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170 《星雲大師談智慧》序

——智慧來處

我經常感覺,這個世界並不缺少「真善美」,而是缺少「發現」。因為發現,人類締造了世界的物質與精神文明。亙古的偉大發現者佛陀,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而證悟的第一句話,即說:「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德性,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智慧本然存在,不假外求,人們所要努力的,只在於經由如何的路徑,讓心性中的那顆明珠,顯發光芒。

路徑,從心出發,看山水,觀人事,展書卷,勤修行,智慧自能從中啟迪。

山水間得智慧,這是人與自然的無言對流。大塊假我以文章,青青翠竹皆是妙諦,鬱鬱黃花無非般若。山的巍然凝定而四時變化,人生境遇不都經常這般遷演?水的起落流淌而綿綿不絕,生命的高低不也是如此的曲線?世事中有山有水,人情中有山有水,能從山海間居仁養智,正可用於娑婆紅塵。

人世間的智慧,鮮明的體悟來自生活實境。「接受」是最好的學習態度,社會上的人情世故,古今聖賢的奮鬥有成,報章雜誌的資訊新聞,無不是足可取法的閱歷。「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在挫折潦倒時想起鄉下人洗甘薯,穎悟到桶中甘薯的上下浮沉,正是人生寫照,因此受到極大鼓舞,終於成就非凡事業。一個人的思想模式,不能只是單向的直線,要從前後、左右、上下、正反多方思慮。換個角度,往往就會轉圜出新機。

書卷中得智慧,閱讀是與古今聖哲相往來。前人有云:「讀經傳則根柢厚,看史鑑則事理通。」我的弟子經常問我:「為什麼您看書都能過目不忘?」這固然是因為我有心去記住內容,並且實踐在生活上,也是因為我平常做任何事都會仔細思惟,全力以赴,所以往往看到書中某一句佳言,就立刻能有所悟道,觸類旁通。所謂「心靜鳥讀天,水清魚讀月」。讀書入心,一句偈也能在生活運用中,獲得萬千價值。

修行中得智慧,聞、思、修才能入三摩地。其中的「修所成慧」,即是以行持、實踐來喚醒自身的智慧力量。修,有苦修、樂修、真修、內修、共修、自修。衣服破了,要修補才能再穿;房子壞了,要修理才能居住;身心壞了,當然也要修補,才好使用。修行,能做好人;修心,能夠成佛。只要有修,必然有證,這就是修所成慧了。

人生在世,所謂「智慧周旋常遍轉」,不論遭遇如何境地,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境轉;境不轉,心轉。心一轉,宇宙人生,窮通禍福,一派瀟瀟灑灑,任運自然。

二〇〇三年十二月十日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