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度:
字級大小:
A-
A
A+
回首頁 /
- 第五類【文叢】 /
- 227-230人間佛教序文選(共4冊) /
- 227人間佛教序文選1 /
- p034 第一篇 大師自序 /
- p086 《星雲大師談人生》序──弘法利生
p086 《星雲大師談人生》序──弘法利生
我童年是在一個偶然的因緣下出家,當時是棲霞律學院裡年齡最小的一位。有一天我讀到這麼一句話:「僧伽應以弘法為家務,利生為事業。」少不更事的我,這時才知道出家人原來背負著如此神聖的使命,一時之間恍然大悟我學佛修道還是嫌太遲了!如果我早一點來此,就可以養深積厚,早一點荷擔如來家業。此後,每當早課諷誦〈楞嚴咒〉,唱到「願將身心奉塵刹,是則名為報佛恩」時,我都在心中發願:「我將來一定要將全部的身心奉獻在弘法利生上。」
時至今日,我樂說不怠,也建立了各種佛教事業。在佛陀的加被下,我一生所作所為無一不是為了達到「弘法利生」這個願心,而力行實踐。雖說是「願不虛發」,但是早期弘法時所經歷的艱辛困苦,卻也鮮為人知!
五○年代的台灣,不但物質生活不豐,更是一塊缺乏正信佛法的沙漠,我立志要遍灑甘露法水,於台灣各地潤澤群生。於是,我帶著一批有志青年,以拓荒者的精神,四處弘法布教。舉凡鄰里、鄉鎮、街市、陋巷、廟口、戲院、海邊、山地…,皆有我們行腳的足跡。每到一處,我們親自動手拉電線、裝燈泡、安麥克風、排椅凳、張貼海報、招呼聽眾……,然後才登台講演。剛開始時,聞法者很少,我卻從不氣餒,因為只要有人願意來聽講,就有人能受到法益。只是往往時間到了,台下一個人也沒有,我照常開講,過了很久,聽眾們才姍姍來遲。後來,大家養成了守時的習慣,聽眾也越來越多,這時又出現了走動移位的現象,我總是以緘默來教育信眾,這種對治方法不久便產生成效。
為了購置布教設備,我往往將平日微薄的紅包供養花用殆盡,日中僅以一塊麵包果腹是常有的事。凡是不遠的地方,我們便以單車代步,在風和日麗的時候,迎著夕陽,沐著晚風,倒也別有一番樂趣。不過有時碰上梅雨季節,或是寒流來襲,尤其是大颱風天,在淒風苦雨的肆虐下跋山涉水,實在是備嘗辛苦。然而,看到聽眾們逐漸由少而多,冒著風雨,聞法虔誠的態度,在感動之餘,也忘了飢寒凍餒的難受。路程遙遠的地方,則搭乘火車,沿途田園風光旖旎,令人陶醉其中,只是那時火車班次不多,我們常常為了趕火車而行色匆匆。後來,宜蘭線火車各位站長被我們的弘法熱誠所感動,經常等我們全都到齊了,才下令開車。
最令我難忘的是,每當布教圓滿結束時,在信徒的歡送下,踏上歸程,我們盛載了滿懷的溫馨,走過阡陌田野,穿越樹林山洞,以充滿法喜的歌聲,劃破萬籟俱寂的夜空,我們的心就像當頭的皓月一般明淨,我們的身有如掠過的微風一般輕盈。我們間或交換弘法心得,談起化導頑民的富樓那,一股聖潔的使命感冉冉升起;說到為法喪身的目犍連時,又燃起了悲壯的情懷……,我們誓言以高僧大德為榜樣,以續佛慧命為己志。一天,我福至心靈,將這種景象與心情描繪在詩篇上,請人譜曲,這就是後來我們在弘法歸途中常常高吟的〈弘法者之歌〉。
最令我安慰的是,當年跟隨我忍餓受凍的年輕人在參與活動中茁壯成長,如今都有了美好的前途。而當時的辛苦播種,如今在各地都已綻開菩提花果,則是我一生中最豐碩的收穫!
多年來,只要有地方需要佛法,有人邀請我去,再遠再忙,即使犧牲吃飯、睡覺的時間,我都欣然答應。記得有一次,到南投魚池鄉布教,夜宿農舍,因為臥處與尿桶為伍,臭氣難聞,無法入眠,只得央求同行的煮雲法師為我說故事。後來,為了不負他的辛勞,我將這則故事寫成了《玉琳國師》,風行一時,也算是弘法外的一樁趣談美事。那時,我雖然住在宜蘭,卻經常要到高雄講經,每次坐火車、轉公車,就要周折上一整天的時間,平日還得節衣縮食,湊足車資。有一回,查票員來驗票,火車票卻遍尋不著,身上又沒有半毛錢,只得掏出一枝新買還沒用過的鋼筆充當補票之款。我這樣南北奔波達十餘年之久,心中樂此不疲,我不畏舟車之苦,只怕沒有人知道佛法的好處。直至今日,我已走遍了整個台灣,行跡還遠及離島,並且直趨世界各國。曾聽到有人調侃我,說我已經退位了,仍然四處雲遊弘法,野心實在太大!其實,此言差矣!我雖然卸任住持,但是並沒有不做『和尚』,出家人本來就應該有著「因弘佛法遍天下,為度眾生滿人間」的慈悲心腸,這不是「野心」,而是一種難行能行的「願心」呀!
如今,我到各地說法,不必刻意宣傳,聽眾自然蜂擁而至。過去,我唯恐人不來,現在卻以人多為苦,因為我不忍心看到人們因為一票難求,而甘冒風吹日晒,早早佇立在門外,苦苦守候進場;我也不忍心目睹觀眾們在場內擠得連站的位子都沒有;我更不忍心看到那些有心聞法的善男信女們因為會場容納不下,或因稍微的遲到而被阻擋於門外。我曾一再請求有關主管通融,無奈礙於規定,而無法如願。去年,我到馬來西亞東姑講堂開示,場內爆滿,有一千多名聽眾沒有位子可坐,場外還有兩千多人不得其門而入,有的拍門叫嚷:「讓我們進去!難道我們的師父來此,都不讓我們見一眼嗎?」有的甚至走太平梯,以旁門左道的方式出奇致勝,進入會場。那種聞法的熱誠直叫人又感動又難忘!
出家人憂道不憂貧,佛法上的安樂足以彌補生活上的困乏,人為上的阻撓才是弘法上最大的考驗。回憶我在宜蘭初次講經時,警察不准我公開說法,禁止我播放佛教幻燈片,他們所持的理由是:「你沒有向有關單位呈報申請!」在雷音寺弘法時,也有一些外道居民在殿外喧囂干擾;廣播電台的佛學講座錄製好了,電視台的佛教節目製作完成了,卻因為「限於目前當局政策,不希望富有宗教色彩的節目播出」,而臨時遭到封殺的厄運;懷著滿腔熱情,想要到軍中、監獄,為三軍將士及受刑男女作得度因緣,卻被冷冷地拒絕,問他們說:「為什麼天主教的神父、修女,以及基督教的牧師可以到這裡傳教,而佛教僧尼卻被摒於門外?」他們答道:「因為法師不宜進入說法!」再加追問:「同是布道師,為何有如此差別待遇?」時,得到的只是更加冷漠的表情;台北師範學院(即今師大)請我講演,海報都已經張貼出去,也無緣無故地被取消作罷;到公家機關禮堂說法,供奉佛像受到排斥……。我並不因此而自憐自哀,相反地,我愈挫愈勇,我據理力爭,所謂:「為大事也,何惜生命!」佛陀在因地修行時,曾被歌利王割截身體而毫無怨尤;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我要效法諸佛菩薩為法忘軀的精神!」我在心中不斷自勉。心中的悲憤尚未平撫,治安單位又前來調查,因為中央情報局接到黑函密告,說我「言論可疑,恐有通敵之嫌」,我並不為此而憤世嫉俗,相反地,我學會了以平常心來應付這些紛至沓來的障礙與誹謗,「我要為佛教的千秋大業而奮鬥不息,我要為萬億生靈的慧命而努力不懈!」我如是自許。
果然,打擊非難成了我的逆增上緣,我的堅持理想有了代價。如今各地警政首長親自邀我至各個警察單位演說佛法;警官學校、警專學校、三軍官校、憲兵學校等,我都曾做過佛學講座;有一次,宜蘭縣議員們在議會上討論到當地寺廟殿宇修建得金碧輝煌時,都一致歸功於我在當地二十年的弘法貢獻;甚至我現在要著手創設大學,宜蘭縣當地政府也主動爭取;廣播電台、電視台爭相請我錄製節目,並且給予酬謝;軍中、監獄不斷寄發公文,向我請法;大專院校的講演多得不計其數;情報治安單位也一再要求我能廣開法筵,以端正社會風氣;各縣市長、各級首長,甚至參謀總長還頒發獎牌、獎狀,以資鼓勵;在國父紀念館、中正文化中心的國家殿堂開大座,也極受禮遇配合……。
我一生弘法無數,感到最難的是如何契理契機。最初,往往為了一篇講稿,而日夜揣摩觀眾心理;常常為了一句名相,而反覆思惟其中深意,為的是希望大家都能聽懂受用,並且能將佛法妙諦運用在生活上,以作為現實人生的指南。我從不賣弄玄虛,只是一心一意在宣揚佛法的真理,使佛法與世間的生活能夠相印證。我經常思慮如何發揮佛教的時代性與前瞻性的功能,期能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為了契合信眾的需求,使佛法能普及於社會各個階層,我不但組織念佛會,還設立青年歌詠隊、兒童星期學校、婦女法座會、金剛禪座會。為了助長說法效果,我利用板書、投影機、各種視聽設備,乃至在大座講經時,精心設計獻供儀式,穿插各種佛教藝術節目。為了讓社會人士重視佛教,我率先舉辦佛誕花車遊行,並且多次舉行環島布教活動……。凡此種種創舉都在當時引起不少保守人士的非議責難,我並不因此而裹足不前,相反地,我大力推動,我以為,只要佛法興隆,何計個人榮辱得失?
我的擇善固執終於有了明證。環顧今日的佛教界,當年反對我的同道都不約而同地接受了人間佛教、生活佛教的理念;各地的道場寺院也都不斷地以各種活動來凝聚信眾的力量;更有不少青年在這種因緣下隨我學佛,現在都成了佛光山重要的職事幹部。
我當初的良苦用心,斟酌思慮,促成了我對於佛法的融會貫通,更是我始料未及的收穫。我走入羣眾,學會了觀機逗教;士、農、工、商,老、弱、婦、孺,矜、寡、孤、獨,都是我說法的對象。我也曾遠赴中國內地,深入泰北邊區,抵達香港難民營,為苦難同胞做得度因緣。現在,我每天的行程被弘法的邀約排得滿滿的,我日日奔波忙碌,以車廂、飛機作為我的臥室和書房,我趕場弘法,由此地到彼地,由此國到彼國,甚至由此洲到彼洲,席不暇暖。我經常和衣而臥,一覺醒來,矇矓之中,往往一時弄不清楚自己身在何處?我不以此為苦為累,比起佛陀年高八十,猶不辭辛苦,在印度各地行腳弘化,我這一點實在不算什麼。尤其,當我看到多少人在台下會意點頭,甚至拍手大笑,一切的勞頓全部化為無比的願力;當我看見多少人因為聽了我的講演而皈依三寶時,心中更是為他們的新生而感到慶喜!
我曾經在火車上,遇見一位不認識的青年讓位予我,他悄悄地對我說:「師父!我是您在XX監獄弘法時的皈依弟子!」我蒙受過不少禮遇招待,上自政府首長,下至社會大眾,但這一次令我最為終生難忘!我也曾收到一份兩百元的紅包,上面寫著:「供養師父:因聽您講演而改邪歸正的弟子××頂禮。」數目雖然微薄,意義卻是深遠重大!每每一場大型講座後,感謝的信函即如雪片般飛來。其中,有失和的夫妻因此而破鏡重圓者,有吵架的朋友因此而握手言歡者,有落第的考生因此而萌生希望者,有失業的青年因此而力圖上進者,更有人因此而斷除自殺念頭……。來鴻中,讚美的詩詞也不少,雖不盡然辭暢意順,然而誠意卻是十分感人!在海內外收到的紀念品,更是多得無法整理,還好我有隨喜結緣的性格,否則就是建一個大倉庫,也無法全部容納。
為了度眾之需,三輪車、腳踏車、摩托車、木筏、竹排、輪船、汽艇、軍艦、戰車,乃至潛水艇、直升機,也都成了我的交通工具,雖是海陸空航道各異,然而承蒙三寶加被,法界任我遨遊,豈不妙哉!
我不但自己樂於說法,也極力興學,培養弘法人才。四十年來的度眾生涯中,每得到一份供養,總是先用來建講堂、蓋教室;每領到一些稿費,也都悉數購買佛書典籍給青年學子們閱讀參考。我涓滴歸公,從未想到絲毫用在自己身上。剛興建佛光山時,徒眾們建議我買轎車代步,以便至各處講說,我卻買了一部巴士普利大眾;目前我在世界各地演講皈依所收到的紅包,也都捐獻給當地的佛寺,作為發展道場之用。直到最近,念及佛光山建設佛教事業,所費不貲,我才將外來出版廠商給我的版權收入,挪為自己平日的生活開銷及車馬費用,以減少常住的負擔。
佛教之所以能流傳千古,廣被四海,文字般若的傳遞,功不可沒!有識於此,我於來台之初,即致力於編輯雜誌、撰文出書的文化事業。民國四十八年(一九五九),在台北三重埔設立佛教文化服務處,印行佛經。當時的經濟十分拮据,編印人才也寥寥無幾,但憑度眾的熱誠,我度過了捉襟見肘的窘困日子。記得有一次,我將編好的《人生雜誌》連夜送到印刷廠,半夜醒來,飢腸轆轆,才想起自己一整天還沒吃飯呢!又因為沒有錢買稿紙,我常常拿別人丟棄的紙張背面做為塗鴉之用;直到現在,我依然是在年年虧損的情況下,興辦雜誌、圖書等文化事業,但我從無怨言,因為我深知,佛教的文化度眾功能無遠弗屆,非金錢財富所能比擬。
此外,我還創設雲水醫院、老人精舍、育幼院、冬令救濟等等慈善事業,將佛教的愛心廣澤於貧苦無依的老弱殘疾。我更多次發起中國大陸以及世界各地的救災運動。而佛光山的創建,更帶動了當地經濟建設的繁榮,其本身就是一項利濟眾生的龐大事業,只是在這些方面,我甚少著意宣傳。千百年來,佛寺道場在福國利民的工作上,何嘗不是有多方面的貢獻嗎?
及至今日,我每至一處,只要見到一塊空地,亟思如何用來興建寺廟講堂;只要認識一個人,總是盡力將他吸收作為佛教的一分子;只要看到一件好事,就迫不及待廣為宣傳。這一切,只是希望能將佛教的歡喜散播給一切眾生。
過去,常聽到一些人說我:「好可惜喲!這麼年輕就出家了!」對於這些言論,我深深不以為然。棄俗出家,弘法利生,是在做經世濟民的偉大事業,怎麼說可惜呢?我不但此生此世以出家為榮,我更發願:「生生世世都要學習佛陀示教利喜的精神,來此娑婆,做一名以『弘法為家務,利生為事業』的和尚。」
茲因《星雲大師談人生》付梓在即,謹以此篇弘法利生感言代之為序,盼望個人的一點體驗與看法,能充實各位讀者生活的內涵。
一九九三年一月於佛光山
(本書曾編為《星雲法語(一)、(二)》,由佛光出版社出版)
- 227人間佛教序文選1
- p030 【自序】
- p034 第一篇 大師自序
- p035 《無聲息的歌唱》序一──我寫物語的話
- p043 《無聲息的歌唱》序二──為「物語」作序
- p054 《釋迦牟尼佛傳》初版序
- p058 《十大弟子傳》序──禮敬先賢
- p060 《八大人覺經十講》序
- p062 《覺世論叢》序
- p064 《釋迦牟尼佛傳》十版緣起
- p066 《星雲禪話》序(台視文化版)
- p070 《星雲禪話》序(佛光出版社)
- p074 《每日一偈》、《禪詩偈語》序──掬一口清泉
- p078 《話緣錄(一)》序
- p080 《話緣錄(二)》序
- p082 《星雲大師開示語》序
- p084 《星雲說偈》序
- p086 《星雲大師談人生》序──弘法利生
- p097 《雲水隨緣》、《剎那不離》、《提起放下》、《真心不昧》序
- p102 《星雲禪語(一)(二)輯》序──弘法利生
- p106 《星雲禪語(三)輯》序──即心即佛
- p109 《星雲禪語(四)輯》序──隨緣歡喜
- p112 《星雲日記》序
- p118 《心甘情願》序
- p122 《紅塵道場》序
- p126 《人間好時節》序
- p128 《智慧的話》序──100位名人的聰明滋味
- p130 《禪話禪畫》序──什麼是禪?
- p134 《佛光學》序──我對人間佛教的思想理念
- p144 《金剛經講話》序──單行本出版緣起
- p148 《星雲大師佛學精選》序──圓滿與自在
- p154 《一池落花兩樣情》序──覷透人間冷暖事
- p156 《有情有義》序──願助天下情義圓滿
- p162 《佛光菜根譚1、2》序
- p165 《佛光菜根譚3》序
- p169 《佛光菜根譚4》序
- p172 《佛光菜根譚》筆記書序──共耘生命的田園
- p173 《佛光菜根譚》珍藏版總序
- p176 《往事百語》序
- p180 《佛光祈願文》序──祈願,是一種修行
- p184 《星雲大師談處世》序──人生時空的圓
- p187 《星雲大師談讀書》序──馨香與華光
- p190 《星雲大師談幸福》序──幸福境界
- p192 《星雲大師談智慧》序──智慧來處
- p196 《迷悟之間1、2》序
- p198 《迷悟之間5》序
- p202 《迷悟之間》典藏版總序
- p205 《迷悟之間》印尼語翻譯版序──當來法住
- p207 《禪門語錄》序──盡大地是法
- p210 《人間佛教系列》序──人間佛教正法久住
- p214 《當代人心思潮》、《人間佛教法要》序──一個主題一個理念
- p220 《人間佛教的戒定慧》序
- p224 《星雲法語》套書總序──十把鑰匙
- p226 《人間萬事》序──生命的萬花筒
- p230 《繪本心經》序──從生活中尋找佛法
- p232 《釋迦牟尼佛傳》漫畫版序──思惟佛陀的言教
- p236 《般若心經的生活觀》序──人間大自在
- p240 《成就的祕訣﹕金剛經》序──在人間成就
- p244 《星雲大師點智慧1》序
- p246 《星雲大師點智慧2》序
- p248 《星雲大師點智慧3》序
- p250 《星雲大師點智慧4》序
- p254 《星雲大師點智慧5》序
- p256 《星雲大師點智慧6》序
- p258 《星雲大師點智慧9》序
- p262 《合掌人生》序──一瓣心香,微願供養
- p266 《人海慈航:怎樣知道有觀世音菩薩》序──對人間的祝福
- p270 《人間佛國》序
- p274 《僧事百講》序──佛門的知識與智慧
- p277 《人間佛教何處尋》序──人間佛教前進的思索
- p280 《十種幸福之道﹕佛說妙慧童女經》序──人間最幸福的人
- p284 《百年佛緣》序
- p296 《星雲禪話》序──參禪何須山水地 滅卻心頭火自涼(香海文化版)
- p300 《詩歌人間》序──如是如是
- p306 《貧僧有話要說》序
- p310 《星雲智慧》序──破船多攬載
- p314 《慈悲思路.兩岸出路》代序──我可以稱台灣中國人
- p326 《人間佛教佛陀本懷》序
- p334 《參學瑣憶》序
- p342 《星雲一筆字》序──「人間流行歌」緣起
- p346 《佛法真義》序
- p356 《話說佛光山.寺院篇》序
- p362 《病後字──看見信仰的力量》序──從一筆字到最近的病後字
- p368 《我不是「呷教」的和尚》序──「佛教靠我」,是我一生明燈
- p372 《懷古慨今》序──為了佛教,捨我其誰?
- p378 《素菜譜──星雲大師傳授叢林菜》序
- p382 《人間佛教書信選》序
- p388 《如是說》序
- p390 《合掌錄:閻崇年對話星雲大師》(增訂版)序
- p394 《佛法滿人間》序──佛法遍一切處
- p398 《佛光山傳燈學院教材》序──寄語佛光人
- 228人間佛教序文選2
- p010 第二篇 大師編著
- p011 《中英對照佛學叢書》序
- p015 《佛學研究論文集》總序、《佛光學報》發刊詞
- p020 《佛教聖歌集》序
- p024 《佛光大藏經》編修緣起
- p026 《佛光通訊》序
- p027 《佛教史年表》、《世界佛教史年表》序
- p030 《佛光大辭典》序
- p033 《中國佛教高僧全集》總序──佛光與慧燈
- p035 《佛教》序
- p038 《中國佛教經典寶藏》序
- p042 《佛光教科書》序
- p048 《佛教高僧漫畫全集》總序──輕鬆方便的法門
- p051 《普門學報》發刊詞
- p055 《法藏文庫‧中國佛教學術論典》序
- p060 《雲水三千》序
- p067 《覺有情──星雲大師墨寶選集》序
- p069 《佛光山徒眾手冊》序
- p072 《人間覺有情──星雲大師香江弘法影像專輯》序
- p076 《第一屆星雲文學獎文匯:願心昇華》序──文學的星光
- p080 《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特輯》、《雲水天下: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序──一筆字的因緣
- p085 《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出版緣起與序言
- p094 《佛光大辭典增訂版》序
- p096 《獻給旅行者365日─中華文化佛教寶典》序──星雲大師序
- p100 《人間佛教學報‧藝文》發刊緣起
- p104 第三篇 本山出版(之一)
- p105 《六祖壇經註釋》序
- p108 《萬佛在家菩薩戒同戒錄》序
- p112 《佛光山萬佛三壇大戒同戒錄》序
- p116 《佛光山中國佛教研究院第七屆畢業暨東方佛教學院第十三屆畢業紀念特刊》序──如何做一個真正的佛弟子
- p120 《世界佛教青年會一九八五年學術會議實錄》序
- p122 《佛光山開山二十週年紀念特刊》序──佛光山的性格
- p138 《中國佛教研究院第七、八、九屆畢業暨東方佛教學院第十五屆畢業紀念特刊》序──任重道遠
- p142 《佛光山開山三十週年紀念特刊》序──無量慧命
- p146 《佛光山開山四十週年紀念特刊》序──以教為命 光大聖教
- p152 《世界顯密佛學會議實錄》序──寫下歷史新頁
- p155 《世界佛教徒友誼會第十六屆大會暨佛光山美國西來寺落成典禮紀念特刊》序
- p158 《世界佛教徒友誼會第十六屆大會暨世界佛教青年友誼會第七屆大會會議實錄》序
- p160 《名人證言錄──記「把心找回來」系列活動》序──把心找回來
- p164 《世界佛教徒友誼會第十八屆大會暨世界佛教青年友誼會第九屆大會會議實錄》序
- p166 《一九九一年佛學研究論文集》序
- p170 《第十屆中華傳統插花藝術專輯─佛教插花》序
- p174 《何山作品選集》序
- p178 《梵唄全集》序──重現歷史的音聲
- p182 《佛光緣1:當代名家藝術精品義賣》序
- p184 《佛光緣2:當代名家藝術精品義賣》序
- p187 《佛光緣3:當代名家藝術精品義賣》序
- p190 《佛光緣4:當代名家藝術精品義賣》序
- p192 《佛光緣5:當代名家藝術精品義賣》序
- p196 《佛光緣6:佛光緣美術館珍藏書畫》序──佛光緣美術館成立序言
- p200 《佛光緣7:當代名家藝術精品義賣》序
- p202 《佛光緣森磊觀佛教藝術展》序
- p206 《跨世紀的悲欣歲月──走過台灣佛教五十年寫真》序
- p214 《佛光緣美術館屏東縣美術家百人聯展專輯》序
- p216 《西來寺十週年特刊》序──大法西來
- p222 《中國之寶─沈繡藝術大觀》序──繡出心中的天地
- p226 《佛光緣美術館季刊》序──佛光緣美術館創辦因緣
- p230 《佛光緣美術館典藏作品集》序──藝術與佛教
- p234 《佛光緣美術館典藏作品集2:田雨霖畫集》序
- p236 《佛光緣美術館典藏作品集3:佛光山名家百人碑牆專輯》序
- p238 《佛光緣美術館典藏作品集7:一探壺趣──李奇茂、張光正感恩贈壺作品集》序──壺內天地
- p242 《佛光緣美術館典藏作品集8:施金輝──百幅觀音畫集》序
- p245 《佛光緣美術館典藏作品集11:中國四大名著經典人物──吳榮賜雕塑藝術作品集》序──羅漢像 菩薩情
- p248 《佛光緣美術館典藏作品集12:霓裳之會──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少數民族服裝展》序
- p252 《佛光緣美術館典藏作品集13:百畫齊芳──百位畫家畫佛館特展》序──百位畫家畫佛館
- p254 《人間福報》發刊詞──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
- p258 《佛教東傳二千年佛教文物暨地宮珍寶特展》序──千古佛光耀人間
- p262 《梵音饗宴專輯》序──梵音天上落、淨土人間來
- p264 《「菩薩道︰中國佛教菩薩思想」學術會議》序──人間佛教菩薩道
- p266 《二〇〇三年慈善專刊》序──佛光山的慈善事業
- p270 《千載一時──二〇〇二年法門寺佛指舍利蒞台灣實錄》序
- p276 《人間音緣》序──話當年
- p280 《二〇〇四全民閱讀博覽會手冊》序──人間佛教讀書會:創辦人的話
- p284 《佛光禪入門》序
- p288 《奇人妙事》系列序──從不同角度看三千法界
- p292 《藝術擺渡》序
- p296 《佛光南亞海嘯紀念專刊──海嘯無情‧人間有愛》序
- p300 《人間佛教論文集》序
- p306 《永不放棄──二〇〇八熱愛生命獎章得主故事》序──人間的一道光明
- p310 《文創薈萃》序──文化創意生活美學的能量
- p314 《佛光青年十五週年特刊》──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的話
- p318 《佛教音樂的華化》出版緣起
- 229人間佛教序文選3
- p010 第三篇 本山出版(之二)
- p011 《法舫大師文集》序
- p013 《佛教地宮還原展》序──佛陀舍利今重現 地宮還原見真身
- p016 「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設立的因緣
- p018 《法音清流》序──星雲大師的話
- p019 《菲律賓人間學院特刊》序──生命的擁有
- p022 《千年重光︰山東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展》序──佛陀的樣子
- p047 《二〇一三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研究》序
- p050 《光照大千──絲綢之路的佛教藝術特展》序
- p052 《甲子慶──星雲大師宜蘭弘法六十週年》序
- p056 《佛法西來二十五──西來寺二十五週年紀念特刊》序
- p060 《二〇一五年「以法相會」──明清水陸畫展暨學術研討會》序
- p064 《金身合璧.佛光普照──河北幽居寺佛首捐贈紀實暨佛塔寶藏藝術展》序
- p067 《南華大學創校二十週年專輯:南華加冠 雙十飛揚》序──奮起飛揚:祝賀南華大學二十週年
- p072 《博物館奇蹟:佛陀紀念館的故事──五週年專輯》、《佛陀紀念館──大家的博物舘》序──創辦人的話
- p074 《與大師面對面:張大千書畫展.星雲大師書法展》序──我與張大千的因緣
- p078 《穿越時空.法寶再現──佛經寫本與刻本特展》序
- p080 第四篇 徒眾序文
- p081 《佛教故事大全》序
- p086 《古今譚》序
- p090 《幽蘭行者︰佛教史上的改革創見大師》序──生命的熱力
- p094 《自覺人生.莊嚴身行》序──言教身教雙美
- p098 《頓悟的人生》序
- p100 《不只中國文學家》序──全方位的佛弟子
- p104 《空入門》序
- p107 《與心對話》序一:一本「談心」的書
- p109 《與心對話》序二:點亮心燈
- p112 《知心.明心》序──轉凡心為佛心
- p116 《生生自如》(原書名《生死自如》)序
- p119 《夢回天台遠》序──在佛教文學裡悠遊
- p122 《靈山月色》序──佛教的文化人
- p125 《過關!因為有禪心》序──留存清風明月
- p128 《從哈佛到南加大》序──文字弘法,這是永芸一生的志趣
- p130 《青年書簡1:心中的風鈴》、《青年書簡2:溫柔的記憶》序
- p134 《書香味》總序──心靈的探險
- p139 《穿梭時空與大師交會》序──時空的交會
- p142 《小王子流浪記》序──人生可以有不同的選擇
- p146 《25℃的天空──行走雲南》序──世界是我們的教室
- p148 《到了這裡 你還要去哪裡》序──文字弘傳力量 廣博深遠
- p150 《有夢之鄉》、《絲想之路》序
- p152 《佛陀的人間佛教》序──來自《阿含經》的真理
- p155 《叢林所思》序──生命不空過
- p160 《雲海在望》序──奮起飛揚
- p164 《悅讀法華經》序──法雨潤人華
- p167 《雲水歐洲》序
- p170 《靈山不如歸》序
- p173 《半中歲月》序──書裡華光
- p175 《我從世間來》序──如水川流的世間路
- p178 《禪堂風光》序──居禪定而不寂
- p182 《自在︰人生必修七堂課》序──安心與放心
- p186 《慧禪畫集》序──史國良畫集
- p190 《禪七講話:禪是甚麼、道在哪裏》序──清涼禪悅
- p193 《佛七講話:佛是甚麼、如何念佛》序──人間淨土
- p196 《定和尚說故事》序──聽故事,開智慧
- p199 《自在人生》序
- p202 《說故事的旅程︰一位比丘尼的人間行腳》序──寫生命的故事
- p204 《素食達人》序──吃蕭師姑的菜,就能體會到佛光菜根香
- p206 《走進阿蘭若》序──行腳,也是尋根
- p209 《行腳印度》序──佛陀,您在哪裡
- p212 《人間菩提味》序──觀照人間
- p216 《和大師一起吃飯》序──燉煮爛透裡的柔軟
- p218 《生命是一種連續函數》序──生命不死
- p222 《星雲學說與實踐》序──人間佛教的再闡述
- p226 《此方彼岸》序──人生大哉問
- p230 《佛光之美》序──化剎那為永恆
- p234 《人間佛教世界展望》序──法水長流五大洲
- p236 《如來之子》序──大悲無畏的弘法者
- p239 《老牌空性:空性敘述中之詮釋、批判與傳承》序──有思想的學問僧
- p242 《人間佛教翻轉生命的故事》序──行佛之路
- p245 《一念彌陀富三千》序──心淨土淨,人成佛成
- p248 《人間淨土與田園城市》序
- p252 《一紀年的祝福──奮起飛揚在人間》序
- p256 第五篇 外界序文(之一)
- p257 《南海普陀山傳奇異聞錄》序
- p267 《法雨》序
- p268 《參學瑣談》序
- p272 《譬喻》序
- p274 《慧日集》續集序
- p278 重印《地藏菩薩靈感記》序
- p280 《觀世音菩薩靈感記》、《地藏菩薩靈感記》、《遇見彌陀──學佛感應》序──一念真誠感應道交
- p284 《弘一大師遺墨》序
- p286 《台灣佛教寺院庵堂總錄 》序
- p290 「吳修齊居士令椿萱逝世三十週年贈經」序
- p295 《七十回憶》序──吳修齊居士七十華誕贈經序
- p298 「吳修齊居士紀念先父百歲冥誕贈經」序一──報恩頌
- p302 「吳修齊居士紀念先父百歲冥誕贈經」序二
- p306 「吳修齊居士紀念先慈百歲冥誕贈經」序
- p310 《大方廣圓覺經》序
- p314 《心經論釋》序
- p316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序
- p320 《世界佛學名著譯叢》序
- p322 《台中慈善寺三壇大戒》序──護國千佛三壇大戒
- p324 《台灣佛教名剎》序──佛教前瞻
- 230人間佛教序文選4
- p010 第五篇 外界序文(之二)
- p011 《煮雲和尚紀念專集》序
- p014 《大乘妙法蓮華經》序──圓香居士譯語體文聖教序
- p018 《大破煩惱魔》序
- p020 《竺摩長老佛學全書》序──橫遍十方 豎窮三際
- p024 《李自健油畫國際巡迴展作品集》序
- p028 《李自健藝術.人生作品集》序──世界需要愛心
- p040 《藝術遊俠》序──人性與愛
- p044 《藝術遊俠三部曲》序
- p048 《遠離顛倒夢想》序──開證上人文選
- p050 《太虛大師前傳》序──一代人天師範
- p054 《佛教古箏名曲集》序
- p056 《人間的佛陀》序──佛教在人間
- p068 《中國佛教名山名寺之旅》序
- p071 《航在古運河上》推薦文──關懷故國鄉土情
- p074 《中國佛教寺院建築講座》序
- p076 《打開心內的門窗》推薦文
- p077 《傳燈──星雲大師傳》序──燈燈相續照大千
- p079 《黎明家庭叢書:一句治家格言》序──你對我錯 你大我小 你樂我苦 你有我無
- p082 《自立快報》推介語
- p083 《清貧思想》序──人生在世,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
- p089 《點一盞佛燈》、《白話心經》、《怎樣立地成佛》序──「大眾禪學」總序
- p092 《緣》序
- p094 《嘉言法語》序
- p096 《打開無障礙的身心世界》序
- p100 《漫畫心經》序──開啟智慧的方便門
- p104 《談畫荷》序──荷花的知音
- p108 《擦亮心燈》序
- p111 《回首一笑七十年》序──俠義人生
- p114 《慧心妙手神采天工──吳卿金雕藝術》、《吳卿金雕藝術》序──金雕、精雕、經典之雕
- p118 《當下最美好》序──智慧與喜悅的人生
- p120 《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論文集》序
- p122 《心靈神醫》序
- p123 《世界之心:德蕾莎說故事,沉思與祝福》序──以世界為心的德蕾莎修女
- p125 《心經與生活智慧》序
- p128 《佛教與人生》序
- p131 《心經與現代管理》序──色空相即的管理學
- p134 《柏楊曰──讀通鑑.論歷史》序──立言之功,修行之心
- p135 《釋迦牟尼所說經》序
- p138 《香江梵宇》序──摩尼寶珠的香港
- p142 《探索人生路》序──三界如火宅,人間有淨土
- p144 《世紀人物繪本》序
- p145 《葫蘆貓》序──悲智雙運的醫生
- p148 《大陸尋奇:江山萬里心》序──以佛心見神州之美
- p150 《健康的修煉》序──病苦是悟道的契機
- p152 《明心見性》序──禪是人間一朵花
- p158 觀心自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法要序──般若讓你更自在
- p163 《六祖慧能的禪學思想》序
- p166 《小石佛》序
- p168 《張培耕紀念全集》序──祥和歡喜
- p172 《人道救援的理論與實務》序
- p174 《元氣健康美食》序──素食「新速實簡」新主張
- p176 《一頁一人間》序──用文字拂拭人間塵埃
- p179 《與大師心靈對話》序
- p182 《沒有寬恕就沒有未來》序──慈悲力量大
- p185 《新雙城記──台北與高雄的非零和競爭》推薦語
- p186 《思敏健身禪》序
- p190 《頑石與飛鳥》序──幽谷蘭香
- p194 《新活水雙月刊》序──讓文化延續、扎根,國家才有未來 對於《新活水雙月刊》復刊肩負重任的期望
- p197 《改寫生命的101個忠告》序──生活中的智慧
- p198 《陳慧劍老居士永懷錄》序──弘一大師典範之薪傳
- p201 《台灣佛教叢書.第81冊:星雲八十──學者看大師》序
- p204 《活在當下》序──自飲曹溪一滴水
- p207 《美學的極致──從敦煌手姿看美的豐富演變》序
- p208 《生命告別之旅》推薦序
- p209 《一花一界 一葉一如》蕭珊珊押花集序──花藝自在
- p213 《好人肯定有好報》序──一起行三好,處處有春風
- p216 《雲觀世界》序
- p218 《華梵影塵》序
- p220 《佛教文化在宜興》序
- p224 《臺大學生的生活筆記──靈修六原則》序
- p225 《佛教倫理》序──人人皆有佛性 人人皆當成佛
- p227 《風雨同舟 杏林憶舊──台北榮民總醫院建院五十週年回憶錄》序
- p230 《六度經──仁者無仇》序
- p233 《基隆靈泉禪寺護國千佛三壇大戒同戒錄》序
- p236 《周轉愛的人》序──四給精神的傳承
- p239 《鄧小平改變中國》序──關於鄧小平先生
- p240 《生活有書香:人間佛教讀書會的故事》序──人間佛教讀書會十週年
- p244 《台灣人看大陸.大陸人看台灣》序──看到兩岸融合的契機
- p248 《盛典──諾貝爾文學獎之旅》序
- p250 《蘇建和案21年生死簿》序──這是一場悲劇,也是一場喜劇
- p254 《人生禪》序──生命的晴空
- p256 《草根的力量》序──看見無我的力量
- p260 《美學無界》序──結下佛教與藝術的人間善緣
- p264 《放下是捨更是得》序──看漫畫入法門
- p266 《化不可能為可能:李昌鈺的鑑識人生》序──人間菩薩的行者 物證鑑識大師李昌鈺博士
- p269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序──人間佛教本來就是佛教
- p275 《千里如斯》序──趙怡兩岸札記
- p278 《創造1400個重生奇蹟》序──重生情誼:換肝之父的真情實義
- p284 《把脈中國──對習近平的第一手觀察》序
- p287 《宗教實踐與星雲大師的早期文學創作》序──初期寫作的回憶
- p291 《菩提樹下談政治》序──菩提心,智慧明
- p295 《中國佛教金石文獻》序──金石傳千秋
- p298 《田青文集》序
- p301 《全露法王身──佛光山植物之美》序──草木有情 莊嚴淨土
- p304 《人間佛緣──走近星雲大師》──記者要有一雙佛眼
- p308 《星雲大師的文藝思想研究》序──文學即人學
- p310 《小沙彌遇見劉墉》序──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