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02 舉喻說譬深入淺出

其四,大師說法善於舉喻說譬,他常利用故事、公案,藉以詮釋深奧的道理,令人心開意解,繼而對佛教生起信心。

例如,大師最常講說的「一休揹女人」、「金代養蘭」、「趙州小便」、「秀才之過」、「富翁與四位夫人」、「兩鬼爭屍」、「多了一個死人」、「五指爭大」、「球賽無我」、「哭婆與笑婆」等故事,一般人聽後都能馬上會意,並且在發出會心一笑的同時,深受其中的道理所啟發。

一九九○年大師在高雄中正文化中心講演,內容提及夫妻相處之道,大師引用金代禪師喜歡養蘭花,有一次被徒弟不小心把蘭花摔碎了,徒弟擔心師父生氣,向師父請罪。金代禪師說:「我養蘭花一來是為了興趣,二者是為了美化環境,我不是為生氣才種蘭花的。」大師藉此告訴信徒,人到世間是為了歡喜快樂,不是為了生氣而來。乃至夫妻之間也是為了相愛,為了要過幸福快樂的人生而結婚,不是為了生氣而結婚。

當天有一位信徒帶著先生一起聽講,之前他一心想要引度先生學佛,卻始終不得要領。當天聽完講演後,才剛走出館外,先生忽然深情的對著太太說:「夫妻是為了相愛才結婚的,不是為了生氣而結婚。」太太喜出望外,直說:「來聽這場講演真是太有價值了。」

大師尤其善用譬喻來比擬、說明佛學名相及義理,例如他說:「業」是生命的密碼、「往生」如移民、口說好話就是口中「放光」、兒女是父母的「分身」、為善不造惡就是「基因改造」等。

大師平時也經常舉一些禪宗公案,說明禪的妙用。尤其大師本身住過禪堂,對禪有過參究,也有所悟,因此談起禪來,如同司馬中原先生說:「大師平常的話語,無一不透達深廣,這絕非知識的汲取和經驗的累積所能達致,那是靈修禪悟的工夫,他以無所不住的佛心,體認塵世間看似紛繁的事物,自然澄明透澈,掌握住事物的本質與神髓。」(《僧人和俗漢》)

大陸作家白樺於一九八九年大師到大陸弘法探親時,聆聽過大師的禪法,他形容當天大師的說法神情:「鄉音未改,從容說來,深入淺出,如月離雲,燭照幽暗,似泉噴湧,沁人心脾。聽眾一半僧一半俗,時時報以熱烈的掌聲。我想,他們和我一樣,都是第一次聽這樣的演講。許多人原本準備來接受艱深的佛理,卻意外得到許多與人生近切關連的智慧。大陸自文化大革命以來,人們說話不是心靈的溝通,不是交換智慧,甚至也不是傳遞信息,而是以唾霧障蔽真相,以嘶聲漲大卑微,以厲色恐嚇懦弱……因而當人們聽到星雲大師樸素、幽默、機智的禪話,自然感到新鮮、親切而欣欣然。」(〈芬芳的饋贈──記星雲大師〉,《中央日報》,一九八九年五月十七日)

大師甫於去年(二○○四)應邀在台大社會科學院國際會議廳,為台大師生進行一場「禪門的自覺教育」專題演說。大師以多則禪門公案及小故事來貫穿主軸,深入淺出說明「禪」與「自覺」的真諦。大師幽默風趣,禪機處處,讓與會的台大師生不時發出會心一笑,同時紛紛拿起筆來記下大師的如珠妙語。

大師也常把一些發生在他與徒弟或信眾身上「人間佛教人情味」故事當做教材,或是引用經典裡佛陀與歷代高僧的行誼來開示。如佛陀成道後說法教化不倦,直到臨終前還在教導弟子及親自托缽、洗衣、掃地、修門,為盲比丘穿針補衣、為病比丘拭洗敷藥、為亡父扶棺送葬、為救祖國而奔走等示範。佛弟子中,舍利弗興建祗園道場,阿難侍奉佛陀,迦旃延與人議論,富樓那到邊遠地區教化,優波離為人作務,周利槃陀伽拂塵掃地。中國歷代高僧大德中,惠能大師之舂米碓房、混跡獵隊,百丈禪師之「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溈山靈祐之合醬泥壁、挑磚砌瓦,仰山慧寂之牧牛、開荒,黃檗希運之開田、採茶,雲巖曇晟之作鞋,臨濟義玄之栽松鋤地,丹霞天然之除草蒔花等懿行,都是大師開示時經常講說的故事。

大師說法,最難得的是,常常同樣一個故事、一個譬喻,甚至一句話,經由大師說來,特別生動感人,別人怎麼學,總是缺少那種神韻。隨侍大師翻譯台語及日語五十多年的慈惠法師說:「這就是大師說法的特質,也是大師的魅力所在。」大師則說:「因為我已說了五十年以上。」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