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77 從佛教到異教

大師一生倡導「融和」,除了力促佛教界的融和之外,尤其致力於「宗教融和」。他認為:「宗教信仰是跨越國界,具有安頓人心與促進和平的社會功用,因此世界上不管任何宗教,都應該共同致力於促進地球上國與國之間的相互尊重、種族與種族之間的和諧相處,期讓許多不同的語言能溝通、文化能交流、男女能平等;尤其對於世界和平的促進,宗教應該身先表率,彼此要互相尊重包容,把這種『有容乃大』的胸襟,從宗教之間推展開來,進而影響社會各個團體,這是宗教界的責任,也是對現代社會應該提供的貢獻。」(〈當代問題座談紀實・佛教對「宗教之間的看法」〉,《普門學報》)

力促宗教融和 共致世界和平

大師對宗教之間抱持崇高的理想與寄望,為了結合宗教力量來共同促進世界和平,多年來經常在世界各地與各宗教進行對談,因此與各宗教之間一直有密切的互動,而且關係友好。例如:

・一九八九年由《聯合報》主辦,邀請大師及羅光總主教做了一場「跨越宇宙的心靈」對話。這是首次由傳播媒體主辦之佛教與天主教間的對話。同年,美國西來寺舉行「北美洲佛教基督教神學會第五屆大會」,大師應邀與基督教領袖談論宗教溝通與交流問題。

・一九九一年,台灣省民政廳假世貿中心舉行「台灣省宗教與社會發展研討會」,邀請台灣十二大宗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回教、天理教、大同教、軒轅教、理教、天德教、天帝教、一貫道等宗教界領導人士,及政府官員、學者四百多人參加,大師特別應邀做了一場主題演說。

・一九九四年,為慶祝台北道場落成,舉辦四十九天的「生命的活水─佛法與我」系列講座,邀請天主教羅光總主教、丁松筠神父、道教總會副祕書長張聖、信奉回教的《中央日報》社長石永貴等各宗教界人士及學者專家演講,展現佛教與各宗教之間的尊重與包容。活動期間大師並與各界人士舉行上百場的「素齋談禪」,其中一場由當時中央社工會主任鍾榮吉所召集,與會人士包括回教協會理事馬名正、理教總會常務理事黃天涯、天理教桃園布教所所長馮悟敏、軒轅教總部祕書賴燕鳳、天帝教總會祕書詹彩珠、一貫道總會副祕書長廖永康、天德教總會理事胡福林、中華佛教居士會副理事長洪玉、基督教更生團契主任委員孫振明、天主教聖母軍團團長何翠燕、天道總會祕書長洪禎甫、天道總會壇主王維新等三十人,他們都是各宗教的重要會務幹部代表。

・一九九五年,首屆佛教與天主教國際交談會議在佛光山揭幕,由時任宗長的心定和尚與梵蒂岡教廷宗教交談委員會主席安霖澤紅衣樞機主教、中華天主教主教團主席單國璽聯合主持開幕,共有來自日本、美國、泰國、義大利、西班牙、斯里蘭卡、台灣等三千多名佛教與天主教徒參加。在五天的會議裡,雙方就「佛教與天主教之異同」進行討論,為宗教交流寫下了歷史性的一頁。

・一九九六年,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和嘉義南華管理學院宗教文化中心聯合主辦「一九九六年亞洲宗教與高等教育國際學術會議」,共有來自香港、菲律賓、馬來西亞、韓國、日本、尼泊爾及台灣等地的宗教與教育界人士與會,分組研討「台灣宗教教育的現況與展望」、「亞洲宗教與高等教育」、「台灣佛教教育的現況展望」等主題。

・一九九七年二月二十八日,大師應邀前往梵蒂岡與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會面,共同祈求世界和平,此事被譽為「世紀性的宗教對談」。會中大師提出五項建議:請教宗登高一呼,聯合世界各宗教成立國際宗教聯誼會,並擔任聯合會主席;希望教宗回到亞洲牧靈訪問時順道訪問台灣;加強佛光山與教廷之間的交流,相互研究教義及聯絡情誼;佛光大學、南華管理學院願與梵蒂岡或羅馬的圖書館辦理圖書交換,兩校並願提供教廷或義大利大學推薦的學者或學生,做研究或選課就讀的一切協助,包括免費提供研究、住宿、學費;兩校可承辦天主教委託的各項宗教會議,或「宗教與高等教育」研討會。教宗對於雙方派遣學者進行教義的相互研究,表示高度興趣。此次的對談,對天主教與佛教後來的密切交流,助益甚大。

・一九九八年,大師應邀至新、馬弘法,並與信奉回教的馬國總理馬哈迪(Mahathir Mohamad)會面,為我國佛教及馬來西亞回教史上留下新頁。

・二○○一年,大師在澳洲與臥龍崗市長喬治・哈利森(George Horrison)及英國國教臥龍崗地區的主教比夏朴・皮朋(Bishop Pipen),針對宗教與文化交流交換看法。同年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針對「宗教如何面對全球化」問題,大師應邀與天主教瑞恩神父(Bill Ryan)及基督教的第芳婷教授(Wanda Deifelt)等人共同主持「宗教對話」。

・二○○三年十月六日,大師在巴西聖保羅的 SE 大教堂,與天主教樞機主教柯勞若・胡米,針對宗教對本世紀應該提供什麼樣的貢獻,進行「宗教對話」。

此外,美國西來寺於一九八八年落成後,二十多年來一直與相距五分鐘路程的摩門教會保持友好關係;西來寺並且每年舉辦世界和平祈願法會,邀請各宗教領袖以各自獨特宗教儀式,共同為世界祈求和平。乃至大師創辦國際佛光會時,特別成立「佛光之友會」,歡迎不同宗教人士參加。大師對國際佛光會的定位是:非屬某一宗派、某一寺院或某一個人所有,它屬於全世界的佛教有心人士;甚至異教徒只要能認同佛光會的宗旨,都竭誠歡迎加入。在一九九二年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成立時,遠在加勒比海的多明尼克總統塞紐瑞爵士(Sir Clarence Seignoret),不但親自前往美國參加大會,並且擔任「佛光之友會」的榮譽會長。

同體共生地球人

大師提倡「同體共生」,自稱「地球人」。在他編著的十二冊《佛光教科書》裡,其中《宗教概說》一冊廣為簡介各個宗教,在在顯示大師對宗教的「尊重包容」。由於大師長年弘化五大洲,提倡尊重包容,力促宗教融和,期以宗教的慈悲及博愛等精神,共同致力世界和平,因此在二○○三年十月九日獲得智利天主教所辦的聖多瑪斯大學頒贈「博愛」榮譽博士學位,以此表彰大師以佛法幫助人類提升生命價值,以及在精神與人文層面積極促進世界和平的貢獻。

此事之外,大師提倡人間佛教,積極促進宗教交流的理念,已在各宗教間得到很大的回響與共識。例如,原本信奉回教的印尼政府不准佛教在佛殿以外弘法,一九九二年四月七日,大師至印尼,竟特准在緹亞拉飯店大會堂公開講演。乃至大師平時在全世界各地弘法,一直都受到佛教及其他不同宗教信仰的國家元首、重要官員以及文教界的學者教授給予協助,包括印度的總理尼赫魯、泰皇蒲美蓬、菲律賓總統馬嘉柏皋、回教的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迪、中南半島各國的政府領袖等。尤其大師與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台灣樞機主教單國璽、羅光總主教、丁松筠神父等,乃至佛教的達賴喇嘛,都成為朋友。二○○五年元月十六日佛光山舉行第七任住持晉山陞座典禮時,單國璽樞機主教特別親臨祝賀,並於會中致詞表示,他與星雲大師結緣已經三十多年,雖然彼此相信的教義與制度不同,但宗教關懷人類的人間精神是相通的。他感謝大師一年前捐了台幣五百萬給真福山社福園區修道院,做為建設孤兒院、養老院、修道院、社會服務中心之用。他強調大師是以一個佛教團體捐錢給天主教的慈善事業,對於大師不分宗教,不只照顧佛教,而且兼及其他宗教的心量,讚譽不已。

大師認為宗教之間應該要建立「同體共生」的關係,要「同中存異、異中求同」,彼此包容、彼此尊重,就如人體的五官,要相互共生,才能共存。對於宗教之間的往來,大師主張:教主不同,彼此要尊重,不可混淆;教義各有所宗,應該各自發揮;教徒之間則可以彼此溝通往來。

大師認為現在是「地球村」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相互往來關係密切,應該保持良好、和善的關係,大家才能歡喜融和的共生吉祥。對於二○○一年二月間,由於宗教徒的信仰不同而發生「阿富汗毀壞佛像」事件,大師在美國接受《世界日報》記者張清芳小姐採訪時表示:「佛像也是藝術品,是人類共有的資產,何況這些佛像都已有幾千年的歷史生命,應該受到保護,實在不容許少數人因信仰不同而加以破壞。」大師尤其談到:「宗教應該是與宇宙同行,與人民同在!各個宗教徒心中的本尊雖有不同,但認真說起來,不管是釋迦牟尼佛,或是耶穌基督、穆罕默德、觀世音、孔子、城隍、土地公、媽祖等,實際上都是我人自己心中規劃出來的名詞而已,本有共通性,卻因我人心中的程度不同而有分別,但從道理上來講,同樣都是神聖的信仰中心。」(《如是說》)因此大師呼籲,宗教之間應該互相尊重,不可因狹隘的信仰不同而破壞文物,製造紛爭。

「同體共生」的理念或許一時還難以普遍獲得世人的理解、奉行,不過大師相信「融和絕非空想」,他期待人類能繼續努力,因為有了理想,未來的世界才會更美好。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