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度:
字級大小:
A-
A
A+
回首頁 /
- 第五類【文叢】 /
- 227-230人間佛教序文選(共4冊) /
- 227人間佛教序文選1 /
- p034 第一篇 大師自序 /
- p314 《慈悲思路.兩岸出路》代序──我可以稱台灣中國人
p314 《慈悲思路.兩岸出路》代序──我可以稱台灣中國人
二○一六年總統大選在即,從今年(二○一五)六月底起,《人間福報》每天刊登趙無任針對台灣選舉評論的系列文章,希望為選風增添一些和平、善美的理性思考。
如今,這七十篇文章已經刊登完畢,將由高希均教授領導的天下文化公司出版,訂名為「慈悲思路‧兩岸出路──台灣選舉系列評論」。
儘管大家對選舉的看法各有不同,我也經常被問及。當然我也會有一些想法,但我們在佛教裡,對社會不是很了解;因為從古代歷史以來,在政治上的每個朝代,誰當家做主,佛教就擁護那個朝代。因此在我們的心裡,沒有誰好誰壞的黨派分別,也沒有誰勝誰負的政權主觀。社會的和諧、人民的安樂,就是我們佛教最大的心願。
過去,我也經常自許,要以公平正義、不做偏頗的態度,本著做人良知,以平等、和平的心情來對國家、社會,甚至兩岸與選舉的關聯,做一些意見的敘述,希望對大陸、台灣兩岸同胞的往來,表達個人誠心誠意的祝福。
然而,我在台灣居住六十多年,還是被認為是外省人。外省人也好,總之也是中國人,但是我也因此不被承認是台灣人,不禁為我們這個社會的是非善惡、社會公理的標準究竟是什麼而感到遺憾。因此,藉由這篇序文,我也述說自己在台灣一甲子以上的過往辛酸,希望為選風的改善寄予一些期許,也期盼社會有所改進,也給趙無任這系列作品一些助緣。
我星雲,民國十六年(一九二七)出生於中國江蘇江都縣,十二歲時,因為父親在日本發動的南京大屠殺中失蹤,尋父不著,就在南京棲霞山出家。我在出生地揚州住了十二年,在南京和鎮江住了十二年,在台灣住了六十六年了,我即將九十歲。
回想民國三十八年(一九四九)春天,我率領僧侶救護隊,在太平輪沉船失事後幾天,飄洋過海抵達台灣基隆港。六十多年來,我在台灣,承受台灣同胞的照顧,台灣米水的滋養,讓我能夠弘揚佛法,完成我發展佛教的願望。對於可愛的寶島台灣,我的感恩是無窮無盡的。
儘管如此,我在台灣住了六十多年,台灣並未承認我是台灣人,反而我周遊世界弘法如美國、澳洲,短暫居住過的城市給了我十多個「榮譽公民」。一直到這幾年,我住過數十年的宜蘭市公所才賞賜給我「榮譽市民」的認可。於此,我也非常感謝了。
時至今日,我仍不禁遺憾,在台灣超過一甲子,甚至馬英九、陳水扁,他們都比我遲到台灣,但他們能做總統,我卻連做個台灣人都不能,所以只有自稱「台灣中國人」。
記得一九八九年,我回到闊別四十年的故鄉探親,家鄉的父老也不認識我了,都說:「這是台灣來的和尚。」我不免慨想我究竟是哪裡人呢?後來我只好說,只要地球不捨棄我,那我就做個「地球人」吧!
當我跟移居世界各地的華人說「我是地球人」時,馬上得到熱烈的共鳴。或許大家同樣遠離家鄉,客居異域,都有一段顛沛流離的悲情故事,既知道自己是中國人,但和中國又距離那麼遙遠,在血源、種族上,大家是改不了的中華民族,於是就一致認同我,跟隨我做個中華地球人了。
正如我的先賢唐朝揚州鑑真大師,在旅居日本十餘年後,自知老邁無法還鄉而說的遺偈:「山川異域,日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我對我們的手足同胞也是一樣,大家今生有這樣的因緣,希望來生再結中華文化炎黃子孫的緣分。
六十六年漫長歲月,我隨著台灣經歷了戰後初期百廢待興的刻苦艱辛;從戒嚴時期,白色恐怖的時代,當然也遇見了篳路藍縷的十大建設時期,我為台灣的百花齊放,創造經濟奇蹟,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而感到與有榮焉。乃至第一次政黨輪替後,見證了自由民主帶給台灣的美麗與哀愁。你們六十六歲以下的人,能了解我一同跟台灣成長的心情嗎?
我嘗過白色恐怖的迫害,也曾因不實的密告坐過牢獄,在槍林彈雨、多少次的死活之中,僥倖地延長了生命歲月。尤其來台初期,我受過警察不止百次以上的調查,謠言、耳語、省籍問題,以致我投宿無門、衣食無著,可以說,我在台灣也有過一段辛酸的歷程。
所幸,出家人一向有「處處無家處處家」的性格,我曾經數度環島,走過台灣兩、三百個鄉鎮;我跋涉過溪水河川,也曾在農村睡過豬舍牛房;我翻越高山峻嶺,行腳過八仙山、太平山;我也多次在南北台灣的神廟前,或農家的晒穀場上布教宣講;我領略寶島各地的人文風光、自然景觀。
我曾在半夜上阿里山頂看日出,也曾徒步到日月潭,與原住民好友「毛王爺」談心,還與他讀國民小學的女兒「三公主」合影。對於阿里山、日月潭,我也和現在的大陸人一樣充滿嚮往。
鄭成功管理過的新營、下營、柳營、左營、台南赤崁樓等地方,也曾令我發思古之幽情。我流連在高雄紅毛港、花蓮的海港,我站在野柳女王頭的一旁,望著大海,自豪於中華文化隨著海水流遍十方,可是這片大海,怎麼把我們兩岸同文同種的同胞隔得這麼遙遠?令人不禁感傷。
那數十年,我在北宜、北橫、蘇花、南迴等公路留下腳印;蔣經國先生開拓中橫公路,我在太魯閣燕子口、九曲洞,不止數十次徘徊,欣賞台灣雄偉奇妙的寶地山川,也曾為修築這條公路的數百名殉難工作人員祭悼祝願。我發願將佛法的真善美,散播到寶島的每處角落。經過汗水淋漓、雙腳踩過的每一吋土地,我與它產生了生命的連結,血脈相通,你能說我不愛台灣嗎?
回憶四、五十年前,在那個威權的時代,佛教在台灣並沒有發展的空間,但我憑藉青少年時期對佛教建立起的虔誠信仰,不斷到各鄉鎮、漁港、農村去布教,因為化世益人就是我的責任。我們敲鑼打鼓地喊道:「各位台灣的父老兄弟姐妹們,咱們的佛教來啦!咱們的佛教來啦!」
那些聽到我呼聲的民眾,他們也無懼於蔣夫人宋美齡以異教徒身分的權威壓制,都站出來跟我一起共同呼喊:「咱們的佛教來了!咱們的佛教來了!」台灣的父老兄弟,大人、小孩魚貫的拿著小板凳坐下來,專心聽著跟隨我的青年弘法隊員唱歌、講說故事。我們跨越語言、地域的隔閡,信仰裡純淨的善美真心,我們彼此交融,心意相通。
那時候,一般人都嫌台灣花不香、鳥不語,〈波茨坦宣言〉記載,中日戰爭後,台灣歸還中國,是犧牲二千多萬人的生命,以血淚換取的勝利代價。因此,我懷抱一個中國人的心情熱愛我們的台灣,比起滿清把台灣割讓給日本的無邊罪惡,我更慶幸國民黨光復台灣,讓台灣重回中華民族的懷抱,可見政黨還是有其可愛的一面。
每逢台灣發生災難,我都能感同身受。從一九五一年花蓮大地震、一九五九年台灣中部八七水災、到一九九九年的九二一大地震等等,無懼地震、颱風、水患,我們募集物資前往救災,希望帶給苦難人民一點幫助。我們協助捐建和修復十餘所學校,供給學童營養午餐。
莫拉克八八風災時,我在南部道場成立災民安置所,為了尊重他們的信仰、心中的價值,請來牧師為這許多原住民證道,並且在佛光山設置基督教會的禮拜堂。之後,也為原住民捐建了霧台、桃源、長治鄉等八座圖書館。
對於宗教之間,我一向主張要互相尊重、彼此包容。例如,我曾將天下文化等出版公司給我的版稅,捐給花蓮基督教門諾醫院、慈濟醫院,也鼓勵信徒一起捐款協助。對於天主教真福山社福園區修道院的興建,我也曾在艱難中五年分期捐獻五百萬,聊表祝賀的心意。為了支持南投阮泰賢神父的發心,我也撥出一百萬,響應他重建天祥教堂。屏東萬巒聖母院的老修女要返回故國西班牙,聽聞他缺少經費,我親自把機票、路費送到修道院,感謝這許多修女數十年對台灣的服務。
為了感念台灣神道寺廟的友誼,我為媽祖創作了一首〈媽祖紀念歌〉,並且在佛陀紀念館成立了「中華傳統宗教聯合總會」。每年他們參加朝山聯誼,彼此歡喜交流,都是種種的美好因緣。
我發起百萬人興建大學,感謝前任教育部長楊朝祥、成功大學前校長翁政義、文學才子龔鵬程、管理專家陳淼勝、前教育部政務次長林聰明都來擔任我們佛光、南華大學的校長。他們不嫌棄我童年失學,幫助我完成對社會教育的心願。
六十多年來,我和我的弟子、信徒們為台灣在世界辦了五所大學、十六所佛教學院,我辦了電視台、報紙、出版社、中小學等,如今想來,台灣佛教能有現在的盛況,我也自覺這六十多年,對台灣人心的淨化和佛教的振興,有了一點馨香的供養。也很感謝海內外各地的佛光人及認同我的朋友們,大家一起為兩岸、為世界和平努力不懈。
佛光山大雄寶殿前面,有二十四棵挺拔的松柏,我把它們都看作是中華文化的二十四孝;我又從大陸運來比樓房還高的鐘乳石、太湖石、晚霞石等,與先前在福建鐫刻的十八羅漢,它們像磐石一般安住在佛光山;尤其,我們突破過去傳統,在十八羅漢中,特地立了三尊佛教史上的女羅漢,表達我一生倡導男女平等的主張。我們建設的佛陀紀念館,希望全世界的人都因它而看見台灣。
我這麼喜愛台灣,認為台灣是我的,但不能否認,我還有大陸的故居、我的祖先、我的師長前輩,我不能不與他們共依共存。在文化大革命時期,我在江蘇宜興的祖庭大覺寺早就化為草嶺荒山,但到底那是窮苦歲月時接引我入佛的寶地,也是成長我慧命的地方。感念大陸政府鼓勵我重建祖庭,現在的大覺寺超越過去舊有的建築多倍以上,藉此,也表達對國恩家慶的回報之意。
台灣二千三百萬人最可貴的資產,就是百姓的慷慨善良,遺憾的是,每到選舉,少部分人強烈的意識型態,讓台灣族群分裂,社會對立衝突,人民與政府相互抗爭,選民與政黨交相指責。在藍綠的政爭之下,台灣人的溫和有禮,可以在一夕之間蕩然無存。
我毫不隱瞞反對台獨的想法,因為我生逢亂世,一生歷經北伐、土匪橫行、軍閥割據、中日戰爭以及國共內戰。當時生靈塗炭的苦難,時隔八十年,記憶猶新,因此,對於兩岸之間,我主張和平,因為戰爭的後果將是不堪設想。
我終其一生,推動實踐僧信平等、男女平等、自他、宗教平等的行動。而對於兩岸和平、世界和平,則是我畢生的盼望。我衷心的希望,台灣不要再有人我對立的禍患,不要只有藍綠、沒有對錯是非善惡的觀念。大家不妨想一想,假如沒有了「中華民國」,我們的前途還能夠和平安寧嗎?大陸政府還會這麼優厚的待遇我們嗎?為了台灣的未來,我期盼藍綠的惡鬥、媒體的扭曲報導,都能停止下來。
經常有人說:世界最美的風景是台灣,因為人。最近又有人說:世界最醜陋的地方也是台灣,因為媒體造謠說謊、謾罵批評。為什麼短短數年,台灣從最美麗變成最醜陋了呢?所有居住在台灣的人,我們都應該深思檢討。
許多人說台灣的崩壞,是不負責任的政客、盲目的選民與造謠的媒體所造成,三者惡性循環,扭曲了民主的價值與法制的精神。更令人憂心的,在政治選舉的操弄下去中國化,對於中華文化、國族意識、家族源流的漠視與遺忘,讓許多人背棄自己的傳統,忘失了自己的根源。就像陳之藩先生所說的,成為一株「失根的蘭花」。
這裡我們所說的中國,是五千年中華文化孕育的歷史中國、文化中國、全民中國,是民族血肉相連、不能改變的中華民族。你說,我們能稱作英國人嗎?我們能稱作德國人嗎?我們能稱作日本人嗎?所以,坦誠的告訴大家,我們都是炎黃子孫,這是無法改變的歷史事實。
所謂「木有本,水有源」,台灣人的祖先,哪一個不是中國人呢?除了李登輝先生之外,大家都不能否認自己是中國人。現在,台灣有少數人倡議台獨不肯講中國話,主張要講台灣話。請問台灣話是哪裡的話?台灣話不是福建話嗎?福建話不也是中國話嗎?福建也是中國的啊!你能不講中國的福建話嗎?
在全世界,台灣是保存中華文化最完整的地方,也以中華文化的傳統為榮。中華文化重視春節、中秋節、端午節、清明節……你能說你不要農曆春節過年嗎?中秋月圓,你能說你不要家庭團聚嗎?清明慎終追遠,你能說你不要為祖先追思掃墓嗎?
在台灣,我們每一個人,從小到大接受中華文化的滋養,這是我們共同的根源,你否定它,不肯接受中華文化,難道你要做一個宇宙人間無國界、沒有根的遊民嗎?
俗諺說「呷果子拜樹頭,吃米飯惜鋤頭」,曾經我見過一份資料,康熙三十五年(一六九六)編的《地方誌》,記載當時的台灣隸屬揚州管轄。我不禁歡喜,原來六十多年來我沒有離開過揚州。飲水思源,我們每一個人也都應該找出自己的根在哪裡?我的父母親在哪裡出生?我的祖父母來自哪裡?我的曾祖父母又來自何方?我曾親聞習近平主席說「兩岸一家親」,我們能否認這種同根同源的事實嗎?
最近,原住民立委高金素梅女士呼籲「禮失求諸野」,在我們認為,如果能「禮失求諸佛教」,更是人間美事。因為信仰必定是人類的基本權利,我希望台灣人民能夠重建新的信仰,樹立道德、講究慈悲、安定身心,人人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用因果業報等,幫助社會秩序更加穩定,祈願人人幸福,家家平安。
我一生愛中國、愛台灣、愛中華文化,我和大家過去的祖先一樣,在怒海餘生中來到台灣,因此,唯願國泰民安,別無他求。寄語台灣那許多本土派的人士,不要過於歧視外省人;居住了六十多年,我不算台灣人嗎?台灣會這麼狹隘嗎?難道大家的祖宗先輩不是渡海來台的中國人嗎?
現在,這一本趙無任的《慈悲思路‧兩岸出路》即將出版,我深有同感,假如我們兩岸慈悲,共同以中華文化救台灣,還怕未來沒有出路嗎?藍綠兩黨如果也有慈悲,還怕未來沒有友好的希望嗎?在此心香一瓣,祝願大家平安吉祥。是為代序。
二○一五年十月五日
- 227人間佛教序文選1
- p030 【自序】
- p034 第一篇 大師自序
- p035 《無聲息的歌唱》序一──我寫物語的話
- p043 《無聲息的歌唱》序二──為「物語」作序
- p054 《釋迦牟尼佛傳》初版序
- p058 《十大弟子傳》序──禮敬先賢
- p060 《八大人覺經十講》序
- p062 《覺世論叢》序
- p064 《釋迦牟尼佛傳》十版緣起
- p066 《星雲禪話》序(台視文化版)
- p070 《星雲禪話》序(佛光出版社)
- p074 《每日一偈》、《禪詩偈語》序──掬一口清泉
- p078 《話緣錄(一)》序
- p080 《話緣錄(二)》序
- p082 《星雲大師開示語》序
- p084 《星雲說偈》序
- p086 《星雲大師談人生》序──弘法利生
- p097 《雲水隨緣》、《剎那不離》、《提起放下》、《真心不昧》序
- p102 《星雲禪語(一)(二)輯》序──弘法利生
- p106 《星雲禪語(三)輯》序──即心即佛
- p109 《星雲禪語(四)輯》序──隨緣歡喜
- p112 《星雲日記》序
- p118 《心甘情願》序
- p122 《紅塵道場》序
- p126 《人間好時節》序
- p128 《智慧的話》序──100位名人的聰明滋味
- p130 《禪話禪畫》序──什麼是禪?
- p134 《佛光學》序──我對人間佛教的思想理念
- p144 《金剛經講話》序──單行本出版緣起
- p148 《星雲大師佛學精選》序──圓滿與自在
- p154 《一池落花兩樣情》序──覷透人間冷暖事
- p156 《有情有義》序──願助天下情義圓滿
- p162 《佛光菜根譚1、2》序
- p165 《佛光菜根譚3》序
- p169 《佛光菜根譚4》序
- p172 《佛光菜根譚》筆記書序──共耘生命的田園
- p173 《佛光菜根譚》珍藏版總序
- p176 《往事百語》序
- p180 《佛光祈願文》序──祈願,是一種修行
- p184 《星雲大師談處世》序──人生時空的圓
- p187 《星雲大師談讀書》序──馨香與華光
- p190 《星雲大師談幸福》序──幸福境界
- p192 《星雲大師談智慧》序──智慧來處
- p196 《迷悟之間1、2》序
- p198 《迷悟之間5》序
- p202 《迷悟之間》典藏版總序
- p205 《迷悟之間》印尼語翻譯版序──當來法住
- p207 《禪門語錄》序──盡大地是法
- p210 《人間佛教系列》序──人間佛教正法久住
- p214 《當代人心思潮》、《人間佛教法要》序──一個主題一個理念
- p220 《人間佛教的戒定慧》序
- p224 《星雲法語》套書總序──十把鑰匙
- p226 《人間萬事》序──生命的萬花筒
- p230 《繪本心經》序──從生活中尋找佛法
- p232 《釋迦牟尼佛傳》漫畫版序──思惟佛陀的言教
- p236 《般若心經的生活觀》序──人間大自在
- p240 《成就的祕訣﹕金剛經》序──在人間成就
- p244 《星雲大師點智慧1》序
- p246 《星雲大師點智慧2》序
- p248 《星雲大師點智慧3》序
- p250 《星雲大師點智慧4》序
- p254 《星雲大師點智慧5》序
- p256 《星雲大師點智慧6》序
- p258 《星雲大師點智慧9》序
- p262 《合掌人生》序──一瓣心香,微願供養
- p266 《人海慈航:怎樣知道有觀世音菩薩》序──對人間的祝福
- p270 《人間佛國》序
- p274 《僧事百講》序──佛門的知識與智慧
- p277 《人間佛教何處尋》序──人間佛教前進的思索
- p280 《十種幸福之道﹕佛說妙慧童女經》序──人間最幸福的人
- p284 《百年佛緣》序
- p296 《星雲禪話》序──參禪何須山水地 滅卻心頭火自涼(香海文化版)
- p300 《詩歌人間》序──如是如是
- p306 《貧僧有話要說》序
- p310 《星雲智慧》序──破船多攬載
- p314 《慈悲思路.兩岸出路》代序──我可以稱台灣中國人
- p326 《人間佛教佛陀本懷》序
- p334 《參學瑣憶》序
- p342 《星雲一筆字》序──「人間流行歌」緣起
- p346 《佛法真義》序
- p356 《話說佛光山.寺院篇》序
- p362 《病後字──看見信仰的力量》序──從一筆字到最近的病後字
- p368 《我不是「呷教」的和尚》序──「佛教靠我」,是我一生明燈
- p372 《懷古慨今》序──為了佛教,捨我其誰?
- p378 《素菜譜──星雲大師傳授叢林菜》序
- p382 《人間佛教書信選》序
- p388 《如是說》序
- p390 《合掌錄:閻崇年對話星雲大師》(增訂版)序
- p394 《佛法滿人間》序──佛法遍一切處
- p398 《佛光山傳燈學院教材》序──寄語佛光人
- 228人間佛教序文選2
- p010 第二篇 大師編著
- p011 《中英對照佛學叢書》序
- p015 《佛學研究論文集》總序、《佛光學報》發刊詞
- p020 《佛教聖歌集》序
- p024 《佛光大藏經》編修緣起
- p026 《佛光通訊》序
- p027 《佛教史年表》、《世界佛教史年表》序
- p030 《佛光大辭典》序
- p033 《中國佛教高僧全集》總序──佛光與慧燈
- p035 《佛教》序
- p038 《中國佛教經典寶藏》序
- p042 《佛光教科書》序
- p048 《佛教高僧漫畫全集》總序──輕鬆方便的法門
- p051 《普門學報》發刊詞
- p055 《法藏文庫‧中國佛教學術論典》序
- p060 《雲水三千》序
- p067 《覺有情──星雲大師墨寶選集》序
- p069 《佛光山徒眾手冊》序
- p072 《人間覺有情──星雲大師香江弘法影像專輯》序
- p076 《第一屆星雲文學獎文匯:願心昇華》序──文學的星光
- p080 《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特輯》、《雲水天下: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序──一筆字的因緣
- p085 《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出版緣起與序言
- p094 《佛光大辭典增訂版》序
- p096 《獻給旅行者365日─中華文化佛教寶典》序──星雲大師序
- p100 《人間佛教學報‧藝文》發刊緣起
- p104 第三篇 本山出版(之一)
- p105 《六祖壇經註釋》序
- p108 《萬佛在家菩薩戒同戒錄》序
- p112 《佛光山萬佛三壇大戒同戒錄》序
- p116 《佛光山中國佛教研究院第七屆畢業暨東方佛教學院第十三屆畢業紀念特刊》序──如何做一個真正的佛弟子
- p120 《世界佛教青年會一九八五年學術會議實錄》序
- p122 《佛光山開山二十週年紀念特刊》序──佛光山的性格
- p138 《中國佛教研究院第七、八、九屆畢業暨東方佛教學院第十五屆畢業紀念特刊》序──任重道遠
- p142 《佛光山開山三十週年紀念特刊》序──無量慧命
- p146 《佛光山開山四十週年紀念特刊》序──以教為命 光大聖教
- p152 《世界顯密佛學會議實錄》序──寫下歷史新頁
- p155 《世界佛教徒友誼會第十六屆大會暨佛光山美國西來寺落成典禮紀念特刊》序
- p158 《世界佛教徒友誼會第十六屆大會暨世界佛教青年友誼會第七屆大會會議實錄》序
- p160 《名人證言錄──記「把心找回來」系列活動》序──把心找回來
- p164 《世界佛教徒友誼會第十八屆大會暨世界佛教青年友誼會第九屆大會會議實錄》序
- p166 《一九九一年佛學研究論文集》序
- p170 《第十屆中華傳統插花藝術專輯─佛教插花》序
- p174 《何山作品選集》序
- p178 《梵唄全集》序──重現歷史的音聲
- p182 《佛光緣1:當代名家藝術精品義賣》序
- p184 《佛光緣2:當代名家藝術精品義賣》序
- p187 《佛光緣3:當代名家藝術精品義賣》序
- p190 《佛光緣4:當代名家藝術精品義賣》序
- p192 《佛光緣5:當代名家藝術精品義賣》序
- p196 《佛光緣6:佛光緣美術館珍藏書畫》序──佛光緣美術館成立序言
- p200 《佛光緣7:當代名家藝術精品義賣》序
- p202 《佛光緣森磊觀佛教藝術展》序
- p206 《跨世紀的悲欣歲月──走過台灣佛教五十年寫真》序
- p214 《佛光緣美術館屏東縣美術家百人聯展專輯》序
- p216 《西來寺十週年特刊》序──大法西來
- p222 《中國之寶─沈繡藝術大觀》序──繡出心中的天地
- p226 《佛光緣美術館季刊》序──佛光緣美術館創辦因緣
- p230 《佛光緣美術館典藏作品集》序──藝術與佛教
- p234 《佛光緣美術館典藏作品集2:田雨霖畫集》序
- p236 《佛光緣美術館典藏作品集3:佛光山名家百人碑牆專輯》序
- p238 《佛光緣美術館典藏作品集7:一探壺趣──李奇茂、張光正感恩贈壺作品集》序──壺內天地
- p242 《佛光緣美術館典藏作品集8:施金輝──百幅觀音畫集》序
- p245 《佛光緣美術館典藏作品集11:中國四大名著經典人物──吳榮賜雕塑藝術作品集》序──羅漢像 菩薩情
- p248 《佛光緣美術館典藏作品集12:霓裳之會──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少數民族服裝展》序
- p252 《佛光緣美術館典藏作品集13:百畫齊芳──百位畫家畫佛館特展》序──百位畫家畫佛館
- p254 《人間福報》發刊詞──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
- p258 《佛教東傳二千年佛教文物暨地宮珍寶特展》序──千古佛光耀人間
- p262 《梵音饗宴專輯》序──梵音天上落、淨土人間來
- p264 《「菩薩道︰中國佛教菩薩思想」學術會議》序──人間佛教菩薩道
- p266 《二〇〇三年慈善專刊》序──佛光山的慈善事業
- p270 《千載一時──二〇〇二年法門寺佛指舍利蒞台灣實錄》序
- p276 《人間音緣》序──話當年
- p280 《二〇〇四全民閱讀博覽會手冊》序──人間佛教讀書會:創辦人的話
- p284 《佛光禪入門》序
- p288 《奇人妙事》系列序──從不同角度看三千法界
- p292 《藝術擺渡》序
- p296 《佛光南亞海嘯紀念專刊──海嘯無情‧人間有愛》序
- p300 《人間佛教論文集》序
- p306 《永不放棄──二〇〇八熱愛生命獎章得主故事》序──人間的一道光明
- p310 《文創薈萃》序──文化創意生活美學的能量
- p314 《佛光青年十五週年特刊》──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的話
- p318 《佛教音樂的華化》出版緣起
- 229人間佛教序文選3
- p010 第三篇 本山出版(之二)
- p011 《法舫大師文集》序
- p013 《佛教地宮還原展》序──佛陀舍利今重現 地宮還原見真身
- p016 「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設立的因緣
- p018 《法音清流》序──星雲大師的話
- p019 《菲律賓人間學院特刊》序──生命的擁有
- p022 《千年重光︰山東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展》序──佛陀的樣子
- p047 《二〇一三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研究》序
- p050 《光照大千──絲綢之路的佛教藝術特展》序
- p052 《甲子慶──星雲大師宜蘭弘法六十週年》序
- p056 《佛法西來二十五──西來寺二十五週年紀念特刊》序
- p060 《二〇一五年「以法相會」──明清水陸畫展暨學術研討會》序
- p064 《金身合璧.佛光普照──河北幽居寺佛首捐贈紀實暨佛塔寶藏藝術展》序
- p067 《南華大學創校二十週年專輯:南華加冠 雙十飛揚》序──奮起飛揚:祝賀南華大學二十週年
- p072 《博物館奇蹟:佛陀紀念館的故事──五週年專輯》、《佛陀紀念館──大家的博物舘》序──創辦人的話
- p074 《與大師面對面:張大千書畫展.星雲大師書法展》序──我與張大千的因緣
- p078 《穿越時空.法寶再現──佛經寫本與刻本特展》序
- p080 第四篇 徒眾序文
- p081 《佛教故事大全》序
- p086 《古今譚》序
- p090 《幽蘭行者︰佛教史上的改革創見大師》序──生命的熱力
- p094 《自覺人生.莊嚴身行》序──言教身教雙美
- p098 《頓悟的人生》序
- p100 《不只中國文學家》序──全方位的佛弟子
- p104 《空入門》序
- p107 《與心對話》序一:一本「談心」的書
- p109 《與心對話》序二:點亮心燈
- p112 《知心.明心》序──轉凡心為佛心
- p116 《生生自如》(原書名《生死自如》)序
- p119 《夢回天台遠》序──在佛教文學裡悠遊
- p122 《靈山月色》序──佛教的文化人
- p125 《過關!因為有禪心》序──留存清風明月
- p128 《從哈佛到南加大》序──文字弘法,這是永芸一生的志趣
- p130 《青年書簡1:心中的風鈴》、《青年書簡2:溫柔的記憶》序
- p134 《書香味》總序──心靈的探險
- p139 《穿梭時空與大師交會》序──時空的交會
- p142 《小王子流浪記》序──人生可以有不同的選擇
- p146 《25℃的天空──行走雲南》序──世界是我們的教室
- p148 《到了這裡 你還要去哪裡》序──文字弘傳力量 廣博深遠
- p150 《有夢之鄉》、《絲想之路》序
- p152 《佛陀的人間佛教》序──來自《阿含經》的真理
- p155 《叢林所思》序──生命不空過
- p160 《雲海在望》序──奮起飛揚
- p164 《悅讀法華經》序──法雨潤人華
- p167 《雲水歐洲》序
- p170 《靈山不如歸》序
- p173 《半中歲月》序──書裡華光
- p175 《我從世間來》序──如水川流的世間路
- p178 《禪堂風光》序──居禪定而不寂
- p182 《自在︰人生必修七堂課》序──安心與放心
- p186 《慧禪畫集》序──史國良畫集
- p190 《禪七講話:禪是甚麼、道在哪裏》序──清涼禪悅
- p193 《佛七講話:佛是甚麼、如何念佛》序──人間淨土
- p196 《定和尚說故事》序──聽故事,開智慧
- p199 《自在人生》序
- p202 《說故事的旅程︰一位比丘尼的人間行腳》序──寫生命的故事
- p204 《素食達人》序──吃蕭師姑的菜,就能體會到佛光菜根香
- p206 《走進阿蘭若》序──行腳,也是尋根
- p209 《行腳印度》序──佛陀,您在哪裡
- p212 《人間菩提味》序──觀照人間
- p216 《和大師一起吃飯》序──燉煮爛透裡的柔軟
- p218 《生命是一種連續函數》序──生命不死
- p222 《星雲學說與實踐》序──人間佛教的再闡述
- p226 《此方彼岸》序──人生大哉問
- p230 《佛光之美》序──化剎那為永恆
- p234 《人間佛教世界展望》序──法水長流五大洲
- p236 《如來之子》序──大悲無畏的弘法者
- p239 《老牌空性:空性敘述中之詮釋、批判與傳承》序──有思想的學問僧
- p242 《人間佛教翻轉生命的故事》序──行佛之路
- p245 《一念彌陀富三千》序──心淨土淨,人成佛成
- p248 《人間淨土與田園城市》序
- p252 《一紀年的祝福──奮起飛揚在人間》序
- p256 第五篇 外界序文(之一)
- p257 《南海普陀山傳奇異聞錄》序
- p267 《法雨》序
- p268 《參學瑣談》序
- p272 《譬喻》序
- p274 《慧日集》續集序
- p278 重印《地藏菩薩靈感記》序
- p280 《觀世音菩薩靈感記》、《地藏菩薩靈感記》、《遇見彌陀──學佛感應》序──一念真誠感應道交
- p284 《弘一大師遺墨》序
- p286 《台灣佛教寺院庵堂總錄 》序
- p290 「吳修齊居士令椿萱逝世三十週年贈經」序
- p295 《七十回憶》序──吳修齊居士七十華誕贈經序
- p298 「吳修齊居士紀念先父百歲冥誕贈經」序一──報恩頌
- p302 「吳修齊居士紀念先父百歲冥誕贈經」序二
- p306 「吳修齊居士紀念先慈百歲冥誕贈經」序
- p310 《大方廣圓覺經》序
- p314 《心經論釋》序
- p316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序
- p320 《世界佛學名著譯叢》序
- p322 《台中慈善寺三壇大戒》序──護國千佛三壇大戒
- p324 《台灣佛教名剎》序──佛教前瞻
- 230人間佛教序文選4
- p010 第五篇 外界序文(之二)
- p011 《煮雲和尚紀念專集》序
- p014 《大乘妙法蓮華經》序──圓香居士譯語體文聖教序
- p018 《大破煩惱魔》序
- p020 《竺摩長老佛學全書》序──橫遍十方 豎窮三際
- p024 《李自健油畫國際巡迴展作品集》序
- p028 《李自健藝術.人生作品集》序──世界需要愛心
- p040 《藝術遊俠》序──人性與愛
- p044 《藝術遊俠三部曲》序
- p048 《遠離顛倒夢想》序──開證上人文選
- p050 《太虛大師前傳》序──一代人天師範
- p054 《佛教古箏名曲集》序
- p056 《人間的佛陀》序──佛教在人間
- p068 《中國佛教名山名寺之旅》序
- p071 《航在古運河上》推薦文──關懷故國鄉土情
- p074 《中國佛教寺院建築講座》序
- p076 《打開心內的門窗》推薦文
- p077 《傳燈──星雲大師傳》序──燈燈相續照大千
- p079 《黎明家庭叢書:一句治家格言》序──你對我錯 你大我小 你樂我苦 你有我無
- p082 《自立快報》推介語
- p083 《清貧思想》序──人生在世,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
- p089 《點一盞佛燈》、《白話心經》、《怎樣立地成佛》序──「大眾禪學」總序
- p092 《緣》序
- p094 《嘉言法語》序
- p096 《打開無障礙的身心世界》序
- p100 《漫畫心經》序──開啟智慧的方便門
- p104 《談畫荷》序──荷花的知音
- p108 《擦亮心燈》序
- p111 《回首一笑七十年》序──俠義人生
- p114 《慧心妙手神采天工──吳卿金雕藝術》、《吳卿金雕藝術》序──金雕、精雕、經典之雕
- p118 《當下最美好》序──智慧與喜悅的人生
- p120 《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論文集》序
- p122 《心靈神醫》序
- p123 《世界之心:德蕾莎說故事,沉思與祝福》序──以世界為心的德蕾莎修女
- p125 《心經與生活智慧》序
- p128 《佛教與人生》序
- p131 《心經與現代管理》序──色空相即的管理學
- p134 《柏楊曰──讀通鑑.論歷史》序──立言之功,修行之心
- p135 《釋迦牟尼所說經》序
- p138 《香江梵宇》序──摩尼寶珠的香港
- p142 《探索人生路》序──三界如火宅,人間有淨土
- p144 《世紀人物繪本》序
- p145 《葫蘆貓》序──悲智雙運的醫生
- p148 《大陸尋奇:江山萬里心》序──以佛心見神州之美
- p150 《健康的修煉》序──病苦是悟道的契機
- p152 《明心見性》序──禪是人間一朵花
- p158 觀心自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法要序──般若讓你更自在
- p163 《六祖慧能的禪學思想》序
- p166 《小石佛》序
- p168 《張培耕紀念全集》序──祥和歡喜
- p172 《人道救援的理論與實務》序
- p174 《元氣健康美食》序──素食「新速實簡」新主張
- p176 《一頁一人間》序──用文字拂拭人間塵埃
- p179 《與大師心靈對話》序
- p182 《沒有寬恕就沒有未來》序──慈悲力量大
- p185 《新雙城記──台北與高雄的非零和競爭》推薦語
- p186 《思敏健身禪》序
- p190 《頑石與飛鳥》序──幽谷蘭香
- p194 《新活水雙月刊》序──讓文化延續、扎根,國家才有未來 對於《新活水雙月刊》復刊肩負重任的期望
- p197 《改寫生命的101個忠告》序──生活中的智慧
- p198 《陳慧劍老居士永懷錄》序──弘一大師典範之薪傳
- p201 《台灣佛教叢書.第81冊:星雲八十──學者看大師》序
- p204 《活在當下》序──自飲曹溪一滴水
- p207 《美學的極致──從敦煌手姿看美的豐富演變》序
- p208 《生命告別之旅》推薦序
- p209 《一花一界 一葉一如》蕭珊珊押花集序──花藝自在
- p213 《好人肯定有好報》序──一起行三好,處處有春風
- p216 《雲觀世界》序
- p218 《華梵影塵》序
- p220 《佛教文化在宜興》序
- p224 《臺大學生的生活筆記──靈修六原則》序
- p225 《佛教倫理》序──人人皆有佛性 人人皆當成佛
- p227 《風雨同舟 杏林憶舊──台北榮民總醫院建院五十週年回憶錄》序
- p230 《六度經──仁者無仇》序
- p233 《基隆靈泉禪寺護國千佛三壇大戒同戒錄》序
- p236 《周轉愛的人》序──四給精神的傳承
- p239 《鄧小平改變中國》序──關於鄧小平先生
- p240 《生活有書香:人間佛教讀書會的故事》序──人間佛教讀書會十週年
- p244 《台灣人看大陸.大陸人看台灣》序──看到兩岸融合的契機
- p248 《盛典──諾貝爾文學獎之旅》序
- p250 《蘇建和案21年生死簿》序──這是一場悲劇,也是一場喜劇
- p254 《人生禪》序──生命的晴空
- p256 《草根的力量》序──看見無我的力量
- p260 《美學無界》序──結下佛教與藝術的人間善緣
- p264 《放下是捨更是得》序──看漫畫入法門
- p266 《化不可能為可能:李昌鈺的鑑識人生》序──人間菩薩的行者 物證鑑識大師李昌鈺博士
- p269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序──人間佛教本來就是佛教
- p275 《千里如斯》序──趙怡兩岸札記
- p278 《創造1400個重生奇蹟》序──重生情誼:換肝之父的真情實義
- p284 《把脈中國──對習近平的第一手觀察》序
- p287 《宗教實踐與星雲大師的早期文學創作》序──初期寫作的回憶
- p291 《菩提樹下談政治》序──菩提心,智慧明
- p295 《中國佛教金石文獻》序──金石傳千秋
- p298 《田青文集》序
- p301 《全露法王身──佛光山植物之美》序──草木有情 莊嚴淨土
- p304 《人間佛緣──走近星雲大師》──記者要有一雙佛眼
- p308 《星雲大師的文藝思想研究》序──文學即人學
- p310 《小沙彌遇見劉墉》序──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