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度:
字級大小:
A-
A
A+
回首頁 /
- 第五類【文叢】 /
- 227-230人間佛教序文選(共4冊) /
- 227人間佛教序文選1 /
- p034 第一篇 大師自序 /
- p134 《佛光學》序──我對人間佛教的思想理念
p134 《佛光學》序──我對人間佛教的思想理念
在佛門裡,過去的祖師大德一向很重視師徒之間的傳法印心;在佛光山的徒眾當中,也時常有人問我:「如何才能與師父接心、印心呢?」
我說:「只要能與佛光山的宗風相應,就是跟我印心!」
佛光山的宗風是什麼?「弘揚人間佛教,開創佛光淨土」,這就是佛光山的宗風,這也是我幾十年來努力推動的弘法目標。
然而什麼是「人間佛教」?簡單的說,就是將佛法落實在現實生活中,就是注重現世淨土的實現,而不是寄望將來的回報。
過去曾經有人質疑我所提倡的「人間佛教」,甚至認為這是我個人提出的口號,是我自己的創見。事實上,佛教本來就是人間的佛教,佛教與人間是密不可分的,因為佛陀誕生在人間、出家在人間、成道在人間、弘化在人間;佛陀說法主要是以人為對象,所以佛教本來就是以人為本的宗教,佛陀原本就很有人間性,他所強調的慈悲喜捨、五戒十善、六度萬行,無一不是指導我們建立幸福人生的指南。只是自古以來,人們往往在喪葬的時候才想到要採用佛教的儀禮,甚至很多人學佛,目的只為了祈求死後往生極樂世界;由於佛教徒不重視人間生活,沒有把佛法落實在生活中,導致佛教慢慢的淪落,不為大家所推崇。
為此,很早以前我就立願要弘揚人間佛教,我的理念是,佛教一定要走向人間化、生活化、現代化、社會化、大眾化、藝文化、事業化、制度化,甚至走上國際化、未來化,這些理想的實踐過程,在《佛光山三十週年特刊》的序文裡,我也做了一些說明。我的想法是,唯有讓佛教人間化、生活化,它才能深入家庭、社會、人心,才能與生活結合在一起,成為生活需要的佛教,如此佛教才會有前途。也就是說,佛教一定要與時代結合,要對國家社會有所貢獻,它才有存在的價值,否則一定會遭到社會的淘汰。
有感於此,早在佛光山創建之初,我就為佛光山訂定了四大宗旨:一、以文化弘揚佛法﹔二、以教育培養人才﹔三、以慈善福利社會﹔四、以共修淨化人心。
這四大宗旨是彼此相輔相成,並行不悖的,尤其是我對「人間佛教」思想理念的具體實踐。譬如:為了讓佛教徒重視現世生活,讓大家在有生之年都能往「生」佛光山這片人間淨土,而不是一味把希望寄託在來生,因此我創辦了佛光精舍,提供老者安單;我設立大慈育幼院,撫孤育雛,乃至創設佛光診所、雲水醫院、萬壽園等,讓人的一生之生老病死,都可以在佛光山完成,這就是佛光山的慈善事業。
不過,更重要的,我覺得佛教應該要弘揚教義,要以佛法來淨化人心,這才是佛教的根本,因此佛教需要說法、需要傳教、需要教育。近年來佛光山所屬的講堂在海內外陸續成立,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讓大家有固定的地方聽聞佛法,讓大家有機會接受佛法的教育,藉以提升信仰層次。
在此前提之下,弘法人才的養成就更形重要了,因為「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因此早年在壽山寺我就創辦了壽山佛學院,著手於人才的培養,甚至當初創建佛光山,主要也是為了興學育才。期間雖然遭遇重重困難,也因此有人好心勸我不要辦教育,因為教育事業不但費心費力,縱然有一些成果,也無法立竿見影,更別提要得到他人的真心肯定和讚美了。
但是,縱使如此,我一生對於教育理念的堅持卻從來不曾動搖過,因為在我看來,度眾的方法,除了教育,還是教育!如今回顧三十多年來付出的努力,所造就的人才都已弘化一方,成為佛門的法將,深感心血沒有白費。最近更在眾緣成就之下,我又擴大教育層面,興辦佛光大學,希望藉此能將佛教的精神注入廣大的社會人群之中,甚至以更大眾化、通俗化的佛學會考來推展社會教育工作。幾年下來,只見參加的人數愈來愈多,影響的層面愈來愈廣,得到的回響也愈來愈大,可見只要我們肯去耕耘、播種,不怕收不到美好的成果。
教育之外,文化也是佛光山弘法的重心。文化不但是千秋萬載的偉業,文化更是教育的根苗,以文化精華來為社會教育扎根,大眾才有正確的依循。因此,多年來佛光山一直致力於文化的弘揚,許多默默筆耕者,如今也已漸有所成,例如《佛光大辭典》於民國七十八年榮獲金鼎獎,對海內外學佛者的助益,功不可沒。收錄歷代禪宗語錄、公案,匯為一股清澈「禪」流的《禪藏》,總共有五十一鉅冊,已於去年出版。《中國佛教經典寶藏》將佛經予以白話化、通俗化,將有助於大家更深入理解經義。甚至過去經常有人問我,有心學佛,但不知應該看哪一部經或哪一本書,才能通盤了解佛教;為此,三年前我特別集合了近百人,著手策劃編撰一套《佛教》,內容分為十類:教理、經典、佛陀、弟子、教史、宗派、儀制、教用、藝文、人間佛教,希望能把佛教做一番有系統而完整的介紹。
除此以外,《普門雜誌》、《覺世旬刊》、小叢書等,每月一期,從來不曾間斷的按時寄達讀者手中,數十年來已經接引無數初機認識佛教、進入佛門。可以說,佛光山雖是寺廟,但是所從事的是綜合性的文化、教育、慈善、共修等利生工作,佛光山的事業,都是因著信徒的需要而「推」著我們去籌辦的。因為信徒對佛法有不同的需求,諸如聽經聞法、參禪念佛、法會共修、吃齋拜佛、座談論道、發心義工等,佛光山的弘化也因此是多元化的,而且只要是信徒需要的,只要與佛法有關的,絕不輕易捨棄一法。
曾經有《中國時報》的記者吳鈴嬌小姐上山訪問我,事後他寫道:「佛光山是個弘揚人間佛教的菩薩道場,自了漢不要上佛光山。」誠然,我自己以為,一位行者自己可以有出離心,但是對世間應行菩薩道,如果空有出世思想,而無入世的理念,只是羅漢自了的境界。慈航菩薩曾說過一句話:「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菩薩道就是走向社會人群,以眾生為根本的修行方法。因此出家人應該同時具有蘭若的性格和人間的性格,既能出世修行參禪,也能入世參與世事。因此,在佛光山,如果有人要求跟我出家,答應與否,就看他是否有人間的性格。
在我自己的一生當中,自認為一直都很用心地在推廣「人間佛教」,當我在講述佛法時,要讓大眾聽得懂;書寫文章時,要讓大眾能體會;興建道場時,要讓大眾用得上;舉辦活動時,要讓大家能參與;開辦法會時,要讓大家能法喜;海外弘法時,也總是會提供語文翻譯,我隨時隨地顧及大眾的需要,因為實用的佛教,才是人們所需要的佛教。
甚至為了順應時代的需要與眾生的根機,早在民國四十三年(一九五四),我率先發起倡印精裝本的佛書,我提倡街頭布教;慢慢地,我又將之發展為監獄學校的弘法以及電台、電視的講演。我組織了全台灣第一個佛教的歌詠隊,從事環島布教,宣揚佛法教義。四十多年來,我努力將寺廟演進為講堂,將課誦本演變成佛教的讀物,將個人的修行擴展至集體的共修,將誦經轉化成講經;甚至為了擴大在家信眾參與弘法的空間,我創辦了國際佛光會,建立了檀講師的制度,希望讓人間佛教的藍圖,逐步在佛光普照的理念下,一一實現。
終於,經過多年來的努力,以及在十方信眾的護持下,佛光山的確已經成就了不少值得皆大歡喜的貢獻,例如:⒈台灣佛教人口增加。⒉青年學佛風氣日盛。⒊在家弟子弘揚佛法。⒋人間佛教獲得認同。⒌傳播媒體重現佛教。⒍佛教文物廣泛流通。⒎佛教梵唄受到尊重。⒏佛光會蓬勃發展。⒐教育學界肯定佛教。⒑政黨人物實踐佛教。⒒演藝人員皈依佛教。⒓佛學會考成績輝煌。
甚至影響所及,已經帶動台灣佛教:⒈從傳統的佛教到現代的佛教。⒉從獨居的佛教到大眾的佛教。⒊從梵唄的佛教到歌詠的佛教。⒋從經懺的佛教到事業的佛教。⒌從地區的佛教到國際的佛教。⒍從散漫的佛教到制度的佛教。⒎從靜態的佛教到動態的佛教。⒏從山林的佛教到社會的佛教。⒐從遁世的佛教到救世的佛教。⒑從唯僧的佛教到和信的佛教。⒒從弟子的佛教到講師的佛教。⒓從寺院的佛教到會堂的佛教。⒔從宗派的佛教到尊重的佛教。⒕從行善的佛教到傳教的佛教。⒖從法會的佛教到活動的佛教。⒗從老年的佛教到青年的佛教。
這一切的成就在在說明了:佛法不管怎麼好,都要能隨順社會大眾的需要,如此才有價值。因此,未來人間佛教必然是無法阻擋的佛教主流,因為唯有人間佛教,才是大眾所需要的佛教。
有人說,太虛大師是人間佛教的提倡者,我是人間佛教的實踐者。我與太虛大師曾經有過接觸,而我少年時代的理想也與太虛大師的思想不謀而合。不過最主要的是,在我的性格觀念裡,我總是希望別人好,希望大眾好,希望佛教的發展能夠蓬勃興隆,希望盡自己的力量給人利益,希望在眾緣所成之下,人間淨土的理想能夠實現。因此,我一生有很多的心願,我希望辦一所有特色的學校,現在我將之寄望在佛光大學;我想辦一個電視台,而今佛光衛視即將開播;我想成立佛教函授學校,因為唯有函授學校才能將佛法「人間化」的理想普及於世界各個角落。我想辦一份日報,甚至辦一所可以傳揚千秋萬世的佛教文化藝術館,裡面的收藏要能媲美故宮博物館,亦能集教學、展覽、收藏等功能於一體;我也想辦一所可提供學者研究、教學、出版、閱覽等功能的圖書館……,我想要辦的事業太多,來不及進行,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需要有「以師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的徒眾來發心,這些理想才能逐一實現。
為此,很早以前我就想編印一本《佛光學》,內容收錄佛光山的宗風思想、精神理念、典章制度、門規辦法、歷史文獻等;甚至把國際佛光會的內涵,把佛教對當代問題的看法,把經典裡有關人間佛教的經證一一摘錄出來,希望藉此幫助佛光山的徒眾在思想行事上有所依循,並且確實認識人間佛教,肯定佛光宗風,進而發心立願,誓以光大佛教為己任,這是我人生的又一心願,也是我對徒眾的深深期盼。
如今《佛光學》初稿已就,內容雖不甚完備,但雛型已具;付梓前夕,特此略抒我對人間佛教的思想理念,並此寄望佛光山人間佛教的慧命事業,能夠薪火傳燈,廣續不已,是所至禱,並為序!
一九九七年四月
- 227人間佛教序文選1
- p030 【自序】
- p034 第一篇 大師自序
- p035 《無聲息的歌唱》序一──我寫物語的話
- p043 《無聲息的歌唱》序二──為「物語」作序
- p054 《釋迦牟尼佛傳》初版序
- p058 《十大弟子傳》序──禮敬先賢
- p060 《八大人覺經十講》序
- p062 《覺世論叢》序
- p064 《釋迦牟尼佛傳》十版緣起
- p066 《星雲禪話》序(台視文化版)
- p070 《星雲禪話》序(佛光出版社)
- p074 《每日一偈》、《禪詩偈語》序──掬一口清泉
- p078 《話緣錄(一)》序
- p080 《話緣錄(二)》序
- p082 《星雲大師開示語》序
- p084 《星雲說偈》序
- p086 《星雲大師談人生》序──弘法利生
- p097 《雲水隨緣》、《剎那不離》、《提起放下》、《真心不昧》序
- p102 《星雲禪語(一)(二)輯》序──弘法利生
- p106 《星雲禪語(三)輯》序──即心即佛
- p109 《星雲禪語(四)輯》序──隨緣歡喜
- p112 《星雲日記》序
- p118 《心甘情願》序
- p122 《紅塵道場》序
- p126 《人間好時節》序
- p128 《智慧的話》序──100位名人的聰明滋味
- p130 《禪話禪畫》序──什麼是禪?
- p134 《佛光學》序──我對人間佛教的思想理念
- p144 《金剛經講話》序──單行本出版緣起
- p148 《星雲大師佛學精選》序──圓滿與自在
- p154 《一池落花兩樣情》序──覷透人間冷暖事
- p156 《有情有義》序──願助天下情義圓滿
- p162 《佛光菜根譚1、2》序
- p165 《佛光菜根譚3》序
- p169 《佛光菜根譚4》序
- p172 《佛光菜根譚》筆記書序──共耘生命的田園
- p173 《佛光菜根譚》珍藏版總序
- p176 《往事百語》序
- p180 《佛光祈願文》序──祈願,是一種修行
- p184 《星雲大師談處世》序──人生時空的圓
- p187 《星雲大師談讀書》序──馨香與華光
- p190 《星雲大師談幸福》序──幸福境界
- p192 《星雲大師談智慧》序──智慧來處
- p196 《迷悟之間1、2》序
- p198 《迷悟之間5》序
- p202 《迷悟之間》典藏版總序
- p205 《迷悟之間》印尼語翻譯版序──當來法住
- p207 《禪門語錄》序──盡大地是法
- p210 《人間佛教系列》序──人間佛教正法久住
- p214 《當代人心思潮》、《人間佛教法要》序──一個主題一個理念
- p220 《人間佛教的戒定慧》序
- p224 《星雲法語》套書總序──十把鑰匙
- p226 《人間萬事》序──生命的萬花筒
- p230 《繪本心經》序──從生活中尋找佛法
- p232 《釋迦牟尼佛傳》漫畫版序──思惟佛陀的言教
- p236 《般若心經的生活觀》序──人間大自在
- p240 《成就的祕訣﹕金剛經》序──在人間成就
- p244 《星雲大師點智慧1》序
- p246 《星雲大師點智慧2》序
- p248 《星雲大師點智慧3》序
- p250 《星雲大師點智慧4》序
- p254 《星雲大師點智慧5》序
- p256 《星雲大師點智慧6》序
- p258 《星雲大師點智慧9》序
- p262 《合掌人生》序──一瓣心香,微願供養
- p266 《人海慈航:怎樣知道有觀世音菩薩》序──對人間的祝福
- p270 《人間佛國》序
- p274 《僧事百講》序──佛門的知識與智慧
- p277 《人間佛教何處尋》序──人間佛教前進的思索
- p280 《十種幸福之道﹕佛說妙慧童女經》序──人間最幸福的人
- p284 《百年佛緣》序
- p296 《星雲禪話》序──參禪何須山水地 滅卻心頭火自涼(香海文化版)
- p300 《詩歌人間》序──如是如是
- p306 《貧僧有話要說》序
- p310 《星雲智慧》序──破船多攬載
- p314 《慈悲思路.兩岸出路》代序──我可以稱台灣中國人
- p326 《人間佛教佛陀本懷》序
- p334 《參學瑣憶》序
- p342 《星雲一筆字》序──「人間流行歌」緣起
- p346 《佛法真義》序
- p356 《話說佛光山.寺院篇》序
- p362 《病後字──看見信仰的力量》序──從一筆字到最近的病後字
- p368 《我不是「呷教」的和尚》序──「佛教靠我」,是我一生明燈
- p372 《懷古慨今》序──為了佛教,捨我其誰?
- p378 《素菜譜──星雲大師傳授叢林菜》序
- p382 《人間佛教書信選》序
- p388 《如是說》序
- p390 《合掌錄:閻崇年對話星雲大師》(增訂版)序
- p394 《佛法滿人間》序──佛法遍一切處
- p398 《佛光山傳燈學院教材》序──寄語佛光人
- 228人間佛教序文選2
- p010 第二篇 大師編著
- p011 《中英對照佛學叢書》序
- p015 《佛學研究論文集》總序、《佛光學報》發刊詞
- p020 《佛教聖歌集》序
- p024 《佛光大藏經》編修緣起
- p026 《佛光通訊》序
- p027 《佛教史年表》、《世界佛教史年表》序
- p030 《佛光大辭典》序
- p033 《中國佛教高僧全集》總序──佛光與慧燈
- p035 《佛教》序
- p038 《中國佛教經典寶藏》序
- p042 《佛光教科書》序
- p048 《佛教高僧漫畫全集》總序──輕鬆方便的法門
- p051 《普門學報》發刊詞
- p055 《法藏文庫‧中國佛教學術論典》序
- p060 《雲水三千》序
- p067 《覺有情──星雲大師墨寶選集》序
- p069 《佛光山徒眾手冊》序
- p072 《人間覺有情──星雲大師香江弘法影像專輯》序
- p076 《第一屆星雲文學獎文匯:願心昇華》序──文學的星光
- p080 《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特輯》、《雲水天下: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序──一筆字的因緣
- p085 《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出版緣起與序言
- p094 《佛光大辭典增訂版》序
- p096 《獻給旅行者365日─中華文化佛教寶典》序──星雲大師序
- p100 《人間佛教學報‧藝文》發刊緣起
- p104 第三篇 本山出版(之一)
- p105 《六祖壇經註釋》序
- p108 《萬佛在家菩薩戒同戒錄》序
- p112 《佛光山萬佛三壇大戒同戒錄》序
- p116 《佛光山中國佛教研究院第七屆畢業暨東方佛教學院第十三屆畢業紀念特刊》序──如何做一個真正的佛弟子
- p120 《世界佛教青年會一九八五年學術會議實錄》序
- p122 《佛光山開山二十週年紀念特刊》序──佛光山的性格
- p138 《中國佛教研究院第七、八、九屆畢業暨東方佛教學院第十五屆畢業紀念特刊》序──任重道遠
- p142 《佛光山開山三十週年紀念特刊》序──無量慧命
- p146 《佛光山開山四十週年紀念特刊》序──以教為命 光大聖教
- p152 《世界顯密佛學會議實錄》序──寫下歷史新頁
- p155 《世界佛教徒友誼會第十六屆大會暨佛光山美國西來寺落成典禮紀念特刊》序
- p158 《世界佛教徒友誼會第十六屆大會暨世界佛教青年友誼會第七屆大會會議實錄》序
- p160 《名人證言錄──記「把心找回來」系列活動》序──把心找回來
- p164 《世界佛教徒友誼會第十八屆大會暨世界佛教青年友誼會第九屆大會會議實錄》序
- p166 《一九九一年佛學研究論文集》序
- p170 《第十屆中華傳統插花藝術專輯─佛教插花》序
- p174 《何山作品選集》序
- p178 《梵唄全集》序──重現歷史的音聲
- p182 《佛光緣1:當代名家藝術精品義賣》序
- p184 《佛光緣2:當代名家藝術精品義賣》序
- p187 《佛光緣3:當代名家藝術精品義賣》序
- p190 《佛光緣4:當代名家藝術精品義賣》序
- p192 《佛光緣5:當代名家藝術精品義賣》序
- p196 《佛光緣6:佛光緣美術館珍藏書畫》序──佛光緣美術館成立序言
- p200 《佛光緣7:當代名家藝術精品義賣》序
- p202 《佛光緣森磊觀佛教藝術展》序
- p206 《跨世紀的悲欣歲月──走過台灣佛教五十年寫真》序
- p214 《佛光緣美術館屏東縣美術家百人聯展專輯》序
- p216 《西來寺十週年特刊》序──大法西來
- p222 《中國之寶─沈繡藝術大觀》序──繡出心中的天地
- p226 《佛光緣美術館季刊》序──佛光緣美術館創辦因緣
- p230 《佛光緣美術館典藏作品集》序──藝術與佛教
- p234 《佛光緣美術館典藏作品集2:田雨霖畫集》序
- p236 《佛光緣美術館典藏作品集3:佛光山名家百人碑牆專輯》序
- p238 《佛光緣美術館典藏作品集7:一探壺趣──李奇茂、張光正感恩贈壺作品集》序──壺內天地
- p242 《佛光緣美術館典藏作品集8:施金輝──百幅觀音畫集》序
- p245 《佛光緣美術館典藏作品集11:中國四大名著經典人物──吳榮賜雕塑藝術作品集》序──羅漢像 菩薩情
- p248 《佛光緣美術館典藏作品集12:霓裳之會──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少數民族服裝展》序
- p252 《佛光緣美術館典藏作品集13:百畫齊芳──百位畫家畫佛館特展》序──百位畫家畫佛館
- p254 《人間福報》發刊詞──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
- p258 《佛教東傳二千年佛教文物暨地宮珍寶特展》序──千古佛光耀人間
- p262 《梵音饗宴專輯》序──梵音天上落、淨土人間來
- p264 《「菩薩道︰中國佛教菩薩思想」學術會議》序──人間佛教菩薩道
- p266 《二〇〇三年慈善專刊》序──佛光山的慈善事業
- p270 《千載一時──二〇〇二年法門寺佛指舍利蒞台灣實錄》序
- p276 《人間音緣》序──話當年
- p280 《二〇〇四全民閱讀博覽會手冊》序──人間佛教讀書會:創辦人的話
- p284 《佛光禪入門》序
- p288 《奇人妙事》系列序──從不同角度看三千法界
- p292 《藝術擺渡》序
- p296 《佛光南亞海嘯紀念專刊──海嘯無情‧人間有愛》序
- p300 《人間佛教論文集》序
- p306 《永不放棄──二〇〇八熱愛生命獎章得主故事》序──人間的一道光明
- p310 《文創薈萃》序──文化創意生活美學的能量
- p314 《佛光青年十五週年特刊》──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的話
- p318 《佛教音樂的華化》出版緣起
- 229人間佛教序文選3
- p010 第三篇 本山出版(之二)
- p011 《法舫大師文集》序
- p013 《佛教地宮還原展》序──佛陀舍利今重現 地宮還原見真身
- p016 「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設立的因緣
- p018 《法音清流》序──星雲大師的話
- p019 《菲律賓人間學院特刊》序──生命的擁有
- p022 《千年重光︰山東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展》序──佛陀的樣子
- p047 《二〇一三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研究》序
- p050 《光照大千──絲綢之路的佛教藝術特展》序
- p052 《甲子慶──星雲大師宜蘭弘法六十週年》序
- p056 《佛法西來二十五──西來寺二十五週年紀念特刊》序
- p060 《二〇一五年「以法相會」──明清水陸畫展暨學術研討會》序
- p064 《金身合璧.佛光普照──河北幽居寺佛首捐贈紀實暨佛塔寶藏藝術展》序
- p067 《南華大學創校二十週年專輯:南華加冠 雙十飛揚》序──奮起飛揚:祝賀南華大學二十週年
- p072 《博物館奇蹟:佛陀紀念館的故事──五週年專輯》、《佛陀紀念館──大家的博物舘》序──創辦人的話
- p074 《與大師面對面:張大千書畫展.星雲大師書法展》序──我與張大千的因緣
- p078 《穿越時空.法寶再現──佛經寫本與刻本特展》序
- p080 第四篇 徒眾序文
- p081 《佛教故事大全》序
- p086 《古今譚》序
- p090 《幽蘭行者︰佛教史上的改革創見大師》序──生命的熱力
- p094 《自覺人生.莊嚴身行》序──言教身教雙美
- p098 《頓悟的人生》序
- p100 《不只中國文學家》序──全方位的佛弟子
- p104 《空入門》序
- p107 《與心對話》序一:一本「談心」的書
- p109 《與心對話》序二:點亮心燈
- p112 《知心.明心》序──轉凡心為佛心
- p116 《生生自如》(原書名《生死自如》)序
- p119 《夢回天台遠》序──在佛教文學裡悠遊
- p122 《靈山月色》序──佛教的文化人
- p125 《過關!因為有禪心》序──留存清風明月
- p128 《從哈佛到南加大》序──文字弘法,這是永芸一生的志趣
- p130 《青年書簡1:心中的風鈴》、《青年書簡2:溫柔的記憶》序
- p134 《書香味》總序──心靈的探險
- p139 《穿梭時空與大師交會》序──時空的交會
- p142 《小王子流浪記》序──人生可以有不同的選擇
- p146 《25℃的天空──行走雲南》序──世界是我們的教室
- p148 《到了這裡 你還要去哪裡》序──文字弘傳力量 廣博深遠
- p150 《有夢之鄉》、《絲想之路》序
- p152 《佛陀的人間佛教》序──來自《阿含經》的真理
- p155 《叢林所思》序──生命不空過
- p160 《雲海在望》序──奮起飛揚
- p164 《悅讀法華經》序──法雨潤人華
- p167 《雲水歐洲》序
- p170 《靈山不如歸》序
- p173 《半中歲月》序──書裡華光
- p175 《我從世間來》序──如水川流的世間路
- p178 《禪堂風光》序──居禪定而不寂
- p182 《自在︰人生必修七堂課》序──安心與放心
- p186 《慧禪畫集》序──史國良畫集
- p190 《禪七講話:禪是甚麼、道在哪裏》序──清涼禪悅
- p193 《佛七講話:佛是甚麼、如何念佛》序──人間淨土
- p196 《定和尚說故事》序──聽故事,開智慧
- p199 《自在人生》序
- p202 《說故事的旅程︰一位比丘尼的人間行腳》序──寫生命的故事
- p204 《素食達人》序──吃蕭師姑的菜,就能體會到佛光菜根香
- p206 《走進阿蘭若》序──行腳,也是尋根
- p209 《行腳印度》序──佛陀,您在哪裡
- p212 《人間菩提味》序──觀照人間
- p216 《和大師一起吃飯》序──燉煮爛透裡的柔軟
- p218 《生命是一種連續函數》序──生命不死
- p222 《星雲學說與實踐》序──人間佛教的再闡述
- p226 《此方彼岸》序──人生大哉問
- p230 《佛光之美》序──化剎那為永恆
- p234 《人間佛教世界展望》序──法水長流五大洲
- p236 《如來之子》序──大悲無畏的弘法者
- p239 《老牌空性:空性敘述中之詮釋、批判與傳承》序──有思想的學問僧
- p242 《人間佛教翻轉生命的故事》序──行佛之路
- p245 《一念彌陀富三千》序──心淨土淨,人成佛成
- p248 《人間淨土與田園城市》序
- p252 《一紀年的祝福──奮起飛揚在人間》序
- p256 第五篇 外界序文(之一)
- p257 《南海普陀山傳奇異聞錄》序
- p267 《法雨》序
- p268 《參學瑣談》序
- p272 《譬喻》序
- p274 《慧日集》續集序
- p278 重印《地藏菩薩靈感記》序
- p280 《觀世音菩薩靈感記》、《地藏菩薩靈感記》、《遇見彌陀──學佛感應》序──一念真誠感應道交
- p284 《弘一大師遺墨》序
- p286 《台灣佛教寺院庵堂總錄 》序
- p290 「吳修齊居士令椿萱逝世三十週年贈經」序
- p295 《七十回憶》序──吳修齊居士七十華誕贈經序
- p298 「吳修齊居士紀念先父百歲冥誕贈經」序一──報恩頌
- p302 「吳修齊居士紀念先父百歲冥誕贈經」序二
- p306 「吳修齊居士紀念先慈百歲冥誕贈經」序
- p310 《大方廣圓覺經》序
- p314 《心經論釋》序
- p316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序
- p320 《世界佛學名著譯叢》序
- p322 《台中慈善寺三壇大戒》序──護國千佛三壇大戒
- p324 《台灣佛教名剎》序──佛教前瞻
- 230人間佛教序文選4
- p010 第五篇 外界序文(之二)
- p011 《煮雲和尚紀念專集》序
- p014 《大乘妙法蓮華經》序──圓香居士譯語體文聖教序
- p018 《大破煩惱魔》序
- p020 《竺摩長老佛學全書》序──橫遍十方 豎窮三際
- p024 《李自健油畫國際巡迴展作品集》序
- p028 《李自健藝術.人生作品集》序──世界需要愛心
- p040 《藝術遊俠》序──人性與愛
- p044 《藝術遊俠三部曲》序
- p048 《遠離顛倒夢想》序──開證上人文選
- p050 《太虛大師前傳》序──一代人天師範
- p054 《佛教古箏名曲集》序
- p056 《人間的佛陀》序──佛教在人間
- p068 《中國佛教名山名寺之旅》序
- p071 《航在古運河上》推薦文──關懷故國鄉土情
- p074 《中國佛教寺院建築講座》序
- p076 《打開心內的門窗》推薦文
- p077 《傳燈──星雲大師傳》序──燈燈相續照大千
- p079 《黎明家庭叢書:一句治家格言》序──你對我錯 你大我小 你樂我苦 你有我無
- p082 《自立快報》推介語
- p083 《清貧思想》序──人生在世,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
- p089 《點一盞佛燈》、《白話心經》、《怎樣立地成佛》序──「大眾禪學」總序
- p092 《緣》序
- p094 《嘉言法語》序
- p096 《打開無障礙的身心世界》序
- p100 《漫畫心經》序──開啟智慧的方便門
- p104 《談畫荷》序──荷花的知音
- p108 《擦亮心燈》序
- p111 《回首一笑七十年》序──俠義人生
- p114 《慧心妙手神采天工──吳卿金雕藝術》、《吳卿金雕藝術》序──金雕、精雕、經典之雕
- p118 《當下最美好》序──智慧與喜悅的人生
- p120 《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論文集》序
- p122 《心靈神醫》序
- p123 《世界之心:德蕾莎說故事,沉思與祝福》序──以世界為心的德蕾莎修女
- p125 《心經與生活智慧》序
- p128 《佛教與人生》序
- p131 《心經與現代管理》序──色空相即的管理學
- p134 《柏楊曰──讀通鑑.論歷史》序──立言之功,修行之心
- p135 《釋迦牟尼所說經》序
- p138 《香江梵宇》序──摩尼寶珠的香港
- p142 《探索人生路》序──三界如火宅,人間有淨土
- p144 《世紀人物繪本》序
- p145 《葫蘆貓》序──悲智雙運的醫生
- p148 《大陸尋奇:江山萬里心》序──以佛心見神州之美
- p150 《健康的修煉》序──病苦是悟道的契機
- p152 《明心見性》序──禪是人間一朵花
- p158 觀心自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法要序──般若讓你更自在
- p163 《六祖慧能的禪學思想》序
- p166 《小石佛》序
- p168 《張培耕紀念全集》序──祥和歡喜
- p172 《人道救援的理論與實務》序
- p174 《元氣健康美食》序──素食「新速實簡」新主張
- p176 《一頁一人間》序──用文字拂拭人間塵埃
- p179 《與大師心靈對話》序
- p182 《沒有寬恕就沒有未來》序──慈悲力量大
- p185 《新雙城記──台北與高雄的非零和競爭》推薦語
- p186 《思敏健身禪》序
- p190 《頑石與飛鳥》序──幽谷蘭香
- p194 《新活水雙月刊》序──讓文化延續、扎根,國家才有未來 對於《新活水雙月刊》復刊肩負重任的期望
- p197 《改寫生命的101個忠告》序──生活中的智慧
- p198 《陳慧劍老居士永懷錄》序──弘一大師典範之薪傳
- p201 《台灣佛教叢書.第81冊:星雲八十──學者看大師》序
- p204 《活在當下》序──自飲曹溪一滴水
- p207 《美學的極致──從敦煌手姿看美的豐富演變》序
- p208 《生命告別之旅》推薦序
- p209 《一花一界 一葉一如》蕭珊珊押花集序──花藝自在
- p213 《好人肯定有好報》序──一起行三好,處處有春風
- p216 《雲觀世界》序
- p218 《華梵影塵》序
- p220 《佛教文化在宜興》序
- p224 《臺大學生的生活筆記──靈修六原則》序
- p225 《佛教倫理》序──人人皆有佛性 人人皆當成佛
- p227 《風雨同舟 杏林憶舊──台北榮民總醫院建院五十週年回憶錄》序
- p230 《六度經──仁者無仇》序
- p233 《基隆靈泉禪寺護國千佛三壇大戒同戒錄》序
- p236 《周轉愛的人》序──四給精神的傳承
- p239 《鄧小平改變中國》序──關於鄧小平先生
- p240 《生活有書香:人間佛教讀書會的故事》序──人間佛教讀書會十週年
- p244 《台灣人看大陸.大陸人看台灣》序──看到兩岸融合的契機
- p248 《盛典──諾貝爾文學獎之旅》序
- p250 《蘇建和案21年生死簿》序──這是一場悲劇,也是一場喜劇
- p254 《人生禪》序──生命的晴空
- p256 《草根的力量》序──看見無我的力量
- p260 《美學無界》序──結下佛教與藝術的人間善緣
- p264 《放下是捨更是得》序──看漫畫入法門
- p266 《化不可能為可能:李昌鈺的鑑識人生》序──人間菩薩的行者 物證鑑識大師李昌鈺博士
- p269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序──人間佛教本來就是佛教
- p275 《千里如斯》序──趙怡兩岸札記
- p278 《創造1400個重生奇蹟》序──重生情誼:換肝之父的真情實義
- p284 《把脈中國──對習近平的第一手觀察》序
- p287 《宗教實踐與星雲大師的早期文學創作》序──初期寫作的回憶
- p291 《菩提樹下談政治》序──菩提心,智慧明
- p295 《中國佛教金石文獻》序──金石傳千秋
- p298 《田青文集》序
- p301 《全露法王身──佛光山植物之美》序──草木有情 莊嚴淨土
- p304 《人間佛緣──走近星雲大師》──記者要有一雙佛眼
- p308 《星雲大師的文藝思想研究》序──文學即人學
- p310 《小沙彌遇見劉墉》序──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