其實就是一種「酸葡萄」心理,看不得別人比自己更好,內心覺得不公平,因此產生種種比較、計較、嫉妒,不厚道、不肯吃虧的心理因素。所以,為了這許多不好的心態,我就寫了一首〈十修歌〉,提倡大家要給人讚美,要能不計較、不比較,做人要厚道,學習吃虧等等。這首〈十修歌〉的歌詞,我把它列出來給大家做參考:

一修人我不計較,二修彼此不比較,三修處事有禮貌,四修見人要微笑,

五修吃虧不要緊,六修待人要厚道,七修心內無煩惱,八修口中都說好,

九修所交皆君子,十修大家成佛道,若是人人能十修,佛國淨土樂逍遙。

像這樣一首〈十修歌〉,裡面說的都是為人處事的心態,都是修身養性的善法;如果人人都能實踐這〈十修歌〉的精神,那麼我們還怕這個社會不和諧嗎?所以說,要「與人為善」、要「見賢思齊」、要「從善如流」。

現代的心理學家,發現了人類的「同類反應法則」,也就是說人際之間的交往,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當別人給我們一個微笑或善意的舉動時,就會引起我們有好的體驗與反應;反之,當別人以強凌弱,以多欺少,即使我們處於被動的地位,也會奮起而反抗。

所以,孟子即說:「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我們都應該在生活中,對他人先釋出善意,與人為善者,必能獲得好因好緣,也能獲得大眾的擁護與愛戴;反之,見不得人好,時時在內心與別人為敵,必定會為自己製造更多的敵人,使自己不得自由。

所以說對立、仇恨、嫉妒、致人於死、見不得人好……這些都是「黑暗」的心理。你升官了,他就恥笑你,說你好吹牛拍馬屁,終於給你得到一個官位了;你發財了,他就說,這個小子憑什麼能發財,老天爺真是沒有眼睛,像他這種人竟然也能讓他發財。總之都是嘲笑、譏諷,不肯讚美、不肯給人成就、不肯做好人好事。

比方說,過去政府也有提倡好人好事代表,可是現在卻不得人提倡,也沒有人重視了。也不是因為沒有好人好事,實在是因為好人好事只有少數,我們要讓這個社會的好人好事變成多數。而要能讓好人好事變多,就必須要見得人好;看到別人的成功,要歡喜、要崇拜、要讚美,大家都往好的方面去做,大家都學習說好話,那麼我們的社會不就進步、成長了嗎?

所以說「不要對立」,現在的社會黨派對立、企業對立、種族對立、男女對立,造成了社會的分裂,而結果就是兩敗俱傷。其實企業賺錢,你賺你的錢,我賺我的錢,大家各憑本領,何必一定要靠打擊你,才能賺到錢呢?這些都是不良的心態。

我們的社會應該要推動「良性」的競爭,就如外國的政黨,好比美國的共和黨,如果有一個黨,連續好幾年都不能執政,那麼另外一個黨,就要培養它,讓它可以重新站起來,才有力量競爭。不像我們的社會,非要把你壓制,把你置之死地而不得復生,他才會甘心。

所謂「見得人好」,其實就是「成人之美」。如孔老夫子在《論語‭ '顏淵》中說:「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也就是說,君子有成人之美,肯得成就他人的好事,而不是成就他人的壞事;而小人則是見不得人好,甚至喜歡幸災樂禍,落井下石。‬

有個故事說,有一個人剛買了雙新鞋,歡天喜地的要出門,結果在搭火車的時候,因為人多擁擠不慎在上火車前,被擠掉了一隻鞋。眼看著火車已經鳴笛啟動,也來不及下車去撿月台上的那一隻鞋,就在火車即將開走之際,說時遲那時快,他突然將他腳上的另一隻鞋脫下,丟出車窗外。

這時站在他身旁的朋友,不解的問他:「你為什麼要將腳上的另一隻鞋也丟下車去呢?」只見他淡定地說:「反正我這一隻鞋穿在腳上,也已經不成雙了,與其帶回去丟掉,不如把它丟下火車,說不定可以讓火車下撿到鞋的人,因此而獲得一雙完整的鞋,我又何樂而不為呢?」

其實,這就是成人之美,簡單的一個心念,簡單的一個動作,卻有成就他人的好心好意,這也是一種隨喜功德。反之,我們看歷史上,也不乏「見不得人好」,不願意「成人之美」者,最終都因為嫉妒別人而受自我之害。

所謂人比人氣死人,像三國時代的周瑜,年輕得志、文武雙全,但卻性格衝動、好勝心太強。他自恃才高,認為自己的才能不輸給諸葛孔明,偏偏每次都讓諸葛亮占了先機,最後輸給了孔明先生,因此而有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怨嘆。

又如春秋戰國時期的龐涓與孫臏,本是要好的同門師兄弟,但因為龐涓見不得人好,深怕軍事謀略比自己強的師兄孫臏會搶了自己的風采,所以便在魏王面前誣陷孫臏。聽信龐涓讒言的魏王,以極刑剜剔孫臏的膝蓋骨,並且在他的臉上刺了「私通敵國」四個字。

後來,孫臏為齊國大將田忌所救,並被齊王重用任命為軍師。田忌也在孫臏的出謀劃策之下,以「圍魏救趙」和「減灶誘敵」二次戰役中,戰勝了龐涓所率領的魏國兵力。而最終,龐涓在馬陵之戰,死在了自己的自負中。

我們觀看古往今來,凡是見不得人好的人,總是容不下別人,無法與他人同心同德,最後不是死在自己的自負中,要不然就是兩敗俱傷,可見得「見不得人好」,當引以為鑑。

回想我這一生,一向以「老二」自居,我推動「老二哲學」,並且認為做個「老大」,能夠領導群倫,固然很好,但若能做個「老二」,去成就別人,也很偉大。

歷史上,項羽打天下,結果竟是劉邦得天下;又如陳友諒先自立稱雄,南征北討,後來卻是朱元璋統一大局,坐上王位。所以說,世事不必強求,只要因緣具足,自能水到渠成;因此,肯得當老二的人,必然樂於成就他人的好事,而能夠成人之美者,則不會見不得人好。

過去的台灣,在朝野勵精圖治之下,經濟、政治各方面都迭有進步;如今卻是金權、暴力充斥社會,貪婪之風甚囂塵上,朝野互鬥,大家都不願意成就他人,形成政黨惡鬥,兩敗俱傷。這許多亂象,究其原因,不外是追逐名利,見不得人好,每個人都想爭做「老大」罷了。

因此,我們如果想要展現成功的人生,必得先從「老二」做起,不強出頭,隨緣隨分;如果能在服務奉獻當中成就他人,在努力工作中實現自我,那麼不管現在或將來無論是否能當上別人的「老大」,至少,你已經做了自己生命中的主人。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