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16 《生生自如》(原書名《生死自如》)序

「生從何來?死往何去?」自有人類文明以來,生命的何去何從,一直是很多人急欲解開的謎題。佛陀以「十二因緣」說明生命流轉的原理,有「生」就會有「老」「死」,而「死」又是另一期生命的開始,因此,生死實為一體之兩面,是世間上最公平、最普遍,也是最必然的實相。

時至今日,雖然一般人對「生命」的真相還是不太能了解而不免迷惑於生死,但可喜的是,大家對生命真義的探討、對「生命教育」的重視,已然成為眾所關切的重要課題。

談到「生命教育」,從佛法的觀點來看,在人的一生中,生命、生死與生活,三者關係密切,缺一不可。生命就是我們的「體」,生死是「相」,生活為「用」。生命,必須和他人建立因緣關係,才能生存,才能成長。就如雨水灌溉樹木,樹木也能涵養水分;而生物界要有所謂的「食物鏈」,才能維持自然生態的平衡發展。天地間擁有的生命,實為生生不息,亙古今而不變,歷萬劫而常新!

因此,真正了解了生命的意義,即知生命是不死的。世間萬物的存在與延續,是相互的、是因緣的,彼此都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即使這一期生命死亡了,也不是生命的中止,它會透過不同的生命型態延續下去。是以,人生最大的意義,不在於他擁有了多少,更不在於生命的久暫,而是如何自我規劃,善用有限的生命,為社會創造善美,為世間留下功德。

多年前,當成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希望我推薦一位可以上佛學概論與生死學的教師,我即想到弟子依昱當可勝任。今欣聞他將其十數年來的教學心得彙編成書,名為《生死自如》,相信能對現代人有所啟發。

依昱,一九七七年隨我出家,個性溫和且勤勉好學。中國佛教研究院畢業後即在常住任職,後前往日本東京駒澤大學念書,專長於唯識學(佛教心理學)。接著又於一九九七年取得日本愛知大學文學博士學位,目前任教於佛光山叢林學院、成功大學及義守大學。三十多年來,熱心文教,勤於筆耕,並經常接引知識分子認識佛教。

這一本書是從佛教的觀點來談生死,內容含括養生保健、心靈管理與生涯規劃,為當今時尚的「心靈環保」及「生命教育」提供良好教材。透過依昱的生花妙筆,娓娓寫出一篇篇平實而饒富哲理的生活智慧,有助於讀者重新認識生命的意義,創造生命的價值,活出生命的希望。

今值此書即將付梓之際,依昱請我為之作序,我欣然慨允。也期許他能繼續筆耕佛法,以文字般若與大眾結緣。是為序。

二○○九年十月於宜興大覺寺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