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22 善調糾紛皆大歡喜

其九,大師講話圓融,客觀中肯,而且面面俱到,總能令舉座皆大歡喜。所以他經常受邀調和鼎鼐,被喻為「佛教的魯仲連」,調解過的糾紛都能圓滿落幕。

例如,一九六七年余簡玉嬋女士競選連任宜蘭縣議員,結果以四十二票之多勝過張學亞先生,贏得連任。但是當時國民黨希望男士勝出,所以在開票第二天發表張學亞先生當選,引起余簡玉嬋女士強烈不滿,準備一狀告上法庭。因為余簡女士是佛教徒,宜蘭縣黨部找到大師,希望能想辦法勸退。大師為了顧全大局,答應盡力一試。當時大師剛好接管耶穌教的「蘭陽救濟院」(後稱「宜蘭仁愛之家」),本來屬意李決和居士擔任院長,但因同意協調這件不平之事,大師就請李居士將院長一職讓給余簡女士。張學亞、余簡玉嬋兩人雙方各得其所,一場戰爭才化為烏有。(〈排難解紛不是閒事〉,《往事百語》)

一九七一年初,高雄市長王玉雲先生與省議員趙綉娃女士發生爭執,彼此僵持不下,訴諸公堂,政府多方協調不成,情況愈演愈熾。大師應高雄市黨部許引經主委的請求,邀二人上佛光山懇談,終於達成和解。(〈排難解紛不是閒事〉,《往事百語》)

一九九四年大樹鄉鄉長黃登勇向海軍第一軍區要求每年付給一千萬元「水權回饋費」,否則將於六月二十日封鎖海軍在鄉內開鑿的十口水井,並實施斷電斷水措施。軍區司令高法鵬少將到佛光山向大師說明詳情,並請求幫忙。大師見事關重大,於是去電前高雄縣長余陳月瑛女士,邀請當事人一起到佛光山研商,結果雙方達成協議,黃鄉長答應延長期限,以便軍方緩衝因應。(〈排難解紛不是閒事〉,《往事百語》)

此外,台北七號公園「觀音不要走」事件、大樹鄉「擎天神公司遷址」風波、「八千里路雲和月」製作人凌峰與經紀人夏玉順的演藝圈紛爭,以及勸退吳伯雄競選省長等,都是在大師的調解下,皆大歡喜的圓滿落幕。

甚至在佛光山的徒眾之間,有時難免也會有工作上、生活上的一些小衝突。例如,有一次一位身負主管之責的師姑向大師請示,在他的單位裡有兩位出家眾,平時不知該如何領導他們?大師回答說:「依佛門倫理,在家眾應該恭敬出家眾;但是出家眾也應該尊重主管,即使主管是在家師姑,也必須尊重工作倫理。」因此,大師認為處理這種問題,不能當成人事糾紛,也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明,應該從平時的工作上想辦法以能力領導他,相互尊重,彼此包容。

大師解答疑難,處理人事糾紛,他說「不管則已,要管則要洞燭機先」。他對事情的分析、判斷,睿智明快、客觀公正,絕不護短、偏私,而且面面俱到、圓融中肯,所以處理糾紛都能令雙方信服。

大師之所以總能將難以化解的恩怨予以妥貼擺平,另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大師不把排難解紛當成等閒之事,他總是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尤其他的人生經驗豐富,調解人事總有許多自身的事例可以現身說法,用以勸解對方,讓人信服。甚至為了讓雙方都能得到公平合理的待遇,有時不惜犧牲己利,以謀求大家的滿意,讓彼此都能「皆大歡喜」。

「皆大歡喜」其實就是現代人所謂的「雙贏」。大師在《迷悟之間》的〈談判高手〉中說:「最成功的談判,應該站在對方的利益著想,如此談判才容易成功。」他認為「談判最重要的,要建立在彼此的尊重上,不要把自己的利益繃得太緊,要耐心的協調、溝通、疏解;懂得尊重、協調、溝通的人,才夠資格談判」。

大師化解糾紛,總是能讓雙方「皆大歡喜」,創造「雙贏」的結果,因此說大師是談判高手、是調解糾紛的專家,絕非溢美之辭。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