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16 言行一致令人信服

其八,大師言行一致、言而有信,他一生信守承諾,所開示的佛法都是自己躬親實踐過,所以說來令人信服。

例如,大師開示佛光人要「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大師一生雲遊海內外弘化,不管走到哪裡,都不喜歡勞動信徒接送,但每到一地,總還是有許多信徒到機場或道場迎接、送行。每當這個時候,大師不管旅途多麼勞頓,身體再怎麼疲累,他總要對現場的信徒做一番開示,希望給人一些佛法、給人一些歡喜。

大師的給人信心、歡喜、希望、方便,其實就是一種慈悲的體現。大師的慈悲心是從小受到信佛虔誠的外婆所薰陶,因此養成他從小就不敢打死一隻蚊蟲、蒼蠅、螞蟻,而且對小動物很有愛心。例如,在家鄉的習俗,一般的狗只在晚間餵食,白天不能吃,大師寧可自己不吃,也要把飯留給狗吃。他養的鴿子、小雞、小鳥,從小就不准人宰殺,讓牠們活到自然老死;他曾把一隻受傷缺喙的小雞養大並能下蛋。創建佛光山後,開山寮經常有受傷的鴿子、松鼠,他細心照顧,為牠們取名「滿飛」、「滿地」,三十多年來不知凡幾。佛光山從開山之初,可以說是個鳥不生蛋的地方,到現在經常有近百種鳥兒鳴叫,這中間蘊藏著大師無限的慈悲、智慧與願心。

大師不但從小就很有慈悲心,而且至今仍保持這個信念,他常告誡弟子:「世間上任何東西都可以失去,唯獨不可以沒有慈悲心。」他也常呼籲現代的父母,從小就要培養兒童的慈悲心,不能縱容孩童玩小魚、小蝦,摧殘小生命,如此怎麼會有愛心呢?如《浩瀚星雲》的作者林清玄說:「大師的思想、精神、理念,不但對社會具有啟發性,對以後的影響至為深遠;大師的慈悲行儀,更可為世人的風範。」

此外,大師出生農村,由於家貧,加上外祖母的影響,從小就養成勤勞的性格。他經常利用家人外出工作,自己在家主動耙灰、打掃、整理環境,為的是希望讓父母回家有一個驚喜:「哇!家中這麼乾淨。」甚至主動燒水、煮飯、劈柴、牧牛、犁田、插秧等,這些他從小就都一一做過。大師從生活的工作經驗裡學會了重視實際,而非只有理論,所以大師說:「人間佛教並非徒喊口號,也非空談理論,而是從生活中去實踐。」他是真有資格如是說。

一生只為弘揚人間佛教

佛教講「上報四重恩」,大師很有感恩心,而且「滴水之恩,湧泉以報」。例如大師受戒時,月基法師擔任引禮師,有一次大師不慎違反戒場規矩,眼看就要受罰,月基法師適時替大師解危,大師感念在心,因此多年後創建高雄佛教堂,特地到香港把月基法師請回台灣當住持。

佛教的大護法孫張清揚女士,生前曾在大師等多名僧眾被誣指為匪諜而身陷囹圄時,多方奔走營救,終其一生護持佛教不遺餘力。當孫張女士往生後,大師為了替佛教報恩,一手為他安排往生佛事,並且奉安在佛光山萬壽堂。其他還有三湘才子張劍芬、江蘇趙茂林,因為他們對佛教護法有功,大師將他們的靈骨奉祀在佛光山。大師總說:「我要替佛教報恩。」

大師早年在棲霞山時,有一年生病,患了瘧疾,病中的大師收到師父送來的半碗鹹菜,他懷著感恩心吃完鹹菜,同時心中發願,誓以做好一個出家人來回報師父之恩。這點大師早已做到。

大師信守承諾,並且終生奉行不渝。當年他出家時年僅十二歲,只為已經「承諾」對方要出家。所謂「一諾千金上棲霞」,不只是出家是為了信守承諾,佛光山的創建,也是因為對信徒的承諾而興建。乃至後來創辦南華大學等各項弘法事業,也莫不是因應信徒的需要,因為應允承諾而後創辦。

大師一生為了守信而飽嘗奔波之苦,原因是經常人在美國,但為了一年前在台灣承諾的一場講演,萬里搭機,從美國飛了十幾個小時的機程回台灣。有時徒眾會說其實一場講演也不是那麼重要,臨時取消或延期都可以。但是大師為了守信,寧可十幾小時的往返,也不改期。因此後來對於太早預約的活動,他都不敢承諾,為的是怕不能守信。

大師謙稱自己沒有什麼長處,但自覺自己很「明理」,也很「守信」、「守時」,為了守時備嘗等人之苦,他曾自我解嘲說:「我就這樣『等』了一生。」例如:不管講演、會議,他經常早到十分鐘,怕的是人家掛念。任何重要集會、活動,如果時間到而沒有開始,他會深覺對不起大眾。其實,幾十年來佛光山舉辦的任何一個活動,只要大師參加、主持,從來沒有不準時開始的。他對於徒眾的集會,有時甚至早一、兩分鐘出席,但在外面對信徒的集合,雖然有時候其實早已到場,可是時間未到絕不上台,因為他怕有的人還沒有趕到,他說「早到也是不守時」。

在平常的生活裡,不管吃飯、坐車,都是大師先到,有時徒眾為大師抱不平:「您是師父,為什麼反而比別人早到等人。」大師一點也不計較,只是雲淡風輕的說:「等人是修養、等人是修行、等人是藝術。」(《如是說》)

大師曾說:「佛光山的秩序、規矩之建立,當然有其他許多原因,不過對於守時,無形中也幫助常住綱常的建立,這是非常重要的。」至於大師為什麼會養成守時的習慣?原來是他從小在私塾裡念四書五經,有一次聽到洋學堂的小孩子在念「短衣短褲上學去,從不遲到半分鐘」,他覺得好懂、好記,從此就經常把這一句話像念佛一樣的念在心裡。後來他勸人念佛,都說:「我念時間,一生守時間;你們念佛,還能不成佛嗎?」(《如是說》)

大師一生從不主動叫信徒做事,凡事自己來,他的躬親實踐常感動得信徒主動發心當義工,而他為了感謝信徒,也總是「當義工的義工」。他對徒眾的教育更是「以身作則」,總用身教做無言的說法。例如,佛光山東方佛教學院初辦時期,一些從台北應聘到佛光山上課的老師,經常利用週六晚上從台北趕到佛光山,週日整天上課,以節省往返時間。每到週六,大師總是深夜到頭山門等老師上山,然後親自為老師送上點心,安排好掛單事宜才回寮休息。

為了辦學,從不趕經懺佛事的大師,主動到殯儀館通宵助念,籌措建校經費,因此感動了李新桃小姐發心出家,他就是現在的慈莊法師;甚至在春節期間,親自在佛光山大寮炒麵,利用信徒用餐後添油香的錢來辦學。他更在佛光山開山之初,需人孔急之際送徒弟慈莊、慈惠、慈容、慈嘉、慈怡、依空法師等人到國外留學,以儲備辦學人才。這些不但看出大師為教的願心,也顯示大師的遠見與智慧。

大師一生念茲在茲,都是為了弘揚「人間佛教」,如慈容法師說:「大師一生所開示的佛法,乃至所推動的佛教事業,甚至日常生活中的言談、行儀,無不呈現人間佛教的思想內涵與具體實踐。」(〈佛教史上的改革創見大師〉,《普門學報》)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