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52 佛陀住在哪裡?

我們是佛教徒,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釋迦牟尼佛是我們的教主,我們對於教主佛陀住在哪裡,能不了解嗎?

假如說,釋迦牟尼佛住在西方極樂世界,那他和阿彌陀佛是什麼關係呢?誰當家做主呢?假如說他住在東方藥師琉璃世界,同樣的問題,他和藥師佛之間是什麼關係呢?誰當家做主呢?佛陀應該不在東方藥師琉璃世界,也不在西方極樂世界,那麼佛陀住在哪裡呢?

我們現在綜合世間上佛教徒的意見來說,不少人認為佛陀住在我們的心裡,但如果進一步深究,就會發現不無可議之處。例如:你心裡裝滿了貪瞋、愚痴、嫉妒、邪見、汙穢,佛陀能住得下去嗎?那些暴力分子殺人不眨眼,幾乎沒有人性,他們的心裡還會有佛陀的影子嗎?一神教的教徒,像天主教的神父、基督教的牧師、猶太教的拉比、伊斯蘭教的教士……乃至一些地位崇高的大道長、大主教、哈里發等,可能連佛陀的名字都不喜歡聽,他們的心裡會有佛陀的住處嗎?

也有人說,佛陀住在大叢林寺院的大雄寶殿裡面,但即使許多人都在此禮拜、祝願,我想,也不一定和佛陀很接近,否則為什麼文遠禪師禮佛時,趙州禪師拿柱杖打了他一下之後問他:「佛也是用來禮拜的嗎?」所以,佛陀是否住殿堂裡,也是很難預料的。

假如佛陀不是用來禮拜的,除了佛殿、佛堂,我們還可以向哪裡尋找佛陀的蹤跡呢?

因此又有人說,佛陀住在經典裡,也就是所謂的法身舍利。此話固然不錯,但是如果你讀了《華嚴經》、《法華經》、《大般若經》等三藏十二部經,卻只看到文字、只看到紙張,而讀不出佛陀來,你還是見不到佛陀啊!

如同成枯木禪師的偈語:「門前自有千山月,室內都無一點塵;貝葉若圖遮得眼,須知淨地亦迷人。」你以為住山閉關,焚香閱藏,佛陀就會成天和你住在一起嗎?如果你只曉得依文解義,滿目的經文反而成為遮住你雙眼的布幔,讓你離佛更遠,遑論一些佛子讀了些許佛典之後,就自以為滿腹經綸而貢高我慢,實則被魔所縛而不自知,又如何能從經典裡面找到佛陀呢?所以,認識佛陀住在哪裡,實在是佛教徒首應了解的問題。

像經典裡告訴我們,佛有三身:應身、報身、法身。應身佛隨緣應化於世間;報身佛是修行功德所成,被人們所崇拜;法身佛則流布於宇宙大化之中,如同虛空法界一樣,橫遍十方,豎窮三際。因此,自古以來講經的大德們常說:「佛陀的法身『遍滿虛空,充塞法界』。」但你能認識虛空之中哪裡是佛陀的住處嗎?人,有床鋪、有桌椅、有房屋、有家庭各種用具,也有道路、有公園、有社會百工滿足我們生活上的諸多需求;佛陀的法身住在虛空裡,又能提供我們什麼功能呢?

過去有一位法師在講經的時候,講到佛陀的法身「遍滿虛空、充塞法界」時,說得口沫橫飛、活靈活現。當時的聽眾中有一名禪者,即刻就把一口痰,吐在講師背後的佛像上。

講師大怒:「豈有此理!你怎麼可以把痰吐在佛陀的身上呢?」

禪者又咳嗽了兩聲,向講座的老師說:「法師!我現在還要吐痰,請告訴我,虛空之中哪裡沒有佛陀的法身呢?」

講師為之結舌,無法回答。

所以,佛陀的法身在哪裡?不是口頭上說的,而必須是真正的體悟。如果你能領會,草木山水、平常施為,無不是佛陀法身的住處,正所謂「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青青翠竹總是法身,鬱鬱黃花無非般若」。如果你不能領會,即使如鸚鵡學舌般說得有模有樣,依然是說山色著於山色,說溪聲執於溪聲,說翠竹縛於翠竹,說黃花惑於黃花,說法身滯於法身,說般若不識般若,因為在你實際的修為體會裡,山色、溪聲、翠竹、黃花,全都與佛陀的法身、般若了不相干。

所以,佛陀住在哪裡?這個問題看起來好像很神祕,實際上說起來一點也不神祕,因為佛陀的一切都是公之於天下、公之於人心、公之於世間的,他沒有什麼祕密。

當然,凡夫心中有很多想法,人家也不知道,更不用說密意了。密意只在個人自己擁有的世界裡,但是「佛陀在哪裡?」卻不是什麼密意。等於慧明法師問六祖惠能大師:「除了您剛剛的開示之外,還有什麼密意嗎?」六祖大師說:「你如果能夠返觀自照,密意就在你的周遭了!」

所以,佛陀在哪裡?他超越於一切,而又遍及於一切,沒有任何隱瞞的密意可言。佛陀的法身如此,報身與應身亦然。

一天,吳尚書指著牆上的壁畫問道明禪師:「這兩位尊者到底在談些什麼呢?」

道明禪師用手拍打柱子,反問他:「三身之中,哪個不在說法呢?」

如果你能會得,歷代有道的高僧大德,出家的、在家的,哪一個不是佛陀的應化身呢?如果你無法會得,即使佛陀從你身邊走過,你也只是把他視為老比丘而當面錯過啊!

「佛陀在哪裡?」既然不是密意,卻又為何無法薦取呢?這就要講到信仰的問題了。

假如我現在拿一個關雲長的神像,或岳武穆的神像,我說這是釋迦牟尼佛,要你去禮拜,你一定會反對我:「你胡說,那是關雲長、那是岳武穆,你怎麼能把他當作佛陀呢?」或者我指著張三,對你說:「這就是觀世音。」我指著李四,對你說:「這就是地藏王。」你會相信嗎?你會向他們禮拜嗎?但我用紙畫一張佛像,用木頭刻一尊佛像,說:「你看!這是佛像。」你會說:「好莊嚴哦!」並且立即向他禮拜,你不會認為這是一張紙、是一塊木頭,因為你心相體信,堅定不移。

因此,只要我相信,雖然是一張紙、一塊木頭,但這張紙上面畫的是佛祖、這塊木頭上面刻的是佛像,我就會去禮拜、供養;我不相信,無論是關雲長的像、是岳武穆的像,無論什麼,即使是活生生的張三、李四站在你的面前,我對他們沒有產生佛的信仰,他們在我心中都不是佛,我都不會去稱念、禮拜。

所以,你之所以認為「佛陀在哪裡」是千古的奧祕,那是因為你沒有去留意;如果你肯留意,就會知道「佛陀住在我們的信仰裡」。

不僅佛陀住在我們的信仰裡,世間上有七、八十億的人口,就有七、八十億的宗教信仰,因為人們信仰的對象,不是天主、不是佛陀、不是觀音、不是媽祖,而是自己心中法界的主人,他才是我們信仰的中心。因此世間上的人,相信仙狐鬼怪的人,他的心中就是仙狐鬼怪;相信娘娘王爺的人,他的心中就是娘娘王爺;相信八仙過海的人,他的心中就是過海八仙;相信玉皇大帝的人,他的心中就是玉皇大帝……但這些信仰正確嗎?能夠引導人究竟離苦得樂嗎?

因此佛教的八正道裡,第一條就是正見,它是入道的第一條戒律。如果有了正確的信仰,你的心中只有佛陀,佛陀會在你的信仰裡與你同在,讓你信仰的層次一寸寸地提升,而你心中的佛陀也會跟著你的信仰升級。

所以,佛陀住在哪裡?佛陀住在我們的信仰裡,但試問我們今天出家的比丘、比丘尼們,你們真的有信仰佛教嗎?舉例子說:一尊佛像供在那裡,你在他前面頑皮戲弄,你哪裡有把他當成是佛祖呢?石窟那些浮雕壁畫都是佛像,你對著他指手畫腳,說高說矮,嫌大嫌小,你有把他當成你心中的寶藏嗎?你雖然口頭有說你是在信佛,實際上你的心中並沒有佛陀安身的地位啊!民間信仰尚且講求「祭神如神在」,你在禮拜佛陀的時候、你在瞻仰佛祖的當下,有真的把他當成在我們的眼前那樣嗎?

所以,不是佛陀要我們多麼尊崇他,而是他在我們的信仰裡面占有什麼樣的地位,就能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到多麼大的功用。

有一個長工看到主人家的廳堂裡供了一尊金佛,心中慨嘆自己貧窮,想要請一尊佛像都沒有辦法。一天,他趁主人不在家時,悄悄地走到金佛前面禮拜。

但事有不巧,身為大員外的主人剛好有事折返,一眼就瞧見長工正在禮拜那尊金佛,便拉起嗓門,厲聲責罵:「你有什麼資格拜我的金佛?」

長工不得已,只好在砍柴時利用一根木材,自己動手刻了一尊佛像,供奉在自己簡陋的住處,每天虔誠禮拜。不久,員外發覺長工家裡人來人往,門庭若市,一經查問,才知道大家都到他家裡拜佛。

「哼!他那尊木佛有什麼了不起,一副窮酸模樣!」員外非常地生氣與嫉妒,聲言要舉辦一場金佛與木佛的比鬥大會。初時兩佛推擠,勢均力敵,真是「將遇良才,棋逢敵手」!但是過不了多久,金佛漸漸屈居下風,終至不敵木佛而倒地不起。

員外於是責怪金佛:「為什麼你連木製的佛像都不如呢?」

金佛說:「員外呀!你看那尊木佛,每天有多少的信徒帶著供果前往上香禮拜,他接受了那麼多的香火,自然力氣充足;我雖然是尊金佛,但是你每天都沒有禮拜供養,我得不到營養,所以敵不過木佛,到最後只有不支倒地了。」

金佛為什麼會沒有營養?這是因為大員外沒有信仰,沒有佛法,只見到名言、外相,哪裡能見到真正的佛陀呢?佛陀不曾在他心裡面生根、發芽,更不用說在生活中開花、結果了。

而那些窮苦的大眾,因為天天到長工家裡拜佛,木頭的佛像在他們心裡起了作用,他們藉著學習佛陀的慈悲、忍耐、智慧、善巧,慢慢地與佛靠近。佛陀給了他們心靈的養分,給了他們寶貴的法喜,他們也逐漸地認識了佛陀;佛陀不但住在長工的家裡,也住在他們的心裡,住在他們的一言一行裡面。

所以,佛陀住在哪裡?如果你認為佛陀在寺院的大雄寶殿裡,你進去禮拜磕頭,佛陀就有可能住在那裡;如果你在家裡供奉了佛像,你對他虔誠恭敬,佛陀就有可能住在你家裡。當你一心專注,五體投地,體會到佛陀像虛空一樣無限地廣大時,你的信心道念增加了,佛陀就住在你的心裡;當你面對莊嚴的佛像稱歎、讚美時,佛陀就住在你的口邊,住在你的眼裡;當你繞佛數匝,佛陀也跟著你的身心一起周轉。但是這種情況,你不容易知道。因此禪門不求成佛作祖,但求開悟見性。

一旦你悟道了,就會懂得:佛陀都是跟隨著你的,從來沒有離開過!你走路,他跟著你一起走;你吃飯,他也跟你坐在一起;你住飯店,他跟著你住飯店;你回家,他跟著你回家……所謂「朝朝共佛起,夜夜抱佛眠」,我們日日夜夜都活在佛陀的法身之中,問題是:你沒有信仰,你無視於他的存在,你就得不到他的力用,就等於他沒有跟你住在一起一樣。

所以,佛陀住在哪裡?住在你布施的地方。佛陀住在哪裡?住在你慈悲的時候。佛陀住在哪裡?住在你發心的事務上。佛陀住在哪裡?住在你苦行的修為裡……古來的高僧大德之所以為法忘軀,無所不能,完全是由於佛陀始終與他們共住同行。那麼你呢?你所信仰的佛陀是否能展現這種不變隨緣、隨緣不變的大用呢?

因此,佛陀究竟在哪裡?先要講究信仰的層次。如同學校,幼兒園是學校、小學也是學校、中學也是學校、大學及研究所都是學校。從幼兒園到大學乃至研究所,學校分成多少層級,低年級的小朋友依賴父母師長的給予,但是到了愈高的年級,就愈能獨立自主,乃至長大成人,念念都在光宗耀祖,奉獻人群上。

信仰也是如此,佛陀在你的信仰裡是屬於哪一個層級?是幼兒園的信仰?是小學的信仰?是中學的信仰?還是大學的信仰?我們要時時檢討,自己的信仰到了什麼樣的程度?因為佛陀就住在那種信仰的層次裡。

你的信仰有多大,你心中的佛陀就有多大;你的信仰有多純潔,你心中的佛陀就有多純潔;你的信仰是什麼樣子,你心中的佛陀就是什麼樣子。

因此,佛陀的確是住在我們的心裡,但是要有信仰的心。你信心到什麼程度,這還是初步的信仰;到了你修行到什麼程度,又高了一點;到了身心悟道的時候,又再高了一點;到了大徹大悟的時候,就可以如實了知佛陀住在哪裡了。這個時候,不是佛陀與你同住,而是你與佛陀同住了。

悟道的時候,佛陀住在哪裡呢?明確地說,是住在「道」裡。「道」是什麼?道是一切。你看經,佛陀住在經本裡;你拜佛,佛陀住在蒲團邊上;你吃飯、睡覺,乃至任何的行、住、坐、臥,佛陀都不曾離開過你,問題是:你悟道了沒有呢?

你沒有悟道,就等於沒有登堂入室,房子裡面有些什麼,你一概不知;門上加了一把鎖,把你鎖在門外,你又怎能了解屋內的寶藏呢?所以,我們學佛,要了解自己的信仰是什麼程度?佛陀的法身在你的信仰裡是什麼樣的層次,你的信仰就是那個程度。

所以,佛陀住在哪裡?他不講究你在世間上擁有的知識有多少,也不講究你在世間上擁有的財物有多少,甚至不在乎你的香花燈塗果的供養有多少,因為佛陀可大可小、可高可低,可這樣、可那樣,如同虛空一樣。

你認為虛空是什麼樣子呢?我們舉不出它的樣子來,但是虛空在圓形的容器裡,就是圓形的;在方形的容器裡,就是方形的;在三角形的容器裡,就是三角形的,正所謂「虛空無相,而無所不相」。

佛陀是住在虛空法界裡,但虛空法界的內容是什麼呢?是緣起中道,是空有一如。虛空法界裡面的所有因緣都有相互的關係,所以在世間上有東西南北四維上下十方,在虛空中沒有東西南北四維上下十方;在欲界裡有三十三天、有十八層地獄,在佛的世界裡沒有三十三天、沒有十八層地獄。

在緣起中道的世間裡,有各種事相的往復循環,像一年四季的春、夏、秋、冬是環形的,夏天過去了,秋天接踵而至;冬天接近尾聲,春天就不遠了。同樣地,世界有成、住、壞、空,空了之後就不會再來嗎?人有老、病、死、生,死了之後就不會再有希望嗎?宇宙人生的實相是不生不滅的,你能有這樣的認識,與佛陀同在嗎?你能有這種體悟,才是入佛知見啊!

所以,虛空不空,萬有非有,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因為空有一如,我們才能生存於世。如虛空般的法身涵容了世間上的萬人、萬事、萬物,我們對佛陀的信仰也要逐漸地將身心擴大、昇華、超越,用這樣的方式慢慢地接觸佛陀,及至與他合而為一。

因此,現在我們佛教徒最要緊的,是認識佛陀,首先應講究對佛陀的信仰是否正確。

比如你遇到什麼事就去求籤、卜卦,佛陀會住在求籤、卜卦裡嗎?你喬遷換厝,就立刻請人來看地理風水,佛陀會住在地理風水裡面嗎?新年一到,你跟著大家一窩蜂地去燒頭香、敲頭鐘,佛陀會住在燒頭香、敲頭鐘裡嗎?你有了一點財力,就要一個空名去布施,或另有企圖,佛陀會住在你這些虛妄的假相裡嗎?

佛陀確實是住在信仰裡,信仰是入道的要門,但是你的身體入了信仰之門,你的心也一起帶進來了嗎?四諦、八道、六度萬行是你腦袋裡的名詞?還是你色身上的外相?你有沒有把它們全都帶到自己的生活裡,與日用打成一片呢?如若不然,雜亂無章的身心如何能作為佛陀的住處?到處攀緣的六根又如何能感觸到佛陀的存在呢?

所以,佛陀住在哪裡?住在緣起中道的生活裡、住在空有不二的體悟中,唯有行持與真理相應,把佛陀的姿態漸漸地「活」了出來,你才能真正明白佛陀住在哪裡,否則你說此道彼,虛應機鋒,都只是空話連篇,無法受益啊!因為你對世間上的人,統統都可以騙得過去,唯有面對信仰,你瞞不了的。甚至你的家人、你的至親好友,都不了解你的信仰,但是佛陀如同虛空,你在虛空裡面,有多圓?多方?多長?多短?是有標準的。

因此,想知道佛陀住在哪裡,要先問自己的信仰有多深?有多廣?有多大?能和虛空一樣浩瀚無邊嗎?唯有心量與虛空一樣不可窮盡,你才能體會到佛陀與你同在。不然,佛陀是住在虛空法界裡,但是你卻不懂得虛空法界是你的。因此,你在工作中,只為了爭一張辦公桌,可能你的心裡只有辦公桌是你的;你在生活裡,只為了爭一棟房子,可能你的心裡只有房子是你的;你在鄰里中,只為了爭一塊土地,可能你心裡只有這一塊土地是你的;你在事業裡,只為了爭一個名位,可能你心裡只有這一個名位是你的……但你不知道整個虛空法界其實都是你的。所以,你當然不能認識佛陀,佛陀也不能完全屬於你所有,於是你就像《法華經》裡面的窮子,因為不知道衣服裡面藏有寶珠,而枉受貧困匱乏之苦。

佛陀究竟住在哪裡?我曾八至印度尋找佛陀住在哪裡?也曾周遊世界,希望能在哪裡遇到佛陀。我坐火車、坐高鐵、磁浮列車時,企盼從窗外移動的樹木,在草原田野的奔馳下,能瞥見佛陀的蹤跡;我坐飛機,渴望在朵朵飄浮的白雲裡,佛陀能現身一下;我航行過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在一片茫茫海水中左顧右盼,尋找佛陀究竟身在何方?

最後,《金剛經》給了我消息:「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原來,不應該執迷在事相上見到佛陀,也不應該妄想在幻象中見到佛陀;佛陀無形無相,佛陀在宇宙大化之中。

終於,我了解佛陀住在哪裡了:佛陀住在你的口裡,但你有念佛嗎?佛陀住在你的眼裡,但你有見佛嗎?佛陀住在你的耳朵裡,但你有聽佛嗎?佛陀住在你的身體裡,但你有行佛嗎?佛陀住在你的心裡,但你有給他住嗎?

就好比經典裡說:「三獸渡河,足有深淺,水無深淺;三鳥飛空,跡有遠近,空無遠近。」虛空亙古今而不變,歷萬劫而常新,你對它的了解有多少,你信仰的程度就有多少,而你心中佛陀的法身就是那個程度。當你信仰的層次逐漸提升,和虛空法界、和緣起中道、和空有不二的真理都能夠相應時,當你對整個宇宙的條件、緣起緣滅的過程都有所了解時,你才能慢慢地明白佛陀住在哪裡?

一旦你真的悟道了,你眼睛看到的世界,都是佛陀的世界;你耳朵聽到的聲音,都是佛陀在說法;你做的每一件事,佛陀都與你同工;你去的每一個地方,佛陀都與你同在。

所以,佛陀住在哪裡?佛陀住在信仰裡,隨著你信仰的深淺,佛陀住的地方就有大小之別。如果你的心量小,佛陀在我們心裡就侷促一方;如果你的心量等同虛空,眾生、萬物全都包含在虛空裡,我們的慈悲也如虛空同樣廣大,那不就是跟佛陀一樣了嗎?所以佛陀說:「人人皆有佛性。」每一個人都可以到達這種程度的。如果你敢直下承擔:「我是佛!」你就行佛之所行、說佛之所說,真理就是你,你就是真理,這宇宙世間的人還敢把你看成是一般普通的凡人嗎?你不就是當代的聖賢了嗎?

因此,佛陀住在哪裡?佛陀住在你的信仰裡,你的信仰有多大呢?真正的佛陀住在哪裡?住在虛空裡。你的心如同虛空般無窮無盡、無量無邊嗎?如果你的心能夠包容虛空,也就能夠包容佛陀,那麼佛陀就有住處了。

佛陀住在哪裡?就住在你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的時候,就住在你精進不懈,為所當為的當下。我們不必為佛陀掛念他住在哪裡,我們應該掛念我們自己有沒有讓佛陀跟我住在一起,那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一旦悟道,佛與眾生也只是一個假名,還有什麼住不住的問題呢?只是在未悟之前,我們還是要時常提起正信,如護眼中的珠瞳。

某藏主問雪峰禪師:「三世諸佛住在什麼地方?」

這時一隻母豬剛好走到雪峰面前,禪師便指著牠說:「在母豬的背上。」

有人認為這句話說得太過粗魯,是在褻瀆佛陀,但我認為不是,那是真正的認識佛陀。他不是認識母豬,而是認識到佛陀超越一切,無法以言語形容。所謂「個個明明呈似君,不須特地策功勳,風和日麗黃鶴叫,春在花梢已十分」。當下即是,你還要到哪裡去尋覓佛陀的住處呢?

其實,諸多經典,像《維摩經》的「智度菩薩母,方便以為父,一切眾導師,無不由是生」、《法華經》的「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莊嚴,以此度眾生」、《觀無量壽經》的「諸佛如來是法界身,遍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華嚴經》的「佛身充滿於法界,普現一切眾生前,隨緣赴感靡不周,而恆處此菩提座」……佛陀早已告訴我們這麼多的方便法門,你還不知道佛陀在哪裡嗎?

所以,也不必問:「佛陀住在哪裡?」如果真的要說,應該是──

佛陀,就在我這裡!

佛陀,就在我信仰的層次裡!

二○一六年六月十二日至十三日連載於《人間福報》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